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跨境指南 » 高校应如何培养跨境电子商务人才
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专业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宁波外贸网站制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驿全球购 2020-08-26 04:14:27

高校应如何培养跨境电子商务人才

发布时间: 2021-10-27 17:36:02

1、如何加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

坚持需求导向、教育先行、学用结合、自主创新的原则。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 1.创新培养方式,加快复合型人才建设 要积极探索电子商务人才教育深层次的产学结合模式,培养适应社会经济最新发展需要,既懂经济、管理理论,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理论与工具,能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各部门从事电子商务相关理论研究、电子商务工具开发,以及企事业单位电子商务规划、实施与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级人才。这一目标应始终明确,并以此指导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研究制定过程,指导教材体系的研究建设、实验室建设等专业建设的全过程。就目前国内情况看,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在建设与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四种取向:即以经济为主的电子商务办学模式,以技术为主的电子商务办学模式,以管理为主的电子商务办学模式,以物流和营销为主的电子商务办学模式。无论采取何种取向,都应强调信息技术与商务的结合,强调两者在电子商务教学中的融合。 2.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技术人才市场体系 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人才市场体系,加快人才供求信息网络和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数据库建设,促进电子商务人才的合理流动。高校应深入企业交流、学习,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推进校企合作,建立良好的实训基地,让在校大学生和面临毕业寻找工作的学生了解企业的需求,亲临体验企业化的实际运作,以积累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是目前高职校切实贯彻“41”办学模式,注重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一项重大举措。特别是针对当前电子商务严峻的就业形势,学校主动与电子商务类型企业联系,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交流,一方面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增进对企业的了解,以改进教学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这类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当前电子商务形势与发展的认知,更好的让学生意识到把理论结合到实践的重要性,培养出”实用型电子商务人才”。 3.完善课程设置,做到融会贯通 在课程大纲的具体制定过程中,在相关教材建设的过程中,在教师队伍建设与协调的过程中,要注意解决好各类课程的交叉与重叠问题,解决好各类课程的融合与渗透问题,否则就可能是几类课程的拼接,不能达到整合几类课程的目的,因而也就很难培养出高标准的复合型人才。解决好各类课程的交叉与重叠问题相对来讲较为容易,而解决好各类课程的融合与渗透问题需要下大的力气。包括课程与教材当中的案例或实例选择、教师队伍的建设、实践环节的教学设计等许多方面都有大量工作要做。 4.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增强实践技能 培养学生认识和观察社会、训练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它不仅要求学生对本专业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而且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进一步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为确保电子商务教育与电子商务的实际发展同步,电子商务的教育应该与IT界企业共同联合,走教育、科研、实际应用一体化道路,为学生争取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同时可以通过电子商务论坛形式,邀请一些著名的IT人士来校做讲座,以此形成学生的第二课堂,让学生直接了解电子商务的最新发展动态,以拓展他们的视野。有利于我们造就大批适应未来电子商务应用的人才,使我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中与先进国家能够并驾齐驱。 5.重视教师培养,加强师资力量 教师队伍建设是落实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是提高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为了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保证教学质量,高校应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到校外实训基地参与实际工作,同时经常邀请行业专家到学校进行专业讲座,有助于专业教师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情况、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同时还应重视利用社会和企业教育资源,积极探索依托产学合作的企业建立一支兼职教师队伍,使教学实用性更强。 展望21世纪,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

2、如何培养电子商务人才

电子商务类岗位
电子商务岗位要求从业人员既掌握计算机及网络在商务方面应用的相关技术,又应具有鲜明的商务理念。因此,它对人才提出了以下要求:第一是知识面要广,特别是经济管理和商务贸易知识的掌握应有足够的宽度和一定的深度;第二是要求员工对信息驾驭的能力比较强,特别是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工具,有效地进行信息收集、分析、整理和数据挖掘,以及进行信息的发布、传播和推广;第三是专业技术含量较高,要求掌握计算机的使用和维护的一般技术,有一定的软件开发能力,特别具有较强的商务网站规划、设计和维护能力,掌握网络营销和网络推广的最新技术等。

