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跨境指南 » 跨境民族文化身份认同
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专业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宁波外贸网站制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驿全球购 2020-08-26 04:14:27

跨境民族文化身份认同

发布时间: 2021-03-01 18:56:08

1、什么是跨境民族?

两个或多个国家共同拥有的民族,这个民族一直聚居在这些国家之中,我国和许多邻国就有。

2、如何认识“跨境民族”

?

3、跨境民族的概念是什么?

跨境民族简单的说就是 分属于不同的国家,却有着共同的血缘文化联系, 民族同宗、文化同流、信仰大体相同的民族。(比如中国有朝鲜族,朝鲜也有朝鲜族)。

4、保护民族文化重要性的认识?

保护民族文化产权的重要性

1.处理跨境民族文化的战略需要。目前跨境民族文化面临着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那就是,同源同根、长期相互交流的跨境民族往往拥有相同的文化,如果相邻两国中的一方抢先对双方共有的文化标志进行产权登记注册,则边境地带共同的民族文化变成了其中一方的“专利”、据为己有,另一方将丧失其民族文化品牌,从“正宗”沦为对方独有品牌的一个旁支、一个附属市场、一个销售“分部”或“分公司”。所以,从这个角度看,问题十分严重、严峻。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各国、各方的利益往往并不一致,民族文化的跨境性与民族国家利益的保护性、竞争性,时常相互矛盾,因此,必须要有战略的、全局的眼光看待民族文化的保护,正确处理具有相同文化内涵却跨境分属不同国家的民族文化,从政府宏观管理的战略高度,应对其标志性的文化符号进行保护、弘扬,逐步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文化专利。这方面正反例子、经验教训很多。 中药的归属问题是一个典型: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中药”与“汉方药”之争,体现出日本的一种文化产权抢占战略;部分外国、外地厂商趁我国中医药、民族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之不足,大量购买中国传统药方和疗法,分析其成分后,申请专利,反客为主,向我国这个中药的原创地出口“洋中药”,使知识产权原创者损失惨重;最近中国与韩国掀起的“端午节”归属权之争,韩国将“端午节”列入其国家遗产名录,把“端午节”视为韩国文化遗产;中越之间的铜鼓发源地及铜鼓文化之争等等,都是典型。在国内,如广西云南等地对“壮族绣球”等品牌的归属,以及各民族对“扁担舞”、“竹竿舞”等民俗归属的重复认领等等,也都是典型。这类相邻地区抢占同一种民族文化资源的经验教训,真是不胜枚举,必须引起慎重、周密的战略思考。试想,如果中国、越南或第三国对中越边境的民族特色资源,如衣饰、食品、住宅、节庆等等,以及八角、树种、禽畜等农产品,或手工艺品等,率先注册,其经济、社会的后果将如何?当然,抢占文化资源的各方利益不是“有你没我”的“零和”结局,相同的文化品牌,经济利益上仍可以共享,但是,民族文化的特征却可能因对方的抢先注册而受限制。

边境历来是各国保护本国知识产权的前沿,各国间签署的知识产权保护协议,是边境海关执法的依据。同理,边境也应该是文化产权保护的前沿。跨境民族的文化知识产权问题,是国家之间、地区之间、民族之间知识产权问题的一个缩影,各国、各地、各民族在经济交往中,要保护自己的利益,必然要保持自身的贸易比较优势,必然要树立自己独有的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少数民族创造的文化当然也是一种需要保护的产权与贸易资源。

2.适应经济全球化形势的迫切需要。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形势,当前我国正在遵循世界贸易组织(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法律依据,实行知识产权战略,保护和壮大民族产业与专利技术。但目前对数量巨大、蕴藏丰富、历史遗存的民族民间文化,除了极少数注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以及像对中医药之类利益重大的文化遗产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之外,许多民族民间文化并没有被视为“知识产权”,即便是各地采取的“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立法保护形式,由于民族民间文化的产权、所有权权利主体难以确认,即这些传统文化似乎是国家所有,又是民族、地方所有,还可能是个人所有。因此,产权保护的操作难度大,全社会保护民族文化知识产权的意识仍然淡薄,这必然会使一些民族处于被动,无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3.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现实需要。一方面,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先要求确立文化产权。有了文化产权才谈得上形成文化品牌、开发文化产业,否则,缺乏法律保护,终究会被当作“盗版”受到排挤、歧视、取缔。另一方面,有了文化产权,还需要与经济产业结合,善于在创新中发展,走上产业化,从而得以保护自己的文化。过去的教训是,一些民族为了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文化产权与经济利益,数百年来以“祖传秘方”的方式,“传单不传双”,一代传一人,秘密地保存、传承有本地特色的民族技艺。由于担心秘方外传,不敢批量生产,发展到现在往往流失,偶尔也有成为“孤本”、“独家”。在现代法治社会、产业时代,这种自我的、非产业的保护方式,因其不具备法律效力与产业化规模生产能力,最终也将被取代。

