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全球化 » 全球化与中国国家安全
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专业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宁波外贸网站制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驿全球购 2020-08-26 04:14:27

全球化与中国国家安全

发布时间: 2021-01-22 02:25:51

1、历史题: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是什么?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积极影响:
1、促进发展模式创新。
2、促进国际利益融合。
3、进安全内涵扩展。
4、促进国家主权转移。
5、推进国际体系转型。
6、推进人类文明进步。
消极影响:
1、经济危机。
2、社会动乱。
3、大国对抗。
4、地区动荡。
中国该如何应对:
1、置身全球化浪潮,要增强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和全球战略意识。
2、 完善国家发展观、利益观、安全观、主权观与国际秩序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搞好五个统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全球化发展间良性互动。3、摒弃绝对排外的国家利益观,远离霸权主义那种维护一己私利的国家利益观,把更多的全球利益和地区利益纳入国家利益视野,在推进与外部世界互利共赢中发展并延伸国家利益。
4、创新国家安全观,促进国防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国家和平发展的协调,促进维护传统安全与维护非传统安全的协调,促进维护本国安全与维护国际安全的协调,促进军事手段与其他手段间的协调,力争摆脱“安全困境”羁绊,推进安全与发展统一,努力维护国家综合安全。妥善应对国家主权转移的趋势,以是否有利于国家利益发展取舍国家主权让渡,以是否有利于本国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稳定决定对国际干预的立场。
5、充实国际秩序观,在适当参与全球治理中推进和谐世界建设。
6、增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能力。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互动增强,要善于利用全球化机遇促进国内发展,善于利用全球化压力推进国内制度创新,善于规避全球化风险维护自身安全,善于防范国内问题冲击地区和全球安全与发展
这些内容应该差不多了吧 中国该如何应对自己简化一下就可以了的

2、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与对策

经济 全球化不仅抄对我国的经济 发展袭 产生了巨大的 影响 ,而且还通过市场经济机制、政府管制机制和文化渗透机制,直接、全面、深刻和持久地影响着我国 社会 生活的稳定发展。我们必须根据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和我国社会的实际情况,通过观念更新、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新型的社会主义体制和民主法治国家,保持我国社会 政治 稳定,推动社会主义 现代 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3、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全球化是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近20年来,世界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接受国际贸易共同的游戏规则,实行金融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政策;再加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交通、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都使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

4、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变化的深刻背景和根本趋势。正确认识和妥善应对全球化,不仅有利于我国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和平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国际体系转型、和谐世界建设与人类文明进步。一

目前,经济全球化已远远超出经济领域,正在对国际政治、安全、社会和文化等领域产生日益广泛的影响。全球化的积极作用主要有:

(一)促进发展模式创新。全球化促进生产、资源、人员、贸易、投资和金融等生产要素全球优化配置、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跨国公司已发展到在全球布设研发、生产、销售链条的全球公司阶段。经验显示,一国经济开放度提高与其人均GDP增长之间成正比。无论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如何调整变化,不考虑全球化因素,不利用全球化机遇,就不可能探索出先进的发展模式。

(二)促进国际利益融合。利益融合既表现在经济领域,又表现在其他领域;既表现在双边领域又表现在多边领域。国家间经济相互依赖逐步深化,俱荣俱损局面开始形成。全球经济链条越拧越紧,一国经济发展对全球经济发展的依赖增强。除国家利益外,共同地区利益和全球利益明显增多。利益融合有利于国家关系改善,国家间协调合作增多,出于不同利益而形成的不同“志愿者联盟”不断出现。谋霸权、搞对抗,坚持集团政治和冷战思维越来越不得人心。

(三)促进安全内涵扩展。安全已从传统安全领域扩展到非传统安全领域。恐怖主义、经济安全、环境恶化、气候变暖、疫病蔓延、移民浪潮和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威胁增大,涉及到经济、民生、社会和自然等广泛领域。非传统安全主要由人类发展的不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自然的不协调引起,其实质是发展问题。非传统安全问题模糊了安全与发展的界限,增大了国际安全合作的紧迫性,挑战着传统安全的主导地位,缓和了国家间的军事对抗关系。如恐怖主义和气候变化不是任何单一国家能够解决得了的,美国在反恐中不得不多方借重国际社会。又如,美俄在导弹防御问题上矛盾尖锐,但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总的来说合作顺利。

(四)促进国家主权转移。全球化促进了国际组织的发展。仅1990至1998年,国际组织就从26656个增至48350个,其中政府间国际组织25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成为全球性规则的制定者和监督实施者、全球性问题的管理者和全球性争端的解决者。WTO在其《关于解决争端的规则与程序的谅解》中,全面规定了WTO解决贸易争端的政治方法、法律方法、裁决执行与监督以及救济办法等,并专门设立了争端解决机构(DSB)。的确,国家仍然是国际社会的主要行为体,国家主权仍然是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利,但在全球化背景下,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国家主权在越来越多地向政府间国际组织转移。比如,向联合国、地区组织转移政治、外交和军事权利,向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全球公司转移经济权利,向各种各样的其他非政府国际组织转移社会权利。全球化还促使一国的国内规则尽可能与国际规则协调与一致。