从电子商务类岗位的产生来划分,电子商务岗位有两大类,其一是传统岗位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冲击下注入了新的内容后演变而来,如网络营销岗位是传统的营销和业务代表、市场推广等岗位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工具武装起来而产生的;其二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而产生的新岗位,如网站设计师、网站美工等,这些都只是最近四五年中才逐渐为人所知的新型电子商务类岗位。

根据对技术和商务要求的侧重点不同,可以把电子商务岗位分为以下两类:1.以技术为主的电子商务岗位,如网站设计和数据库维护人员等;2.以商务为主的电子商务岗位,如网络营销、网络市场调查等岗位。当然,如果对商务和技术的要求都比较高则是更高级别的电子商务岗位,如电子商务项目经理、电子商务系统设计师等。

电子商务是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三流”的统一体。如果以在网上达成交易为电子商务的实现标志,以物流配送的完成为电子商务完成交易的归结点,我们可以将电子商务岗位分别设立在电子商务“三流”的各个环节中。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相比较,最突出的优势在于信息流进行得更深入和彻底,因而这一方向的电子商务岗位也最早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主要有网站建设和推广、网络营销、电子支付等,当然还有物流配送和货运代理等岗位。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面向数以百万计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类岗位,培养综合素质优良,职业道德优良,既了解经济活动基本规律,又懂计算机信息技术;即掌握了先进的营销管理理念,又熟悉现代商务运作流程的复合型高技能应用性人才,这是时代赋予电子商务高等教育的重大使命。只有目标明确、定位清晰,才有可能创新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电子商务岗位的特点和要求,培养出适应能力强、特色鲜明、技能突出,实现与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实际“零距离”,与就业岗位实现“零适应期”、能快速切入企业具体电子商务类岗位的“楔型人才”。

信息化的冲击势不可挡,互联网的触角已经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企业无论大小都绝无可能游离于信息化、电子商务化这一大趋势大背景之外。就像互联网一样,不是它有用没用的问题,而是我们是否掌握了它的使用方法;现在也不是谈论企业要不要开展电子商务的时候了,关键是怎样利用好这个工具,并让它为企业创造价值。谁先觉醒了,并利用好这个工具,谁就占据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应当非常清楚,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应当如何去开展电子商务。因为,现在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大部份的中小企业,即使管理层也可能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还不到位。今年我们有些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刚到企业一、两个月就被委以重任,要独挡一面,因为在企业没有谁适合教他。电子商务教育应当培养独立思考、敢于开拓的优秀人才。 构建科学合理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

从教学体系的构建,到以市场和企业为导向的“零适应期”和“楔型人才”等人才培养理念的形成,是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主要内容。

“大专业,多方向,重应用”是课程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将电子商务专业细分为商务网站建设、网络营销、物流管理三个方向。从第四个学期开始,每个学生在继续学习本专业共同的必修课的同时,根据个人的爱好和特长,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选修该方向的强化课程,以利于形成专业特长和培养个人核心竞争能力。

将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理念贯彻到课程体系的设计中。通过公共基础课模块的教学,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和基础能力;通过经济管理基础课程模块的教学,培养学生一般的经济管理和商务贸易能力;通过商务交流课程模块教学,培养学生较强的商务交流与沟通能力;通过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的教学,培养学生较突出的专业核心竞争能力。

电子商务是一个涉及面宽广的大专业,从课程体系设计而言,“理论以够用为度”,这个“度”有两层涵义,第一是深度要适当,必须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第二是广度要足够,应覆盖“电子商务岗位”必需的理论知识宽度。

传统的课程体系是计算机类和经济管理类课程各占半壁江山。为了培养出特色鲜明、技能突出,能很快切入企业岗位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我们将本专业细分为网站建设、网络营销、物流管理这三个互为依托的专业方向。电子商务是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流”的统一体,“信息流”包括企业网上信息平台的搭建和与客户的信息交流,前者主要是指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和维护,后者则构成了网络营销的实质内容。很显然,电子商务网站建设(搭建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产品和服务的网络营销→物流配送(达成交易),这三个方向人才是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生态链中的重要环节。

