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全球化 » 中国全球化的时间
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专业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宁波外贸网站制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驿全球购 2020-08-26 04:14:27

中国全球化的时间

发布时间: 2020-11-28 12:39:19

1、全球化与中国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 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
我们先分析下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有利因素:
1、有利于引进外资。随着改革开放的进步,我国已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2000年我国利用外资407亿美元,2005年增长到603亿美元,到2005年底累计利用外资6224亿美元(张强莉等,2006),极大地解决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瓶颈,实现了由对外借款到外商直接投资的转换,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2、有利于促进对外出口,平衡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对中国经济的有力拉动作用。扩大对外贸易,以出口带动进口,进口促进出口,进一步刺激国民经济的增长。进出口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更加促进我国的外贸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使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3、有利于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有利于解决我国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促进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合理解决,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和谐安定的政治环境,不但有利于解决了就业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的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
4、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有利于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有利于中国在国际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5、有利于促进我国的金融市场改革和完善,缩短从二元经济向现代化经济转型的时间,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市场经济的平等性、竞争性、法律性和开放性;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特性,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同时促进国家发挥更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作用,最终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制度的完善。
6、有利于中国更好的融入世界市场,互通有无,调剂余缺,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充分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市场价值规律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和相互作用,调节人、财、物在市场中的投放方向和数量比例,促进无形的手对我国经济的调节,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7、进一步节约劳动成本,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吸收引进当代先进科技成果,增强经济实力;接受来自国际市场竞争压力的挑战,促进国内企业不断更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国际化水平。
8、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外资和大型跨国公司的进入,有助于传统产业结构改造和产业竞争,对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技术合作,可以缩短与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差距,增强我国经济技术的竞争力和创造力。
再分析下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1、 被进一步卷入世界市场后,不可避免的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受国际性经济危机冲击概率会变大,受到的损失也会随之变大。进一步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后,受整个市场的变动性影响也会增强,市场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会给中国带来很大的压力。
2、由于外资投入大都集中在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好、回报利润率高的地区和项目,将造成我国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因而也会造成贫富差距扩大以及区域经济不能协调发展的问题,甚而至于会造成经济波动,社会不稳定等一系列民生问题,可能会挫伤劳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东西部差距过大,也不利于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不利于共同富裕的最高理想的实现,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
3、我国外贸出口主要是靠低价竞争和大量低附加值的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特点,却为之付出了牺牲生态环境和消耗宝贵矿产资源的沉重代价。出口产品类型的限制,让我国外贸增长方式无法由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因此,国内生产资料在不断损失,生态环境也被破坏的极其严重的情况下,出口却没有为我国争取到相应的回报,长此以往,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立,不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4、外资垄断性并购和跨国公司的技术、资金优势,极大地冲击了民族工业与农业,削弱了国内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在国际出口产业链上仍处于低端的水平,对于国际垄断资本的侵入,民族企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而中国廉价的出口产品又容易受到国际上反垄断的限制,因而不利于出口业的长久发展,更容易被某些别有用心的组织利用,产生的经济纠纷也不利于中国在国际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形象。

2、中国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

3、WTO什么时候建立的,中国什么时候加入的,世界组织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起什么

1、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市举行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部长会议决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 WTO) ,以取代成立于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GATT)。
2、中国,2001年12月11日 正式成为成员国之一。
3、世贸组织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一起被称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
世贸组织的主要职能是:组织实施各项贸易协定;为各成员提供多边贸易谈判场所,并为多边谈判结果提供框架;解决成员间发生的贸易争端;对各成员的贸易政策与法规进行定期审议;协调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关系,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世界经济增长,为少数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的同时,也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多了国际投机,增加了国际风险,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冲击。更为严重的是,在经济全球化中,由于实力不同,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将得利最多,而发展中国家所得甚少。因此,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势将进一步拉大,一些最不发达国家将被排除在经济全球化之外,越来越被“边缘化”,甚至成为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的“新技术殖民地”。
但是,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对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所有方面,甚至包括思维方式等,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力。这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任何一个国家既无法反对,也无法回避,惟一的办法是如何去适应它,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历史大潮中接受检验。发展中国家只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行正确得当的政策,采取有力的措施,扬长避短,迎接挑战,才能变不利为有利,变负面影响为正面影响,在参与经济全球化中求得本国利益最大化,从而实现现代化。
WTO的建立推动了全球统一市场及机制的形成,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制度保证。

