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全球化 » 反对全球化的国家有哪些
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专业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宁波外贸网站制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驿全球购 2020-08-26 04:14:27

反对全球化的国家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0-11-27 18:02:11

1、反对全球化的利和弊

经济全球化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现代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它具有促进生产力提高和全球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各国可望在全球经济密切交往中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发挥各自优势;可望科技成果在全球快速传播;可望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实现“后发优势”的宝贵机遇;可望更好地解决环境、资源、人口等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进行的,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弊端。
其一,经济全球化包含着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市场经济所具有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等缺点也被全球化了。
其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大国利用经济全球化推行经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全球范围内实施资源的不公平分配和不平等的国际贸易。由此,发达国家是最大的受益者,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不利的位置,南北差距加大了。
其三,局部危机极易引起全球化的动荡甚至危机。
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给每个国家都提供了更为宽广的舞台,另一方面,由于不合理的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激化。
二、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
①国际贸易的加快发展,有利于我国扩大出口,发展对外贸易。
②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的发展,使我国能够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一方面可以引进更多资金、技术及先进管理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走出去”,参与跨国投资,利用海外资源。
③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中国可以利用发达国家的产业向全球转移的机会,加速自己工业化、信息化的进程,使我国的经济结构不断改善和升级。
④可以利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机会改善我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等。
当然,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来说还意味着挑战和风险,我们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审时度势,趋利避害。
(二)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①着眼于增强综合国力,充分发挥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从广度和深度上扩大对外开放,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②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竞争,既开放国内市场,允许外商进来,又勇敢地走向世界经济舞台,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开放型经济。
③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优化进出口结构,坚持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加强其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素质的提高。
④进一步办好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
⑤正确处理对外开放同自力更生的关系,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三)积极参与国际市场合作与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
从外向型经济走向开放型经济,在更广阔领域和更深层次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不仅要坚持“引进来”的政策,还要采取“走出去”的战略,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
要发展我国在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产业。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劳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就业压力大,这就需要重点发挥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
(四)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发展
社会主义国家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与资本主义国家共存和共同发展。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既竞争又合作,既有矛盾斗争,又要和平共处。社会主义国家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社会主义国家既要警惕国际反动势力“和平演变”的阴谋,又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科学技术和科技文化交流,吸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切科学的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为什么有些国家反对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 对于发展中国家有利也有弊

3、反全球化的力量来源于哪些组织?

反全球化是让全球化的脚步走向更加公平、公正、自由的方向。反全球化浪潮更是发达国回家和不发达国家答弱势群体的呐喊。

反全球化主要是第三世界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针对发达国家以全球化加快世界发展的借口进一步压榨其的法抗表现。
没一个国家都有反全球化的力量,主要是拉美非洲中东的某些国家尤为突出。

