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全球化 » 经济全球化在中国发展的例子
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专业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宁波外贸网站制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驿全球购 2020-08-26 04:14:27

经济全球化在中国发展的例子

发布时间: 2021-03-01 18:00:57

1、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 可以举些例子吗 关于技术转移的

应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不论如何影响中国的经济建设,中国都应敞开大门,适应这一趋势,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发挥自己的优势,把握其中机会,面对各种挑战,至于现在的影响是如果可以看一下这篇文章: 经济全球化的代价 经济全球化在给各国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 代价之一: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将成为一种常态。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空前加强。在这种环境下,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国际传染便成为经常性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代价之二:各国经济主权的独立性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考验,跨国企业常常是大规模货币投机的主要责任者,随着一体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各成员国经济主权独立性不断下降。 代价之三: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正进一步扩大。作为资本和先进技术的主要拥有者,发达国家总是处于全球化的中心地位。竞争创造了效率,同时也使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国家或少数利益集团集中,导致贫富差距扩大。 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中国应主动参与 经济全球化具体表现为生产和消费的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就是企业不只在本国而是在世界范围内寻找资源,消费全球化则指消费者不只在本国市场而是在世界范围内买东西。在全球范围内从事生产和贸易,也就必然有统一的全球规则,WTO是一种多边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多边是优于双边的,至少有一个比较权威的仲裁机构解决反倾销和贸易纠纷。 人们通常只看到加入WTO将给中国出口带来的利益,但中国的贸易得利还应反映在进口上,进口可以使消费者买到更多优质的东西,以更少的钱购买一些商品,消费者所得应是衡量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更重要的是,贸易和投资还带来许多外部效应,使中国的服务质量和态度大大改善,这在经济学上叫做技术外溢,它不同于技术转让,是不用付费的所得。 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需做四件事 第一,必须搞活市场经济,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中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必须开放市场。只有开放市场,才能成为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市场不能马上无条件地全面开放,而是要有条件、有步骤地,在适应自身发展水平的情况下开放,这样才能产生对贸易双方都有利的效益。 第三,必须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因为市场经济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法制经济,所以中国必须遵守规则并参与规则的制定。 第四,必须发展资本市场。任何一个想要让企业家大展宏图的国家,都必须发展其资本市场。但中国虽然拥有高储蓄率,却只有很小一部分流进了私人企业,流入高科技公司的储蓄更是少之又少。 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必须正确处理好三组关系 第一是实行对外开放与参与全球化的关系。我们必须按国际上共同的规则来办事,不能总把希望寄托在国家的保护措施上,尽早参与全球化贸易,就是要逼着我们的企业改革进取,只有这样才能使其竞争力真正得到提高。 第二是缩小国内地区间差距与缩小国际间差距的关系。 第三是扩大内需与增加外贸出口的关系。中国是一个大国,国内市场很大,要将扩大内需作为根本,但不能因此而忽视外贸的重要性。 中国在制定经济全球化战略时,应考虑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必须以发展本国的经济为基础。作为发展中国家和世界贸易大国,中国理应积极参与国际多边经济组织的活动和国际多边经济规则的制定,加强多双边经贸合作,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稳定和建设性的作用。 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提倡和遵循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承认不同国家间的差异,注意处理好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利益关系。 科技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和条件。中国将坚持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科技兴贸,不断提高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科技含量和国际竞争能力,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只有加速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技术含量,才能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中国技术发展的跨越。 只有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才能不断从生产关系方面为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2、21世纪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最突出的事例是什么?

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最突出的事例是中国倡导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3、经济全球化对我们生活的具体事例

一、全球化

1.什么是全球化

“ 全球化 ” 通常指 “ 经济全球化 ” ,它是近几年来新闻媒体和学术界使用频率较高,同时又是内涵界定争议较多的概念之一。

经济全球化并不是突然发生的事件,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或者说是资本扩张的必然趋势。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曾指出: “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 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

