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全球化 » 中国如何在经济全球化中
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专业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宁波外贸网站制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驿全球购 2020-08-26 04:14:27

中国如何在经济全球化中

发布时间: 2020-10-21 09:58:40

1、中国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急急急!

经济全球化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已经被世界经济发展的事实所证明。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随着社会交往的扩大,社会生产单靠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已不行了,须靠世界力量,建立在机器化生产和世界市场形成基础上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同世界历史进程是一致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经济都面临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严峻挑战。
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知识与技术更新周期大大缩短,科技成果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与速度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世界市场对各国经济的影响更加显著,国际竞争与合作进一步加深。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各种文化交流日益扩大,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和效率意识明显增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指责经济全球化本身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因为它是一种趋势,如果我们不融入这一发展过程,自己将永远落后。唯一的办法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使自己成为竞争的强者。具体来说,应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

一、必须坚定不移、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当中去。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必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历史潮流,它不是某个国家或者某类国家的政策选择,而是跨世纪国际经济关系变化的总体趋势。如果我们否认乃至拒绝它,既非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会给我们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闭门自守必然导致落后,我国在这方面有过惨痛的历史教训。因此,我们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顺应历史潮流,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目前,我国已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贸易大国,但是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发展却比较缓慢,对外投资量尚不到世界对外投资的1%,这既与我国经济的总体发展和引进外资的规模不相称,也表明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我们应一方面要发挥现有技术优势,扩大对有关国家的直接投资;另一方面,对发展成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考虑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去生产。我们参与经济全球化应对它的风险保持清醒的认识,要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

二、注重科技发展和人力资源培养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科学技术在全球的高速发展和加速传递,为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机会。发展中国家可以从发达国家那里吸取技术发展的宝贵经验和教训,可以根据客观需要和现实可能,直接从比较高的起点开始,在技术水平、生产组织形式等方面利用和借鉴一些现代化国家已有的较为成熟的文明成果,并且注重自主吸收与创新,从而实观生产力的跨越。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21世纪的全球竞争实质是科技、教育和人才的竞争。随着全球化力量的不断扩大,世界经济正在被推入一个无国界竞争的时代。国际竞争方式除传统的国际贸易外,国际直接投资的影响越来越大。竞争对手分别在对方国土上投资设厂,一国国内的自然禀赋资源成为本国民族企业和外国跨国公司及子公司共同分享的竞争要素。各民族国家竞争力的提高更多地依靠人为创造的生产要素,如科学、技术、人才的比较优势。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成为新的稀缺资源,特别是电子信息、生命科学等领域的人才出现了世界性的短缺。因此,加大对科技的投入、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对我们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树立人是最重要的资源的观念。一方面,有组织地进行人才开发,把对人才的投资看作是使经济真正现代化的投资;另一方面,积极地保护人才,把对人才的保护看作是对民族经济的保护。只有把人才的开发与保护放到重要的战略位置,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

三、加快国家创新系统的建立。

这种创新系统应包括知识理论创新系统、知识理论传播系统、技术创新系统、技术应用系统。今后应扭转科研和经济两张皮的局面,企业应该既是生产的主体,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就是说,应该建立以企业技术开发机构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据《1999年世界竞争力年鉴》统计,研究与开发人员在企业中的比例,西方发达国家一般都在50%— 70%,美国则在 79%以上,而我国却仅占28.6% 。这种科研与企业相脱节的现象,严重阻碍了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同时,企业应与相关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取得联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速度。

