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全球化 » 全球化是如何发生的
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专业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宁波外贸网站制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驿全球购 2020-08-26 04:14:27

全球化是如何发生的

发布时间: 2020-12-01 06:26:29

1、经济全球化是如何形成的?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
1) 全国分工与协作体系发生了重大的调整。社会分工得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可以在国际社会流动和优化配置,由此可以带来巨大的分工利益,推动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趋于“软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分工与协作体系中历史形成的“中心—外围”结构得以强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同时经济全球化也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的机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 经济全球化使国家主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限制和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在贸易,金融,投资等方面的相互交往和联系日益增强,这些联系又相当一部分是国家主权越来越难以控制的。)
3) 经济全球化使“马太效应”愈加明显,不同国家发展水平的差距迅速拉大。穷国越穷,富国越富,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和平衡。
4) 经济全球化使一些全国性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且更加难以解决,世界经济因而受到了严重影响和干扰,如环境问题,毒品问题,跨国犯罪与恐怖活动等,都需要国际合作,来共同解决。
5)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变成了一种全球行为,它既为一国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存在着对别国形成依赖的危险。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世界经济不断增长,实现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对现状的强烈冲击。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会制约甚至破坏全球生产力的发展,对全球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潮流,我们要认清形势,积极进取,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争取主动,克服“全球化”的弊端,并且利用“全球化”提供的有利条件发展壮大自己。
首先,我们要结合自己的国情,利用本国的比较优势,加快本国民族产业的发展,以适应全球化竞争的要求。
其次,为了实现“后发优势”,赶上或超过发达国家,我们要走科技创新之路,积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包括经济体制和科技制在内全面创新建设机制,以增强国家的国际竞争优势。
其三,发展中国家之间应加强团结合作,维护自身的利益,同时推动对旧的不平等的国际规则和制度的改革,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我们要切实加强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不断提升本国的综合国力。

2、经济全球化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导致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因素主要有:首先,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信息技术革命,不仅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页大大降低了信息传送的成本,打破了种种地域乃至国家的限制,把整个世界空前地联系在一起,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其次,跨国公司的发展。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大大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的流动和国际间分工,并由此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最后,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统的计划经济国家纷纷放弃计划经济体制,转而向市场经济过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经济滞胀而减弱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更加强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在国际范围内,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其成员对本国或本地区市场的控制大大放松,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所有这些都为国际资本的流动、国际贸易的扩、国际生产的大规模进行提供了适宜的体质环境和政策条件,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http://ke.baidu.com/view/9593.htm

3、经济全球化是怎样形成的?

引起经济全球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科学技术的进步。
(2)跨国公司的发展。
(3)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各国的选择。
所有这些都为国际资本的流动、国际贸易的扩大、国际生产的大规模进行提供了适宜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条件,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形成。

4、中国是如何走向全球化

全球化正在改变世界秩序。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都在日益增强。作者认为,在未来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中国有能力成为先行者和领导人。那么,中国为什么具有这种能力?中国怎样成为领导者?中国未来的走向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世界?中国会不会用自己的意愿影响国际体系?中国会不会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输出自己的发展模式?这些都是本书重点探讨的问题。
首先,要破除“西方中心论”的思想。“中国威胁论”不足取,因为中国与世界的利益休戚相关,这一点在经济领域尤其突出。本书搜集了大量的数据和资料,呈现了中国近年来的经济成就。中国经济发展,世界经济也会跟进;当中国经济放缓,世界经济也会萎靡。2008年金融危机动摇了世界对美国和西方经济能力的认同,作者说,“这是中国主导的世界秩序的开始”。作者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大胆假设:由中国构建的、全新的全球金融体系,人民币将取代美元成为主要的外汇储备货币,前提是放松资本管制和发展中国资本市场。其实不仅是资本市场,中国这些年所取得的成就,都显示了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以及中国政府的调控能力。
笔者认为,2008年的确是一个契机,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模式的潜力。不过,我们不应盲目乐观。中国之所以能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高投入、高产出的经济策略,但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如匈牙利经济学家雅诺什·科尔奈所指出的,中国应当破除“对增长率的迷信”。经济放缓没有关系,稳中有升才是最好。中国的改革必定是一个渐近方式。在本书结束语“界定中国的八大特性”中,作者强调了中国政府运作的独特方式,“中国模式”能否长期持续下去,很重要的一点,还要看中国政府能否更好地用市场规则办事。中国需要的是经济更自由和一个更有自信心的、更开放的政府。
作者从国际关系视角分析中国地位的研究方法很有成效。尤其重视东亚秩序中几个主要国家的关系。本书有一章专讲日本,其实是提醒中国在现代化发展中需要向日本学习借鉴。本书不仅讲现状、讲未来,还不断从历史上挖掘根源。比如朝贡制度给中国地缘关系带来的影响,比这更重要的,是儒家价值观在亚洲秩序中所奠定的文化认同感。这是中国的历史包袱,也是宝贵资源。从长期来看,传统文化并不妨碍引进西方技术和思想,而儒家文化让中国一向更关注家务事以及地缘关系,中国在今后会更多地以建设性的方式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去。