到今天,虽然这个全球化过程还远没有完成,世界上还有反对全球化的个人和团体,但全球化已经是谁都无法回避、必须正视的现实。正如 1990 年 1 月 8 日的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的 “ 国际化市场与全球化经济 ” 一文所说: “ 当前世界大公司的老板正在考虑的战略转移是全球化。进入 90 年代,若估计不到国际化这一强大发展趋势,就无法决定工业发展的前景。 ” 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鲁杰罗对工商界人士说: “ 经济全球化是被贸易发展推着走的一列高速火车,迅速发展的技术也是推动力。 …… 认为可以阻挡全球化的人必须告诉我们,他们准备如何阻止经济和技术发展。阻止全球化,等于说要阻止地球自转 ” 。种种迹象表明世界经济已经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它的运动方向就是全球化,最终形成全球统一大市场。

经济全球化是通过各种经济资源在世界市场上相互流动来实现的。所以,经济全球化主要是指商品、服务、资本、技术、劳务等经济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跨越国际的大流通。随着流通程度的扩大和深化,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也逐渐增强。到现在,经济全球化已经表现得很清楚的内容是一系列经济要素全球化的组合,即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投资全球化、人力资源全球化、消费全球化等等。

经济要素全球化组合的速度与规模,可以说达到了空前的程度。跨国公司的出现既实现了生产组织的全球化又实现了组织生产的全球化。到 2l 世纪初跨国公司已有 6 万多家,其中最大的 200 家就垄断了世界经济活动的 l/4 ,跨国公司的生产总量已占全球生产总量的 1/3 ,其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技术转让费用占全球 2/3 。无怪乎有人说, 20 世纪是跨国公司在民族国家中经营的世纪, 21 世纪则是民族国家在跨国公司的网络中生存的世纪。因此,可以说,世界经济的大转折过程中跨国公司是主要的推动力量;毫无疑问,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尤其是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也极大地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与此同时,随着技术开发的国际化和全球技术市场的形成,科技开发的产业化与全球化也已成为一种大趋势。

2.什么是国际化和一体化

人们在谈论全球化问题时,还经常使用 “ 国际化 ” 、 “ 一体化 ” 等相近的词汇。而且学者们对这些词语的解释也互有差异,这是许多新领域发展过程常见的现象。

“ 国际化 ” 和 “ 全球化 ” 在许多场合是经常被交替使用,甚至不加区别。如果一定要加以区别的话,可以说 “ 国际化 ” 表示经济全球化过程的初始阶段, “ 全球化 ” 则侧重于过程的目标、结果或其成熟阶段。由于当今的全球化还不能说已达到成熟阶段,因此用国际化来表达也无多大妨碍。这两个概念的科学界定有待于全球化经济学的诞生。 ‘

“ 一体化 ” 也有一些类似的概念,如 “ 国际经济一体化 ” 、 “ 区域经济一体化 ” 等等。国外有的学者把 “ 国际经济一体化 ” 又叫做 “ 区域化 ” ,并将其定义为: “ 各个独立的国民经济在体制上组合成为更大规模的经济集团或共同体,如欧洲经济共同体。 ”“ 区域经济一体化 ” 是指在地理上相近的国家相互采取更为开放的政策,从而结成一体化的集团 ( 组织 ) 。这些概念实际上都是指 20 世纪 80 年代起,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一些国家为了减少贸易壁垒,形成某种互惠的国家联合体。其中影响较大的除欧洲经济共同体外,还有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南亚国家联盟、中美洲共同市场、海湾合作组织、马格里布联盟等。

“ 一体化 ” 或 “ 区域经济一体化 ” 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自然发展阶段。它是相邻国家之间经济交往日益频繁的必然结果。成立区域组织的初衷可能各不相同,但区域经济发展会增加各地区经济的抗风险能力,降低地区内部的商品流通成本,加快地区经济的发展,如能健康发展,有可能成为全球化经济的稳定成分。

二、全球化的特征及其表现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以往的经济模式和经济现象都在迅速地发生变化,它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是多角度的,这里仅罗列与本课题关系较为密切的几个方面:

