当前位置:首页 » 观全球化 » 商品的全球化扩张
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专业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宁波外贸网站制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驿全球购 2020-08-26 04:14:27

商品的全球化扩张

发布时间: 2021-10-25 18:43:58

1、商业全球化是什么

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二十世界九十年代后,随着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已逐渐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的重视,纷纷引起研究热潮。对于“全球化”的观感是好是坏,目前仍是见仁见智。
全球化的另一种诠释: 黄树东在《选择和崛起——国家博弈下的中国危局》中这样写道: 随着全球化,新自由主义成了新的世界主流思潮。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追求“平等和公正”不再是国际政治生活的主流。什么新殖民主义,什么南北谈判等等,统统让位于全球化,让位于各国间的自由竞争。一个国家贫穷的原因不再是历史上的殖民主义,或现实中的不平等关系,不再是许多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发展中国家自己成了自己落后的唯一原因。解决现实世界的诸多不公正的途径,不再是调整国际秩序,而是全球化。 对公正的诉求被推到了世界议题的背后,一新的理论和信仰开始升起。这是一个建立在丛林原则上的信仰。表面上看这种信仰提倡每个人和每个国家,无论贫富,都必须自己帮助自己,自己拯救自己。实际上这种信仰提倡的是强者对弱者的“自由竞争”,资本对劳动的“自由竞争”,强国对弱国的“自由竞争”。这种信仰表面上赋予了强者和弱者同样的自由,但是在这种“自由”面纱下,是强者对弱者的统治,强者对弱者的掠夺。 我们正在经历空前的全球化? “日不落”帝国时代的全球化比美利坚时代逊色吗?如果麦当劳、肯德基能体现全球化,中餐馆可是在上上个世纪就在世界各地登陆了,如今其普及程度远非美国快餐能比。我怀疑,今天的全球化被迅速膨胀的“新闻界”给夸张了。 眼下的全球化主要是通讯技术的飞速进步引起的,交通技术并没有飞跃的进步。自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以轮船、铁路、汽车和飞机为代表的交通技术出现了质的飞跃,人员和物资的国际交流呈几何级数增长。那个时候移民是容易的,入境管理并不严格,护照也可有可无。美洲就是在那个时代开始住满移民,中国人就是从那时开始改穿西式服装,改用西式笔墨,扛洋枪、住洋房、用洋火、使洋钉,以及下南洋、闯西洋、赴东洋。 即便是资本流动,旧时代恐怕也未必差得远。100年前就有很多中国人在外国人开办的银行里存钱、取钱、借钱。那时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资本输出被列宁看成传统帝国主义的主要特征之一。据说,今天的全球化体现为惊人规模的“金融资本”流动。每天全世界有1万多亿美元在世界金融市场上进行赌博投机,每年全球“热钱”高达400万亿美元。可那又能说明什么呢?当今的国际贸易量才8万亿美元。国际金融赌博能影响地球每个角落的生活?资本是经济的三要素之一,其根本意义在于促进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结合的效率。可是,用于国际赌博的“资本”促进多少效率呢?全球化的脊梁是工业和商业资本,不是“赌博资本”。 电力的使用,广播的兴起,电话的出现,新闻出版的普及,乃至后来的电视时代,上述任何一种通讯技术的进步,其意义未必低于互联网。因此,过去精神产品的全球化程度不亚于今天,精神产品的多元化也不亚于今天。否则,民主思想、共产党人的思想乃至形形色色的其他意识形态怎样传遍19和20世纪的世界?除了巨额的“金融资本”,据说今天的全球化还体现为互联网的兴旺普及。互联网使得信息传输变得快捷和方便。但拥有信息与拥有知识显然不是一回事,信息量的增大未必增加观念的多元化。今日美国人的观念并不比越战时更多元,也不比印度更多元。中国知识界今日的观念甚至不一定比2300年前的战国时代多元。比起今天的大学,上个世纪20年代的北大在思想上难道不是多元化得多?中国人现在的观念当然比20年前多元化了,但那并不是互联网的结果。 两次世界大战加上冷战,绵延80年,切断了世界的全球化进程,使冷战后开始恢复的国际交流显得突然和新颖。笔者不是历史学家,但倘若某个历史学家告诉我,在上上个世纪和上个世纪早年,人员、物资、资本和精神的国际交流程度高于今天,我不会感到惊奇。 