4、反全球化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反全球化运动发展的一些明显的特点。
第一,反全球化运动是在国际工人运动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期出现的一种有广泛社会基础的特殊的国际运动。这个运动的锋芒一开始就直接指向以美国为首的主导全球化的七国集团,指向依照七国集团制定的规则推行全球化的国际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第二,反全球化运动的发展十分迅速。发生在美国西雅图的“西雅图风暴”拉开了全球化运动的序幕,发生在意大利热那亚的“西雅图风暴”把反全球化运动推向高潮。从拉开反全球化运动序幕,到把反全球化运动推向高潮,一共还不到两年时间,而投入反全球化运动的“西雅图人”已经从拉开反全球化运动序幕时的4万人猛增到反全球化运动达到高潮时的12万人。
第三,反全球化运动十分活跃,发生的频率很高。从西雅图世界贸易组织第三届部长会议到最近的八国峰会,在不到32个月中,反全球化运动至少举行了16次大规模游行示威和其他形式的斗争。
第四,除了极少例外,几乎可以说,在现在这个地球上,哪里举行推行全球化的国际高峰会议,哪里就会出现反全球化运动。全球化和反全球化进行激烈碰撞、冲突和斗争,已经具有不可避免之势。
第五,反全球化运动的迅速发展在国际上有深刻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根源。就像全球化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一样,反全球化运动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第六,反全球化运动遭到西方发达国家统治者的镇压。但是,无论是逮捕、监禁,还是催泪弹、高压水枪、橡胶子弹以至核武器,这些镇压手段都没有使反全球化人士屈服。
第七,反全球化运动本身已经成为一种全球化,成为使主导全球化的西方发达国家统治者感到头痛和害怕的一种全球化。
二、什么人反对全球化?他们为什么反全球化?
关注反全球化运动,首先关注的是什么人反对全球化。西方国家媒体对什么人反对全球化有不少报道。
德国《世界报》2000年4月13日发表的一篇题为《全球化及其反对者》的文章说:“伴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个景象就是全球化。全球化创造的财富越多,反对者的行动就越咄咄逼人。这是一支由许多非政府组织组成的队伍,他们中有环保和消费者利益保护者、社会活动家和工会组织、宗教界领导人以及呼吁和提供发展援助的人。”
美国《世界日报》2000年4月23日发表的一篇题为《防止经济一体化成为新的经济奴役》的文章说:2000年4月16日在华盛顿美国国会前举行反全球化游行示威的人主要是劳工。
西班牙《世界报》2001年7月21日发表的一篇题为《透视反全球化运动》的文章说:在以反全球化为宗旨的许多组织和人物中,有经过组织训练的反全球化人士,也有金融投机交易收税协会(主张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进行民主监控,反对新自由主义政策)、关注南半球(反对贸易自由化,反对将东南亚边缘化)、第三世界网络(传播第三世界电影)、唐·维塔利诺(意大利牧师,他认为新自由主义和全球化会导致饥饿、文盲和失业)、免除债务等和平性质的组织和人物。
从西方媒体的报道中可以看出,参加反全球化的队伍是由许多国家的多种非政府组织和多方面、多阶层人士组成的,有相当的广泛性。在反全球化的非政府组织中,既有来自西方国家的非政府组织,又有来自发展中国家的非政府组织。在反全球化人士中,有的是来自西方国家的社会活动家、环境保护主义者、消费者利益保护者、宗教界领袖,有的是来自西方国家的工会领导人和劳工,有的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许多社会阶层的人士。在反全球化人士中,既有全球化的直接受害者,更有全球化直接受害者的利益代表者。在反全球化这个共同目标下,西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反全球化的非政府组织走到了一起,西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社会阶层的反全球化人士走到了一起。
关注反全球化运动,更关注的是反全球化运动参加者为什么反全球化。关于反全球化人士反对全球化的原因,西方媒体有很多分析。
上述德国《世界报》的那篇文章说:“他们反对全球化。他们说,全球化加大了贫富之间的不合理分配,剥夺了民族国家的主权。全球化就是工业国家一手策划的、不尊重人的赌博资本主义。”
上述美国《世界日报》的那篇文章说:“示威者最大的口号是抗议全球经济一体化(此用语在这里实际上是指全球化——引者)为贫穷国家带来灾难。”该文还说:反全球化运动“打破了由高科技和资讯革命带来经济持续繁荣的虚幻景象,揭示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背后的南北矛盾和贫富差距扩大给人们带来的重大心理冲击和隐藏的社会动荡因子。”美国《世界日报》的那篇文章揭示了全球化反对者举行大规模抗议的共同主题:“抗议人群呼吁的是,世界经济强权正和一小部分跨国公司联手,打着帮助贫穷国家建设的招牌,利用贷款和巨额债务进行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使落后国家接受改头换面的金融殖民、技术殖民,并把环境危机等转嫁出去。”美国《世界日报》的那篇文章还说:“世人所期待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大家的共同繁荣,是利益和资源更平等的分配,能够使人权和生存尊严得到更大程度的保障。”可是,事实与人们期待的正好相反。“人们越来越看到世界经济议题背后的虚伪和不平等,以及世界经济体系背后日益严重的南北问题与贫富差距。”
西班牙《世界报》2001年7月21日发表的题为《透视反全球化运动》的文章说:“这些示威者们的旗帜就是:反全球化。这一概念涵盖了从保护农业到捍卫一个没有军队的世界、免除贫穷国家债务、生态主义、无政府主义、反对资本主义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理念。”
世界经济论坛网站2002年2月1日发表文章说:“全球化会使世界各地的环境和贫困问题进一步恶化,还会减少本国的就业机会。”
从西方国家媒体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反全球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参加反全球化运动的非政府组织和人士反全球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认为全球化扩大了贫富差距,既扩大了富国和穷国、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加深了南北矛盾,也扩大了各个国家内部的贫富差距。
第二,认为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和跨国公司联手,利用贷款和债务进行不合理的国际分工,通过全球化推行包括金融殖民和技术殖民的新殖民主义,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灾难。
第三,认为发达国家推行全球化会使本国工业空心化,会减少本国的就业机会。
第四,认为全球化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农业。
第五,认为发达国家利用全球化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环境危机,破坏发展中国家的生态平衡。
第六,认为发达国家通过全球化侵犯发展中国家的主权,侵蚀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和经济稳定,损害发展中国家的独立。
反全球化运动参加者的复杂性决定了反全球化运动目标的复杂性。从要求废除贫穷国家债务到保卫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和传统,从维护民族独立国家的主权到反对新殖民主义,从反对跨国公司接管世界到反对资本主义,从反对新自由主义到反对赌博资本主义,从要求建立一个没有军队的世界到要求建立一个没有公司支配的工人的社会,运动色彩斑斓,目标复杂多样。