根据国际政治现实主义理论,任何大国都有修改国际现状、扩张自己权力的意图。中国当然也有这样的政治诉求,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要成为“龙头老大”。作者说中国将会代替美国成为新的世界领导人,笔者对此持保留意见。笔者更赞同波兰前总理、著名经济学家科勒德克所预想的“十五大集团”。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中国都是其中的组成部分。这种多元化结构以达成共识、实现多赢为目标,不但不会与全球化发生冲突,还会促进全球化的发展。未来的世界更可能是一种各方相互依存,保持微妙平衡的多极化格局。
本书副标题名为“一个永不褪色的大国梦”。作者对中国充满信心,笔触激昂热情。中国读者阅读本书可能深受鼓舞。但激动过后、冷静之余,笔者想给其他读者提个醒儿,不要别人夸我们有多好就真的觉得自己有那么好,切忌头脑发热。作者将中国摆在国际关系的中心地位,这固然提升了中国的重要性,但我们在反对西方中心论的同时,也要避免“中国中心论”的阴影。中国要用事实和行动力更好地走自己的道路。

5、我们应该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

高3的政治题:
1.推行引进来“走出去”
2.制定正确政策,发展自己
3.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4.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呵呵,我去高中课本找的...下面的
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国际经济关系体制,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的不断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它包括生产、市场、资金、科技开发与应用、信息的全球化(国际化)五个方面的内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样下定义:“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2、经济全球化的成因:
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客观趋势,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1)高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
(2)越来越多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和市场经济,为其提供了政策保障
(3)国际贸易、投资自由化,是其直接动因
(4)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是导致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跨国公司在数量与质量上的空前发展
(2)国际分工细化深化
(3)国际贸易深化与扩大化
(4)国际资本流动加速
(5)金融体系风险加大
4、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发达国家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以寻找更有力的投资场所的过程。它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客观要求,是商品和生产跨越国界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进步,但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全球的扩展,它又有利于发达国家维持国际经济旧秩序。经济全球化将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带来不均等、不公平的竞争机会。
5、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使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也为各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了贫富差距,富国愈富,穷国愈穷。由于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下的经济全球化,而发达国家由于在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占据绝对优势,因此是最大的受益者。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机遇看,有处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从不利方面看,由于发展资金匮乏、债务负担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及技术水平的落后,使发展中国家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且使发展中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受到挑战。
6、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趋利避害、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措施
经济全球化应是“共赢、平等、公平、共存”的经济全球化,为达到上述目的,关键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7、中国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对策
A、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任何国家都回避不了。关键是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制定正确政策,发展自己。B、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C、同时又要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保持清醒的认识。坚持独立自主,切实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更好地发展壮大自

