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全球化 » 经济网全球化的利
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专业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宁波外贸网站制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驿全球购 2020-08-26 04:14:27

经济网全球化的利

发布时间: 2021-02-26 12:58:00

1、辩论赛经济全球化利弊

开头: 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全球化”可概括为科技、经济、政治、法治、管理、组织、文化、思想观念、人际交往、国际关系十个方面的全球化。

观点: 
 就全球化的必然性而言,随着当今世界联系的越来越紧密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趋势。就全球化的必要性而言,全球化有利于每个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发展。所以我方认为全球化对中国的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

2、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的实例有哪些

先给你一组数据,后面是例子。占全球1/5的人口生活在收入水平最高的国家,他们拥有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86%,全球出口市场82%,外国直接投资的68%,全球电话总数的74%;而占全球人口总数1/5的贫困人口在上述几项上的占有率仅约1%。在平均收入方面,贫富国家之间相差74倍, 而在1960年,这种差距还仅为30倍。此外,200 名最富有者的资产超过占世界总人口41%的人的收入总和。在过去4年里,这200名富翁的财产增加了两倍,达一万亿美元以上,相反,每日收入少于一美元的穷人仍维持在13亿左右。
经济全球化的利:以中国加入WYO后的变化为例。数据是以加入WTO那年和09年相比。这五年来中国的市场开放使老百姓得到了很多实惠,最明显的就是汽车。五年前,中国汽车发展很慢,汽车的进口税特高,五年后汽车便宜多了,中国也成为汽车的生产大国。从电信市场来说,中国的电信企业重组,形成了新的电信竞争,老百姓也从中受益不少,五年前的电话初装费就是几千块,电话在家庭的普及率还不太高,现在一般农村家庭都可以装电话。移动电话的普及率在世界上也可以说是普及率较高的国家。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达到8.19亿户,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达到28.3%和33.9%;互联网上网人数达1.23亿,其中宽带上网人数达到7700万。争取到2010年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0亿户,互联网用户达到2亿户。中国是世界上通信领域最大的市场,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服务最大的市场,并且将在明年超越美国,成为宽带用户最多的国家。 经济全球化的弊:一、经济全球化之后受到伤害的依然是发展中国家,以中国为例。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局长杨益在12日举行的第七届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上说,截至今年11月初,全球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了101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额超过116亿美元,这是2002年以来,我国年度遭受贸易调查首次突破100起大关。除了显性的贸易保护外,发达国家开始利用技术、气候、碳关税等实施隐性贸易保护的意图也更加明显。二、1984年12月3日凌晨,在距首都新德里以南750公里、地处印度中部丘陵地带中央邦首府博帕尔市附近的一家农药厂,装有液态剧毒气体甲基异氰酸盐的储气罐内温度上升,压力过大,一股浓烈、酸辣的乳白色气体从储存罐内渗漏出来,在博帕尔市内外以浓雾状游移于地表附近,经久不散。这次事故使储气罐内45吨剧毒气体泄漏殆尽。仅2天内就有2500余人丧生,另有60万人受毒气不同程度的伤害。到1994年死亡人数已达6495人,还有4万人濒临死亡。1964年,印度农业“绿色革命”运动正如火如荼,中央政府多年为亿万饥民的危机所困扰,急于解决全国粮食短缺问题,而其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内有无足够的化肥和农药。因此,当时世界著名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提出的开办一座生产杀虫剂农药厂的建议,对印度政府来说正中下怀,求之不得。1969年,美国和印度专家就此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方案。同年,一家小规模的农药厂在博帕尔市近郊应运而生,试产3年后双方都表示满意。1975年,印度政府正式向美方颁发了在印度制造杀虫剂农药的生产许可证。一座具备年产5000吨高效杀虫剂能力的大型农药厂终于在博帕尔市郊建成。