作者:_镜之_那颜_ 回复日期:2006-11-21 12:38:22
世界反全球化运动事例(2002以前)
1999年11月底12月初发生在美国的“西雅图风暴”,拉开了世界范围的反全球化运动的序幕。现在按照历史顺序来回顾和考察反全球化运动。
1999年11月30日,世界贸易组织第三届部长会议在西雅图开幕。与此同时,世界反全球化人士云集西雅图,对全球化进行抗议。有4万人组成的全球化抗议者队伍与警察在整个西雅图发生全面冲突,被视为全球化象征的麦当劳快餐店(有一种说法是,全球化就是麦当劳化)被捣毁。防暴警察试图用催泪弹和橡胶子弹(警察事后只承认用了胡椒粉喷雾剂)驱散示威群众,但效果不大。世界贸易组织部长会议被迫推迟5小时开幕,不少代表团未能出席第一天会议。警方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并实行宵禁。到12月1日,警察已逮捕310人,另有多人受伤。克林顿的贸易保护主义的讲话遭到普遍反对,会议未能达成协议。
在西雅图大规模反全球化示威游行之后,世界各地随后发生的所有反全球化的示威游行都被称为“西雅图风暴”,反全球化运动的参加者都被称为“西雅图人”。
2000年1月27日,世界经济论坛在达沃斯举行。反全球化示威者从世界各地聚集达沃斯,抗议全球化。在示威中,又发生了捣毁被视为全球化象征的麦当劳快餐店事件。
2000年2月14日,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在曼谷召开。反全球化示威者汇集曼谷,谴责WTO(世界贸易组织)、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WB(世界银行),要求国际金融机构立即采取行动分担发展中国家由于全球化造成的负面影响。
2000年4月1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华盛顿开会。大批全球化反对者汇聚华盛顿,抗议全球化,抗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会议,使一些代表无法进入会议中心。示威者要求建立一个没有“公司的支配”的“工人的社会”。全球正义动员组织发言人说,这次抗议活动旨在反对跨国公司接管世界。“我们的政治制度已愈来愈变成一小撮跨国公司集团的工具。……只照顾跨国公司的利润。”警方拘捕了600名抗议示威者。
2000年5月1日,伦敦举行声势浩大的反全球化游行示威,以纪念国际劳动节。
2000年9月上旬,联合国在纽约举行各成员国首脑千年高峰会议。与此同时,大批反全球化示威者在联合国总部对面举行各国人民高峰会议。
2000年9月2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布拉格举行年会。1万多名反全球化示威者从世界各地聚集布拉格,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举行的年会,指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是全球资本主义的工具,要求加以关闭。示威者与警察发生冲突,约100人受伤。
2000年10月20日,第三次亚欧会议在韩国汉城召开。反全球化示威者约两万人举行与亚欧会议相对立的人民论坛。
2000年12月6-7日,欧盟首脑会议在尼斯举行。与此同时,来自世界各地的反全球化示威者云集尼斯,举行声势浩大的反全球化大游行,参加者大约有5万人。欧盟首脑会议一度被迫中断。示威者与警察发生冲突,多人被捕,其中2人被判监禁。警察中有24人受伤。
2001年1月27日,世界经济论坛在苏黎世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千名反全球化示威者会集苏黎世,抗议世界经济论坛会议。反全球化人士与警察发生冲突,约有30人被驱逐,120人被捕。
2001年4月20日,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在魁北克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特别是来自南北美洲各地的反全球化的大批示威者同警察发生冲突,警察动用催泪弹和高压水枪对付示威群众,400名活动分子被捕。抗议者向警察投掷石块和酒瓶,19名警察受伤。
2001年6月15日,欧盟首脑会议在哥德堡开会。来自世界各地特别是来自欧洲的反全球化人士云集哥德堡,举行反对全球化的示威游行,参加者约两万人。示威者与警察发生巷战,警察向示威者开枪,多人受伤。
2001年6月25日,世界银行在巴塞罗那开会。大约1万人在巴塞罗那举行反全球化示威游行。示威者与警察发生冲突,22人被捕,32人受伤。世界银行被迫取消了一次会议。
2001年7月20-22日,布什等八国首脑在热那亚举行会议。会议开幕前,新闻媒体报道,将有10万名反全球化人士从世界各地聚集热那亚,准备示威游行,并举办大型社会论坛,抗议全球化。意大利媒体将来自世界各地的“西雅图人”分为红、黄、蓝、黑四大军团,划分的标准是“西雅图人”反全球化的方式。红色军团一般采取和平方式反全球化,他们头带安全帽,手持木棒和盾牌,准备在遭到袭击时进行自卫。黄色军团较为活跃,持有仿古“武器”。蓝色军团备有石块、燃烧瓶,有暴力倾向。黑色军团不仅有暴力倾向,而且有破坏力。“西雅图人”分别通过陆、海、空云集热那亚。意大利警方严阵以待。天上战机巡逻,海上军舰游弋,军方甚至部署了地对空导弹,会议区内连下水道出口也全部焊死。7月20日,八国峰会开幕。八人开会,两万人保卫,十万人抗议——这成了媒体的醒目标题。据德新社热那亚7月20日电,在开幕前一天,示威者企图冲进开会地点,与警察发生冲突。燃烧的垃圾箱成了浓烟滚滚的路障。警察动用了催泪弹和高压水枪,示威者动用了燃烧弹和铺路石。7月20日,会议开幕时,汇聚热那亚的大约12万示威者举行大游行,打出了全球化导致贫困的横幅。示威者与两万名警察和准军事人员发生了暴力冲突。在这场暴力冲突中,近500人受伤,126人被捕,1位意大利青年被警察开枪打死。在会议的第二天,至少有228人受伤。美联社热那亚7月21日电称:这次八国峰会是“一次被抗议活动搅得乱七八糟的最高级会议”。英国《金融时报》7月21日文章说:“由于严格的安全保卫措施,这里几乎成了一座空城,只剩下首脑会议的参加者和抗议者。普通百姓都呆在家里。”7月22日,八国首脑会议在反全球化的抗议声中闭幕。《八国首脑会议公报》甚至也不得不写上“要使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全体公民,特别是穷人”这样的话