1.企业跨国经营和商品跨国生产

在以往的年代里,某一特定产品是由某一特定企业独家制造的,这是天经地义的。如王麻子刀剪肯定出之于王麻子刀剪铺工匠之手,本田发动机是由日本本田公司生产的等等,也就是说产品是专属于某国家的某企业的。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这一概念越发不清楚了。现今的国际市场中流通的商品出于管理上的需要虽然也钉上某厂、某地或某国生产 ( 制造 ) 的牌子,但实际上已不是独家生产,甚至不是某一国制造的产品。众所周知的波音喷气客机,名义上是美国波音公司制造的;其实参与生产的企业包括 6 个国家的 l500 家大企业和 15000 家小企业。再如,欧洲的 “ 空中客车 ” 飞机,参与研制和生产的企业除法国外,还有德国、英国、西班牙、荷兰、比利时、意大利等国的航空公司,只是在法国的图卢兹最后总装,法国制造的零件还不到 40 %。不仅这类结构复杂的大型设备是这样,就连许多小型产品也是这样生产出来的。这类产品的原产地或生产国的概念,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可以说这是事实上的 “ 全球产品 ”—— 经济全球化的杰作。

“ 全球产品 ” 是商品跨国生产的结果,商品跨国生产之所以发展得如此迅速和成功,主要是由于企业的跨国经营和跨国公司的发展。资本的全球扩张是企业跨国经营和跨国公司发展的动力。在生产的全过程中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并生产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这是企业跨国经营和跨国公司这一组织形式之所以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被分解为若干阶段或环节,按照以往的生产模式,这些阶段或环节便是企业内部的生产分工,但在跨国经营的企业里,却变成了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分工。有些环节 ( 如零件加工 ) 在劳动力低廉的国家进行,有些环节 ( 如开发设计 ) 在拥有高素质专家的地方进行,有些环节 ( 如总装配 ) 则在主要的销售市场附近进行。因此,可以说 “ 全球产品 ” 是全球性资源最佳整合的结果。

2.商品和资源的跨国大流动

以分工协作为基础的现代工业的社会化生产,促成了生产和交换的国际化,造就了遍及全球的国际市场,从 GATF 到 'WTO 都是要使这个市场更大、更无阻力和更自由,以便使国际贸易更加便利、商品流通更快、交易成本更低,让消费者从中获益,为世界各地的企业提供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广阔空间,从而又会进一步激发更大规模的商品流动、资金流动和人员流动,使那里的经济产生活力,这就是市场经济那只看不见的手的巨大作用。

今天国际市场商品和资源流通规模之大,已达到令人难以想像的程度,仅 1995 年世界商品贸易额就达到 5 万亿美元,相当于平均每人购买了 l000 美元进口商品。世界贸易年增长一般都在两位数,并且持续地超过产出增长的速度。这就是说,世界产品中越来越大的部分参与了国际贸易,许多国家对外贸的依存度显著增大,自觉不自觉地投入了全球经济的怀抱。

今天世界范围人口的流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其规模之大,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都超过了任何一次民族大迁徙。从上个世纪 70 年代开始,各工业发达国家对外籍劳工的吸纳不断增多,美国、加拿大首当其冲,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西欧也开始大批招收外籍劳 32 ,其中英国和法国各达 300 万,中东石油输出国 10 年间劳工数增长 10 倍。中国东部沿海城市的民工潮以亿计算。

今天世界范围的资金流动 ( 国际投资 ) 量,近乎天文数字,仅 1995 年世界外汇交易总额就达 500 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商品贸易额的 100 倍。

3.世界范围的技术交流
当今世界已经摆脱了以往那种严格控制技术外流的传统,技术也以商品的形式进入了市场。世界技术市场上通过合法方式出售和购买技术专利、技术特许权、提供有偿技术服务、版权交易、购买成套设备和生产线等等方式的技术交流十分活跃。这种技术的广泛流动使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周期显著缩短,技术创新和技术转让创造更大的效益。以日本为例, 1950~1970 年间,日本仅仅花了 60 亿美元,引进 2600 项技术,创造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的奇迹。据专家分析,如果不引进外国技术而由自己开发的话,大约需要 3 倍的投资和 10 倍以上的时间。

世界范围内信息的高速与大量流动,几乎不受地理限制,世界确确实实变成了地球村。信息在经济、技术乃至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比任何时代都重要,信息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超过现今的任何一个产业。据预测到 2012 年仅集成电路行业年销售额将达 1 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 2000 年国内生产总值,发达国家国民经济总产值增长部分的 60 %与集成电路有关。

