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贸易 » 有价差异的两国开展国际贸易的情况
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专业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宁波外贸网站制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驿全球购 2020-08-26 04:14:27

有价差异的两国开展国际贸易的情况

发布时间: 2022-01-18 07:45:41

1、直接影响国际贸易的价值观念有哪些?说明价值观念的差异产生了何种影响?

存在决定意识,任何思想、观念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在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冲击下,国际贸易中的价值观念正在起新的变化,我们应建立一套新的价值观,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外贸体制改革和迎接新技术革命严峻的挑战,这些新的价值观念主要有: (一)创新观念—以改革的观点和创新的精神,运用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发展新的产品,达到以新取胜,以优取胜。 (二)全球观念—我们面对的国际贸易对象,不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而是整个世界,从事对外贸易的企业要敢于把自己放到全球经济战争的最前沿去决胜败,争长短. (三)效率观念—“效率就是生命”,处在世界经济大战的时代,没有高效率,就没有高效益,更谈不上高速度发展,其结果必然在竞争中被淘汰。 (四)时空观念—“时间就是金钱”,国际新科技日新月异地发展,国际竞争瞬息万变,只有善于做时间的主人,分秒必争,抓住时机,才能威得胜利,美国有人提出 “一分钟经理,的口号,即要求经理珍惜时间,在一分钟内处理解决问题,另外,所在地点、空间不同,同一个问题处理的方法也应不同。这就是时空观。 (五)技术观念—现代化的国际贸易是以现代化的新技术为基础的,不懂现代技术......

2、两国两种产品价格相同 能否进行国际贸易吗?论述题 在线等!!!!很急急急急急

首先我不知道谁出了这么个有营养的题,并且还要求画图。尽我所能吧。
原则上如果两国间同种产品如果价格相同的话,就没有必要从事国际贸易了,但是,凡事都有例外,此类情况有如下几种;
1) 两国家签有自由贸易协定,进口国关税极低,并且出口商可以获得出口补贴,如果说补贴额足够可以的话,有可能弥补关税及运输成本,进口商可以选择在本国以同等或者略高的价格出售该产品;
2)两国间进出口无特殊政策,但是出口国的产品在进口国比较畅销,并且进口国的人非常认可出口国产品的质量,或者进口国该产品的质量无法保证,最起码现阶段进口国对本国的产品质量没有信心,宁肯花高价买国外产品,这种情形很熟悉吧,看看咱们国家的奶制品行业吧,同样的产品国外的还比进口到国内的还便宜,买的人还非常多;这个是品牌效应,并且还得得益于本国产品的质量低劣的配合;

暂时想到以上两点,希望能帮到你。

3、如果两国不存在技术差异,两国还会产生贸易吗?感谢!

会。

比较优势可以表述为:在两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上都是相等的。每个国家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即“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衡取其轻”),双方均可节省劳动力,获得专业化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好处。

假设条件

(1)假定贸易中只有两个国家和两种商品(X与Y商品),这一个假设的目的是为了用一个二维的平面图来说明这一理论。

(2)两国在生产中使用不同的技术。技术的不同导致劳动生产率的不同进而导致成本的不同。

(3)模型只假定在物物交换条件下进行,没有考虑复杂的商品流通,而且假定1个单位的X产品和一个单位的Y产品等价(不过他们的生产成本不等)。

(4)在两个国家中,商品与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5)在一国内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但是在国际间不流动。

(6)分工前后生产成本不变。

(7)不考虑交易费用和运输费用,没有关税或影响国际贸易自由进行的其他壁垒。但是,在贸易存在的条件下,当两国的相对商品价格完全相等时,两国的生产分工才会停止

比较优势理论

。如果存在运输成本和关税,当两国的相对价格差小于每单位贸易商品的关税和运输成本时,两国的生产分工才会停止。

(8)价值规律在市场上得到完全贯彻,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9)假定国际经济处于静态之中,不发生其他影响分工和经济变化。

(10)两国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均不存在未被利用的资源和要素。

(11)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即总的进口额等于总的出口额。

4、通过李嘉图模型说明两国 两商品的国际价格决定过程

-O理论
H-O理论(即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以要素分布为客观基础,强调各个国家和地区不同要素禀赋和不同商品的不同生产函数对贸易产生的决定性作用.要素合作型FDI是该理论的扩展,其基本原则是转移可流动要素与不可流动要素的结合,提高各类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