2002年1月31日—2月4日,世界经济论坛在纽约召开,这是该论坛1971年创立以来首次在瑞士以外的地方召开,有100多个国家的政要、企业家、学者、宗教界领袖等近3000人参加。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批反全球化人士汇聚纽约,准备示威游行。示威者说要上街,警方万分紧张。大批警察对会场实行“密集防卫”。纽约《每日新闻》报道:会场所在的曼哈顿中城在警察保卫下犹如一座“军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讲话中说,全球权力和财富分配的极不平衡对国际安全形成严重威胁。当今的现实是少数人享有特权,而太多的人则生活在极度贫困和日益恶化的境况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勒甚至也批评美欧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批评发达国家“过于自私”。会议期间,近万人多次游行示威,反对全球化,抗议富国和强国决定世界命运。
2002年6月26-27日,八国峰会在加拿大举行。为了防止反全球化人士到开会地点游行示威,东道国加拿大将会议特意安排在距卡尔加里约100公里外的一个偏僻的小村庄举行,并采取严格措施,禁止非与会人员前往。会议主题讨论全球经济、反恐、援非等问题。军警戒备森严,如临大敌。会议开幕时,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千名反全球化人士无法接近八国峰会会场,只得在距离会场约100公里外的卡尔加里游行示威。他们高呼反全球化口号,抗议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实行经济掠夺造成死亡。抗议者与警察发生冲突,一些抗议者被捕。
以上考察的是反全球化运动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的特点是,反全球化运动与推进全球化的国际峰会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举行,前者与后者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发生正面冲突,而且往往出现暴力冲突。
反全球化运动还有一种形式。这种形式的特点是,反全球化运动与推进全球化的国际会议在同一时间,但在不同地点举行。前者对后者进行远程对话和抗辩,但不会发生正面冲突,更不会出现暴力冲突。下面考察这种形式的反全球化运动。
2002年1月31日—2月5日,在世界经济论坛于美国纽约召开的同时,反全球化的世界社会论坛在巴西阿雷格里港召开。在巴西这边的世界社会论坛与在美国那边的世界经济论坛进行远程对话。世界社会论坛是与世界经济论坛相对立的非政府组织会议。在美国那边的世界经济论坛有100多个国家参加,在巴西这边的世界社会论坛有150多个国家参加。世界社会论坛反对“由自由市场控制”的全球化,反对“新自由主义的过分做法导致的灾难、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会议宣言要求结束“军国主义、新自由主义和战争文化”,宣言主题是“为了抵制新自由主义、军国主义和战争”。这次反全球化运动认为,“美国政府及其盟国以‘反恐怖主义战争’的名义悍然发起了一场军事行动”,“战争加强了美国及其盟国的主导地位”。宣言总结了“反全球化精神”,指出:“这是一种全球团结的运动,我们因为反对财富集中、反对贫困与不平等现象的扩散、反对破坏我们生活的现象而团结到了一起。”埃菲社说参加世界社会论坛的人数多达6万人,其中有1.5万人是青年,他们在会议期间还为去年在热那亚反全球化运动中被警察打死的那位意大利青年举行了悼念活动。
2002年6月26-27日,在富国峰会于加拿大举行的同时,非洲一些国家的代表于非洲举行穷国峰会,对富国峰会进行远程抗辩。
反全球化运动的形式除了以上两种之外,世界上不少地方举办的全球化论坛有的实际上是反全球化运动的又一种形式。这种形式的反全球化国际运动与推行全球化的国际会议既不在同一时间举行,也不在同一地点举行,而是一种独立行动。哈瓦那全球化论坛已经举行了三届。2002年2月11-15日,第四届全球化论坛在哈瓦那举行。出席论坛的有来自40多个国家和10多个国际组织和地区组织的1000多人士。论坛的议题较为广泛,有金融危机、外债、人类资源和劳动力市场、经济一体化和合作、环境、阿根廷危机、美洲自由贸易区等。卡斯特罗在闭幕式上发表讲话说:当今世界正处于二战以来最严重、最危险的危机之中。发展中国家债务日益严重,已达2万亿美元。其中拉美国家1985年外债总额为3500亿美元,2001年增加到7500亿美元。与此同时,一些国家推行私有化,使财富转到了外国企业手中。卡斯特罗批评美国霸道做法,为了美国利益,逼迫一些国际机构改变原来的职能和作用。不少反全球化人士在论坛上抨击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主导的全球化