当然,我并没有说未来的全球化不会超过以往的全球化。 全球化带来什么? 无论我们是否处在一个空前的全球化过程里,以往的经验都具有启发性。全球化的历史经验可以分成四大类:道义问题;收益问题;趋同与逐异问题;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问题。而以下四个全球化特征正对应着这四个问题。 1.缺少法治道义的全球化。任何国家内部的市场化都是随着法治环境的逐渐成熟而成熟的。国际的市场化却不是在法治环境下进行的,也就不可能“成熟”。只要缺少世界政府,所谓国际市场的法治化是根本不可能的。当立法、司法和执法都归于一家,只有理想主义者才去奢望公平,也只有那些最有能力从不公平中获利的国家才去奢谈国际秩序有多公平。如果没有全球的法治政府,所谓“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就不可能是体现国际公义的治理。 2.无法预知国家损益的全球化。抽象谈论在全球化中获益或受损的条件非常困难。强国、弱国、大国、小国都可能获益,也都可能吃亏。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高速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 3.刺激追求差异的全球化。全球化导致的“趋同”是浅薄的,全球化导致的“逐异”却是深刻的。追逐不同是全球化时代最深刻的特征。全球化的资本毫无人性可言,它带来激烈的社会变迁,刺激形形色色意识形态的兴起,也必然伴随激烈的社会集团、意识形态乃至民族国家之间的冲突。以往的全球化带来了繁荣和进步,也带来了大革命,带来了国内战争,带来了“世界大战”。 4.促进民族主义和国家疆界的全球化。毫无疑问,近代以来形形色色的国际主义都产生于全球化。可是,全球化带来了更强大的民族主义,带来了护照和海关,带来了人员交往的阻隔,带来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国家疆界,带来了更先进的武器和更强大的国防。在以往的全球化里,获胜的不是国际主义,而是国家主义,特别是民族主义。在今天,我们看到了“欧洲合众国”主义的兴起,欧洲货币的使用,欧洲边界的巩固,欧洲海关的确立,欧洲防卫的统一。是什么刺激出这种新“西欧民族主义”?美国、日本、西欧……哪一个还在谈论国际主义?当人们已经把保卫疆界安全的战场延伸到外太空,谁还能说全球化消灭国家疆界呢?曾几何时,为普世欢乐而设立的奥林匹克和世界杯居然成了民族的角斗场,国家之间的竞争,甚至成了在民族国家内部进行竞争的资本。 结 语 为了“经济效益”,人们从辽阔分散、自给自足的乡村走入了城市。他们密密麻麻地住在一起,近在咫尺,相互依赖,但只有依靠斤斤计较、彼此竞争、相互倾轧才能生存。城里的人们看上去没什么不一样,可每个人都从骨子里在追求与众不同。惟有不同才能在生存竞争里脱颖而出。残酷的市场竞争使越来越多的“村民”逐渐变成缺少道德感、失去了正义观的人,他们崇拜资本所带来的一切“文明”,或者根本就是崇拜资本本身。人们很自然便忘记阿富汗贫民的生命与世贸大厦里的生命是平等的。他们会为纽约2000多条“文明的”生命燃起祭奠的蜡烛,但绝想不到为阿富汗那4000多个“野蛮的”殉葬者焚一炷香。人类可以公然声称自私自利和弱肉强食是其本性,并能导致“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如此的人类,只好用钢铁制造的防盗门来取代分隔家庭的篱笆,用武装到牙齿的警察来取代调解邻里纠纷的长老。当贫穷辽阔的地球村变成了繁荣细小的地球城,各自的“国家利益”理所当然地成为国际关系的最高准则,武力也自然成为安全和秩序的前提 当国际化开始倾向于代指这样一个过程时,今天的全球化用来区别一系列的趋势,很多是在二战后变得尤为突出。它们包括: 全球范围内的通用标准的数目的增长,例如:版权法 国际贸易以比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更快的速度增长 由跨国公司控制的世界经济的股份的增长 全球金融体系的发展 更多的国际间的文化影响,例如通过好莱坞电影的出口 文化多样性的减少 国际旅游业的发展 通过诸如互联网和电话等的技术使得共享的信息资源不断增长 移民的增长,包括非法移民 很多的趋势被各种各样的全球化支持者的组织看作是积极的,在很多情况下,全球化受到政府和其它人积极地推动。例如,有这个样一种经济理论:相对优势使得自由贸易可以使得资源分配变得更加有效,并且对参与贸易的双方都有利。 二战后通过很多诸如关贸总协定等的国际组织已经使得国际贸易间的障碍得到相当大的降低。特别是从关贸总协定演化而来的世界贸易组织: 提升自由贸易 商品:较少或消除关税;建立自由贸易区来降低关税 资金:减少或消除资金控制(资金控制会影响贸易发展) 减少、消除对当地产业的津贴补助金(达到公平贸易) 知识产权保护 在国家间对知识产权法律进行协调(通常来说,是添加更多限制) 跨国界承认知识产权限制(例如,在中国获得的专利权可以在美国获得承认)

