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全球化 » 论经济全球化30时代
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专业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宁波外贸网站制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驿全球购 2020-08-26 04:14:27

论经济全球化30时代

发布时间: 2021-01-20 07:18:00

1、试述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这是论文,内容要体现时代性和理论性。字数2500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的理论基础。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坚持群众观点。所谓群众观点就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坚持群众观点,是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中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之一。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调必须以人为本,这是对党的群众观点的重大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着的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主要有:就业问题、上学问题、住房问题、收入分配问题、环保问题、医疗问题、社保问题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党和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十七大报告里明确提出要从以下几个发面保障和改善民生:(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2)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在这些基本方针的指导下,仅就2007年,我们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举措,如农村孩子学杂费免除、城镇居民受惠医保和农村低保的实施,《物权法》的出台、“财产性收入”进入党代会报告、政府廉租房的推出、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两型”社会的建构、居民休假制度的调整等。从以上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具体落实来我们党和政府的确是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特别这次四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我们党和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抗震救灾举措,更深刻地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以人为本的高度责任感和博大情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社会基本矛盾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对抗性的矛盾通常通过阶级斗争甚至社会革命来解决,非对抗性的矛盾通常通过改革的方式来解决。
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建立起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从社会基本矛盾的状况看,社会基本矛盾适合的方面是基本的、主要的,不适合的方面是非主要的;另一方面,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存在着种种相互联系的矛盾,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生产关系不完善,上层建筑不成熟,特别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突出,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但从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上说,这些矛盾主要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应当而且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自我完善发展即改革来解决。为此,我们党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并进一步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坚持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使中国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2、经济全球化时代下,为什么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1)独立自主,是指自己拥有处理本国事务(包括经济事务)的权利,不受任何外来的干涉;自力更生,是指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利用本国资源发展本国经济。这就是说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须把立足点放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从本国的实际出发,主要依靠本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和优势来发展自己。

(2)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之所以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因为:①只有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能自主地掌握本国的经济命脉,逐步建立起独立的、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社会主义的经济独立,进而保障政治独立;②只有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③只有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能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中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保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3)自力更生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一方面,自力更生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增强自力更生能力的重要途径。(提示:①不能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看成是闭关锁国、固步自封和盲目排斥。②不能把“自力更生,争取外援为辅”等同于“自力更生为主,对外开放为辅”。因为,争取外援不等于也不能代替对外开放,对外开放不仅仅限于争取外援这一狭窄的范围,它涉及经济、文化、科学与技术等各个领域。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不是何为主何为辅的关系,而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关系。③可以联系哲学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来加深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这题都成了政治必考的题了 高中 高考 大学 。。。

3、经济全球化时代下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研究

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
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最薄弱的两
方面问题是生产效率竞争力和管理效
率竞争力。生产效率反映了企业劳动
力、资金、原材料和能源的综合利用情
况, 直接决定企业的产品在竞争中是
否具有成本和价格方面的优势; 企业
管理效率决定着企业内部各方面、各
环节能否有效协同, 快速适应市场的
变化, 对企业的整体经营水平和竞争力起关键作用。从目前我国企业竞争
力状况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盈利能力不强。经济效益是影响
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我国企业就行业
而言, 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普遍
偏低,并呈下降趋势,有的行业甚至出
现全行业亏损, 经济效益成为经济运
行的突出问题。
2.缺乏发展潜力。国际竞争力高低
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企业的发展
潜力。企业的资产增值率,设备新度,
环保设施的投入,有形资产、无形资产
的价值,对外开放的程度等指标,都是
反映企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目前,
我国企业中, 尽管不少企业当期的经
济效益比较突出, 但在企业发展潜力
方面却有很大欠缺, 反映出企业后劲
不足。
3.企业规模偏小。保持适度的产业
集团集中度和企业规模, 是提高企业
国际竞争力的前提条件之一。近几十
年来,世界经济趋向于跨国发展,国家
间经济实力的较量主要表现为大企业
的竞争。从一定意义讲,一个国家大公
司的数量与水平已经成为衡量这个国
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4.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中国企业集
团与国际企业集团相比: 一是技术开
发费用占产品销售的比重低, 研发经
费投入明显不足; 二是企业设置技术
开发机构的仅占企业总数的53%; 三
是产品更新换代慢, 各类工业产品中
新产品销售额的比重平均只有18%;
四是专利、发明少。据国家知识产权局
分析, 在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
种专利中, 国外的申请主体为发明专
利,占三类申请总量的87%,而我国的
发明专利只占18%, 其余82%则是技
术含量低的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专
利。
5.管理水平差距大。长期以来,与
发达国家和著名跨国公司相比, 中国
企业集团组织结构僵硬、臃肿,对市场
环境变化反应迟钝,基础管理落后,管
理效率低下,尤其是企业的战略管理、
成本管理、质量管理、销售管理等方
面,很难适应全球化的国际激烈竞争。
如在2001-2005 年有46 个国家和地
区参加的“企业管理竞争力” 排名中,
中国企业分别位居第45 位、第41 位、
第30 位、第34 位和第30 位。