5、西方国家的反全球化倾向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很简单。全球一体化虽然好,但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凡是都有两面性。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发达国家,如美国的资本家,他们原先在美国设厂,首先带来就业,其次他们认为工人熟手了,怕流失工人,不得不用高薪去挽留工人,而且以前的航运通讯什么都不方便,因此,一些比较辛苦的工作,还是得本国找人,毕竟工人是体力劳动者,比较累,因此不得不出高薪水去请人。而随着科技发展,航运都有冰箱,通讯有微信等工具,而且工厂机器也日渐从简单好用直接走向自动化生产,工人不需要太高的学历也能够正常维持工厂生产了,并且成本降低这样一来,工厂外移,原来的高薪工作统统拜拜,工人失业。而资本家却因为全球化带来的便利变得越来越有钱,越来越富有,而银行家则投资这些公司则越来越富有。而一般当工人的,说实话,有的真的学历不怎么高,不可能让一个40多岁的人重新读大学读硕士去找工作吧?而且以前是工厂多,只要你愿意干不怕累就能慢慢积累资本赚钱改天说不定能当老板,如香港,好像李嘉诚等,很多人都是这样出来的。而工厂外移,社会又变得是知识型社会,要求学历高,并且工时往往很长,不是说你想做就能做,你能找到才行,你让那些原来当工人的,怎么跟刚毕业的人竞争?你是老板你请谁?而经济危机来临的时候,首先救就是救这些资本家,因此导致很多人不满,奥巴马也为此被批评过,凭什么用美国平民的钱帮他们擦屁股?而且全球化还会带来很多环保方面的问题,一些高污染企业在本国混不下去了,就跑去环保法律没这么严格的地方,污染得差不多,别人又立法管理了,又跑去别的地方继续污染。。。所以全球化需要作出一定的调整。。。毕竟在就业人口不变的情况下工厂纷纷外移,你让原来的工人去哪儿就业?去哪儿凭空变出那些因为工厂外迁而导致的职位缺口?说白了全球化会在发达国家中造成贫富差距变大。。。所以现在开始有的国家在想法解决着一些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总的来说,全球化前途的光明的,路途有曲折,这是很正常。比方说一些福利国家对有钱人抽重税,然后拿这些钱去补贴国家福利。或者好像川普那样对一些大企业给予税务优惠和税务上的一些操作,迫使一些工厂的工序回到美国(川普也明白全部回去不可能,美国不够人干,不过至少要多争取一些就业职位回去)。。。