3、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与弊

经济全球化趋势在1998年继续发展,生产和资本国际化进程呈加速态势。但是,亚洲金融危机蔓延触发的全球性金融动荡也使全球经济面临新的挑战,从而引起人们对经济全球化的反思。纵观1998年的世界经济,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全球企业界兼并浪潮愈演愈烈,并购金额再创记录。据联合国《1998年度世界投资报告》,今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将比去年增加10%,总额达到4300至4400亿美元。
经济全球化进程不仅促进了对生产的直接投资,而且进一步转为对股票和债券等有价证券的间接投资和对地产、信息和金融业的直接投资。据统计,在过去的12个月中,全球金融资产总额仍上升了30%。目前,世界股票市场资本总额已达20多万亿美元,全球外汇交易同世界贸易额的比率从八十年代初的10∶1跃升到目前的大约60∶1。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从九十年代开始加速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至此完成了从有形商品和生产全球化进入到无形信息和金融全球化的阶段性转变。经济全球化增强了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但由于经济全球化是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形成和发展的,发达国家继续是全球化“大蛋糕”的主要受益者,而发展中国家则日益面临全球化的“双刃剑”效应:一方面,可以通过全球化分享资金和先进技术,大大缩短它们的发展进程。另一方面,国民经济却日益受到国际资本冲击和控制,而全球化形成的国际产业分工新格局则可能使环境和生态进一步恶化,影响可持续发展。
由于建立在半个世纪前布雷顿森林协定基础上的国际金融体制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环境下国际资本运作的规律,持续一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在今年夏天终于演化为全球性动荡。因此,在今年联合国大会等国际会议上,发展中国家呼吁要重视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维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去年以来的全球性金融大动荡不仅使世界经济发展速度大幅下降,也给世界贸易带来直接影响。今年全球贸易虽然仍继续增长,但受金融动荡的影响,增长幅度将比去年减少一半以上,仅为4%到5%。此外,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迹象,使作为经济全球化重要内容之一的贸易全球化进程面临挑战。
为此,国际社会提出了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的问题。然而以下几个问题可能会对今后经济全球化进程走向产生影响:首先,全球化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一股不易驾驭的破坏力量。其次,各国经济已融入一个“荣损与共”的整体。发展中国家在动荡中会首当其冲,但发达国家也难以凭借其经济体系和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危机中幸免于难。为此,国际社会必须加强协调与合作。第三,南北差距成为制约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贫困问题更是一大隐患。为此,必须加快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让和发展援助。经济全球化固然是一种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但经历今年的严峻挑战后,国际社会认识到,只有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经济新秩序,使世界各国最大限度地从中受益,才能使经济全球化沿着良性的轨道顺利发展,才能保证世界经济的长期稳定与繁荣。

4、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总结的要完整,清晰明了

利: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促进经济的发展。
弊: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压力和挑战。

5、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详细一点最好)

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

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国内外研究者做过多种表述,从比较严格的经济学角度来定义,一般可以解释为这样一种经济现象:由于世界各国相继取消或放松对商品、劳务、资本和技术等方面国际流动的管制,各国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日益加深,进而导致全球范围内各种生产要素价格趋同。

(一)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地位和主要原因

进入80年代,伴随着全球经济自由化和市场化改革,各国的贸易和投资联系空前加强。自1980年至1996年,全球贸易规模几乎增长了两倍。全球贸易额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985年占29.8%上升到35%。80年代初至1996年,国际资本流量年均增长率高达20%,远超过国际贸易约5.5%的年均增长速度。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是这一时期经济全球化最重要特征之一。1996年,全球跨国公司提供了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40%。与此相关,在过去10余年里,世界国际直接投资年均增长近30%。经过大规模的跨国兼并和重组,在许多重要的生产领域,跨国公司已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甚至唯一的生产组织者,它们将整个世界纳入其统一的生产和销售网络。

可以认为,当前的经济全球化,是过去20年里世界范围内的技术进步和各国社会经济变革的综合反映。

首先,新技术革命的成果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物质基础。高新技术的产业化使许多原本并不存在的市场迅速浮现,同时也为各国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商业机会。特别是80年代以来现代通信业的革命(互联网络的迅速商业化运用),大大降低了国际间的通讯费用和交易成本,成为推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因素。

其次,全球性的非管制化与市场化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经济全球化的制度障碍。80年代初,整个世界进入了一个更加注重市场作用的非管制化时代,各国在取消贸易和资本流动管制方面迈出了相当显著的步子。1970-1997年,取消经常项目汇总管制的国家由35个猛增至137个,其中大部分是80年代以后完成的。另据统计,1991-1997年,在世界各地,对管制外国直接投资的条例进行了570次自由化的修改。毫无疑问,无论是各国内部的市场化改革,还是贸易和投资领域管制的解除或放松,都意味着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一个更有利的制度环境。