2、什么是商品的全球化

商品的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是指各种商品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的,不受地方保护主义和贸易壁垒阻碍的跨区域生产,经营,采购和流通。

3、为什么全球贸易活动会导致商品全球化?

说白了,产业规模化之后,会导致供应大于需求,然后会让商品价格下跌,但是如果扩散到全球范围,这个需求就会增长,从而形成新的供需关系,然而商品的价格就不会下跌。并且还能保持相当的利润。所以,大型企业都有将商品售往全世界的趋势,而全球贸易就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4、当一个国家经济扩张的时候,商品价格如何变化?

经济扩张是从军事扩张中引申出来的一个概念,其实就是指一种经济上的掠夺。主要包括抢夺市场,抢夺原材料等等

(一)低利率政策促进了房地产繁荣和消费膨胀,二者共同推动了美国经济增长
2003年以来,全球经济进入新一轮的扩张,同上一轮相比,除信息技术之外,本轮经济扩张没有明显的技术进步因素,而同宽松的货币政策密切相关。从2001年1月开始,美联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降低了借款成本,在一年内先后11次降低短期利率,从6.5%降到了1.75%,并且在2002年11月和2003年6月又降了0.75%。在低利率政策的推动下,美国房价急剧上升。据Freddie Mac计算,整个90年代美国房价涨幅为46.5%,但是本世纪前6年就上涨了59.8%。这种情况下,房产拥有者财富随之上涨,部分人以此为抵押再次向银行借贷,然后投资于房地产,房地产投资本身成为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2000-2004年,美国GDP年均增长率为2.5%,房地产支出约占GDP增长的三分之一,如果没有房地产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这五年美国GDP增长的平均速度只有1.7%。
房价上升的财富效应导致消费膨胀。根据美联储的估算,美国家庭把房地产增值收益的50%用于消费支出。目前,美国消费占GDP总额的70%以上,成为这轮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也对其它国家创造了庞大的外部需求,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出口市场并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二)新兴市场经济体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但货币政策执行的难度加大
上轮经济扩张导致东南亚经济崛起,本轮的特点则是新兴市场经济体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根据经济增长的外部原因大可以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俄罗斯和巴西为代表的国家,这类国家从石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中受益;另一类是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国家,这类国家从国际产业转移和全球化中受益。由于看好新兴市场经济体发展前景,大量国际资本流入,外汇储备急剧增长、本币升值压力不断加大,外汇储备激增导致货币供应量被动增加,从而带来巨大的通胀压力,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政策执行的难度随之加大。
在开放经济中,外汇储备(FX)、国内银行信贷(DC)和货币供应(MS)存在如下关系:
FX+DC=MS
即货币供给等于中央银行持有的外汇储备加上银行体系提供的国内信贷。换言之,一国货币供给的变化等于外汇储备的变动加上国内信贷的变动。
在原有的强制结售汇体制下,企业出口创汇收入必须要出售给商业银行,获得相应的人民币收入,形成企业在商业银行的存款(一般情况下划归M2),从而扩大了商业银行信贷扩张的能力,同时由于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增加,也造成基础货币扩张。央行为了冲销这部分新增的基础货币,可以通过向商业银行出售央行票据回笼资金。而商业银行持有的央行票据虽然也是商业银行资产的一部分,但是和央行存款准备金不同,央行票据并不是基础货币,也不具备乘数扩大的功能。通过冲销操作,央行虽然回笼了部分基础货币,但是,企业外汇收入转换成的人民币收入(即企业存款)作为商业银行的负债,却已进入经济体系中。这一部分资金是无法通过央行的操作予以消除的。因此,即使央行的操作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控制基础货币,但是对由外汇储备增长导致货币供应量的被动激增却束手无策。