4、中国是如何走向全球化

全球化正在改变世界秩序。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都在日益增强。作者认为,在未来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中国有能力成为先行者和领导人。那么,中国为什么具有这种能力?中国怎样成为领导者?中国未来的走向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世界?中国会不会用自己的意愿影响国际体系?中国会不会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输出自己的发展模式?这些都是本书重点探讨的问题。
首先,要破除“西方中心论”的思想。“中国威胁论”不足取,因为中国与世界的利益休戚相关,这一点在经济领域尤其突出。本书搜集了大量的数据和资料,呈现了中国近年来的经济成就。中国经济发展,世界经济也会跟进;当中国经济放缓,世界经济也会萎靡。2008年金融危机动摇了世界对美国和西方经济能力的认同,作者说,“这是中国主导的世界秩序的开始”。作者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大胆假设:由中国构建的、全新的全球金融体系,人民币将取代美元成为主要的外汇储备货币,前提是放松资本管制和发展中国资本市场。其实不仅是资本市场,中国这些年所取得的成就,都显示了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以及中国政府的调控能力。
笔者认为,2008年的确是一个契机,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模式的潜力。不过,我们不应盲目乐观。中国之所以能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高投入、高产出的经济策略,但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如匈牙利经济学家雅诺什·科尔奈所指出的,中国应当破除“对增长率的迷信”。经济放缓没有关系,稳中有升才是最好。中国的改革必定是一个渐近方式。在本书结束语“界定中国的八大特性”中,作者强调了中国政府运作的独特方式,“中国模式”能否长期持续下去,很重要的一点,还要看中国政府能否更好地用市场规则办事。中国需要的是经济更自由和一个更有自信心的、更开放的政府。
作者从国际关系视角分析中国地位的研究方法很有成效。尤其重视东亚秩序中几个主要国家的关系。本书有一章专讲日本,其实是提醒中国在现代化发展中需要向日本学习借鉴。本书不仅讲现状、讲未来,还不断从历史上挖掘根源。比如朝贡制度给中国地缘关系带来的影响,比这更重要的,是儒家价值观在亚洲秩序中所奠定的文化认同感。这是中国的历史包袱,也是宝贵资源。从长期来看,传统文化并不妨碍引进西方技术和思想,而儒家文化让中国一向更关注家务事以及地缘关系,中国在今后会更多地以建设性的方式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去。

根据国际政治现实主义理论,任何大国都有修改国际现状、扩张自己权力的意图。中国当然也有这样的政治诉求,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要成为“龙头老大”。作者说中国将会代替美国成为新的世界领导人,笔者对此持保留意见。笔者更赞同波兰前总理、著名经济学家科勒德克所预想的“十五大集团”。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中国都是其中的组成部分。这种多元化结构以达成共识、实现多赢为目标,不但不会与全球化发生冲突,还会促进全球化的发展。未来的世界更可能是一种各方相互依存,保持微妙平衡的多极化格局。
本书副标题名为“一个永不褪色的大国梦”。作者对中国充满信心,笔触激昂热情。中国读者阅读本书可能深受鼓舞。但激动过后、冷静之余,笔者想给其他读者提个醒儿,不要别人夸我们有多好就真的觉得自己有那么好,切忌头脑发热。作者将中国摆在国际关系的中心地位,这固然提升了中国的重要性,但我们在反对西方中心论的同时,也要避免“中国中心论”的阴影。中国要用事实和行动力更好地走自己的道路。

5、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机遇:
世界格局多极化为我们争取一个较长时间的和平环境提供了可能,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发展自己,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兴起为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为我们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挑战: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有新的表现,恐怖主义的威胁依然存在,为我国的国家安全有所影响,经济全球化也给我过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某些西方大国,控制国际经济组织,动辄以经济制裁相威胁,给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困难,我国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总体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还处于劣势等等。