四、加快国内制度的改革和建设,使之更适应全球市场规则 。

无论是在经济全球化中逐利,还是为最终推动整体经济发展,制度改革都是必要的。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制度变革的方向是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法律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等。由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整体处于劣势,故完全以市场为导向的制度安排,显然不适合处于变革和发展过程中的国内经济。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竞争优势的概念不仅由企业竞争力体现,而且涉及整个国家的方方面面,是需要动员各个领域的力量才能完成的行为,必须有政府有关部门的组织和配合;政府必须从宏观上对如何发挥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进行研究,制定政策,并加以规划和指导。具体说来,发展中国家在制订一个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时,必须首先从本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发展的时序性,不能急于求成。例如金融自由化,特别是资本项目的自由化更应该慎重。急于开放金融市场,必然给国际投机势力以可乘之机。事实证明,金融开放与金融自由化存在着重大的风险。无视这些风险,不严加防范,就会给一国经济带来灾难性后果。要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一是要保持自身金融健康,防止泡沫经济,引入外资要适当,汇率制度要合理;二是要建立多重金融防线,这些防线应该包括:国际资金与国内资金的适度比例防线,引进的国际资金中的贷款资金与股本资金的适度比例防线,贷款资金中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的适度比例防线,股本资金中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的适度比例防线。

其次,要保护民族产业并适时地实现经济结构的转换。结构转换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而产业结构是整个经济结构的核心与基础,它决定了整体结构的性质、进程和发展方向。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产业结构的调整、转换,往往已经不取决于一个国家本身,而取决于全球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充分考虑全球化的因素。一方面积极扶植本国的支柱产业,通过WTO的保护幼稚产业条款和保障措施来对重点产业给予一定的保护。另一方面抓住全球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加快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从而加快经济的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五、维护本民族发展空间和国家经济安全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

任何国家都不能不加大开放程度,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步骤。按照有关协议和世贸组织的有关原则,我们必须在整体上推进贸易自由化,实行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然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经济实力不足,经济结构脆弱等问题存在,极容易受到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为此,应大力提高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和预警能力,加强金融法制建设,严格规范金融秩序,加强结售汇管理以及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其他涉外机构的外汇管理等措施,防止和控制国内资本的大量外流。

此外,应倡导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经济全球化现有国际经济规则只有利于资本力量雄厚、交易技术强的发达国家,而受到冲击和损害的主要是发展国家。我们倡导的新的游戏规则,必须是平等的规则,起码是不以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为基本特点的规则。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不仅要加强金融风险的防范,注意国家经济安全,强化商战意识,还要为建立国际新秩序发挥应有的作用。例如,新的规则要坚决制止投机资本严重损害某些国家和民族经济利益的败德行为。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金融败德行为对国际经济发展的破坏作用是极大的,而目前尚没有对国际游资的投机性行为进行规范。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必须积极倡导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新的平等的游戏规则,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道,为维护国家经济利益而斗争。我国政府要对国民经济的幼稚部门、关键部门(如银行、电讯、粮食等)实行快慢不等的分期开放的方针,不搞一刀切。另外,要善于利用已有的法规和惯例(如:例外条款、反倾销手段、技术标准、安全标准、卫生标准、灵活的汇率、高消费税等)来保护自己。中国是一个大国,虽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大国意识和民族精神决定我们不可能简单接受国际分工,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必须有所作为。
六、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扩大对外贸易。
通过参与国际分工,扩大对外贸易,发展中国家不仅可以为经济发展积累大量资金,提供资本及生产资料,促进经济结构的演变;还可以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增强商品经济观念,提高竞争意识,吸取国外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迄今为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国际生产关系中仍占主导地位,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处于极不利的位置。发达国家利用其垄断优势,提高工业制成品价格,压低初级产品价格,使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为改善贸易条件,发展中国家扩大对外贸易时,必须注意改善出口商品结构,减少国际市场上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带来的损失;同时大力发展进口替代产业,减少进口开支;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减少因主要贸易对象国经济的波动对本国经济造成的影响;还应从本国国情出发,实行灵活的贸易政策,调节进出口贸易,并利用优势,大力发展对外劳务贸易及国际旅游服务等。总之,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比较优势,努力扩大对外商品贸易,积极发展对外服务贸易,以增强综合竞争力。
七、树立全球化发展战略,积极培育跨国公司 。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也是国际竞争重要的组织形式。一国的国际竞争力,甚至一国的国际政治地位,从长期看,取决于他是否拥有世界级的跨国公司和世界级的产品。所以,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的迫切任务之一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引导和扶持有竞争力的企业组建大型跨国公司,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开展竞争。通过培育和壮大本国的跨国公司,以全世界为市场来安排投资、开发、生产、销售,并给予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以获取全球化的最大利益。经过跨国公司的国外直接投资行为,把对国内市场的消极保护转变为对全球市场的积极参与,并据此分享经济全球化中国际分工专业化、精细化所带来的利益。
八、进一步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
目前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据主导地位,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力量薄弱,单个发展中国家根本就不具备同发达国家相抗衡的能力。要想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使本国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地域相同或情况相似的发展中国家必须团结起来,实行地区经济一体化,彼此开放市场,以求实现更大规模经济和强化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贸易的能力,共同抵御经济全球化的冲击,探寻经济发展的出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国家更深刻地认识到联合自强的重要性。亚、非、拉广大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建立了许多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这一方面还应该加强,以地区经济一体化应对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是发展中国家谋求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的来说经济全球化有重要意义,但也增加了很多风险,我们现在要寻求将经济全球化的利益最大化、将风险最小化,在两者之间取得最好的平衡,建立起适应条件变化的规则,以及合理的国内政策。