4、运用相关理论分析经济全球化与地方化的关系;怎样理解全球化时代区域间竞争与合作的新变化与新要求?

如何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20世纪后期,随着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提高社会生产力,劳动力,进一步加强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从仅仅是一种商品交换的国际分工,广泛渗透到生产合作,技术,信息交流,资金和劳务合作的所有领域。我们可以说,在日益一体化的国家经济体融入全球经济作为一个整体。没有世界上任何国家,和世界是各国分不开的。在国家和地区经济有一定的变化,必然会蔓延到其他国家,甚至影响整个世界。

2,经济全球化

从根本上说,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大势所趋。但是,具体来看,它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高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进步,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越来越多的国家开放政策和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政策的保护;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直接原因是经济全球化,企业国际化,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快速扩张,并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经济全球化

首先,世界经济信息的一个重要指标。自从80年代中期,电脑等IT设备大量普及,互联网在全世界的迅速发展,全球经济活动紧密相连的。目前,仅信息产业本身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新兴产业,许多国家的经济和世界经济已经或正在基于信息技术。其次,是世界上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劳动力的国际分工日益加深。在此基础上,世界市场正在迅速扩大。自从80年代中期,许多发展中国家实行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并进一步为世界市场。现在,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已被纳入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最后,世界经济的自由化。随着世界市场,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试图追求经济自由化政策,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的要求,降低关税,消除国际贸易壁垒的形成和发展。实现商品和资本的自由流动。自从80年代中期,各国竞相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强全球经济自由化的趋势。

4,经济全球化对/>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任何国家的日益普及要暴露除了这一趋势,寻求更快发展的相互依存的世界经济

<br的影响不可能的。对世界经济,经济全球化要求协调各国之间加强经济合作,这能缓解经济发展的困难,完成了国家的力量难以承担重大发展项目;经济全球化也意味着它是在全球范围内可能的资源,以达到合理,有效配置,有利于各国经济优势互补,实现全球的专业化协作。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经济和各国经济都有可能获得更大的发展。当然,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风险并存。由于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没有平等和均衡共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具体内容也不同。一般情况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强劲,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有可能获得更大的收益。而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实力的国家是弱,在世界经济中处于劣势,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的风险也越大。然而,发展中国家同样有可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发展。

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上,消除贸易壁垒与合作,成员之间的互助关系。贸易壁垒的拆除被称为集成“负”的一面,伙伴关系的建立被称为“积极”的一面,因为建立合作往往要求参与者改变现有制度或机构,或建立新的制度和机构,使整合区域能源市场的适当及有效运作。在各种形式的整合,更多的初级形式,如自由贸易区等重大消极的一面,而更高级的形式,如经济和其他盟国更充分体现了积极的一面。比较容易实现一个否定形式,因为取消关税和数量限制很容易做到的,尤其是经过了长期的多边贸易谈判关税水平在许多国家已经很低。活性形式是不容易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某种形式的联合行动,并超出海关合作,并在就业的财政,货币和其他方面的合作领域的需求往往涉及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如国家主权的统一。但一体化的形式划分只能算是一般,其实,每一个组织不能以某种形式的标准。

经济一体化有很多好处的经济,重要的是:

1,通过加强专业化,根据比较优势原理提高工作效率;

2提高生产水平,扩大市场规模,实现规模经济;

3增强国际议价能力,有利于更好的交易条件;

4增强竞争促使提高经济效益;

5强化技术带来了增加生产的数量和质量;