再次,国际金融市场的深化与创新,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技术条件。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不仅交易的制度环境日益宽松,且各种新型的金融工具与交易技术不断涌现。这些创新,加上电子计算机远程终端的广泛运用,加快了交易速度,从而为资金在国际间的快速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此外,近10年来,发达国家投资基金的大规模海外扩张,加速了国际资本流动,并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7个主要发达国家机构投资者用于国际投资的资产比重已从80年代末的7%增至90年代中期的10%以上。

最后,以关贸总协定(后改为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代表的国际经济组织和协调机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始于80年代中期的乌拉圭回合,与过去历次谈判主要限于商品关税减让和非关税壁垒拆除等议题不同,将谈判议题扩大到了包括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市场准入、反倾销规则和建立多边贸易机构等在内的许多新领域。经过近8年的艰苦谈判,各国终于在上述方面基本达成一致,从而为更加广泛的贸易自由化确立了基本框架。作为金融自由化的主要倡导和推动者,80年代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发挥了更加积极的作用。到90年代中期,世界2/3以上的国家已经实现了经常账户项下的可兑换。同时,所有发达国家已完全取消资本交易的汇兑限制,许多发展中国家对于资本账户的开放也开始越来越积极。近两年来,对于经济全球化具有重要意义的两项多边协定的谈判业已取得明显进展。其一是《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协定》。该协定已从1999年3月1日起正式生效,并有首批52个国家宣布加入。其二是世界多边投资协定。这一主要由经合组织成员国参与、被认为是旨在制定“单一的全球经济规则”的协定,目前正在谈判之中,估计不久也将面世。
(二)经济全球化的代价

经济全球化在给各国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

代价之一: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将成为一种常态。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空前加强。不少国家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已超过30%,个别国家达到了50-60%。在这种环境下,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国际传染便成为经常性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任何一个国家的内部失衡都会反映为外部失衡,进而很快影响到与其具有紧密贸易和投资关系的国家,最后极有可能将所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引入失衡与危机的境地。1997年泰国的汇率危机,很快传染到整个东南亚地区以及韩国和日本,从而形成严重的地区性金融危机。随后又波及俄罗斯和拉美地区(一度包括美国),形成了事实上的全球性金融动荡,便是危机传染效应的最新例证。

国际游资的存在是全球经济不稳定的重要根源之一。作为一种超越国界的巨大的金融力量,国际游资一次又一次地扮演了全球性金融动荡的制造者或推动者,扮演了危机传染的主要媒介物。在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的今天,尽管仍然可以继续探索各种有效监管措施,但对国际游资的完全控制则是不可能的。

代价之二:各国经济主权的独立性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考验。欧盟经济体发展的历程表明,随着一体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各成员国经济主权独立性则不断下降。从早期的关税同盟、统一农产品价格、汇率联合浮动,到单一货币欧元出现以后的统一金融政策(1999年1月欧元利率区启动),无不说明各成员国的财税和货币主权已逐渐让渡给超国界的欧盟协调机制。而这种经济主权的让渡曾经使许多成员国付出不小的代价,甚至多次危及欧盟经济体的存亡。

对于欧盟以外的世界其他国家来说,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其经济主权(特别是在财税和货币政策方面)的独立性,同样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这种考验大致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经济主权的主动让渡。从关贸总协定的历次减税和贸易自由化谈判,到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为了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被迫进行的经济调整,都是一定程度上的主权主动让渡。另一种是跨国私人经济力量对经济主权的侵蚀。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跨国公司。由于跨国公司的战略目标很少会同东道国的经济发展目标完全一致,因而,它们对于东道国为了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采取的许多政策措施,经常表现出一种本能的抵抗和规避。跨国公司在国际间进行了大规模资金转移,对东道国货币金融政策的消极作用同样是不可低估的。显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大量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国家,在这方面付出的代价,是应当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