6、中国人为什么很少反对全球化

中国人为什么很少反对全球化?
与此同时,中国的教科书和官方宣传也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对民众进行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在不断加深”、“全球化进程不可阻挡”之类的教化,并着力于展示中国在全球化中的获益和取得的进步,这些宣教加上那些实实在在的成就,使得推进全球化和对外开放在中国差不多成了一种不容置疑的“政治正确”。
其次,中国和西方的社会氛围不一样。二战后西方兴起福利主义,强调政府对人民的种种义务和责任,加上选举政治的影响,个人为自己负责的精神渐渐减退,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诉求比天大,自己没有错,错的是社会和别人。在这种社会氛围下,政客操弄民粹、寻找替罪羊、祸水外引的做法就很容易大行其道。
而中国盛行的是社会达尔文主义,人人力争上游,长时间工作、频繁加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这一方面强化了中国劳工和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一个人一旦在竞争中失利,更多会责备自己,从自身找原因,并倾向于通过亲戚朋友网络来获得帮助,东山再起,很少人会在这方面对政府寄予厚望,一般也不会诿过于来自外部的竞争。事实上,绝大部分中国人对政府抱敬而远之的态度,对政府的要求基本限于“你不要来找我的麻烦就好”。这样一来,即便有人因为工厂转移到东南亚而失业,也不大会认为是印尼或越南的工人抢了自己的饭碗,更不会指望政府替自己出头。而政府出于维护和周边国家关系的需要,也更多强调在此形势下中国进行产业升级的必要性,这就使得仇外、排拒竞争的言论在中国缺乏拥趸。
中国的全球化是有选择性的
第三,迄今为止,中国对全球化的拥抱是有选择性有节制的,主要加入的是经济和贸易领域的全球化,资本、人员流动、意识形态等领域的全球化基本谈不上,这使得中国可以尽情享受全球化的好处,而避过了相关的风险和陷阱。以人口流动为例:英国脱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欧盟的开放边界政策使得移民和难民大量涌入,感觉不堪重负;欧洲近年来频发恐怖袭击,原因是过去半个世纪里吸纳了太多穆斯林移民又融入失败;在美国,非法移民也是一个非常敏感的社会议题。而难民和移民之所以能在欧美扎下根,是因为这些国家有一系列足以让难民和移民留下来的政策,比如即便你没有合法身份也可以就医上学,费用由政府负担;久不久会有大赦,非法移民一夜之间就合法了。这些政策在客观上起到了鼓励难民和非法移民涌入的作用。
而这些有利条件在中国全都不存在。1982年,中国签署了《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和《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截至2014年8月共接收了约40万难民,其中包括1970年代末接收的26万多越南难民和6万阿富汗难民,1980年代接收的2万多印度锡克族和斯里兰卡泰米尔族难民,以及近年来接收的近万名缅甸果敢难民。这些人在中国基本上是短期停留,多数最终被遣返。而留下来的难民享有哪些权利义务,中国的法律只有一些比较模糊的原则性规定。因此,中国虽然在接收难民,但并没有建立起长期容留难民的机制,难民没有在中国工作的权利,难民儿童无法参加高考,这些现实层面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成为主要的难民目的国。
为您推荐
面对难民潮:欧洲不应自筑堡垒