2、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对经济全球化我们应采取的政策和建议:

经济全球化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已经被世界经济发展的事实所证明。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随着社会交往的扩大,社会生产单靠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已不行了,须靠世界力量,建立在机器化生产和世界市场形成基础上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同世界历史进程是一致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经济都面临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严峻挑战。

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知识与技术更新周期大大缩短,科技成果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与速度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世界市场对各国经济的影响更加显著,国际竞争与合作进一步加深。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各种文化交流日益扩大,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和效率意识明显增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指责经济全球化本身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因为它是一种趋势,如果我们不融入这一发展过程,自己将永远落后。唯一的办法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使自己成为竞争的强者。具体来说,应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

一、必须坚定不移、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当中去。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必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历史潮流,它不是某个国家或者某类国家的政策选择,而是跨世纪国际经济关系变化的总体趋势。如果我们否认乃至拒绝它,既非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会给我们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闭门自守必然导致落后,我国在这方面有过惨痛的历史教训。因此,我们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顺应历史潮流,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目前,我国已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贸易大国,但是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发展却比较缓慢,对外投资量尚不到世界对外投资的1%,这既与我国经济的总体发展和引进外资的规模不相称,也表明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我们应一方面要发挥现有技术优势,扩大对有关国家的直接投资;另一方面,对发展成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考虑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去生产。我们参与经济全球化应对它的风险保持清醒的认识,要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

二、注重科技发展和人力资源培养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科学技术在全球的高速发展和加速传递,为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机会。发展中国家可以从发达国家那里吸取技术发展的宝贵经验和教训,可以根据客观需要和现实可能,直接从比较高的起点开始,在技术水平、生产组织形式等方面利用和借鉴一些现代化国家已有的较为成熟的文明成果

3、中国如何更好地迎接经济全球化

1、坚持正确态度: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2、加入世贸,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3、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战略.
4、坚持独立自主自立更生的原则.
政治课上学的哦,超标准、简单的啊