一、赫克谢尔—俄林定理
李嘉图从跨越国界的资本的相对稳定性发现了对外贸易的原因,用各国劳动生产率

长期存在的差别解释了世界贸易的商品构成;根据相对商品价格随相对劳动成本变动而

变化的假定,他表明了自由贸易将导致每个国家出口那些具有相对价格优势的物品,而

这种贸易的结果将是各国都从中得到比自给自足国更多的好处。
李嘉图的理论没有试图去解释国际间生产率的重要差异,这种差异致使各国间比较

成本的不同,并由此引起国际贸易。在现代赫克谢尔—俄林理论中,这些生产率差异本

身被归因于各国初级要素拥有量的差异,这种初级要素拥有量的差异实际上肩负了解释

国际贸易的全部重任:比较明显的对外贸易商品构成的原因,如要素质量的国际差异以

及同一产品生产函数的差异等,都通过假设前提而精心排除了。赫克谢尔—俄林的理论

最终形成了现在众所周知的国际贸易模型的赫克谢尔—俄林定理(HOT):一个国家出口

用其相对富足的要素密集生产的那些物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的要素密集生产的那些物

品。这个定理看似甚有道理,但却也十分鲁莽,它用供给条件解释整个外贸商品的构成

如果(比如说)一国的进口需求倾向于用其富足的要素比较密集地生产的那些物品,那

赫克谢尔—俄林定理就没法解释了。
二、萨缪尔森的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对于现行形式的赫克谢尔—俄林模型,萨缪尔森在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发表

的一系列文章的功绩,要比赫克谢尔1919年的开创性文章和俄林据此加工和发展而形成

的《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1933年)一书的功绩要大。赫克谢尔和俄林对他们认为非

常重要的许多变量,如需求条件和规模经济,均未作讨论,而他们对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则在相当大程度上偏离了两位先行者自己确立的解释实际观测到的外贸结构这一目标。

由于把国际贸易看作国际要素流动的一种形式,赫克谢尔和俄林均推测,自由贸易将使

要素稀缺程度、从而世界要素价格均等化,但不管怎么说,俄林还发现了这种过程达不

到完全相等的许多原因。萨缪尔森则把他的主要精力放在HOT的推论上,即要素价格均等

化定理(�EPET)上。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说明,在一系列特定条件下,自由贸易将使

要素价格基本上完全、而不是局部均等。这些特定条件包括:完全竞争、无交换成本、

不完全专业化、相762经济学方法论同的线性其次生产函数、无外生经济、在所有相对要

素价格上相对要素密集程度不变、要素质量相同、要素数量不大于商品数量。这种绝妙

的阐述最后推广到了n个国家、n种要素和n种物品。HOT则没能做到这一点,它至今仍只

是一个讨论两个国家、两种要素和两种商品的定理(巴格沃廷,1965年,第175—6页)

三、里昂惕夫之谜
虽然对国际贸易“货币”理论(或古典的交换机制理论)的经验检验可追溯到20世

纪20年代,但无论是李嘉图的解释还是俄林的解释,他们的国际贸易纯粹或“真正”理

论直到1951年都仍然完全没有得到检验。①在1951年,麦
克杜格尔对李嘉图的贸易理论首次进行了检验,几年以后,华西里·里昂惕夫把他1947

年的投入产出表运用于美国贸易模型,他发现美国的出口品是相对劳动密集的,而它的

进口品则是相对资本密集的,这个结论与我们根据赫克谢尔—俄林定理所作的预期完全

相反。尼尔·德马切(1976年,第114—23页)已经表明,对于里昂惕夫对赫克谢尔—俄

林定理的明显反驳,有四类反应:(1)一些人批评里昂惕夫的方法、数据质量、在技术

劳动中没有包括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本,认为所有这种种缺点的综合作用足以推翻他的结