6、全球化中如何保持中国文化

全球化是世界国与国之间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全球融合的过程中,各国的文化,经济取长补短,发生变革,结果将会是变得多样,多元化。
经济方面各国之间建立起了相互依存的关系。
比如美国的波音公司,生产一架波音飞机所需的450万个零件来自6 个国家的1500家大企业及1.5万家中小企业。此类跨国公司的建立,使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互惠互利。
文化方面,各国之间的界限渐渐消失。比如父亲节,母亲节,圣诞节,感恩节等成为了全球性的节日。
在许多方面,全球化可以称作是美国化。米老鼠,唐老鸭等卡通人物无人不知,喝着可口可乐,吃着麦当劳快餐的人随处可见,全球化把美国的价值观念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同时也确立了美国的全球化过程中的中心地位,使美国越来越趋向一个全球化的规则制定者。然而全球化并不等同于美国化。全球化和美国化是两个概念,全球化是各国发展的客观趋势,而美国化还只是对于某种趋势的预测,并没有得到历史或现实的有力证明。
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中国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发生了许多改变。
第一, 就是经济的增长。中国成为了世界的加工厂,所生产的商品销往世界各地,创造了工作岗位,提高了就业率。但同时也造成了中国就业结构的改变。知识分子流往海外,而国内剩下的大部分则是劳动力。
第二, 是道德观念的冲击。中国和世界各国进行贸易后,西方的法治和道德观念也进入中国。
第三, 是文化上的影响。中国面向世界的过程中,有些文化传统及习俗留与不留成为了一大问题。我们到底应该更多的学习西方的文化礼仪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是应该更多的保留我们本国的文化底蕴?在许多方面,中国的文化已经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比如西装,西餐,欧美流行音乐,美国好莱坞大片等。
现在国人比起“国产”更喜欢“进口”。在这里,我不排除有些“进口”确实比“国产”质量要高,但是如今国人过分追求西方的文化。比如对美国好莱坞大片的热衷,请客吃饭一定是西餐才显得高档,有钱人家的室内装潢大部分都是欧式复古风格,而对于中国本身的文化传统闭口不提,更有甚者声称中国应当脱亚入欧,全面西化。而我认为,中国的文化与传统是断然不可舍弃的。
中国从一个封建君主专制,君臣等级森严的国家,改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旧时代的文化理念是无法在如今的社会形势下生存的,例如三纲五常等束缚人们思想的条条框框又怎么能被现代人所认可呢?但是我们可以抹去这些文化存在的痕迹吗,我们可以否定这些文化存在的价值吗?这就好比中国出土的历史文物。依照现在的科学技术,青铜器,瓷器的设计与烘焙自然是比古代的好上千万倍,但是却不及它们价值连城。这是因为这些古董所表达的不仅仅是一个时期,人们的科学技术,更是承载了这一时期,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因此备受现代人的瞩目。文化也是如此,每一种文化的形成,都有它在某一时期的价值,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文化习俗无法无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生存,但是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种文化遗产的形式保留并记录下来,让后人了解。
虽然时代不同,但我们不能全然否定中国古代的思想理念。如今孔孟之道,庄周之道又有多少人了解?又有多少人研习?《论语》,《孟子》等典籍所讲的为人处世的方法,修身养性的理念在如今都非常适用。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等。所以,就算某些旧文化不具现代社会的生存力,但这类思想是不会被淘汰的。
正是因为中国文化有着它经过近5000年洗礼发展而成的独特性,故而中国文化有独特的吸引力。许多外国学者致力于中国历史的研究,并著成《中国社会》,《中国与基督教》等书籍,不仅如此,还有人热衷于研究中国的诗词歌赋,例如《北美学者中国古代诗学研究》一书。
对于那些可以顺应社会发展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应当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推广,得到世界的认可,比如中国的武术,茶道,书法绘画,风筝工艺等,包括一些特定的中国元素,例如青花瓷,中国红,中国龙等。
中国文化已经对世界产生了影响。中国元素被应用到了时装的设计上,孔子学院在许多国家及地区建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中国话,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被好莱坞拍成电影,功夫熊猫则是采用了中国的武术文化,而成龙历险记更是采用了中国十二生肖的传统元素。

7、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如何形成的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动的历史时期。两极格局已经终结,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将是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同时也要看到,目前国际形势仍然动荡不安。世界各种矛盾在深入发展,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矛盾、领土争端和宗教纷争突出起来,甚至酿成流血冲突和局部战争。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环境更加恶化,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存在,始终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世界的发展也决不能长期建立在广大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国际形势的剧变和动荡促使世界人民进一步觉醒。具有共同历史遭遇的发展中国家维护独立主权、团结合作的趋势正在加强。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经济要繁荣,生活要提高,已成为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的更大胜利》(1992年10月12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上册第34-35页