上述 3 个方面描述的仅仅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从中可以发现这种经济模式对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优越性,它的磅礴气势和动人前景。同时,电会发现这个世界规模的经济列车的高速安全运行,确是一大难题。如果这个国际市场没有统一的共同遵守的规则,流通的商品和各种资源没有可靠的质量,没有较高的信任度,其后果将是何等的不堪设想。

4、经济全球化的具体例子

伏特汽车,它的零部件来自世界各地,在这些优势资源的国家或地区设立常设机构,然后进行组装和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对生产地的资源达到了有效的利用,提高了利用水平和就业率
全球化弊端是造成了市场竞争激烈冲击民族企业
就像中国加入WTO是机遇,也是挑战

5、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积极融入世界,请你举出两个典型事例。

2004年入世,2008举办奥运,10年举办上海世博会,加入亚洲12国峰会等

6、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例子

?

7、经济全球化的典型事例

1.企业跨国经营和商品跨国生产

在以往的年代里,某一特定产品是由某一特定企业独家制造的,这是天经地义的。如王麻子刀剪肯定出之于王麻子刀剪铺工匠之手,本田发动机是由日本本田公司生产的等等,也就是说产品是专属于某国家的某企业的。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这一概念越发不清楚了。现今的国际市场中流通的商品出于管理上的需要虽然也钉上某厂、某地或某国生产 ( 制造 ) 的牌子,但实际上已不是独家生产,甚至不是某一国制造的产品。众所周知的波音喷气客机,名义上是美国波音公司制造的;其实参与生产的企业包括 6 个国家的 l500 家大企业和 15000 家小企业。再如,欧洲的 “ 空中客车 ” 飞机,参与研制和生产的企业除法国外,还有德国、英国、西班牙、荷兰、比利时、意大利等国的航空公司,只是在法国的图卢兹最后总装,法国制造的零件还不到 40 %。不仅这类结构复杂的大型设备是这样,就连许多小型产品也是这样生产出来的。这类产品的原产地或生产国的概念,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可以说这是事实上的 “ 全球产品 ”—— 经济全球化的杰作。

“ 全球产品 ” 是商品跨国生产的结果,商品跨国生产之所以发展得如此迅速和成功,主要是由于企业的跨国经营和跨国公司的发展。资本的全球扩张是企业跨国经营和跨国公司发展的动力。在生产的全过程中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并生产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这是企业跨国经营和跨国公司这一组织形式之所以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被分解为若干阶段或环节,按照以往的生产模式,这些阶段或环节便是企业内部的生产分工,但在跨国经营的企业里,却变成了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分工。有些环节 ( 如零件加工 ) 在劳动力低廉的国家进行,有些环节 ( 如开发设计 ) 在拥有高素质专家的地方进行,有些环节 ( 如总装配 ) 则在主要的销售市场附近进行。因此,可以说 “ 全球产品 ” 是全球性资源最佳整合的结果。

2.商品和资源的跨国大流动

以分工协作为基础的现代工业的社会化生产,促成了生产和交换的国际化,造就了遍及全球的国际市场,从 GATF 到 'WTO 都是要使这个市场更大、更无阻力和更自由,以便使国际贸易更加便利、商品流通更快、交易成本更低,让消费者从中获益,为世界各地的企业提供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广阔空间,从而又会进一步激发更大规模的商品流动、资金流动和人员流动,使那里的经济产生活力,这就是市场经济那只看不见的手的巨大作用。

今天国际市场商品和资源流通规模之大,已达到令人难以想像的程度,仅 1995 年世界商品贸易额就达到 5 万亿美元,相当于平均每人购买了 l000 美元进口商品。世界贸易年增长一般都在两位数,并且持续地超过产出增长的速度。这就是说,世界产品中越来越大的部分参与了国际贸易,许多国家对外贸的依存度显著增大,自觉不自觉地投入了全球经济的怀抱。

今天世界范围人口的流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其规模之大,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都超过了任何一次民族大迁徙。从上个世纪 70 年代开始,各工业发达国家对外籍劳工的吸纳不断增多,美国、加拿大首当其冲,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西欧也开始大批招收外籍劳 32 ,其中英国和法国各达 300 万,中东石油输出国 10 年间劳工数增长 10 倍。中国东部沿海城市的民工潮以亿计算。