论。(2)一些人运用一系列针对性的论证解释了下述发现:各地的要素和技术是不同的

各国的需求条件差别正好为生产中的要素倾向所抵销,要素密度的转变很可能在要素价

格的相关范围内,等等。(3)其它一些人,包括萨缪尔森自己,或多或少忽视了里昂惕

夫之谜,他们研究的是所谓“俄林—萨缪尔森研究框架”,他们的目的是把国际贸易的

纯粹理论降为一般均衡(GE)理论的特例。在他们看来,赫克谢尔—俄林定理的实际精

确性并不是什么重要问题,因为,它无论如何只是向差别税、关税、交易成本、规模经

济、需求条件、要素流动性和不完全竞争的第一次逼近。(4)还有一群人,主要是商业

经济学家,他们对赫克谢尔—俄林定理和俄林—萨缪尔森研究框架均加反对。他们利用

里昂惕夫之谜去支持自己结构松散的“产品周期”和“技术缺口”(gap)模型,用产品

创新的动态性和高收入国家生产者在信息与营销方面的优势来解释制成品贸易模型。
另有极少数象查尔斯·金德伯格(Charles Kindleberger)那样,认为:“他〔里

昂惕夫〕所证明的并不是美国资本稀缺而劳动力充足,而是证明了赫克谢尔—俄林定理

是错误的”(转引自德马切,1976年,第124页)。大多数贸易理论家继续加工精炼受到

明显反驳的要素比例理论,日益陷于由里昂惕夫之谜引起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如要素是

什么?许多不同的要素如何进入生产过程?在多要素世界里,能够排除要素密度的转变

吗?当要素数量增长时,保证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成立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早在1941年,萨缪尔森和W.斯托尔佩(Stolper)就致力于确立这样一个定理,即

保护性关税无论从绝对意义上还是从相对意义上都有利于相对稀缺的要素。这个定理不

失为俄林—萨缪尔森研究框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此后在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方面的工

作,主要是证明在一个有许多要素和许多物品在分隔而又相关的市场上交易的世界里,

商品价格和对应的要素价格之间——对应关系的特性,从而完成一般均衡框架的关节的

结合。在一般均衡框架中,李嘉图模型和俄林模型都只看作是特例,前者根据给定的要

素价格论证商品价格问题,后者则反过来从给定的商品价格出发,论证要素价格问题。

四、俄林—萨缪尔森研究框架
假如里昂惕夫之谜使俄林—萨缪尔森研究框架停下来,损失有多大?问题的答案显

然是一个价值判断问题。有足够的证据可以说明大多数贸易理论家并没有表现出他们是

“天真的证伪主义者”:他们抓住俄林—萨缪尔森框架的“硬核”,禁止不用一般均衡

要素比例的定价理论去解释世界贸易模型的一切意图。不管俄林—萨缪尔森框架过去和

将来是否是卓有成效,在产生大量新生事实的拉卡多斯意义上,它是否是“进步的”研

究框架将又是一个棘手的判断问题。用俄林—萨缪尔森方法得出的大多数新发现,比国

际贸易与国内贸易之间的密切联系更缺乏事实的支持(德马切,1976年,第123页)。可

以肯定的是,俄林—萨缪尔森框架对于普及充斥于战后一切分配问题讨论的简单化的边

际生产力理论发挥了很大作用,国际贸易的要素比例模型,激励了服从规模收益不变并

包含两个国家、两种物品和两种要素的总生产函数的传播,这样,通过高度简化和综合

的一般均衡理论(该理论预示了超过实际交易能力的交易量),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可

以统一处理。因此,对俄林—萨缪尔森研究框架的评价,不可能抛开对更为广泛的希克

斯—萨缪尔森—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研究框架的评价,后者是整个研究框架的一部分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作为经济理论中最热心的操作主义拥护者(至少在其早期是这

样,参见第4章)的萨缪尔森,对这项工作的展开与发展作出了如此之大的贡献。一位评

论者发现:“〔要素价格均等化的〕整个讨论,无论好坏,都是非操作的理论化的典型

例子”(凯弗斯,1960年,第92页)。萨缪尔森坦率地承认,现实世界中实际观测到的

要素价格差异,必定在相当大程度上偏离在静态竞争条件下要素价格的完全相等。然而

他对自己对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的研究深信不疑,认为它通过一些方法“洞察了决定世