另外,某些出口激增的需求将导向对国内生产或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即非贸易品的需求。它们包括交通、建筑、电力、公共设施和服务等等。由于非贸易品的供给是有限的,较高的需求会导致较高的非贸易商品的价格。以罗马尼亚为例,快速的发展使得建筑业蓬勃发展,该行业需要20-30万名工人,但建筑公司即使愿付欧盟水平的工资,也很难找到合格的建筑工人。我国也面临类似问题,2007年11月份耐用消费品价格上涨仅为0.9%,但家庭服务及加工维修服务价格上涨9.1%。另外,贸易部门同样需要非贸易部门提供的服务尤其是生产性服务,这种联动机制也将推动物价上涨。对于此类物价上涨,单纯的货币政策也难以奏效。
(三)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过剩,资产、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由于美国、日本和欧元区三大主要经济体多年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过剩问题日益严重。与此相伴的是资产、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尽管价格上涨的原因并不唯一,但流动性过剩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以住房为例,流动性过剩推动了全球房价上涨,房价上涨导致房产信贷膨胀,信贷本身又创造了大量货币,流动性过剩随之加剧,然后再进入下一轮循环。同时,房地产业的过快扩张带来其产业链条上游产业的繁荣,而这些产业绝大多数是高耗能产业,这些产业的快速增长间接推动了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

5、全球化有哪几种

资本全球化,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 (课本上的)

http://ke.baidu.com/view/9593.htm
1.贸易自由化。随着全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的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形成,从而加快了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也使得加入到WTO组织的成员以统一的国际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2.生产国际化。生产力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极大地推动着世界市场的扩大。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科技革命,从时间和空间上缩小了各国之间的距离,促使世界贸易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促使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它不仅对生产超越国界提出了内在要求,也为全球化生产准备了条件,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3.金融全球化,世界性的金融机构网络,大量的金融业务跨国界进行,跨国贷款、跨国证券发行和跨国并购体系已经形成。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场在时间上相互接续、价格上相互联动,几秒钟内就能实现上千万亿美元的交易,尤其是外汇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流动性和全天候的市场。

4.科技全球化。它是指各国科技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这是经济全球化最新拓展和进展迅速的领域,表现为,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的大规模跨国界转移,跨国界联合研发广泛存在。以信息技术产业为典型代表,各国的技术标准越来越趋向一致,跨国公司巨头通过垄断技术标准的使用,控制了行业的发展,获取了大量的超额利润。

6、什么是全球化?