代价之三: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如前所述,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竞争创造了效率,同时,也使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国家或少数利益集团集中,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据世界银行统计,1983年,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高收入发达国家的2.4%,即后者等于前者的43倍;到了1994年,这一比例降低到1.6%,即后者为前者的62倍。造成这种差距扩大的具体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两个因素不容忽视。其一,经济全球化的利益分配不均衡。虽然几乎所有参与全球化过程的国家在不同程度上从中受益,但并不意味着利益均沾。因为事实上,作为资本和先进技术的主要拥有者,发达国家总是处于全球化的中心地位。这种相对优势,使它们在价格制定方面具有主动权,在与发展中国家进行交换时获得更多的利益。其二,名义汇率下降,导致国民生产总值名义值减少。由名义贬值引起的实际贬值,又将导致贸易条件的恶化,进而在国际交换中付出更大的代价。

6、经济全球化的好处(利)

?

7、经济全球化之利弊论

经济全球化之利弊论
引言:

自20世纪晚期,随着冷战的告终,“全球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最时髦的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些经济学加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件好事,它可以使我们更加富有,可以过上美好的日子,可以周游世界享受生活。但是,另外许多经济学家则持怀疑态度。他们指出,如果经济全球化真的那么好,那为什么国际经济还是如此混乱?就此,国内外理论界和舆论界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本文就经济全球化的利弊简要地予以评析,并探求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当中,我们应该采取的相应对策。

全球化现象:

“经济全球化”这个词,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学术界对何谓经济全球化,大致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全球化,甚至认为经济全球化突出地表现为世界经济的美国化;二是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等经济技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其中,第一种观点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因此我认为其理论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第二种观点既全面又最接近实际情况,其表现就是当今世界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逐渐融入了全球化的经济浪潮。

我认为,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应该从生产力运动和发展的角度出发,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说,经济全球化就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范畴,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着世界市场的出现而出现的。因此,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前提是全球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在全球市场分割情况下,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和自由化贸易不等于经济全球化。只有在各国之间广泛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世界市场,才意味着从根本上消灭了国家间的孤立发展状态,从而最终形成广泛的、深厚的世界经济联系。任何国家和地区,一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都必然深受来自世界市场的各种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90年代,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巨变,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前提下的不断深化改革转入了市场经济轨道,传统计划经济逐渐消失,市场经济一统天下,市场竞争和市场逐利行为打破了经济的国家和地区限制,把世界各国的国民经济日益联结成一个整体的全球经济。与此同时,作为经济一体化组织形式的地区经济集团也迅速发展。到1996年末,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地区经济集团,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国家。其中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三极,其区域内所实现的进出口总额和经济总量都占全世界的80%。而且近年来,各地区经济集团在壮大自身队伍的同时,也不断相互渗透,区域市场边界不断向外延伸和相互接轨,极大地促进了各国经济的融合和全球化的发展,形成了庞大的市场经济运行体系。在这个体系内,各国间的合作障碍日益减少,渗透和依存关系不断增强,各个国家程度不同地分享着世界市场上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而实现的资源最佳配置带来的收益,同时也承担着经济一体化可能的风险。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无国界经济的扩大,各国经济文化也突破了国家和民族界限,从对立、碰撞,走向了渗透、融合。西方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吸收了东方文化的和谐、团队精神,而东方国家的企业也融入了西方文化鼓励竞争、鼓励自我价值实现的成份。

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经济全球化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它的产生有其一定的动因: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传播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因。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战后,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通讯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现代交通运输技术等为主体的现代高技术群的出现,大大加快了各个国家、各个地区之间的信息流、物资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人流,使相隔数千里、甚至上万里的世界瞬间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人际、组织、民族、国家间交往的时空,为加速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交通工具和手段。

二、发达国家的商品、资本的过剩和技术的超前与其资源、能源、市场、廉价劳动力缺乏之间的矛盾是经济全球化的内在动因。事实上 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国际化趋势一直是在逐渐发展着的,大体经历了商品国际化、资本国际化和生产国际化三个阶段。而经济全球化只是这种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突变和飞跃。跨国公司的出现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由于它们拥有雄厚的技术资源(据有关资料统计,现在世界科学技术的创新有90%被控制在跨国公司手中)和资金资源,贮存有大量的过剩商品,加之受到本国、本地区生产资源、消费市场和有限廉价劳动力的限制,这就迫使他们要进行商品、资本和技术的输出。尽管这种输出客观上促进了输入国的经济、技术和社会的发展,但其主观动机则是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润为目的的。因此,在整个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提倡者和推动者。