今天世界范围的资金流动 ( 国际投资 ) 量,近乎天文数字,仅 1995 年世界外汇交易总额就达 500 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商品贸易额的 100 倍。

3.世界范围的技术交流
当今世界已经摆脱了以往那种严格控制技术外流的传统,技术也以商品的形式进入了市场。世界技术市场上通过合法方式出售和购买技术专利、技术特许权、提供有偿技术服务、版权交易、购买成套设备和生产线等等方式的技术交流十分活跃。这种技术的广泛流动使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周期显著缩短,技术创新和技术转让创造更大的效益。以日本为例, 1950~1970 年间,日本仅仅花了 60 亿美元,引进 2600 项技术,创造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的奇迹。据专家分析,如果不引进外国技术而由自己开发的话,大约需要 3 倍的投资和 10 倍以上的时间。

世界范围内信息的高速与大量流动,几乎不受地理限制,世界确确实实变成了地球村。信息在经济、技术乃至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比任何时代都重要,信息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超过现今的任何一个产业。据预测到 2012 年仅集成电路行业年销售额将达 1 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 2000 年国内生产总值,发达国家国民经济总产值增长部分的 60 %与集成电路有关。

上述 3 个方面描述的仅仅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从中可以发现这种经济模式对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优越性,它的磅礴气势和动人前景。同时,电会发现这个世界规模的经济列车的高速安全运行,确是一大难题。如果这个国际市场没有统一的共同遵守的规则,流通的商品和各种资源没有可靠的质量,没有较高的信任度,其后果将是何等的不堪设想。

8、请举出一个促进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事例

一、全球化

1.什么是全球化

“ 全球化 ” 通常指 “ 经济全球化 ” ,它是近几年来新闻媒体和学术界使用频率较高,同时又是内涵界定争议较多的概念之一。

经济全球化并不是突然发生的事件,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或者说是资本扩张的必然趋势。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曾指出: “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 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

到今天,虽然这个全球化过程还远没有完成,世界上还有反对全球化的个人和团体,但全球化已经是谁都无法回避、必须正视的现实。正如 1990 年 1 月 8 日的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的 “ 国际化市场与全球化经济 ” 一文所说: “ 当前世界大公司的老板正在考虑的战略转移是全球化。进入 90 年代,若估计不到国际化这一强大发展趋势,就无法决定工业发展的前景。 ” 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鲁杰罗对工商界人士说: “ 经济全球化是被贸易发展推着走的一列高速火车,迅速发展的技术也是推动力。 …… 认为可以阻挡全球化的人必须告诉我们,他们准备如何阻止经济和技术发展。阻止全球化,等于说要阻止地球自转 ” 。种种迹象表明世界经济已经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它的运动方向就是全球化,最终形成全球统一大市场。

经济全球化是通过各种经济资源在世界市场上相互流动来实现的。所以,经济全球化主要是指商品、服务、资本、技术、劳务等经济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跨越国际的大流通。随着流通程度的扩大和深化,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也逐渐增强。到现在,经济全球化已经表现得很清楚的内容是一系列经济要素全球化的组合,即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投资全球化、人力资源全球化、消费全球化等等。

经济要素全球化组合的速度与规模,可以说达到了空前的程度。跨国公司的出现既实现了生产组织的全球化又实现了组织生产的全球化。到 2l 世纪初跨国公司已有 6 万多家,其中最大的 200 家就垄断了世界经济活动的 l/4 ,跨国公司的生产总量已占全球生产总量的 1/3 ,其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技术转让费用占全球 2/3 。无怪乎有人说, 20 世纪是跨国公司在民族国家中经营的世纪, 21 世纪则是民族国家在跨国公司的网络中生存的世纪。因此,可以说,世界经济的大转折过程中跨国公司是主要的推动力量;毫无疑问,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尤其是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也极大地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与此同时,随着技术开发的国际化和全球技术市场的形成,科技开发的产业化与全球化也已成为一种大趋势。