4、中国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过程无疑会给中国各种现实的或潜在的诸多挑战,但其
不可逆转性又意味着像中国这样的全球化后来者要改变其落后面貌,就必须融入
该潮流之中,充分利用其所提供的机遇,奋起直追地赶超发达国家,为此要制定
正确的战略:增加综合国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
与国际竞争;要积极支持和参与国际经济组织和地区性经济组织,加强区域经济
合作;努力提高和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
经济全球化过程无疑会给中国各种现实的或潜在的诸多挑战,但其不可逆转性又意味着像中国这样的全球化后来者要改变其落后面貌,就必须融入该潮流之中,充分利用其所提供的机遇,奋起直追地赶超发达国家。恩格斯曾就落后国家在利用传统来缩短自己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过程时明确指出:只有“看到怎样把现代工业的生产力作为社会财产来为整个社会服务的时候
----只有到那个时候,这些落后的国家才能走上这种缩短的发展过程的道路。”
中国在这方面有着惨痛的教训。自近代中国人被西方国家强行纳入全球化过程后
,曾经坐失了一次又一次改变自己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边缘地位的机会。例如,第
三次科技革命浪潮使日本和东亚四小龙实现了现代化,而当时的中国远离甚至抵
抗了这个全球化过程,造成自身的封闭和僵化而无法从中获益。1978年以后,中
国新的现代化领导人面对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其为中国所提供的有利外
部环境和宝贵发展时机,结束了与世隔绝状态,转变了经济发展模式,实行改革
开放政策,主动加入到了全球化过程中:在经济上以优惠政策吸引外国投资,从
而比较顺利地参与到国际分工格局之中;进行了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体
制的建设,积极与国际惯例接轨。改革开放使中国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获得了现
代化建设所需的资金、技术、信息以及市场。中国的发展经验证明,“关起门来
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必须全面正确地认识和对
待经济‘全球化’的问题。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谁也回
避不了,都得参与进去。”因此,中国今天在面临经济全球化的严峻挑战时,只
有勇往直前地应对,绝无后退可言。
----要增加综合国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多地代替了政治军事力量的较量。从
长远看,一个国家只有加强自身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国际竞争力,才
能保证国家的经济安全。为此,中国要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现代化
建设的步伐,迅速增加中国的经济实力;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即经济与人口
、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后劲。为了服从国内提高综合国
力的经济发展战略,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国际战略的重点仍然是服务国
内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在国际上广交朋友,在不失原则的前提下尽量避免
与他国的冲突;在加入全球化进程时要注意时序问题,即根据自身经济的适应能
力来选择加入到不同全球化领域的时间,以尽量减少风险和成本;在参与全球经
济合作与竞争中,注意通过国内的制度安排或影响国际的制度安排来维护国家经
济主权,在资源、基础设施、支柱产业、重要的服务业以及信息技术产业方面国
家要掌握主动权,以保证国家的经济安全。
----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对外开放只是手段,经济发展才是目的。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不对
外开放如同不发展一样,只有死路一条。事实证明,只有那些快速参与经济全球
化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获得了较稳定和快速的增长,反之亦然。可见,经济
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也是有利的。即使是依附论的始作俑者普雷维什也指
出:发展中国家要谋求经济发展,要像历史上的美国和日本那样由经济体系的边
缘变为中心,正确的做法“并不是努力割断与中心的联系,而是明智地利用这个
联系”。[1]经济全球化使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最大程度地摆脱了资源和市场的
束缚,为企业利用最有利的地点和资源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可能
。这就自然带来了国际分工的发展、产业的转移和生产要素的流动。中国应该在
不形成对外过分依赖的前提下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利用国际市场
的有利资源,弥补本国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稀缺;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
和后发优势来迅速实现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和经济结构的变革。
例如,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中国可以首先从大力发展此
产业入手来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在具备适当的积累后适时进行产业升
级,这会有助于经济发展的成功。韩国的产业发展就走了从劳动密集型逐步到资
本和技术密集型的道路,结果不仅成功地实现了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而且在比
较短的时间内赶上了发达国家,在许多高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中具备了一定优势
。再如,中国要实现经济现代化和提高国际竞争力,最终还得发展自己的高新技
术产业,但是中国的资本稀缺,科学技术还相对落后,因此,中国就需要在集中
有限的物力财力对部分重大科学技术项目进行重点攻关的同时,利用自己的后发
优势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在消化和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超越。从