三、发展中国家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和综合国力上的差距,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不得不投入到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去,这是客观上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又一内在动因。由于种种原因,20世纪后半期,发展中国家在科学技术、生产力、经济和社会整体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因此,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缩小这一差距,便积极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去,以吸收发达国家的技术、资金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来发展本国的经济。此举产生了显著的效果, 70年代到 80 年代发展起来的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和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就是最明显的例证。正是基于这些后起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其它一些发展中国家才清楚地认识到,只有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客观潮流,采取正确的政策和措施,使自己国家的经济尽快地、更好地融入国际经济体系,才能不被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所淹没。当然,发展中国家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是乐观的还是悲观的,这种或积极顺应或消极受应的举措表明实际上他们已被纳入到或接近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中。事实上,若没有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新的世界经济格局和秩序的形成则是不可能的,至少是不完善的。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分析:

应当承认,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才刚刚起步,它给各国经济和整个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还难以预料,但是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即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单纯从人类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角度、从提高生产力的标准来看,经济全球化的确能够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以及世界产业规模的扩大,会引起生产与消费从结构到地点上的变化,会刺激各种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同样经济全球化也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这些影响对具体国家和具体领域的影响也随各国政策选择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具体来说,经济全球化的利弊表现为:

一、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

1、经济全球化可使世界范围内的资金、技术、产品、市场、资源、劳动力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

经济全球化在有效促进国际合作的同时,也加剧了各国间的竞争。竞争的原因,在经济上是由于世界资源的有限性和资本的扩张性;在政治上则是由于国家的存在,各国都试图通过增强自身的实力来实现别国对自己的依赖,从而较多地获取收益,较少地付出成本。经济全球化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形成了统一的全球市场,从而推动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和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并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一国的角度看,本国企业将突破本国资源和本国市场的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资源的最优配置与有效利用。发达国家可发挥其资金和技术优势,通过资本和技术的输出和转移,不断向发展中国家开拓市场,并利用发展中国家丰富的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以获取利润。发展中国家则可通过吸收和引进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来发展本国家和本民族的经济,以满足人民的物质利益需求,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这种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经济要素的有效组合,客观上促进了全球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减少或避免了人类社会现有的各种资源的浪费。

2、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次迎接机遇和挑战的机会。

第一,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1996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发布的《1997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1996年接受了129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对外投资了510亿美元,二者都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它们在获得世界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从1995年的30%上升到1996年的37%其中,48个最不发达国家在1996年的资本流入量也增加了56%。

第二,促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由于资本的流入、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活动和本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结构有所改善,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从1980年的56%上升到1990年的73%和1994年的77%。

第三,迫使发达国家把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予以考虑和解决。发达国家日益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下,它们的经济稳定和发展有赖于发展中国家。在债务解决、地区经济一体化和联合国的改革等问题上不得不考虑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在机遇与挑战面前,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和技术发展的水平不同,因而导致他们在经济全球化中所处的地位和利益不可能均等。在这种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中国家在许多方面必然处于劣势。但我们相信,只要发展中国家能够抓住机遇,敢于迎接挑战,通过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吸收和消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建立本民族的经济实体,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生产出高质量、低价格的产品,就一定会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就是最好的证明)。更何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各种原则、制度和秩序会逐步趋于平等,国家民族经济也会日渐成熟。

3、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各国人民提供了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和优质服务的好机会。

随着市场全球化的发展,物流将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世界各国人民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消费需要,选择自己需要的商品,那种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所设置的贸易壁垒和防线将会被逐步取消,那种国家垄断或个人垄断的局面将一去不复返,那种以低劣的质量和服务向消费者漫天要价的情形行将结束。

4、经济全球化将会促使世界大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经济全球化不仅会影响全球的经济结构和秩序,而且也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带来了程度不同的冲击。文化的这种碰撞和冲击将导致全人类都可认同的大文化,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经济文化”已有了全人类认同的标准。如市场经济的法则、商品流通的规则等,已被普遍认可和遵循。