6因素;

7货币和金融合作的政策;。

8。就业,高经济增长和改善收入分配成为共同的目标。

5、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B论述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变化的深刻背景和根本趋势。正确认识和妥善应对全球化,不仅有利于我国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和平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国际体系转型、和谐世界建设与人类文明进步。一目前,经济全球化已远远超出经济领域,正在对国际政治、安全、社会和文化等领域产生日益广泛的影响。全球化的积极作用主要有:(一)促进发展模式创新。全球化促进生产、资源、人员、贸易、投资和金融等生产要素全球优化配置、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跨国公司已发展到在全球布设研发、生产、销售链条的全球公司阶段。经验显示,一国经济开放度提高与其人均GDP增长之间成正比。无论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如何调整变化,不考虑全球化因素,不利用全球化机遇,就不可能探索出先进的发展模式。(二)促进国际利益融合。利益融合既表现在经济领域,又表现在其他领域;既表现在双边领域又表现在多边领域。国家间经济相互依赖逐步深化,俱荣俱损局面开始形成。全球经济链条越拧越紧,一国经济发展对全球经济发展的依赖增强。除国家利益外,共同地区利益和全球利益明显增多。利益融合有利于国家关系改善,国家间协调合作增多,出于不同利益而形成的不同“志愿者联盟”不断出现。谋霸权、搞对抗,坚持集团政治和冷战思维越来越不得人心。(三)促进安全内涵扩展。安全已从传统安全领域扩展到非传统安全领域。恐怖主义、经济安全、环境恶化、气候变暖、疫病蔓延、移民浪潮和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威胁增大,涉及到经济、民生、社会和自然等广泛领域。非传统安全主要由人类发展的不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自然的不协调引起,其实质是发展问题。非传统安全问题模糊了安全与发展的界限,增大了国际安全合作的紧迫性,挑战着传统安全的主导地位,缓和了国家间的军事对抗关系。如恐怖主义和气候变化不是任何单一国家能够解决得了的,美国在反恐中不得不多方借重国际社会。又如,美俄在导弹防御问题上矛盾尖锐,但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总的来说合作顺利。(四)促进国家主权转移。全球化促进了国际组织的发展。仅1990至1998年,国际组织就从26656个增至48350个,其中政府间国际组织25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成为全球性规则的制定者和监督实施者、全球性问题的管理者和全球性争端的解决者。WTO在其《关于解决争端的规则与程序的谅解》中,全面规定了WTO解决贸易争端的政治方法、法律方法、裁决执行与监督以及救济办法等,并专门设立了争端解决机构(DSB)。的确,国家仍然是国际社会的主要行为体,国家主权仍然是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利,但在全球化背景下,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国家主权在越来越多地向政府间国际组织转移。比如,向联合国、地区组织转移政治、外交和军事权利,向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全球公司转移经济权利,向各种各样的其他非政府国际组织转移社会权利。全球化还促使一国的国内规则尽可能与国际规则协调与一致。(五)推进国际体系转型。现行国际体系的主要特征是:由西方特别是美国主导、国家间名义上平等而事实上不平等、国际组织作用有限、霸权主义和“问题国家”得不到有效制约。现行国际体系在应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方面日渐乏力,其调整、完善和转型乃大势所趋。今后几十年内新的国际体系有可能基本形成,其主要特征:一是世界格局多极化。由于新兴大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振兴,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有利于多强不利于“一超”、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不利于发达国家的变化,“一超”与多强、南方与北方两个力量对比失衡问题有望最终解决。据国际权威机构预测,2020年世界排名前20位的经济大国将重新洗牌,中国将跃居世界第二位,俄罗斯、印度、巴西将跃入前10名,另有部分发展中大国将跃居前20名。美、中、欧、日、俄、印度、巴西等新的各极之间利益融合与相互依存度提高,彼此发生尖锐对抗与全面战争的危险性降低。二是西方与非西方国家共同主导。将来随着美国“一超”地位和西方力量优势的逐步丧失,西方的主导地位将难以维系,多极、西方与非西方将共同主导新的国际体系,国际关系民主化将得到发展。三是国际组织作用增强。国际组织和国际规则将进一步充实、完善和强化,对大国和“问题国家”的约束将得到加强。四是国际治理多样化。全球性问题增多将促进国际治理模式多样化,如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大国共治与中小国家共治、全球性国际组织治理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治理等相互结合和相互补充。五是和平渐进性。以往国际