2.什么是国际化和一体化

人们在谈论全球化问题时,还经常使用 “ 国际化 ” 、 “ 一体化 ” 等相近的词汇。而且学者们对这些词语的解释也互有差异,这是许多新领域发展过程常见的现象。

“ 国际化 ” 和 “ 全球化 ” 在许多场合是经常被交替使用,甚至不加区别。如果一定要加以区别的话,可以说 “ 国际化 ” 表示经济全球化过程的初始阶段, “ 全球化 ” 则侧重于过程的目标、结果或其成熟阶段。由于当今的全球化还不能说已达到成熟阶段,因此用国际化来表达也无多大妨碍。这两个概念的科学界定有待于全球化经济学的诞生。 ‘

“ 一体化 ” 也有一些类似的概念,如 “ 国际经济一体化 ” 、 “ 区域经济一体化 ” 等等。国外有的学者把 “ 国际经济一体化 ” 又叫做 “ 区域化 ” ,并将其定义为: “ 各个独立的国民经济在体制上组合成为更大规模的经济集团或共同体,如欧洲经济共同体。 ”“ 区域经济一体化 ” 是指在地理上相近的国家相互采取更为开放的政策,从而结成一体化的集团 ( 组织 ) 。这些概念实际上都是指 20 世纪 80 年代起,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一些国家为了减少贸易壁垒,形成某种互惠的国家联合体。其中影响较大的除欧洲经济共同体外,还有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南亚国家联盟、中美洲共同市场、海湾合作组织、马格里布联盟等。

“ 一体化 ” 或 “ 区域经济一体化 ” 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自然发展阶段。它是相邻国家之间经济交往日益频繁的必然结果。成立区域组织的初衷可能各不相同,但区域经济发展会增加各地区经济的抗风险能力,降低地区内部的商品流通成本,加快地区经济的发展,如能健康发展,有可能成为全球化经济的稳定成分。

二、全球化的特征及其表现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以往的经济模式和经济现象都在迅速地发生变化,它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是多角度的,这里仅罗列与本课题关系较为密切的几个方面:

1.企业跨国经营和商品跨国生产

在以往的年代里,某一特定产品是由某一特定企业独家制造的,这是天经地义的。如王麻子刀剪肯定出之于王麻子刀剪铺工匠之手,本田发动机是由日本本田公司生产的等等,也就是说产品是专属于某国家的某企业的。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这一概念越发不清楚了。现今的国际市场中流通的商品出于管理上的需要虽然也钉上某厂、某地或某国生产 ( 制造 ) 的牌子,但实际上已不是独家生产,甚至不是某一国制造的产品。众所周知的波音喷气客机,名义上是美国波音公司制造的;其实参与生产的企业包括 6 个国家的 l500 家大企业和 15000 家小企业。再如,欧洲的 “ 空中客车 ” 飞机,参与研制和生产的企业除法国外,还有德国、英国、西班牙、荷兰、比利时、意大利等国的航空公司,只是在法国的图卢兹最后总装,法国制造的零件还不到 40 %。不仅这类结构复杂的大型设备是这样,就连许多小型产品也是这样生产出来的。这类产品的原产地或生产国的概念,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可以说这是事实上的 “ 全球产品 ”—— 经济全球化的杰作。

“ 全球产品 ” 是商品跨国生产的结果,商品跨国生产之所以发展得如此迅速和成功,主要是由于企业的跨国经营和跨国公司的发展。资本的全球扩张是企业跨国经营和跨国公司发展的动力。在生产的全过程中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并生产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这是企业跨国经营和跨国公司这一组织形式之所以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被分解为若干阶段或环节,按照以往的生产模式,这些阶段或环节便是企业内部的生产分工,但在跨国经营的企业里,却变成了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分工。有些环节 ( 如零件加工 ) 在劳动力低廉的国家进行,有些环节 ( 如开发设计 ) 在拥有高素质专家的地方进行,有些环节 ( 如总装配 ) 则在主要的销售市场附近进行。因此,可以说 “ 全球产品 ” 是全球性资源最佳整合的结果。

2.商品和资源的跨国大流动

以分工协作为基础的现代工业的社会化生产,促成了生产和交换的国际化,造就了遍及全球的国际市场,从 GATF 到 'WTO 都是要使这个市场更大、更无阻力和更自由,以便使国际贸易更加便利、商品流通更快、交易成本更低,让消费者从中获益,为世界各地的企业提供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广阔空间,从而又会进一步激发更大规模的商品流动、资金流动和人员流动,使那里的经济产生活力,这就是市场经济那只看不见的手的巨大作用。