第二,“科技文化”的普遍性更加不能否认。现在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为了生存和发展,都在抓科学技术和教育,都已认识到科学技术是强国之本。尽管各个民族国家之间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平衡,但科学技术的交流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档的潮流。科学技术文化早已冲破民族国家间的界线,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第三,随着 “经济文化”和 “科技文化”的发展,各个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习惯的传播与交流更加容易,信息网络技术和交通运输技术已为这种交流提供了现代化的工具和手段。人们总会自觉不自觉地、程度不同地吸收这些外来文化的营养,以填补本民族、本国在某些方面的不足。这也是文化全球化的某种表现形式。

第四,“民主和法治”作为一种制度文化,也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历史发展趋势。

5、经济全球化将促进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

贸易与投资自由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又是全球化的强大推动力。正是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加速发展推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反过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又要求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进一步完善。世界贸易自由化最重要的内容和核心就在于减少和取消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世界贸易组织正式运转后,首次将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和投资等非货物贸易也纳入到多边规则之中,使扩大多边自由化的领域以及扩大国际贸易自由化进程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个核心职能。此外,投资自由化已经成为当前国际投资发展的主流,不仅是发达国家而且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也积极采取投资自由化措施。一方面大量引进外资,另一方面又积极进行对外投资,从而使世界直接投资额迅速增加,投资活动遍及全球,全球性投资的规范框架和规则也开始形成。

6、经济全球化加速技术转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国际分工的大发展、产业的大转移和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大流动,这对于发展中国家弥补国内资本、技术等要素缺口,发挥后发优势,迅速实现产业演进、技术进步、制度创新,促进经济发展十分有利。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投资和技术转让互相促进,不断加快。跨国公司为了延长技术的生命周期,扩大技术效用以及给自己的技术寻找出路,大大加快了技术转让活动。这种加速转让在客观上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发展,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工业化进程,加速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变。此外,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还加快了发展中国家从发达国家引进外资的进程,有助于弥补发展中国家资本的不足。再有,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仅为发展中国家的产品,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入世界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而且也有助于弥补发展中国家市场发育的不足,特别是跨国公司的组织形式,愈来愈突破国家的界限,出现了所谓无边界的企业,从而非常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

7、经济全球化能够促进国际间政治的协调。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社会结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都会发生很大变化。在人们物质需求得到相对满足之后,必然较多地关注自己所处的政治环境;公民的政治意识、政治参与素质将极大提高,希望充分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广泛地要求参加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拥有雄厚实力的独立利益群体,在利益的驱动下,必然提出相应的政治参与要求;日益发达的信息传媒网络,从技术上支持了人的自主选择权力,宣扬了人的主体地位和价值意识,也使“愚民政策”的体制丧失了基础。所以,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求各国在政治上相互协调以作为经济全球化新的推动力,这也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所决定的。政治上协调的过程尽管漫长,但却是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8、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减少国际冲突。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更深层次的国际分工体系,跨国公司的投资与技术转让活动又把各国的生产经营、销售和研究与开发活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由此产生的直接结果就是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程度加深,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政治领域和国际关系的变化,协商与对话越来越成为当今处理国际关系的主要手段。各国之间加强信任与合作,约束国际冲突或至少降低冲突的激烈程度已渐渐成为发展趋势。有理由相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这种趋势将会越来越加强。

二、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

1、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使贫富差距拉大。

经济全球化首先带来的是对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的冲击,而且这种冲击是建立在不平等关系基础之上的。一方面,国际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为世界经济运转所制定的各种原则、制度和秩序都是由他们制定的。另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所拥有的经济、技术和管理优势,是发展中国家远不可及的。因而经济全球化中获益最大的当然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发达国家,而经济和技术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尽管具有一定的中长期利益,但在近期或较长的时间内,是很少或很难受益的,甚至可能受到很大的损害和冲击,如许多民族企业亏损或倒闭等。