自从中国加入WTO、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以来,市场、产业的专利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散落民间的“秘方”、“孤本”、“绝技”正积极向国家申请专利,以寻求法律的保护。但是,各民族对本民族文化还没有广泛积极地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文化产权战略。所以,要从战略高度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专利竞争,既要在时间上加快专利申报、审查速度,也要扩大民族文化专利申报范围,并鼓励民族企业到国际上注册专利。

总之,现今我国社会各界对民族文化产权仍然理解不足,以为这种产权可以自然而然获得认可,其实缺乏法律依据。由于不少文化资源为各民族所共有,因此所有权、文化产权更是模糊不清。这种想当然的产权观念与全球发展大势相悖。在“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2004年写入宪法后的今天,“民族文化产权不受侵犯”也应该成为有法可依的规范。而且,既然现在根据民族歌谣等改编、创新出来的民歌可以注册、申请版权,为什么作为这种文化产品源头的民族民间文化不能申请产权呢?

5、多选对民族国家的认同涉及哪些方面的特性( ) A、国家政治文化 B、种族文化  C、民族文化 D、区域文化

http://.baidu.com/question/84605401
34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及行政中心内《省容会》

6、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区别?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意思不同:

民族认同是指该民族人民对自己民族特有文化风俗的认同;国家认同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对于该国家的国家制度等的认同。

2、对象不同:

民族认同的对象是整个民族,国家认同的对象是整个国家。

(6)跨境民族文化身份认同扩展资料:

在历史上,国家认同与民族凝聚的正能量就是促进民族融合,其表现之一是“文化民族”的出现。如果说部族是一种血缘特征鲜明的小民族,那么,先秦时期的华夏民族已突破血缘局限而成为“文化民族”。

在夏、商、周三代王朝国家中,包含有夏人、商人、周人等众多部族,而它们又具有以王朝国家为框架的文化上的一致性。所以,到了春秋时期,即使复合制大国家结构和王权都已名存实亡,但在华夏诸国中,依然由衣冠服饰、礼仪规范、

典章制度等所表现出的共同心理和文化层面的一致性,证明当时的华夏民族是一种文化民族。而在秦汉至明清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中,一方面是作为国家主体民族的汉民族是一种文化民族,另一方面是作为正在形成中的中华民族更是一种文化民族。

认同的归结点常常指向血统渊源。民族的要素中不一定存在血缘关系,尤其现代民族,但人们却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民族与血缘联系起来。有意思的是,近代、甚至现代社会形成的一些民族,原本没有任何血缘上的联系,却也在自己的民族认同教育中大量加入血缘的成分,

形成所谓的“拟制”血缘关系。民族认同的这种血缘溯源倾向源于早期民族的血缘性:氏族、部落及其他早期民族都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现代民族的血缘溯源指向是对血缘民族时代的一种歪曲性记忆。但也正是有这一特点,民族认同也比其他认同有了更强固的聚合性。

7、在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大背景下,拥有几十个跨境民族的云南省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涵盖东南亚经济整合、涵盖东北亚经济整合,并最终融合在一起通向欧洲,形成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大趋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从海上联通欧亚非三个大陆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形成一个海上、陆地的闭环。
边境地区作为连接中国与众多邻国的门户和纽带,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定是“一带一路”建设向前推进的必要前提和保障。中国已同除印度、不丹外的12个陆上邻国解决了边界问题,未划定的中印、中不边界地区也总体保持稳定安宁。中国边境地区整体状况处于历史最好时期,邻国与中国加强合作的意愿普遍上升。

8、什么是跨境民族咯?那些中国跨境民族是外国人咯?详细说咯!

跨境民族简单的说就是 分属于不同的国家,却有着共同的血缘文化联系, 民族同宗、文化同流、信仰大体相同的民族。(比如中国有朝鲜族,朝鲜也有朝鲜族)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与14个国家接壤,有陆地边界线2.2万公里,其中1.9万多公里在少数民族地区,全国有34个民族跨境而居。实际上在陆路边境地区,几乎到处都居住着跨境民族。
在东北部和北部,我国与朝鲜、俄罗斯、蒙古国三国之间,存在着朝鲜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俄罗斯族和蒙古族等跨境民族,其中的蒙古族、俄罗斯族、朝鲜族在境外都建有主权国家(朝鲜族甚至建有两个主权国家:朝鲜和韩国)。
在西部和西北部,我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等国家接壤,存在着哈萨克族、俄罗斯族、维吾尔族、塔塔尔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居住于中国之外的叫乌兹别克族)等跨境民族,其中的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和塔吉克族的主体均在境外。
在西南部,我国与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之间存在着藏族、门巴族、珞巴族等跨境民族。
在南部和东南部,我国与缅甸、老挝、越南间存在傣族、彝族、哈尼族、景颇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德昂族、怒族、布朗族、独龙族、阿昌族、壮族、布依族、苗族、瑶族、京族等跨境民族。
这些民族在中国境内的大部分已经是中国国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