非法移民也同样如此。在我所生活的广州,民间传说有30万非洲人在此生活工作,官方的数字是6万,据说其中有些就是签证过期的非法滞留者。但这些人一来人数较少,无论30万还是6万,和广州近2000万人口相比根本微不足道,虽然他们中有些人的行为让本地人看不惯,但毕竟没有造成大的麻烦,也没有对本地人的就业生活产生明显影响,所以大家基本上能相安无事。而默克尔的难民政策之所以招致激烈反弹,一个重要原因是来的人太多,8000万人口的德国一年内涌进100多万难民,对原有的社会秩序和治安冲击很大。二来中国的政策使得这些非洲人只可能是短期停留,不管在中国待多久,他们基本不可能获得中国身份,在停留的过程中工作生活子女教育也都会面临很多障碍,这就大大降低了非法难民长期滞留的可能性。需要强调的是,这些规定不是中国政府对外国难民和移民的特殊限制,而是中国特有的户籍制度的必然结果,一个湖南人来到广东打工,其遭遇和这些难民移民也差不多。
以上可以看出,中国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对全球化的正面态度,是建立在中国的一些特殊国情和策略之上的。但无论如何,在特朗普政府美国利益优先、倾向放弃无利可图的国际责任的情况下,中国的这一态度,不仅给担心世界会陷入各国自扫门前雪状态的企业、个人和国家吃了定心丸,更是中国树立自由贸易守护者形象、提升软实力和国际号召力的重大历史机遇。当然,美国留下的空缺,中国未必就能补上。美国的领导者地位,不仅建立在强大的物质力量之上,也因其为世界贡献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先进理念、思想、制度、规则,在这些方面,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认为,特朗普的就职意味着“20世纪的旧秩序已经结束,21世纪的秩序以及将来世界会是怎样还未确定,一切都有可能出现。”在参与塑造新秩序的过程中,中国有选择的全球化策略必将受到挑战,而国内改革的推进程度,也将是中国能在新秩序中扮演何种角色的决定性因素。

7、谁在反对全球化

反全球化抗议活动始于1995年,在1999年世贸组织西雅图会议期间大出风头,开始引起世界舆论的广泛关注。从此以后,与经济问题有关的国际会议开到哪里,反全球化的抗议者就跟到哪里,反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这次在热那亚,针对八国峰会的反全球化抗议活动更是规模空前,造成1人死亡,300多人受伤。
当发展中国家担心全球化进程是否损害自身利益的时候,发达国家中的某些利益群体首先站了出来,摇旗呐喊反对全球化进程。究其原因,是资本主义、全球化进程发展到新阶段,产生新问题的结果。
首先,反全球化浪潮是西方“新新左派”思潮的延伸。
“新新左派”攻击现代资本主义只顾经济增长和企业利润,不关心个人的社会福利,甚至破坏文化和生态。他们认为,以跨国公司、国际经济组织为代表的全球化进程,不仅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存在的这些问题,而且加剧了这些问题的严重性。
反全球化浪潮最先攻击的目标是跨国公司。耐克运动鞋、星巴克咖啡、麦当劳、壳牌石油……铺天盖地的广告使它们誉满全球,也使它们成为反全球化的首选目标。跨国公司的罪状很多:侵犯劳工权利,破坏生态环境,加剧第三世界国家的贫困,影响力超越国家之上,等等。接下来受到攻击的是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经济组织,因为它们被认为是全球化进程的主要推动者,跨国公司的“奴仆”。
大部分反全球化分子希望改造跨国公司,使它们担当起更多的责任,而一些极端的反全球化分子则主张彻底打碎以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主体的现行国际经济体制。
其次,反全球化浪潮是发达国家弱势群体的呐喊。
与跨国公司的巨额利润形成对比的是人力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雇员的低工资、低福利,在经济增长的阴影下,发达国家的弱势群体生活贫困,因此反全球化在相当程度上是代表了发达国家中穷人的心声。
反全球化也是发达国家落后产业的要求。目前全球化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随着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入全球自由贸易,发达国家为了保持自己的优势地位,已经或正在调整自己的经济结构,放弃那些不占优势的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和知识产权。因此在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中这些落后产业的从业人员的利益无疑受到了冲击。
应该看到的是,发达国家中穷人的利益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并非一致。发展中国家通过自由贸易受益最大的往往就是发达国家放弃的这些行业。

8、为什么当今世界有各种反全球化的思潮

“反全球化”并不是要反对全球化这种趋势,转而寻求传统的发展道路。从本质上讲,“反全球化”本身也是一种全球化的结果,因为它的成员享用了交通、信息传递等全球化带来的各种便利条件,否则,来自世界不同地方、不同行业、不同组织,拥有不同的政治观点的人不可能走到一起。

安南在2000年4月发表《千年报告该报告》,在第一部分重点谈及全球化问题,认为很少有人、团体或政府反对全球化本身,他们反对的是全球化的悬殊差异。原因在于:

第一,全球化的好处和机会仍然高度集中于少数国家,在这些国家内的分布也不平衡。

第二,最近几十年出现了一种不平衡现象:成功地制定了促进全球市场扩张的有力规则,并予以良好实施,而对社会目标无论是劳工标准,还是环境、人权或者减少贫穷的支持却落在后面。