6、为什么未来30年的全球化是全球的中国化

“中国崛起在开放方面给全球树立了一个典范,中国对经济的开放被低估。中国对外国企业的依赖在工业方面全球最高;中国是吸引FDI的世界第二大国家;全世界各种形式的管理模式都在中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5月12日,长江商学院创办院长项兵在“儒商论域2014—儒商典范与财富”论坛上表示,“过去30年,中国被全球化,未来30年,世界格局改变的可能之一是全球被中国化。” 项兵认为,全球的发展模式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欧洲福利国家主权债务难以为继。另一方面,在新自由主义实践方面走在前列的中国和美国,面临着收入和财富不均的挑战,基尼系数全球最高。这些挑战使得经济制度需要做比较大的调整,中国和美国可能更多地重视社会福利,而欧洲福利负担比较严重的国家,可能有更多的新自由主义政策。 此外,中国崛起在开放方面给全球树立了一个典范,中国对经济的开放被低估。中国对外国企业的依赖在工业方面全球最高,美国、日本是30%左右,中国达到了47%。日韩两国的出口基本来自本国企业。只有中国在2012年50%以上的出口都是外资企业提供的,这是全世界唯一的。 中国是吸引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外商直接投资)的世界第二大国家,最早到中国投资的是日本,达到了4000多亿美元。能够接受这么多钱,也是开放的一个标志。我们到中国超市,到沃尔玛、家乐福,里面有来自全世界的外国品牌,中国的品牌比较少。 另外,全世界各种形式的管理模式都在中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这也是全世界唯一的。所以中国的开放一直被低估。 项兵还表示,民主制度是人类文明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但还存在不足之处,包括:主权债务;领导力匮乏;缺乏基层工作经验;政策短视。“民主运动有很多优势,但和我们的政治制度比,它确实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将来全球的发展模式和制度更走向多元,美国说‘YES’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中国可以通过‘和而不同’的理念来参与全球治理。” 项兵说,过去30年,中国被全球化,未来30年,世界格局改变的可能之一是全球“被中国化”。“我希望中国的崛起能给全球带来更多的多元的因素、积极的元素。” 以下为演讲实录: 中国崛起的全球影响 项兵(长江商学院创办院长):很多外国朋友问中国崛起到底代表什么,除了经济全球第二,中国的崛起代表什么?我给各位做一个分享,错误的地方请大家原谅。 首先我看了一下全球的发展模式,从撒切尔夫人开始,她也是哈耶克的学生。她在1979年主政,启动了新自由主义、国有企业私营化、放松管制、推动全球贸易减税。1981年里根总统基本拷贝了撒切尔夫人的主政理念。过去三十几年,从1979年到现在,应该是人类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的时代,创造财富也是最多的时代,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到2008年时,这个模式碰到了新的问题。相对来讲,福利比较好的国家,如北欧、法国、德国等绝大部分民主国家,国债主权债务到了难以为继的状态,美国国债到了105%,日本到了247%。这些福利制度使很多发达的国家主权债务难以为继。这是一个大挑战。 第二个大挑战以中国和美国为代表,即在新自由主义实践方面走在比较靠前的,这个挑战就是收入和财富的不均,全球的基尼系数中国和美国是最高的。所以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最大的挑战是收入和财富不均。从这点来讲,我认为全球的发展模式,从经济制度来讲可能需要做一个比较大的调整,未来中国和美国可能会更多地重视社会福利,而有些欧洲的福利负担比较严重的国家,可能有更多的新自由主义政策。中国和美国是一个极端,北欧国家是另一个极端,未来的发展应当是两者共同往中间漂移。 我觉得中国崛起带来的影响是在开放方面给全球树立了一个典范,中国对经济的开放被低估的,在很多方面走在全球前列。中国对外国企业的依赖,在工业方面是全球最高的,美国、日本是30%左右,中国达到了47%。大家认为中国的模式是出口拉动,这没错,但日本和韩国出口,日本的出口基本来自日本企业,韩国的出口来自韩国企业。只有中国,在2012年,50%以上的出口都是外资企业提供的,这是全世界唯一的,这点非常独特。 中国是吸引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外商直接投资)的世界第二大国家,最早到中国投资的是日本,达到了4000多亿美元。能够接受这么多钱,也是开放的一个标志。我们到中国超市,到沃尔玛、家乐福,里面有来自全世界的外国品牌,中国的品牌比较少。但在韩国的超市几乎看不到外国品牌,日本的超市外国品牌也不多。 全世界的主要经济体都是每一个国家自己的模式占主导,美国是美国模式,英国是英国模式,日本是日本模式,只有在中国没有一个模式占主导。丰田做得非常成功,三星2011年在中国的出口达300亿美元,全世界各种形式的管理模式都在中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这是全世界唯一的。所以中国的开放一直被低估,我看了数据以后感到震撼。比如家乐福、肯德基的销售额在中国占全球销售额的50%。