个性鲜明、特色各异的“差别化”人才构成了电子商务人才群体,为使培养方案与其相适应,必须贯彻了“大专业,多方向”指导思想,改革旧的课程体系,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模型。

传统课程体系是计算机和经济管理类课程对半开,这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来说,既缺乏针对性,也谈不上适用性和竞争力。在新体系中,贯彻“大专业、多方向”的指导思想,分网站建设、网络营销、物流管理三个方向构建较为清晰完整的课程体系。对所有方向而言,都强调商务交流与沟通能力这条主线,因为这是学生成功切入企业岗位的必要条件,也是支持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要保障,因而3+1模式为电子商务专业特色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楔型”人才和“零适应期”的教学理念

为了保证“理论够用”,我们理论课程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大专业,宽基础”,实践课程体系的特点则是“多方向,重应用”。理论知识强调覆盖面的宽广,但不要求理论的深度和精度;在此基础上延伸出若干专业方向上,要求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熟能生巧,在技能上达到一定的深度、高度,形成专业核心能力和个人核心竞争力。这样的人才,能迅速适应企业岗位能力素质等方面要求,实现在工作岗位上的“零适应期”,成为能迅速切入具体岗位的“楔型人才”。基于以上的思考,我们将理论教学、实践性教学、就业岗位这三者综合起来考虑,形成了以下几点基本结论:

1.电子商务专业必须建立在较宽广的理论基础之上,这是电子商务专业本身特点所决定的;

2.实践性教学应在宽广的理论基础上,拓展出若干专业方向,突出专业特色,技能要求因方向而异,不要贪多求全,不搞大而空,更不搞小而空;

3.不同专业方向在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上,务求达到一定的高度和熟练程度,以培养出适应能力强、能快速切入相应“电子商务岗位”的“楔型人才”。

3、如何加强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

通过因地制宜整合各高校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和外语专业的资源,加大外语专业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力度,通过与外跨境电商企业联合,共同建立实训基地,着重培养具有外语基础又有跨境电商专业知识的复合型跨境电商应用人才。而且通过已与Amazon、eBay、Wish合作成立电商学院,共同助力跨境电商人才培养。
跨境电商经营汇率风险的防范应当从基层的营运人才入手,坚持推动相关领域教学体制的创新改革,探索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鼓励与引导本科院校及高职大专院校增加培养实务型人才的比例,尽快设立独立的本科及高职教育专业,组织业内专家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科建设标准。在专业教学管理体制上,可以适当降低高校实训教学队伍的学历门槛,鼓励在跨境电商实战运营领域,特别是汇率风险管控防范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的业界精英担任正式编制或兼职教师,这将有助于提高相关专业毕业生的风险管控意识与经营风险防范能力。
人才是任何事业最重要的前提,跨境电商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概念和新业态,此前并没有充足的人才储备,多数还是传统的外贸人才在新的形势下摸索着学习和前进,并无太多理论和实践经验可借鉴。我国跨境电商尽管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无论从全行业的宏观情况,还是就企业的微观实践角度,都遇到了瓶颈和新的问题,这些都在呼唤新型跨境电商人才的诞生。从理论基础、知识架构和培养模式上,我们都建议有更好的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从企业的需求出发、让企业参与培养、最后将优质的人才输送至企业。
从企业的微观操作层面,解决人才问题还可以借助第三方----专业的跨境电商服务商借力。跨境电商服务商虽然是企业的间接人才,但是直接让企业受益,也是中国跨境电商事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近年来,各服务商之间的竞争并非良性和有序,政策上也未有很好的引导和规范。期待未来有关的利好政策产生,规范竞争,净化市场环境,以期更好服务于各传统外贸企业和新型跨境企业,共同把我国跨境电商事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