虽然经济全球化客观上能导致全球物质财富的增加,但在市场化的过程中,竞争是首要法则,它在创造高效率的同时,必然导致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国家或利益集团集中,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据世界银行统计,1983年高收入发达国家的人均GDP是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43倍,到了1994年变为62倍,社会分配更加不公平。造成这种差距扩大的具体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制度的原因、市场发展的原因及结构变动的原因等,但有两个因素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是经济全球化的利益分配不均衡。从理论上讲,所有参与全球化过程的国家在不同程度上都会从中收益,但绝不是利益均沾。事实上,作为资本和先进技术的主要拥有者,发达国家总是处于全球化的中心地位,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这种地位使它们依靠价格制定方面的主导权,与发展中国家进行交换时获取更多的利益。

第二,是市场竞争使一些社会政策面临挑战。众所周知,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动力,由竞争带来的不平衡要靠社会政策来修补。各个国家都有各自的福利政策,通过劳资妥协来保持社会稳定。但全球化破坏了这一社会契约,以出口和直接投资为主要内容的激烈的跨国竞争,正在影响工资和就业状况, 社会政策在平抑差距方面显得苍白无力。经济全球化为以发达国家为主的国际资本开拓了寻求更高利润的地域和空间,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相差甚大的背景下,经济全球化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收入差距拉大。

2、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不稳定性加强。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同世界经济的联系更为密切,各国国内经济的稳定将不仅取决于本国国内因素,更大程度上要受到国际因素的巨大影响。随着国际贸易和服务贸易的不断扩大,其他国家尤其是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状况如通货膨胀、金融危机等将通过国际经济的传递机制影响到本国。如果本国的经济结构存在某些类似隐患,这些经济波动就不可避免地会在国内出现。即使本国经济不存在问题,也会因为心理因素的作用而使经济发生一定程度的波动。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更是如此。因为经济全球化就是金融、贸易与投资的全球化,然而由于发展中国家市场发育不够充分,经济结构比较脆弱,更容易受到外部不利因素的冲击;而且由于发展中国家立法不全,便于投机;再加上发展中国家执法不严,有法不依,从而给“国际游资”留下可乘之机。于是,西方国家的大量游资不时冲击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甚至引发金融危机,造成如同战争般的破坏。经济全球化使发达国家的经济周期、汇率、利率的变动传导给发展中国家,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经常出现不利波动,发生在 1994年底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已充分说明这一点。

3、现行的全球经济运行规则不尽合理,大多有利于发达国家。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客观上需要用规则去加以规范、约束参与者的行为,而规则的制定是以实力为基础的。所谓规则,其实就是对利益冲突的一种界定。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由于国际经济组织是由欧美等发达国家操纵,因此经济全球化的游戏规则主要由发达国家来制定。现存的国际经济规则中虽然有些规则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如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但大部分规则却是由发达国家主导制定的,有些规则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缺席的情况下制定的。某些产业发展规则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发展该产业的时候制定的,如信息技术产业协议以及劳工标准等。发展中国家一旦发展这些产业就必须遵守他们并未参与制定的规则,并为此而付出代价。此外,尽管发达国家极力倡导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但是各国政府为维护本国利益,仍然实施各种贸易壁垒措施。尤其是非关税壁垒措施,如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等,这些由发达国家有意制定的贸易标准往往都是发展中国家难以达到的。这些措施客观上阻碍着生产要素在各国间的自由流动,从而使市场导向机制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发展中国家所应得到的机会与利益无从保障。因此,目前经济全球化给世界经济所带来的利益是建立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利益及政治利益遭受损失的基础之上的。

4、经济全球化还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例如,日益蔓延的荒漠化,土地的侵蚀,动植物物种的灭绝,海洋与河流道的污染等问题。其中发达国家往往出于本国战略利益的考虑,为了保护本国的生态环境不受污染,而把大量的污染源工业都建立在海外,既消耗了他国的资源,还污染了他国的环境。据有关资料统计,美国将60% 以上的污染企业建立在海外。