在和平稳定中谋求发展,这是当今世界的头等大事。世界经济生活日益国际化,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深。生产布局,投资走向,金融往来,科技开发,人才培养,乃至环境保护,都跨越了国界。世界贸易的增长幅度大大超过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幅度。科技革命正在向各行各业渗透,经济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速度加快。这样一种全球经济的发展肯定不能长久地建立在少数国家发达、多数国家落后的基础上。世界经济需要新的动力,世界市场需要新的补充。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兴盛,是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希望所在。
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它们的落后和贫困,主要是历史上殖民主义统治以及现实的不公正、不合理国际经济秩序造成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顺应世界经济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从本国国情出发,已经或者正在走上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事实证明,只有走这样的道路,才是成功之途。这一潮流在新的世纪中将会更加壮大。在我看来,如果说发展中国家在政治上的崛起是二十世纪下半叶国际局势演变的一大特征,那么它们在经济上的腾飞则将是二十一世纪世界新格局的一个重要标志。发展中国家走向繁荣富强,数十亿人民彻底摆脱贫困的桎梏,将为各国提供巨大的贸易和投资机会,为新兴科技和产业开辟广阔的市场,给全球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使之攀升到新的发展阶段。同时,发展中国家的兴盛,还将为多极化格局奠定健康的基础,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提供有利条件,使持久的世界和平得到更加有力的保障。一言以蔽之,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兴旺发达,将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贡献。
《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1995年11
月19日),《人民日报》1995年11月20日

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这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地区范围,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经济领域,多极化趋势都在加速发展。极少数大国或大国集团垄断世界事务、支配其他国家命运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大国关系不断调整,多个力量中心正在形成。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地位上升,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容轻视的一支重要力量。各类区域性组织日趋活跃,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尽管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这种趋势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对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平力量进一步增强。要相互尊重与平等互利,不要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要对话与合作,不要对抗与冲突,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
《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而共同努力》(1997年4月23
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第2469页

当前国际形势总体上继续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的发展,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各种区域性、洲际性的合作组织空前活跃。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在增强。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各国人民要求平等相待、友好相处的呼声日益高涨。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正在不断增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可能的,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和平环境和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
但是,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扩大军事集团、加强军事同盟,无助于维护和平、保障安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利用“人权”等问题干涉他国内政的现象还很严重。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因素而引发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世界仍不安宁。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
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
编》上册第41-42页

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有这样几种趋势值得我们注意。一是世界经济技术合作加强,全球化趋势愈益明显。经济市场化、贸易与投资国际化、区域经济合作化的步伐加快,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度增加,合作增强,摩擦和竞争也在加剧。全球市场、资金、资源的争夺矛盾更加尖锐,世界范围的贸易竞争和国与国之间经济实力的较量越来越激烈。二是世界科技革命突飞猛进,各国更加重视发展高新技术和关键技术。国际上有这样一种说法,下一个世纪将进入信息经济、科技先导型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经济的时代。新技术革命正在改变着传统的生产方式,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三是国际金融越来越活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近些年,国际资本流动加快,但金融风险也随之加大,金融市场动荡不定,特别是今年发生的东南亚金融风波,波及世界许多地区。我们要密切注视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为我所用,努力做到趋利避害。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7年12月9日)

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给世界各国带来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严峻的挑战和风险,向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出了如何维护自己经济安全的新课题。
经济全球化趋势要求各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但各国在扩大开放时应根据本国的具体条件,循序渐进,注重提高防范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日益加深。一旦某些国家和地区发生经济危机,不仅发展中国家会深受其害,发达国家也难以置身其外。全球化的经济需要全球性的合作。国际社会的所有成员应本着责任与风险共担的精神,共同维护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
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因而势必继续加大穷国与富国的发展差距。根本的出路在于努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以有利于各国共同发展。
《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1998年11
月18日),《人民日报》1998年11月19日

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其间会充满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激烈斗争。世界各种力量正在进行新的分化组合。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几大力量也相对突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多极化趋势,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和历史的发展,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但也要看到,世界各种力量的发展仍很不平衡。
《在武汉主持召开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1999年
5月30日)