实践来看,像日本和韩国这样的现代化后起之秀,无一不重视引进和吸收国外先
进技术。根据统计,直到1990年日本的技术进口仍然大于出口;韩国20世纪
60-80年代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技术主要以引进为主,特别是80年代更是如此,“
据初步统计,1981-1987年韩国引进的技术共2598项,是过去25年总和的60%;专
利支付费约15亿美元,为过去25年总数的77%” 。
----要积极支持和参与国际经济组织和地区性经济组织,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
,世界的整体发展和全球性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参与
。因此,解决全球性问题的世界性经济组织和行动越来越多,这也部分地反映了
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改革现行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实现各国经济协调发展、切实
解决南北差距拉大 [3]等问题的强烈愿望。不过,今天的全球化过程不同于19世
纪的全球化过程,它不完全以西方为中心,而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特点,即全球
化过程与经济区域化趋势并行不悖。目前,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组成了数
十个形式各异的区域性经济集团。
中国在当今国际经济环境大变换过程中,还基本上被排斥在世界经济规则制
定权之外,这与其近年来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经贸发展速度和所拥有的巨大发
展潜力极不相称。因此,中国要有原则地尽快加入各种世界性的和区域性的经济
贸易组织,以促使国际的制度安排更有利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尽量在即将成为
其中一员的世界贸易组织中有所作为,因为它仍然是规范与完善国际经贸行动的
最重要组织;要力争在APEC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和影响;要努力参与和培植地区性
经济组织,特别是以台港澳为主体的华人经济圈和东亚经济合作组织,因为区域
经济合作能够减少或抵御像亚洲金融危机这样的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对中国
的政治和经济安全以及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努力提高和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包括国家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国家竞争力是由宏观
经济、科技水平、国际化程度、政府作用、人力资源等因素构成;企业竞争力是
由创新能力、公司治理结构、要素组合方式、相关产业的竞争能力等因素构成。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全球统一市场的形成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国与国之间
的经济竞争最终是企业间的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国家的竞争力取决于企业的竞
争力。因此,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为此,
在不保护落后的前提下,注意保护民族幼稚工业和提高民族工业的自主发展能力
,对境内的外资企业尽量都要实行国民待遇原则,减少甚至取消对外商的优惠政
策和特殊待遇;同时,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态势,中国企业必须努力提高
自己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在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和在市场经济规
律许可的前提下,积极组建我国的大型企业集团或者跨国公司,开展国际经营,
参与国际竞争,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借债在很长时期内一直是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
90年代以后外商直接投资逐渐成为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已成为仅次于美国获得
国际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到1996年中国的外债总额约为1288亿美元,其中80%
以上是长期债务,总债务偿还占商品和服务出口的百分比仅为8.7%。按照国际上
通行的债务安全指标,中国对外债务规模合理,有足够的偿债能力。但是,我们
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因为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资本自由流动加速,其
中绝大部分是进行投机性炒作的短期资本,常常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有鉴于此
,我们在进行现代化建设时,应当立足于内资与合理利用外资相结合,像日本和
四小龙进行现代化建设时一样,固定资本投资主要靠内部积累,让整个金融尽量
处于“高储蓄率-高投资率-高经济增长率-高储蓄率”的良性态势中;加强政府
在利用外债方面的统一管理,以利用中长期外债为主,保持适当的速度和规模,
防止形成债务灾难和危机;利用外资应以外商的直接投资为主,并根据国民经济
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需要,引导外资的投资方向;在资本流动方面切忌不顾国情
过度开放,特别要注意谨慎开放资本帐户,控制投机性过强的短期资本的大进大
出。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
的进步。中国只要能够在参与全球化过程中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参与程度与自
己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承受能力、吸纳能力相适应,保持自己独立自主的发展
特色,充分利用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机遇,清醒地认识和防范它可能带来的不利
因素与风险,不断增强自己的国际竞争力,那么经济全球化不但不会危及自己的
经济安全,反而有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促进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早日实现。