界贸易的力量”(转引自德马切,1976年,第118页),这使人想起由于他公开藐视先验

论的方法论而引起的一场争论(见第4章)。
从内心说,人们很难反对这样的结论:
要素价格均等化讨论已变成一场智力游戏。虽然它通过澄清纯理论的结构产生了某

些有时候很有用的结果……得出了有趣的结论,即在某些情况下,贸易可能并不倾向于

使要172经济学方法论素价格均等,事实上,甚至没有哪个政策制定者想知道从自由贸易

里能否找到对解释现实世界的统计或观测到的事实有任何价值的答案〔科登,1965年,

第31页〕。
五、进一步检验
实际观测到的各国间要素价格的巨大差异,显示出与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大相径庭

但是,如果世界上的要素价格事实上不相等,那必定意味着赫克谢尔—俄林的要素比例

贸易模型的一个或多个假定前提是不成立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回过头来对赫克谢尔—

俄林定理的经验有效性作最后的分析,这种分析主要是回答贸易的商品结构是否是一方

面决定于要素的拥有情况,另一方面决定于技术、规模经济和市场完善程度的差异。自

里昂惕夫以来,这个问题已经在大量经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研究,大多数的研究

结果实际上是否定赫克谢尔—俄林定理的。用对贸易理论检验的最后总结的话来说①,

“简单的赫克谢尔—俄林模型并不是建立在坚实的经验基
础上的。当严格地考虑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本时,模型可提供更深入的洞察……〔不过,

各国的效率差异似乎足以说明,要素拥有情况假说是唯一有效的经验根据这种说法最没

有道理”(斯特恩,1965年,第20—1页)。
对贸易所作的产品周期、技术缺口和规模经济解释有一些较好的记录,但是,只要

把准动态模型所作的比较宽松的预测与静态模型所作的严格预测相比较,尤其在后者带

有各种详细的精心阐释时,众所周知的一些问题就会使我们无论在哪一种情况下都不可

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进行比较的问题,正如罗伯特·斯特恩所说的(第30页):
……既是理论所存在的问题之一部分,也是经验方法论之一。就理论内容来说,问

题在于要素拥有情况模型还没有把技术转变和扩散的内在机制系统地整合到一起。
在沿着这些思路取得较大的进展以前,人们很难找出贸易的各种决定因素。就方法

论而言,问题在于设计出区分各种理论优劣和在面临高度密布于同一条直线上的数据集

合时选择“最佳”解释的方法。

5、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什么要开展国际贸易,以及如何开展国际贸易。

就像你永远都需要拿钱去买你所需要的东西一样,一个国家或地区也永远无法生产出他所需要的所有东西,所以各国之间互通有无是最重要的。而且,一些地区或国家特产在当地可能一钱不值,但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就可能是暴利。此外,一般来说,商品价格差价的高低是跟两地间距离成正比的,东西卖得越远,价格越高,而国与国和地区与地区之间,远比城市和城市间的距离要远。还有一点就是国际贸易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货币流通,而利润的一大体现就是赚取货币的多少,赚得越多,越能促进本国外汇储备,这对于一个国家抵抗外汇和资本市场风险也是十分必要的。
国际贸易要考虑到产品的价格、运输、保险、结算等等很多东西,一般一票国际贸易是按照寻找客户——报价——谈判——签订合同——采购原料——准备设备——生产——关务和商检——国际运输和保险——结算这一大致流程进行的,至于其中细节太多,全列明估计要编一本书,在这里我也就不多说了。但有一点事所有贸易的准则:物美价廉的产品永远是客户急需的,而一个稳定的、长期的、有发展力的客户则是供应商梦寐以求的。

6、国际贸易对各国生产要素的影响?

对不起500字真的太长了
简单给点意见
国际贸易对各国生产要素的影响?
首先国际贸易是国家间的贸易买卖行为,是世界领域内的大批量物资买卖行为。
其发展和变化对所有贸易成员国来说都是有非常大的影响。
世界范围内的大多国家因其自身的地理位置和科技技术程度不同,其国家的经济体系
不同,都不同程度上的依赖国际贸易。需要其他国家的资源和技术产品来满足本国的
军事 科技 建筑 工业 农业 等多方面的发展需求。同时也将本国剩余的资源和先进
的技术产品买往国外市场换取外汇再进行其他的买卖交易。
这样的国际经济体系使得全球的经济整体发展,也使得资源和科技的全球最大的共享
化。其有利因素不言而寓。
那我们分析国际贸易对各国生产要素的影响?就很容易了。知道了他的商业模式和有利
条件能给世界个贸易成员国提供的有利条件。就不难分析国际贸易市场的变化到底能给各国带
来多大的影响了。
1 进口贸易量减小或是进口物资价格过高或是进口物资停止买卖
必然影响其国家的各行业发展
2出口量减少各国自身产品在海外市场销售不良
必然导致其国家经济外汇储备 行业副产业下滑
3整体贸易市场混乱低迷
必然导致各国物资停止流通降低买卖风险导致世界范围内整体经济下滑