当前,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在继续发展,国际形势总体上仍然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尽管天下仍很不太平,但在较长时期内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可能的。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将是一个充满复杂斗争的长期过程,但这一历史方向不可逆转。这是党中央在科学分析当代世界矛盾,全面审视和平力量和战争因素消长的基础上作出的重要判断。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9年11月15日)

展望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有三个动向值得我们高度关注。一是世界范围内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近年来,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兴产业迅猛发展,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发展,促使传统产业发生变革。新产品层出不穷,高科技产品在社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西方国家企业购并风潮迭起,大大提高了它们抢占市场、垄断技术、获取超额利润的能力。二是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开发,新材料、新能源、基因工程、航天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运用,使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知识或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和运用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各国的综合国力竞争将更加倚重于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三是跨国公司的影响力日益增大。跨国公司的迅速扩张,引起了投资方式和国际分工的变化,加速了生产、投资、贸易、金融的全球化,密切了国际经济联系,同时也加剧了国际竞争。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给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条件,也不同程度地带来了风险。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占据明显优势,而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利用机遇和防范风险的能力较弱,相对处于不利的地位。如果策略把握不当,其金融、经济就会面临风险和冲击。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全面分析国际经济形势,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经济全球化趋势已经和正在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我们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一定要增强紧迫感,努力使自己发展得更快、更好。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9年11月15日)

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安全。这种多极化格局,不同于历史上大国争霸、瓜分势力范围的局面。各国应是独立自主的,各国的相互合作及各种形式的伙伴关系,不应针对第三方。大国对于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和平负有重要责任,大国应该尊重小国,强国应该扶持弱国,富国应该帮助穷国。
《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2000年9月6日),《十五大
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第1353-1354页

现在,国际局势总体上继续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使各国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以信息科技和生命科技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强大动力。如何在新世纪里实现世界的健康、稳定和普遍发展,是摆在各国人民和政治家、企业家面前的紧迫课题。
必须看到,现在世界各国的发展仍是相当不平衡的,南北差距不断扩大。我们应该全面审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并加强对这种进程的正确引导和管理。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给各国各地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带来众多的创业机会,但也伴随着更快的技术创新、更短的产品寿命周期、更快捷的资本流动和更激烈的人才竞争。这就要求国际社会应对资本的跨国流动加强有效监管和合理规范,并制定和实施适应市场迅速变化的新的经济技术国际规则,也要求人们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术。
——经济全球化,由于发达国家的主导,使各国各地区在全球发展中的地位和水平进一步出现差异。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发展更趋艰难,南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这不仅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我们需要的是世界各国平等、互惠、共赢、共存的经济全球化。我相信,亚太经合组织作为一个重要的地区组织,在促使经济全球化进程朝着趋利避害、有利于南北国家共同发展的方向前进方面,应该也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二○○○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界领导人峰会午餐会上的演讲》
(2000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2000年11月16日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长期存在。这是影响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个基本因素。走向多极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特征。新世纪初期,世界各大力量和地区性强国或国家集团,将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进一步彼此借重,相互牵制,竞争共处。由于世界民主与和平力量的壮大,未来的多极化政治格局,不同于历史上列强争霸的政治局面。这种多极化是与日益发展的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它的最终形成将经历一个漫长、曲折、复杂的演进过程。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相当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
《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2000年12月11日)

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世界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技术创新、知识应用、贸易投资和金融活动日益国际化,各国经济的相互交流、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完全脱离世界经济而孤立地发展。如能加以正确引导和驾驭,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各国各地区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也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社会的稳定。
同时也应看到,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现在,经济全球化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它们经济科技实力雄厚,掌握着国际经贸组织以及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在全球化中获益最大,而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不利的地位。西方发达国家,通过跨国公司和受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加紧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渗透和扩张,在全世界争夺资源和市场,同时极力推行它们的发展模式、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企图通过经济全球化实现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这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国家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和威胁。目前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正在导致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一些经济技术条件比较差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进一步被边缘化的危险。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因素很多,一旦出现金融震荡,就会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造成强烈冲击。经济全球化不仅加剧着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资金、技术、市场和资源方面的竞争,也加剧着一些国家内部的贫富矛盾,引发社会冲突。总之,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世界,是不可能长期安宁的。
《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2000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