全球化(globalis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

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已逐渐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的重视,纷纷引起研究热潮。


(6)商品的全球化扩张扩展资料:

全球化的表现

当今处于弱势的民族语言正面临着强势语言、全球化、互联网等的冲击,其社会使用功能正处于逐渐弱化或消失的危险境地。

因此有关机构和语言学界都应该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抢救濒危民族语言;保护民族语言,有利于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也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安定。

当代全球化主要体现在国际化、自由化、普遍化和星球化这四个方面。国际化主要是指跨越国界的,描述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差异。

自由化常常被经济学家所使用,而普遍化则更多地为文化研究者使用,主要涉及特定的价值观念:一个更加全球性的世界在于文化上趋于同质化。星球化则涉及消息的传播与文化安全问题。

7、全球化都包括哪些东西啊?

包括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科技教育全球化。

8、沃尔玛是以什么模式实现对世界的扩张的

家乐福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零售连锁企业,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国内最大的外资连锁企业,但是当家乐福的老对手沃尔玛进入中国市场后,这个中国第一宝座很快就让给了沃尔玛。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沃尔玛能在中国迅速的成长为零售连锁企业的第一名呢?进过仔细研究,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原因:

沃尔玛扩张模式:

总结沃尔玛成功拓展海外包括中国市场的扩张经验,就是将全球化管理体系与本土化运营体系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而取得成功,其主要做法是:

1、选择产品:选择一个或少量的产品系列作为全球化的先头部队。

2、选择市场:通过认真分析,挑选适合的市场。

3、选择打入市场的方式:选定目标市场后,企业应确定出口产品与当地生产的比例。

4、移植企业文化与经验:把企业的经营模式带入目标市场。

5、赢得当地市场:对当地客户、竞争对手和所在国政府的要求与行动进行预估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反应。

6、取得霸主地位:最终以绝对的优势实施同业购并,而且是低成本的对手无讨价还价余地的购并。

沃尔玛本土化步骤:

对沃尔玛来说,之所以能在竞争激烈的中国零售市场取得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更好的进行了本土化。总结起来沃尔玛进行本土化,赢得当地市场有两个步骤:

1)了解当地情况,确定需要进行本地化调整的规模与内容;

2)对当地竞争对手的行动与反应做出应变。

沃尔玛中国经验:

本土化就是沃尔玛国际化的保障。他在中国的做法最好验证了他的这一策略:

1)为了迎合中国人的习惯,开设了大卖场是指“同一屋檐下,货品多元化”的巨型卖场,商品从大众消费类电子产品到日常杂货,应有尽有。沃尔玛在中国有三种不同的运营形式:引入了包括沃尔玛购物广场、山姆会员商店、沃尔玛社区店三种业态。在中国根据具体的市场情况,使用不同的店铺组合。

2)管理团队本土化。沃尔玛明白,要真正实现其全球扩张的战略,在中国扎下根,就必须坚决地实行本土化战略。人才的本地化是沃尔玛的管理基础。本地员工对当地的文化、生活习惯比较了解。在运作时,还懂得节约成本,所以人员和管理的本地化能增强企业竞争力。目前,整个沃尔玛中国总部的外籍管理人员占中国所有员工的%,正在向本地化发展。公司根据其业务发展趋向,加大专业培训力度,委派当地有才华的商业管理人员进行管理。

3)采购本土化。“采购中国”是沃尔玛中国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本土化采购不仅可以有效地节约成本,而且还能促进与当地政府、商界的关系,可谓一举两得。

4)经营方式本土化。沃尔玛在中国的本土化战略已取得阶段性成效。这几年,沃尔玛除了在中国培养人才外,进行适应中国市场的调整也一直在进行。近来,沃尔玛新开设的分店和最初中国开设的店铺已经有不小的变化,调整的范围不仅包括产品结构,还涉及到经营方式,沃尔玛在深圳华侨城和大连新开设的店铺都出现了专柜,国外沃尔玛店没有专柜。

5)卖场布局本土化。沃尔玛在卖场布置和商品促销方面非常讲究技巧,能很好地迎合消费心理。另外,部分国际品牌商品的价格优势也非常明显。沃尔玛为适应中国市场的调整一直在进行,范围不仅包括产品结构,还涉及到经营方式。比如设专柜,从最初的购物广场向现在的大卖场、社区店转变等等。沃尔玛实行多业态共同并举,形成了以大型超市卖场与会员店为“纲”、小而多的社区店为“目”的格局。