简单的说了一些 其实国际贸易对每各世界成员国来说其重要性都非常的大
具体到每各国家都有不同的反应 。主要是看其国家的经济体系和依赖贸易
的比重不同而不同。有关具体数据和信息 还有预测需要根据其国家情况具体
分析得到。

7、李嘉图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是两个国家之间存在绝对成本差异( )

当然不是,亚当斯密的才是绝对成本差异理论,也就是说,两个国家要有贸易往来,只能是两个国家的生产成本绝对差别
他的这个理论有一个致命的缺陷.你想想,如果美国一个超级大国,可以说,很多产品,他们的成本应该说大部份都会比很多国家要低,而且是低得多,那为什么实际中,还存在着美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往来呢,对吧.
而李刚好解决了这个问题.他提出的是相对成本差异.也就是说,如果美国在电子科技方面和手工业两个方面都比我们强,但是,电子方面他更存在优势,这时候.他就会选择生产电子,而让我们生产手工业产品.这样,对双方都有利,也就是现在生活中很多贸易往来得以成立的原因

8、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有什么影响

伴随着贸易的发展,文化差异对贸易的影响也越发突显。这体现在语言、宗教、社会习惯、政治哲学、社会结构、教育等文化构成的各个层面。必须培养跨文化意识,加强跨文化商务交往能力,进行文化交流与展示,注重文化的融合和变迁,以此推动世界贸易的发展。
关键词:国际贸易;文化差异;贸易扩展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历史的积淀,同时是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特质的一种载体。虽然历史的进程中不同文化也相互影响和渗透,但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却依然保持了各自独特的一面。因此,文化具有差异性,一种文化认为是至关重要的东西,对于其他文化来说,就可能并不会受到如此的重视。但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不断发展,并且不断深入。可是伴随着贸易的发展,文化差异的影响也越发地突显。世界贸易中文化差异的存在已影响到国际间的贸易活动。

一、文化差异的类型及其影响

1.语言的差异。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而又普遍的社会现象。语言是文化的根本。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特殊的文化内涵。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开展国际间的贸易活动,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转换是必不可少的。但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导致了不同语言之间交流转换的困难,从而影响到了国际商务交往。

通用汽车公司的广告语:“身在比利时”(BodyinBelgium)译作法兰克斯语则为“渔夫旁的尸体” (CorpsebyFisher)。一个非常有创意的广告因为语言的差异导致了拓展市场的不利。同样,一巴西的航空公司有则广告说她有一个“很舒适的机舱”(comfortablerendezvous),但将此换作葡萄牙语则为“非法的性服务场所”(aroomforillicitsexualen counters)。由此可见,语言对国际贸易的开展具有很大的影响。

2.宗教的差异。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它包括指导思想,组织,行动,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宗教是一种对社群所认知的主宰的崇拜和文化风俗的教化,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自从人类成为一种群体活动的生物,成为具有社会性的群体以来,宗教就是作为具有培养和加强人的社会性作用的一种重要的社会行为而成为社会的必需。

因此作为意识形态层面的宗教,也对国际贸易的运行产生影响。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世界上的主要宗教有犹太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儒教、道教、神道教、本教、锡克教、琐罗亚斯德教等。所以在国际交往中应注意不同的宗教信仰,如日本人多信奉神道教,阿拉伯国家多信奉伊斯兰教,英国人绝大多数信奉基督教[1]。

一国际公司在卡塔尔进行谈判时,由于负责人忽略宗教因素,基于对成功的信念,携带了白兰地准备在仪式上与同事庆祝,结果他不但被严谨的回教国家里的一个对习俗虔诚的男子立刻赶走,而且使公司成为了不受欢迎的公司。就是这样一个文化细节上的失误,导致了贸易合约的损失。