(五)推进国际体系转型。现行国际体系的主要特征是:由西方特别是美国主导、国家间名义上平等而事实上不平等、国际组织作用有限、霸权主义和“问题国家”得不到有效制约。现行国际体系在应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方面日渐乏力,其调整、完善和转型乃大势所趋。今后几十年内新的国际体系有可能基本形成,其主要特征:一是世界格局多极化。由于新兴大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振兴,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有利于多强不利于“一超”、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不利于发达国家的变化,“一超”与多强、南方与北方两个力量对比失衡问题有望最终解决。据国际权威机构预测,2020年世界排名前20位的经济大国将重新洗牌,中国将跃居世界第二位,俄罗斯、印度、巴西将跃入前10名,另有部分发展中大国将跃居前20名。美、中、欧、日、俄、印度、巴西等新的各极之间利益融合与相互依存度提高,彼此发生尖锐对抗与全面战争的危险性降低。二是西方与非西方国家共同主导。将来随着美国“一超”地位和西方力量优势的逐步丧失,西方的主导地位将难以维系,多极、西方与非西方将共同主导新的国际体系,国际关系民主化将得到发展。三是国际组织作用增强。国际组织和国际规则将进一步充实、完善和强化,对大国和“问题国家”的约束将得到加强。四是国际治理多样化。全球性问题增多将促进国际治理模式多样化,如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大国共治与中小国家共治、全球性国际组织治理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治理等相互结合和相互补充。五是和平渐进性。以往国际体系的变革都是通过战争实现的,这一次国际体系转型可能在保持总体和平状态下通过大国之间、南北方国家间的斗争、协商、妥协以渐进式改良逐步完成。

(六)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人类有可能在全球化、全球性问题、全球利益和全球治理基础上,形成人类新的共同价值观念和新的人类文明,打破西方在人类文明中的主导地位,实现对西方文明的总体超越。


我们在看到全球化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对其逐渐积累的负面作用也不能忽视。

(一)经济危机。随着全球经济链条日益紧密,能源价格大幅攀升、金融秩序严重失控、大国经济明显衰退诱发全球经济衰退甚至危机的可能性增大。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其传导的速度、影响的深度可能远远超过以往的世界经济危机。此外,气候变化、环境恶化等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也最终会威胁全球与各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社会动乱。全球化导致国家间和国家内部贫富差距扩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内部的社会矛盾都有可能激化。如美、英、法等发达国家传统产业大量外移,失业问题突显,社会风潮增多。全球化还使各国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的联系与互动增强,国际问题诱发国内动荡、国内问题引发国际动荡的机率都在增大。

(三)大国对抗。有的国家背离全球化的演进方向、背离人类历史前进的步伐,没有放弃搞霸权主义,没有放弃搞战略扩张,没有放弃搞军备竞赛,没有放弃遏制其他新兴大国。特别是它还将在一二十年内保持战略优势,一旦摆脱当前的战略困境,仍有再次挑起大国对抗的可能,那将对国际体系的转型、人类和平进步事业产生严重危害。

(四)地区动荡。全球化中边缘化的国家、霸权主义、恐怖主义、核扩散等,可能使用21世纪头20年内地区热点不是随全球化深入逐步减少而是继续增多,使地区热点对全球安全形势的牵动作用增大,使国际形势在总体和平状态下局部动荡继续加剧。



置身全球化浪潮,要增强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和全球战略意识。

完善国家发展观、利益观、安全观、主权观与国际秩序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搞好五个统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全球化发展间良性互动。摒弃绝对排外的国家利益观,远离霸权主义那种维护一己私利的国家利益观,把更多的全球利益和地区利益纳入国家利益视野,在推进与外部世界互利共赢中发展并延伸国家利益。创新国家安全观,促进国防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国家和平发展的协调,促进维护传统安全与维护非传统安全的协调,促进维护本国安全与维护国际安全的协调,促进军事手段与其他手段间的协调,力争摆脱“安全困境”羁绊,推进安全与发展统一,努力维护国家综合安全。妥善应对国家主权转移的趋势,以是否有利于国家利益发展取舍国家主权让渡,以是否有利于本国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稳定决定对国际干预的立场。充实国际秩序观,在适当参与全球治理中推进和谐世界建设。

增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能力。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互动增强,要善于利用全球化机遇促进国内发展,善于利用全球化压力推进国内制度创新,善于规避全球化风险维护自身安全,善于防范国内问题冲击地区和全球安全与发展。