6)装修简单朴实,拒绝华而不实,努力创造低价竞争力-全球品牌网-。由于在中国竞争十分激烈,有些零售商就试图利用豪华的环境来标新立异,试图通过安装高级地板、非常宽敞的通道,以及精致的天花板,在店铺中营造一种更为诱人的环境。这些特色不但使每平方米销售空间的投资几乎翻了一番,增加了成本,还会误导对价格敏感的中国消费者,使他们误认为零售商提供的价位非常高。而沃尔玛却是将通过简单朴实的装修,降低成本,把更多的资金用在新产品的展示,或者在收银处添设额外的收银台,这样自然更容易让消费者接受。

7)拒绝一味求大,对不同的地点开设不同大小和类型的门店。对于大城市人口密度较高,一般门店的规模较大,但是中小型城市的人口密度和收入都较低,因此需要中小型、配套设施低廉的店铺。沃尔玛在不同的市场引入了包括沃尔玛购物广场、山姆会员商店、沃尔玛社区店三种业态。

8)根据不同的区位,门店所售货物也有不同。如果门店比较靠近商务区的话,一般就会提供更多的商务用品,而对生活用品就会相对少一些。而如果更靠近住宅区的话,就会提供更多的生活用品。通过对不同区位的人群的把握,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商品,而不是单纯的实行统一的铺货。

9)灵活的本土化尝试。沃尔玛在中国市场中进行了多种尝试,寻找最受顾客欢迎的商店形式。其中之一就是深圳超级购物中心,它采用了一种集商业中心与仓储购物商店特点的混合形式,既采用会员制销售,同时对非会员提供“当日特价商品”。此外,沃尔玛还开办了一些规模较小的卫星店进行试验,力求把握中国运输与购物的发展趋势,适应中国人的购物习惯。 而且,沃尔玛也和中国的零售企业一样,对供应商的付款,也延长了账期——给供货商的货款结算周期从以往的3-7天一举延长到个月。 沃尔玛的本地化策略正是它全球化扩张的一部分。只有充分的本地化才能连接为国际化经营的跨国企业,这是沃尔玛的过人之处。

本地化的实质是为了更好的了解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需求,一个企业只有满足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需求后,才能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沃尔玛等外资零售企业通过本地化,不断壮大,在激烈的零售市场竞争中逐渐处于优势地位。对于国内民族零售连锁企业来说,应该虚心向沃尔玛等企业学其先进的一些经验和制度,取长补短;同时结合自身的优势不断地创新发展,只有这样中国的零售企业才能在同跨国连锁巨头的竞争中更好存活下来。

9、什么是生产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 两者有什么区别

生产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的区别:

1、不同形式:

生产全球化只需要投资者在电脑上操作,大量资金可以在短时间内从一个全球市场转移到另一个全球市场。

贸易全球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贸易全球化的规模和程度通过国际交流而增强。

2。不同侧重点:

生产全球化关注的是资本的走向。贸易全球化的前提是技术的全球扩散。

3、不同的影响:

生产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贸易全球化和投资便利化将惠及所有投资者、所有投资国家和地区、所有居民。

(9)商品的全球化扩张扩展资料:

全球化发展趋势:

全球化是二战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运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和各种形式的资本(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超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发生的推动下,新科技革命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更高水平。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的全球化和生产社会化、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趋势。

经济全球化应运而生,当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已经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各国经济也变得更加相互依赖和相互联系的,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壁垒不断削弱,以及国际经济运行规则已经逐渐成形,不断改善。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它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6世纪到18世纪。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现代工业,交通运输迅速发展,世界市场扩张速度加快,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大大超过了历代。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客观必然性。这是因为:

第一: 新科技革命和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

第二: 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现实基础;

第三: 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

第四: 国际间相互投资的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参考资料:网络-贸易全球化

参考资料:网络-全球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