3.社会习惯的差异。社会习惯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它不仅会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价值观,而且会影响到人们的工作和思维模式。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入,带动了跨国公司的发展。一个成熟的跨国公司必定是一个了解目标国文化的公司,一个注重文化差异的公司。

希尔顿酒店是世界著名的酒店,重视社会习惯的差异是其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希尔顿强调每个酒店必须要有个性,针对其所在地区或国家市场的需要,来进行具有个性的装潢和服务。同时鼓励厨师利用当地的原料作出具有地方风味的饭菜[2]。

同样,跨国公司的成功运作还需尊重当地的工作模式。一个北加州厂商收购了英国伯明翰市一家公司,希望借此打开欧洲市场。但在接管公司后不久,美国的管理人员就准备矫正下午茶点的休息时间问题。在英国,每人可以有半小时的下午茶点时间,然而管理层希望将此缩短为十分钟。结果是工人们罢工,最终该公司倒闭。所以在国际贸易中,如果对海外工作的文化现实反应迟钝将会招致悲惨的后果。

4.政治哲学的差异。政治是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它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的一种重要社会现象。政治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有重大影响和作用。国际贸易由于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开展的,因此必然要受到政治哲学的影响和作用。

在国际贸易中,由于各国国情不同、政治因素不同,对商品的包装材料、结构、图案以及文字标识等都有不同的要求。如阿拉伯国家规定进口商品的包装禁用六角星图案,因为六角星与以色列国旗中的图案相似。由此可见,只有认识到政治上的不同,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促进外贸出口。

5.社会结构的差异。社会结构是某一社会制度的基本成分之间有组织的关系。社会结构包含社会分层,并且伴随着阶级等级和种性等级。社会结构极大地影响着国际贸易的运行和跨国公司的目标市场定位。

丽晶集团根据目标顾客年龄层次的不同,作出了准确的市场定位,对酒店进行了不同的装潢设计。设在纽约的MAYFAIR酒店,其建筑风格主要吸引有较强安全意识、保守、传统的老年顾客,而纽约丽晶酒店则具有现代的气息,吸引年轻、好动的商务旅行者[2]。

俄罗斯国民的支出结构方面,各个阶层存在着明显的区分。比如中产阶级上层,他们很少在食物、医疗服务、招待客人方面节省开支,去国外观光旅游及教育旅行也无疑是属于上层人士的支出,建筑或购买房屋、成年人健康服务及教育服务则属于上层及中层人士,尽管一些项目的数量比例相差一倍或至少1/3以上。而中产阶级下层在服装、鞋类、日常生活服务、文化娱乐、休假旅行等方面都要节省开支,中层则常常节约休假的开支。在使用物品的分化方面,其意义并不在于是否拥有物品本身,而更多表现为品牌和价格上的区别。因此,开展国际贸易活动一定要准确把握目标市场的社会等级结构,进行有针对性的生产,使用不同的营销策略。

6.教育的差异。教育作为文化的一个分支,通过改变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或营销方式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如果一国国民的整体受教育水平和程度较低,则其比较优势更多地向劳动力密集型倾斜。但若一国重视教育,公民受教育水平较高,则该国技术先进、创新能力强,比较优势主要为技术密集型或资金密集型。

同样,教育也影响着营销方式。一方面,对于实施营销策略的公司来说,员工的教育培训对于公司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如沃尔玛、通用电气、IBM等都非常重视员工的教育培训,甚至建立专门性的学校培养自己的管理人员。另一方面,对于营销策略的接受者即顾客来说,不同教育层次的顾客其需求不同,因此开展国际贸易活动时就应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

二、应对国际贸易中文化差异的建议

1.培养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意识是指商务人员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并作出适当反应的一种商务意识。换言之,反映国际贸易者本土文化的价值观的行为标准已不能满足跨国公司发展的需要了。国际化的企业运作的各个环节,如国际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等都需要较高的跨文化意识。因此,从事国际贸易的人员必须拥有基本的跨文化意识。