更广义地说,全球化对许多人已经意味着更容易受到不熟悉和无法预测的力量的伤害,造成经济不稳和社会失调,文化完整性和国家主权可能处于危险之中。甚至在最强大的国家,人们不知道谁是主宰,为自己的工作担忧并担心他们的呼声被全球化的声浪淹没 。

深层次原因分析

1、在世界范围看,新的全球矛盾仍然是穷者与富者的对立。在全球化加速的情况下,未来世界的危险性是资本的统治、技术的统治与少数集团、少数国家统治,即全球民主丧失下的全球治理。因而新的世界矛盾与冲突不可避免。如果全球化最后导致的是全球大多数人们没有得到利益,甚而失去家园、失去基本生存保障,那么全球化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2、全球化使得民族认同与民族主义问题空前突出。那些无法在全球经济中支配自己命运的人更需要民族认同与民族国家。多元文化、认同、文明如何与单一经济共存是一大世界性挑战。

3、“反全球化”力量多为那些在全球化中最没有竞争力的、最容易受到伤害的群体、边缘化的最不发达国家与民族(族群、部落)、被排斥的人群、试图保护自己的特性不受影响的团体与个体等等 。政府与公司不得不增加全球化的人性面,特别是善待全球化中的少数者问题。

反全球化的主体可概括为反全球化者,它包括反全球化人士和反全球化组织。

第一, 一类相当突出的反全球化力量, 是那种旨在维护以至弘扬本文明、本民族、本地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体系的宗教文化运动, 它们抵抗全球化大潮中主导的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体系的侵蚀和支配。

第二, 以跨国公司和美国的经济文化实力为主要靶子的一些反全球化思潮或意识形态。

第三, 由于全球化威胁或剥夺其就业而反对全球化的发达国家部分劳工,他们构成那里劳工界的反全球化运动及其社会基础。

第四, 社会主义等“左派“力量、环境保护主义者和人权运动分子等成分构成的部分反全球化运动。

从本质上讲,“反全球化”本身也是一种全球化的结果,因为它的成员来自世界不同地方、不同行业、不同组织,拥有不同的政治观点,没有全球化带来的各种便利条件如交通、信息传递等,这些人是不可能走到一起来的。因此说,离开了全球化,“反全球化”也就不复存在 。

主要表现形式

1、原始主义

将人类的历史看作是以往那种美好状态的衰落,就是人们最初的状态是最好的,然后慢慢人类历史就走下坡路了,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历史倒退论的观点,主要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文化不受到别人的侵扰。

如,芝加哥有这样奇观,大街上汽车跑,四轮马车也跟着跑。这些人都是自己织布、自己做衣服,妇女包着头巾,不学别的就学本民族的语言、本民族的文化,上本民族办的学校,不和外族通婚,也是怕别的文化侵扰到他们。如果和外族人通婚,就要被赶出部落。

2、社会改良主义

社会改良主义并不从根本上反对全球化,它反对的是西方国家现行的全球化的政策和策略。

社会改良主义强烈地反对世界银行、世界货币组织、WTO等国际机构,包括是一些国家的全球化政策和策略。认为,当今世界的两极分化,是西方发达国家现行的全球化政策和策略造成的。要求这些国家调整他们的全球化政策和策略。 如绿党,他们有一系列的主张,比如说反对市场经济、反对物质主义、反对消费主义、反对垄断、反对核威慑等等,主张生态经济、宣传和平主义思想,倡导社会公平原则,这些也都是针对西方发达国家现行的全球化政策和策略。如今绿色政治思潮在欧洲政坛上影响很大,绿党已经占了欧洲议会的很大席位。

3、民族主义

本意是要反对西方价值观的入侵、普遍化扩张,但却走向了民族主义和反全球化。北朝鲜是一个典型。

4、原教旨主义

是主张按照某一套原教旨主义重新组织全部社会生活的集体行动形式。反对的是一直以来由西方主导的全球化,反对按照西方的价值观念所建构的全球性。原教旨主义实际上是想用自己所主张的那个价值观的普遍化扩张,来对抗全球化中西方价值观念的普遍化扩张。

9、反全球化是什么?

反全球化运动兴起的缘由,当今的全球化进程中产生了许多严重的问题的尤其是社会问题;随着当今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前进,世界却日益分裂化;当今西方主导的全球化不能公平对待世界每个国家,不能公平对待世界多数人民;作为客观趋势,作为自然历史进程的全球化如果继续照此轨迹进行下去,那人类真正的、彻底的解放前途就遥遥无期,人类就会有面临毁灭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