6、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你是怎样理解的

1.贸易自由化。随着全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的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形成,从而加快了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也使得加入到WTO组织的成员以统一的国际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2.生产国际化。生产力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极大地推动着世界市场的扩大。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科技革命,从时间和空间上缩小了各国之间的距离,促使世界贸易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促使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它不仅对生产超越国界提出了内在要求,也为全球化生产准备了条件,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3.金融全球化,世界性的金融机构网络,大量的金融业务跨国界进行,跨国贷款、跨国证券发行和跨国并购体系已经形成。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场在时间上相互接续、价格上相互联动,几秒钟内就能实现上千万亿美元的交易,尤其是外汇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流动性和全天候的市场。

4.科技全球化。它是指各国科技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这是经济全球化最新拓展和进展迅速的领域,表现为,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的大规模跨国界转移,跨国界联合研发广泛存在。以信息技术产业为典型代表,各国的技术标准越来越趋向一致,跨国公司巨头通过垄断技术标准的使用,控制了行业的发展,获取了大量的超额利润。

7、思修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家国情怀

史书万卷,字里行间都是“家国”二字。无论警世还是立志,尤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流传甚广。人世行走纵使际遇各异,但规则古人已示,“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家与国本是同构,为自己的家打拼,与自己的国共进,“皆以修身为本”。而情牵万家、心系祖国的“修身”之道,不妨将这四个词留在你年轻的岁月里: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勤学是智慧之源。青年时期,人生刚刚踏上起跑线,要想在人生的道路上赢得成功,首先要通过学习实现丰富的知识积累,练就获得成功的本领。学习没有捷径可走,正如唐代文学家韩愈所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青年要想获得成功之路的通行证,一定要有真学问,获得真学问必须下一番苦功夫。宋代大诗人陆游在一首勉励自己儿子的诗中这样写道,“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寥寥数语,深刻体悟了做学问的酸甜苦辣。
修德是品格根基。从“德”字的结构就可以看出,“德”字左边的双人偏旁是彳(chi),其含义是行走,右侧是直字下面一个心字。古人对德的理解是“直心为德”,德就是心存正直,不偏不倚。至于如何修德,《周易》给我们的答案是“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礼记·大学》则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德是人世间最大的道,是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有了这个核心价值,社会才能发展进步,昌明和谐;相反,一个道德架构崩溃的社会,最终必然走向没落。“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因此,做事必先做人,做人必先立德。有德无才是庸人,有才无德是小人,无德无才是废人,德才兼备是贤人。青年人理所当然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贤达之人。
明辨是让理性之光照亮前路。当今时代,是一个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尤其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市场经济的泥沙俱下,使各种思潮不断涌现;社会转型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用古人的一句诗来形容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这个时候,即将步入社会和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如果不能明辨,无论是做学问抑或是人生选择,都会歧路亡羊,一失足成千古恨!怎么办?那就要学会明辨是非,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大是大非面前要善于选择,善于决断,善于识别障眼法,从而去伪存真,做出正确的抉择。
笃实是用自觉行动砥砺精进。《道德经》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道德经》还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做任何一件事情务必扎扎实实、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从基础做起,从点滴做起。青年人有理想,豪情万丈是好事,但是如果不能脚踏实地,最终不但不能实现理想,而且会一事无成。因此青年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要妄自菲薄,而是扎实干事,踏实做人。齐白石先生从一个小木匠成为划时代的艺术巨匠,李瑞环同志从一个建筑木工成为国家领导人和哲学家,无不是扎实干事,踏实做人的结果。
纵观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儒家思想所倡导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思想是中华文化的一条血脉,也是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的毕生追求。有了这条血脉,才有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才有了“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的岳飞,才有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才有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东林党人,才有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才有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华文明五千年,家国情怀寓“己”于“群”,化作民族文化的基因绵延不息,见证了这片热土的沧桑巨变。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洪流中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乐章。以家国情怀书写壮丽青春,让家国情怀融入青春基因,在这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民族复兴的时刻,年轻的你我当勇敢走上前列,迎向时代赋予青年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的更加夺目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