5、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所付代价巨大。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发展中国家由于在企业规模、效率、技术水平和研究开发能力方面都无法与发达国家相竞争,因而造成跨国公司的品牌和产品充斥国内市场,导致民族品牌消失;跨国公司操纵和控制了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支柱产业和市场,抑制了民族工业的自主发展;发展中国家大量引进外资,造成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并面临汇率风险和偿债风险,对西方国家的巨额债务支付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经常引发经济与社会动乱;全球化还会导致发展中国家人才外流,特别是熟练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跨国公司往往在东道国用高薪雇用现成的人才而不注意在当地实施培训计划,从而使发展中国家遭受教育经费支出和不能使用已培养人才的双重损失。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的经济状况将更加恶化;发展中国家民族企业由于竞争力不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倒闭,致使大量工人失业,如果社会劳动保障系统不健全,必然产生一些社会不稳定因素,引起社会的混乱。世界银行于 2004年4月30日发表的《世界发展指数》承认:“经济全球化的某些因素已使最贫穷国家受到损害,使富国和穷国之间巨大差距的扩大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在一个不能打破贫国周期且愈来愈不平等的世界中,集中于工业化的国家占世界人口1/6 的人却垄断了全球近80%的收入。与此同时,居住在63个发展中国家占世界人均60%的人,仅得到世界收入的6%,人均每天不足2美元”。

6、经济全球化必然对民族文化带来一定的冲击。

这将使得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质消长不等、凸显不一。这种现象,不利于文化的发展,更不符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演进原则。文化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有商品文化、制度文化、价值文化、语言文化、科技文化、艺术文化等。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妨碍资本、技术和产品跨国界流通的障碍一个接一个地被拆除,继之而来的是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信念的流入。有些在相互冲突和撞击中形成了新质——世界大文化,有些则会改变本民族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特性。

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应采取的政策和建议:

经济全球化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已经被世界经济发展的事实所证明。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随着社会交往的扩大,社会生产单靠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已不行了,须靠世界力量,建立在机器化生产和世界市场形成基础上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同世界历史进程是一致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经济都面临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严峻挑战。

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知识与技术更新周期大大缩短,科技成果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与速度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世界市场对各国经济的影响更加显著,国际竞争与合作进一步加深。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各种文化交流日益扩大,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和效率意识明显增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指责经济全球化本身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因为它是一种趋势,如果我们不融入这一发展过程,自己将永远落后。唯一的办法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使自己成为竞争的强者。具体来说,应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

一、必须坚定不移、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当中去。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必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历史潮流,它不是某个国家或者某类国家的政策选择,而是跨世纪国际经济关系变化的总体趋势。如果我们否认乃至拒绝它,既非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会给我们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闭门自守必然导致落后,我国在这方面有过惨痛的历史教训。因此,我们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顺应历史潮流,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目前,我国已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贸易大国,但是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发展却比较缓慢,对外投资量尚不到世界对外投资的1%,这既与我国经济的总体发展和引进外资的规模不相称,也表明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我们应一方面要发挥现有技术优势,扩大对有关国家的直接投资;另一方面,对发展成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考虑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去生产。我们参与经济全球化应对它的风险保持清醒的认识,要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

二、注重科技发展和人力资源培养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8、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

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等经济行为在全球范围的大规模 活动,是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和重组,是世界各国经济高度相互依赖和融合的表 现。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在生产和科技不断发展、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 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或各地区的经济活 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过程。 经济全球化是 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世界经济发展,又加剧全球竞争中利益失衡,带来风险。我 们来具体说一说。 经济全球化具体表现为生产和消费的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就是企业不只在 本国而是在世界范围内寻找资源, 消费全球化则指消费者不只在本国市场而是在 世界范围内买东西。 在全球范围内从事生产和贸易, 也就必然有统一的全球规则, WTO 是一种多边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多边是优于双边的,至少有一个比较权威 的仲裁机构解决反倾销和贸易纠纷。 接下来具体来说一下全球化所带来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利: 1、经济全球化可使世界范围内的资金、技术、产品、 市场、资源、劳动力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 2、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 一次迎接机遇和挑战的机会。 3、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各国人民提供了选择物美价 廉的商品和优质服务的好机会。 4、经济全球化将会促使世界大文化的产生和发 展。 5、经济全球化将促进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 6、经济全球化加速技术转让 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 7、经济全球化能够促进国际间政治的协调。 8、经济 全球化有利于减少国际冲突。 经济全球化的弊: 1、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使贫富差距 拉大。 2、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不稳定性加强。 3、现行的全球经济运行规则 不尽合理,大多有利于发达国家。 4、经济全球化还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生态环 境遭到破坏。 5、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所付代价巨大。 6、经济全球化必然 对民族文化带来一定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