2.掌握跨文化商务技巧。跨文化商务交往中应当具备的能力有对文化和组织的理解力、适应能力、建立关系能力、系统和多视角的思维能力、态度、敏感性、语言能力、文化影响下的决策能力、外交能力和跨文化能力[3]。这些能力与国际贸易的成功与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这些能力需要在商务环境中得到磨练,实践经验和大量的在职培训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对于在职人员来说,应该加强相关能力的培训;对于接受高等教育的商务人才来说,应加强跨文化商务交往意识的培养,同时学校应提供相关的课程以及实践机会。

3.在策略制定上注重文化的融合。一个跨国公司跨国投资经营时,往往需要融合三种文化:自己国家的文化、目标市场国家的文化、企业的文化。只有注重文化的融合,才能深入地适应市场,进而拓展市场。肯得基早期推出了“墨西哥鸡肉卷”,在该产品投入市场后不久,肯得基又推出了一款融合了中国文化的“老北京鸡肉卷”,该产品添加了中国传统的甜面酱、葱丝等原料,因此销量可观。同样,摩托罗拉公司制定的中国投资战略强调管理本土化、配套产品国产化。同时还大力支持中国的公益事业,因而在中国市场上获得成功[4]。

4.加强文化交流与展示。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文化交流与展示,是一个了解文化差异的有效途径。它不仅有利于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还有力地推动了经贸合作,已成功举办的中法文化年就是一个展示文化、交流文化的平台。2006年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相约北京”联欢活动、上海国际艺术节、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等项目已经形成品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四海宾朋。继中法互办文化年之后,中俄互办“国家年”再次掀起两国文化交流的热潮。驻法国、德国、毛里求斯等中国文化中心工程进展顺利,成为文化交流的亮点。

5.在国际贸易中注意文化的变迁。任何文化都不是一滩死水,随着时代的变化,文化也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变迁。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然而咖啡文化则相对受到冷落。但改革开放以来,在过去被认为是“小资情调”的咖啡文化开始大举进入中国,咖啡吧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街小巷,咖啡也进入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所以,国际贸易者必须适时改变贸易策略,以适应文化变迁后的新特点。

贸易全球化和自由化使跨国公司越来越多,这意味着企业更需要跨文化的管理。然而文化的差异已影响到国际间的贸易活动,这体现在文化构成要素的各个层面,尤其是意识形态方面。为进一步推动世界贸易的自由发展,促进贸易环境法制化、规范化,我们应进行国际性的文化展示与交流,在国际贸易策略制定上注意与当地文化的融合,进行多种方式的文化培训,培养跨文化管理人才。

9、( )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异。

7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产生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 B )
A 劳动生产率的国际差异 B 价格的国际差异C 自然资源的国际差异 D 资本生产率的国际差异

10、这种商品相对价格之间的差异可以转化为两国商品绝对价格的差异 如何理解

区分一下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就好。

相对价格概念起源于19世纪初英国经济学家D.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这个学说认为,在国际贸易中,按同一种货币折算,各国之间产品价格有所不同:某国生产的甲产品成本低,乙产品成本高;而另一国生产乙产品成本低,甲产品成本高,这样两国就可以通过贸易,用各自生产的优势产品去换得自己生产的劣势产品,从中得到利益。所以在国际贸易中,每个国家对某种商品都拥有一种比较利益,并通过商品交换获利。国家间的商品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反应了生产成本的不同。

绝对价格是用货币单位表现出来的一种或多种商品价格水平。各国的货币单位和购买力不同,因而同一种商品在各国的绝对价格也不一样。商品绝对价格可用于计算一国商品价格指数,以及商品之间的比价或相对价格。在计算各国货币的购买力平价时,即计算汇率时,一般也都要利用各种商品的绝对价格,作为参考或测算依据。

举个例子:
以某国出口粮食、进口照相机为例,两者的比例关系为:照相机的相对价格=照相机价格/粮食价格(均按同一货币折算)。它反映出购买一台照相机而必须放弃的粮食数量。如果这种比率关系在一段时间内发生变化,那就说明它们在利益分配上发生了变化。这是相对价格。
照相机和粮食用各自的本国货币表示的价格就是绝对价格。
所以,商品相对价格之间的差异可以转化为两国商品绝对价格的差异,而商品的绝对差异才是两国间发生贸易的直接原因。

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