5、中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过程无疑会给中国各种现实的或潜在的诸多挑战,但其
不可逆转性又意味着像中国这样的全球化后来者要改变其落后面貌,就必须融入
该潮流之中,充分利用其所提供的机遇,奋起直追地赶超发达国家,为此要制定
正确的战略:增加综合国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
与国际竞争;要积极支持和参与国际经济组织和地区性经济组织,加强区域经济
合作;努力提高和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
经济全球化过程无疑会给中国各种现实的或潜在的诸多挑战,但其不可逆转性又意味着像中国这样的全球化后来者要改变其落后面貌,就必须融入该潮流之中,充分利用其所提供的机遇,奋起直追地赶超发达国家。恩格斯曾就落后国家在利用传统来缩短自己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过程时明确指出:只有“看到怎样把现代工业的生产力作为社会财产来为整个社会服务的时候
----只有到那个时候,这些落后的国家才能走上这种缩短的发展过程的道路。”
中国在这方面有着惨痛的教训。自近代中国人被西方国家强行纳入全球化过程后
,曾经坐失了一次又一次改变自己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边缘地位的机会。例如,第
三次科技革命浪潮使日本和东亚四小龙实现了现代化,而当时的中国远离甚至抵
抗了这个全球化过程,造成自身的封闭和僵化而无法从中获益。1978年以后,中
国新的现代化领导人面对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其为中国所提供的有利外
部环境和宝贵发展时机,结束了与世隔绝状态,转变了经济发展模式,实行改革
开放政策,主动加入到了全球化过程中:在经济上以优惠政策吸引外国投资,从
而比较顺利地参与到国际分工格局之中;进行了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体
制的建设,积极与国际惯例接轨。改革开放使中国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获得了现
代化建设所需的资金、技术、信息以及市场。中国的发展经验证明,“关起门来
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必须全面正确地认识和对
待经济‘全球化’的问题。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谁也回
避不了,都得参与进去。”因此,中国今天在面临经济全球化的严峻挑战时,只
有勇往直前地应对,绝无后退可言。
----要增加综合国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多地代替了政治军事力量的较量。从
长远看,一个国家只有加强自身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国际竞争力,才
能保证国家的经济安全。为此,中国要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现代化
建设的步伐,迅速增加中国的经济实力;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即经济与人口
、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后劲。为了服从国内提高综合国
力的经济发展战略,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国际战略的重点仍然是服务国
内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在国际上广交朋友,在不失原则的前提下尽量避免
与他国的冲突;在加入全球化进程时要注意时序问题,即根据自身经济的适应能
力来选择加入到不同全球化领域的时间,以尽量减少风险和成本;在参与全球经
济合作与竞争中,注意通过国内的制度安排或影响国际的制度安排来维护国家经
济主权,在资源、基础设施、支柱产业、重要的服务业以及信息技术产业方面国
家要掌握主动权,以保证国家的经济安全。
----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对外开放只是手段,经济发展才是目的。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不对
外开放如同不发展一样,只有死路一条。事实证明,只有那些快速参与经济全球
化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获得了较稳定和快速的增长,反之亦然。可见,经济
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也是有利的。即使是依附论的始作俑者普雷维什也指
出:发展中国家要谋求经济发展,要像历史上的美国和日本那样由经济体系的边
缘变为中心,正确的做法“并不是努力割断与中心的联系,而是明智地利用这个
联系”。[1]经济全球化使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最大程度地摆脱了资源和市场的
束缚,为企业利用最有利的地点和资源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可能
。这就自然带来了国际分工的发展、产业的转移和生产要素的流动。中国应该在
不形成对外过分依赖的前提下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利用国际市场
的有利资源,弥补本国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稀缺;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
和后发优势来迅速实现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和经济结构的变革。
例如,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中国可以首先从大力发展此
产业入手来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在具备适当的积累后适时进行产业升
级,这会有助于经济发展的成功。韩国的产业发展就走了从劳动密集型逐步到资
本和技术密集型的道路,结果不仅成功地实现了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而且在比
较短的时间内赶上了发达国家,在许多高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中具备了一定优势
。再如,中国要实现经济现代化和提高国际竞争力,最终还得发展自己的高新技
术产业,但是中国的资本稀缺,科学技术还相对落后,因此,中国就需要在集中
有限的物力财力对部分重大科学技术项目进行重点攻关的同时,利用自己的后发
优势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在消化和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超越。从
实践来看,像日本和韩国这样的现代化后起之秀,无一不重视引进和吸收国外先
进技术。根据统计,直到1990年日本的技术进口仍然大于出口;韩国20世纪