今天国际市场商品和资源流通规模之大,已达到令人难以想像的程度,仅 1995 年世界商品贸易额就达到 5 万亿美元,相当于平均每人购买了 l000 美元进口商品。世界贸易年增长一般都在两位数,并且持续地超过产出增长的速度。这就是说,世界产品中越来越大的部分参与了国际贸易,许多国家对外贸的依存度显著增大,自觉不自觉地投入了全球经济的怀抱。

今天世界范围人口的流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其规模之大,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都超过了任何一次民族大迁徙。从上个世纪 70 年代开始,各工业发达国家对外籍劳工的吸纳不断增多,美国、加拿大首当其冲,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西欧也开始大批招收外籍劳 32 ,其中英国和法国各达 300 万,中东石油输出国 10 年间劳工数增长 10 倍。中国东部沿海城市的民工潮以亿计算。

今天世界范围的资金流动 ( 国际投资 ) 量,近乎天文数字,仅 1995 年世界外汇交易总额就达 500 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商品贸易额的 100 倍。

3.世界范围的技术交流
当今世界已经摆脱了以往那种严格控制技术外流的传统,技术也以商品的形式进入了市场。世界技术市场上通过合法方式出售和购买技术专利、技术特许权、提供有偿技术服务、版权交易、购买成套设备和生产线等等方式的技术交流十分活跃。这种技术的广泛流动使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周期显著缩短,技术创新和技术转让创造更大的效益。以日本为例, 1950~1970 年间,日本仅仅花了 60 亿美元,引进 2600 项技术,创造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的奇迹。据专家分析,如果不引进外国技术而由自己开发的话,大约需要 3 倍的投资和 10 倍以上的时间。

世界范围内信息的高速与大量流动,几乎不受地理限制,世界确确实实变成了地球村。信息在经济、技术乃至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比任何时代都重要,信息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超过现今的任何一个产业。据预测到 2012 年仅集成电路行业年销售额将达 1 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 2000 年国内生产总值,发达国家国民经济总产值增长部分的 60 %与集成电路有关。

上述 3 个方面描述的仅仅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从中可以发现这种经济模式对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优越性,它的磅礴气势和动人前景。同时,电会发现这个世界规模的经济列车的高速安全运行,确是一大难题。如果这个国际市场没有统一的共同遵守的规则,流通的商品和各种资源没有可靠的质量,没有较高的信任度,其后果将是何等的不堪设想。

9、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举几个例子)

1、贸易自由化

随着全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的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形成,从而加快了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也使得加入到WTO组织的成员以统一的国际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2、生产国际化

生产力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极大地推动着世界市场的扩大。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科技革命,从时间和空间上缩小了各国之间的距离,促使世界贸易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促使生产要素跨国流动。

3、资本全球化

世界性的金融机构网络,大量的金融业务跨国界进行,跨国贷款、跨国证券发行和跨国并购体系已经形成。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场在时间上相互接续、价格上相互联动,几秒钟内就能实现上千万亿美元的交易,尤其是外汇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流动性和全天候的市场。

4、科技全球化

它是指各国科技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这是经济全球化最新拓展和进展迅速的领域,表现为,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的大规模跨国界转移,跨国界联合研发广泛存在。

以信息技术产业为典型代表,各国的技术标准越来越趋向一致,跨国公司巨头通过垄断技术标准的使用,控制了行业的发展,获取了大量的超额利润。经济全球化的四个主要载体都与跨国公司密切相关,或者说跨国公司就是经济全球化及其载体的推动者与担当者。

(9)经济全球化在中国发展的例子扩展资料

导致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因素:

1、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信息技术革命,不仅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也大大降低了信息传送的成本,打破了种种地域乃至国家的限制,把整个世界空前地联系在一起,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2、跨国公司的发展。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大大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的流动和国际间分工,并由此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3、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统的计划经济国家纷纷放弃计划经济体制,转而向市场经济过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经济滞胀而减弱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更加强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

在国际范围内,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其成员对本国或本地区市场的控制大大放松,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所有这些都为国际资本的流动、国际贸易的扩大、国际生产的大规模进行提供了适宜的体质环境和政策条件,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经济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