美国高通全球销售额50%左右来自中国。美国公司思科在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占了70%份额。中国华为卖到美国一块钱都是国家安全问题,而我们70%的互联网基础市场是美国思科公司控制的。所以在拥抱全球化、应对全球化方面,中国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值得很多国家学习。 今天我们讨论的是东亚文明,东亚文明各种各样政治制度的结合都可以产生经济的繁荣,这也是一种文明的开放,这是我对中国经济有信心的最重要原因。看看日本、韩国、台湾、新加坡、大陆最近的经济繁荣,同样的文明可以产生不同的制度模式、同样可以产生经济繁荣。 西方民主制度不足之处 对西方的政治制度来讲,我认为民主制度是人类文明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但我也确实产生了一些顾虑,尤其是2008年以后,有以下几点: 一,主权债务。 二,领导力匮乏。在美国最优秀的学生不会说到华盛顿去找工作,这不是他们最优先的选择,所以我们“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在那里不实用。 三,缺乏基层工作经验。中国的主席、副主席要在基层工作5—10年,才有资格领导中国老百姓,这是中国的基层经验,是中国的一个优势,西方社会不太重视基层工作经验。 四,政策短视。短期行为都有它的极限,民主运动有很多优势,但和我们政治制度比,它确实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从这点来讲,我希望将来全球的发展模式和制度更走向多元,我同意张维迎的观点,我不信将来有一个中国模式、一个美国模式,将来必定是一个多元的模式,是相互学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开放模式。 中国崛起给世界带来了什么? 中国的崛起,能给世界带来什么?除了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启发以外,还带来了什么?有很多见仁见智的地方。如“天人合一”的理念,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语境中,也许对全球的生态关系会有重大改变,因为全球以人为本的理念很深,比如希腊、罗马。但我们现在的实践做得不够,环保很差。 第二,“和而不同”理念的灌输。我第一次到俄罗斯莫斯科时,看到他们的生活节奏非常缓慢,莫斯科的时间是无穷无尽的,做任何事都很慢,而在我国,时间就是金钱,我们是快字当头。另外他们的商业气氛很少,到今天为止,莫斯科地铁人流量非常之大,广告非常之少。所以商业气氛匮乏,这有可能是俄罗斯有那么多优秀芭蕾舞演员的必要条件。我们高中数学老师可能都忙着去挣钱,很少考虑到这个问题。 不是我们不聪明,而是生活的方式不一样。所以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需要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模式。只有这样,文明才能进步,不同才华的人才有可能诞生。每个人可以选择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不一样的需求。所以全球治理不一样,美国说“YES”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所以我觉得中国可以通过“和而不同”的理念来参与全球治理。 如果按三百年作为一个商业周期、一个朝代周期论,美国还没跑完第一个路程,美国现在收入财富不均局面已经达到空前的高度,钱和权走在一起,老百姓没有希望,只有通过革命的方式来改变。所以即使美国实行三权分立,也在过去十年、二十年,发生了很多问题。本来我对这个体制充满希望,但发现问题如此之大,仍旧让钱和权走在一起。中国上下五千年,一个朝代好还是N个朝代好,是不是朝代越长越好?我没有答案。难道五千年一个朝代就会更好,朝代是否越长就越好?我不敢肯定。所以从中国的周期来看,很多问题需要我们重新考虑。 未来30年,全球可能“被中国化” 最近,我演讲提到一个新的理念,我认为整个人类短期性行为已经很严重了,西方的制度和商学院教授的东西结合起来,很可能造成人类毁灭。从西方到东方,从经济到政治,没有任何长线的考虑。所以我认为,在座很多顶级人文学者,你们贡献的机会要比我们大得多,我们整个商业是比较短视的,政治也是非常短视的,从西方到东方看不到任何一百年、两百年的考虑。我邀请杜维明先生给我们长江商学院开人文课程,就是认为这是一个潜在的解决方式。当我们具有更多的历史观、人文观,并以此来考虑经济和政治问题,我们可能会有希望。 在博鳌论坛时,我说了一句话,过去30年,中国被全球化,未来30年,世界格局改变的可能之一是全球“被中国化”。我希望中国的崛起能给全球带来更多的多元的因素、积极的元素。不是说中国要统治世界,中国和美国的思维不一样,美国希望统治世界,中国不希望。过去五百年西方文明主宰世界,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我认为东亚文明应该承担起我们的责任,对全球重大问题,不仅仅让西方提供方案、我们去配合,这是我们的时代,我们应该有勇气和能力,以我们的智慧来解决全球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亟需解决,不能再拖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