60-80年代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技术主要以引进为主,特别是80年代更是如此,“
据初步统计,1981-1987年韩国引进的技术共2598项,是过去25年总和的60%;专
利支付费约15亿美元,为过去25年总数的77%” 。
----要积极支持和参与国际经济组织和地区性经济组织,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
,世界的整体发展和全球性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参与
。因此,解决全球性问题的世界性经济组织和行动越来越多,这也部分地反映了
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改革现行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实现各国经济协调发展、切实
解决南北差距拉大 [3]等问题的强烈愿望。不过,今天的全球化过程不同于19世
纪的全球化过程,它不完全以西方为中心,而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特点,即全球
化过程与经济区域化趋势并行不悖。目前,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组成了数
十个形式各异的区域性经济集团。
中国在当今国际经济环境大变换过程中,还基本上被排斥在世界经济规则制
定权之外,这与其近年来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经贸发展速度和所拥有的巨大发
展潜力极不相称。因此,中国要有原则地尽快加入各种世界性的和区域性的经济
贸易组织,以促使国际的制度安排更有利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尽量在即将成为
其中一员的世界贸易组织中有所作为,因为它仍然是规范与完善国际经贸行动的
最重要组织;要力争在APEC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和影响;要努力参与和培植地区性
经济组织,特别是以台港澳为主体的华人经济圈和东亚经济合作组织,因为区域
经济合作能够减少或抵御像亚洲金融危机这样的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对中国
的政治和经济安全以及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努力提高和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包括国家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国家竞争力是由宏观
经济、科技水平、国际化程度、政府作用、人力资源等因素构成;企业竞争力是
由创新能力、公司治理结构、要素组合方式、相关产业的竞争能力等因素构成。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全球统一市场的形成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国与国之间
的经济竞争最终是企业间的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国家的竞争力取决于企业的竞
争力。因此,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为此,
在不保护落后的前提下,注意保护民族幼稚工业和提高民族工业的自主发展能力
,对境内的外资企业尽量都要实行国民待遇原则,减少甚至取消对外商的优惠政
策和特殊待遇;同时,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态势,中国企业必须努力提高
自己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在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和在市场经济规
律许可的前提下,积极组建我国的大型企业集团或者跨国公司,开展国际经营,
参与国际竞争,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借债在很长时期内一直是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
90年代以后外商直接投资逐渐成为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已成为仅次于美国获得
国际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到1996年中国的外债总额约为1288亿美元,其中80%
以上是长期债务,总债务偿还占商品和服务出口的百分比仅为8.7%。按照国际上
通行的债务安全指标,中国对外债务规模合理,有足够的偿债能力。但是,我们
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因为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资本自由流动加速,其
中绝大部分是进行投机性炒作的短期资本,常常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有鉴于此
,我们在进行现代化建设时,应当立足于内资与合理利用外资相结合,像日本和
四小龙进行现代化建设时一样,固定资本投资主要靠内部积累,让整个金融尽量
处于“高储蓄率-高投资率-高经济增长率-高储蓄率”的良性态势中;加强政府
在利用外债方面的统一管理,以利用中长期外债为主,保持适当的速度和规模,
防止形成债务灾难和危机;利用外资应以外商的直接投资为主,并根据国民经济
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需要,引导外资的投资方向;在资本流动方面切忌不顾国情
过度开放,特别要注意谨慎开放资本帐户,控制投机性过强的短期资本的大进大
出。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
的进步。中国只要能够在参与全球化过程中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参与程度与自
己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承受能力、吸纳能力相适应,保持自己独立自主的发展
特色,充分利用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机遇,清醒地认识和防范它可能带来的不利
因素与风险,不断增强自己的国际竞争力,那么经济全球化不但不会危及自己的
经济安全,反而有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促进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早日实现。

6、中国的企业,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谋求更大的发展?

和韩服一样,消费投资。买国内产品就等于自己投资了一份产额,以后能赚更多的钱,买国外产品不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