5、全球化与中国国家安全 的论文 怎么写这个题目的理由

国际战略评论:全球化挑战中国安全
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全球化不可能是惠及全球的“大同世界”.西方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主导者和支配者,是全球化“游戏规则”的制定者。经济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新发展.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在全球化大趋势下,中国并没有进入安全港,而是必须面对惊涛骇浪.全球化是当今时髦而又十分复杂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全球化面前,中国不能不对什么是全球化以及它将给中国带来的得失进行深入分析和全面透视。
全球化进程有两种前途和命运
全球化的本意,是指当代人类的经济活动日益跨越国界,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多方面沟通、联系、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发展过程。全球化作为一种经济、文化和政治现象,是一个客观的、变化的、充满矛盾与冲突的历史进程,它没有最终形态与归宿。西方宣扬的全球化,带有明显的政治意图,是以其政治、经济制度和价值观念改造世界的一种手段。人们通常讲的经济全球化,是在当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情况下,世界各国以市场为纽带,经济上不断相互交织与融合,形成相对统一的世界市场体系并按照其要求实现生产要素跨国流动与配置的趋势。
当今世界,人们普遍感受到了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到各个国家和民族间的重大事变,无不打上了全球化的现代印记,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文化融合化日益渗透在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然而,人类在空前感受到全球化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在空前感受到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能源短缺、资源枯竭等一系列由全球化带来的全球性问题。因此,全球化趋势与反全球化浪潮不可避免地结伴而生。
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全球化进程绝不会直线发展。全球化不可能是惠及全球的“大同世界”,不可能实现全球所有国家、所有民族、所有文明的同步发展,不可能消除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种族和文明之间的差异。全球化必然是长期的、复杂的、反复较量的曲折发展过程,它必然伴随着维护本国利益、国家主权和民族文化之间种种“文明”和不文明的矛盾冲突。这是全球化在历史进程中始终难以改变的一个根本特征。
西方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主导者和支配者,他们控制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等,是全球化“游戏规则”的制定者。西方发达国家不仅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而且始终想把自己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推向全球,按照自己的意志建立所谓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全球化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如果它带给人类的是共同进步、共同繁荣和共同幸福就是积极的,如果它带给人类的是掠夺、是强权、是严重的两极分化就是消极的。人类最终得到的是美国式的“全球化”,还是共同幸福、平等与公正的全球化,是未来全球化进程的两种前途命运。这就是全球化的要害及其发展进程中最基本的规律。
全球化应打破发达国家垄断
从总体上看,目前世界经济体系大致分为三个层次:一类是占核心地位的美、欧、日三大经济集团,它们从全球化中获得的好处最多,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二类是从发展中国家中脱颖而出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处于世界经济体系的中间层,经济全球化对它们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如果发展战略正确和政策措施得当,有可能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同时获得由全球化带来的某种机遇;三类是最困难的为数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它们在经济全球化面前挑战大于机遇,风险大于受益。
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动的,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新发展。现有的国际经济政治体系从本质上看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主导的霸权体系,在这种体系下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必然是不公正、不平等的,在这种秩序下的全球化必然是片面的、不合理的资本主义全球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打破西方发达国家对全球化主导权的垄断,维护发展中国家自身的权益,推动建立公正、合理、平等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是全球化进程中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课题。
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应该是建立在各国平等协商、均衡发展基础上的。只要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没有改变,发展中国家在旧秩序的桎梏下蒙受不公正待遇的现实就不会改变,广大发展中国家为谋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斗争就不会停止。发展中国家在独立前大都有着受奴役和殖民剥削的共同命运,独立后则面临着反对霸权主义、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任务,当前又面临着许多大致相同的困难和问题。在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面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更应该加强自身的联合,以提高在全球化冲击下的整体生存能力。
全球化令中国安全形势更严峻
必须看到,在全球化形势下,中国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任务更为艰巨。众所周知,由于历史原因中国至今还处在分裂状态,中国还有一小撮民族分裂分子在从事分裂国家的阴谋,这就必须要把发展强大军力作为保障国家统一的坚强后盾。本来,以中国目前的实力对付少数分裂分子、进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不成问题的。但中国的分裂状态已被某些国家视为战略上牵制中国的重要手段,中国的分裂势力已成为这些国家阻挠中国发展壮大的走卒。这些国家时而背弃“一个中国”原则,向台湾大规模出售现代化武器,时而公开叫嚣要“尽一切可能保卫台湾”。这就不能不给中国和平解决统一问题造成更大困难。
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能否畅通,也是国家安全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在国际舞台上,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无论怎么韬光养晦,也不能不对世界事务拥有自己的立场,不能不发挥自己的作用和影响。同时,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广大的世界市场,并对世界资源产生越来越大的依赖性。全球化虽然使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但是全球联系的方式和渠道并不是各国都能平等地加以利用的。当某些国家庞大的海军力量在世界各大战略航道上游弋,并不时对一些小国家任意实施封锁的时候,我们要想维护自己国家的经济政治利益,就必须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在全球化大趋势下,中国并没有进入安全港,而是必须面对惊涛骇浪。中国的安全形势将更加严峻,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将更加艰巨。中国必须在综合实力允许的范围内,加快军事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建立与自己大国地位相称的、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所需要的军事实力。认识到这一点,并不是要求我们退出全球竞争和抵制全球化进程,而是要对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有清醒的认识,使我们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做好包括军事手段在内的一切必要准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在全球化进程中拥有自己的地位,才能在全球化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保证中国的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