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貨運貨代 » 貨運老於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貨運老於

發布時間: 2021-02-25 22:31:08

1、南宋時候的浙江經濟和文化發展情況,還有南宋全國經濟和文化發展情況.謝謝了.急用.

宋代商品結構狀況的變化

南宋經濟史

代寫翻譯發表論文www.dxf1.cn

我國古代的市場商品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地區特產品,以鹽鐵等商品為代表,另一類是糧食和布帛類商品。這兩類商品在交換市場上的結構形態,是由生產的結構狀況和社會需求的結構狀況所決定的。米絹貿易比鹽鐵貿易具有更深刻的社會經濟意義。因為糧食生產和紡織手工業生產是封建時代的主要生產行業,人民生活一衣二食,米絹類商品不僅與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息息相關,而且反映商品經濟發展的深度和廣度。糧食和布帛在商品構成中的比重越大,說明脫離種植業、依靠商品糧為生的人口越多。以茶葉、信用證券等為代表的新商品的大量涌現,更進一步體現了商品貨幣經濟發展的水平。所以宋代商品流通市場上的品類結構狀況的變化,是經濟結構變化的重要特徵之一。

一、米絹類商品跨地域流通的發展

戰國秦漢時期,跨地區流通的大宗商品,主要是鹽鐵之類的地區特產品以及滿足貴族豪富消費需求的奢侈用品。司馬遷列舉:「夫山西饒材、竹、谷、纑、旄、玉石;山東多魚、鹽、漆、絲、聲色;江南出柚、梓、姜、桂、金、錫、連、丹砂、犀、玳瑁、珠璣、齒革;龍門、碣石北多馬、牛、羊、毯裘、筋角;銅、鐵則千里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較也。皆中國人民所喜好,謠俗被服飲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農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1] 。這是因為,鹽鐵「非編戶齊民所能家作,必仰於市,雖貴數倍,不得不買」[2] ;奢侈品「其為物輕微易藏,在於把握,可以周海內」[3] 。雖然那時糧食貿易十分活躍,出現了白圭、任氏等著名糧商,《管子》等書還把控制糧食市場作為國家干預經濟的重要內容。但此時的糧食布帛貿易主要表現為季節性的豐歉調劑,地區間的餘缺調劑所引起的流通交換尚不發達,商人以牟取賤時買貴時賣的時間差價為主要贏利手段,較少追逐賤處買貴處賣的地區差價者。如白圭的經驗是:「樂觀時變,故人棄我取,人取我與。夫歲熟取谷,予之絲漆;繭出取帛絮,予之食」。故而社會上流行的商業經營原則是「百里不販樵,千里不販糴」[4] 。東漢三國以降,商品貨幣經濟凋零,在商品構成中,服務於門閥士族的奢侈品更加突出。王符《潛夫論.務本》雲:「商賈者,以通貨為本,以鬻奇為末」。「今商競鬻無用之貨,淫侈之幣,以惑民取產,雖於淫商有得,而國計愈失矣」。

宋代,隨著農業、手工業生產的發展和對外貿易的繁榮,市場上的商品種類較之前代更加豐富。北宋《太平老人.袖中錦》列舉號稱天下第一的商品有:「監書、內酒、端硯、洛陽花、建州茶、蜀錦、定瓷、浙漆、吳紙、晉銅、西馬、等絹、契丹鞍、夏國劍、高麗秘色、興化軍子魚、福州荔眼、溫州桂、臨江黃雀、江陰縣河豚、金山咸豉……」。南宋方信孺出使金國時,也向金朝統治者誇耀說:「象犀珠玉之富,俱出於二廣;江東西則茶桑之陸海也;淮東西則銅鹺之藪澤也;浙西十四郡爾,蘇湖熟、天下足,元帥之所知也。而況生齒日繁,增墾者眾,葦蕭歲辟,圩圍浸廣,雖不熟亦足以支數年矣。浙東魚鹽之富,海藏山積,食之雖眾,生之無窮。閩自為東南一大都會,其支郡有六,又且兼江、淮之所入」[5] 。

與此同時,商品的結構狀況也有了明顯的變化。反映在商業資本的經營內容上,以鹽鐵為代表的地區特產品、珠玉香葯等奢侈品固然仍占不小的比重,有所謂「商於海者,不寶珠玉則寶犀瑁;商於陸者,不寶鹽鐵則寶茶茗」[6] 的說法。但在商品構成中,糧食和布帛之類基本的生活必需品越來越占據了主要地位。「夫行商坐賈,通貨殖財,四民之一心也,其有無交易,不過服食、器用、粟米、財畜、絲麻、布帛之類」[7] 。商人販賣米絹等日常生活用品,既牟取其時間差價、又更多地熱衷於牟取地區差價,成為商業資本的主要贏利方式。

宋代糧食市場最突出的特點是地區間轉運貿易的發達,「千里不販糴」的舊格局已被完全打破,遠距離的糧食貿易空前興盛。「春夏之間,淮甸荊湖,新陳不續,小民艱食,豪商巨賈,水陸浮運,通此饒而阜彼乏者,不知其幾千億萬計」[8] 。糧食份量重、體積大、價值低,糧商在支付運費、倉儲費、包裝費等成本後,要想贏利必須靠大規模經營才有可能。

在農業生產力水平提高和交通運輸業發展的基礎上,宋代形成了幾個規模較大的商品糧輸出基地。在長江流域,中游的荊湖一帶,「地之所產,米最盛,而中家無儲糧。……江湖連接,地無不通,一舟出門,萬里惟意,靡有礙隔。民計每歲種食之外,余米盡以貿易。大商則聚小家之所有,小舟亦附大艦而同營,輾轉販糶,以規厚利。父子相襲,老於風波,以為常俗」[9] 。兩浙西路北部的太湖流域,「湖、蘇、秀三州號為產米去處,豐年大抵舟車四齣」[10] 。西南的兩廣地區,「廣南最系米多去處,常歲商賈轉販,舶交海中」[11] 。

宋代的遠距離糧食貿易還形成了長期穩定的空間流向和較集中的銷售供應對象。就空間流向看,基本的流通格局是從南向北、由西向東;就供應對象而言,在南方較多地服務於城鎮和經濟作物產區,在北方較多地服務於政治軍事需求。空間流向和供應對象這兩者一表一里,前者決定於後者,展現了宋代糧食轉運貿易空前繁榮的景象。

總體說來,商品糧由南向北流動主要是政治軍事需要引起的。其中,從長江中下游地區流向北方的商品糧以首都汴京為目的地,除了宋政府漕運的通過賦稅征斂和市糴購買的每年600萬石外,富人的販運量也很大,宋真宗時,三司就報告說:「富商大賈自江淮賤市粳稻,轉至京師,坐邀厚利」[12] 。這些糧食主要供應汴京龐大的皇室、官僚、軍隊以及眾多市民的消費。從黃河中下游地區流向北方的商品糧,則以河北、河東、陝西的沿邊一帶為目的地,基本上全部服務於軍需。如河北「蓋沿邊全少土居,斛斗皆藉近里客人販去中官」[13] 。商品糧供應的出發地多半是河北南部的德、博、棣、濱等州及京東路。「列塞積兵,計糧為大,民租不能給,須重其谷價,募商以納之,縣官苦其費」。河北轉運使范雍「視德、博間地惟沃饒,菽粟易斂,又河渠通於塞下,大可致之。乃輦諸州緡錢就以平糴,方舟順流,集於邊廩。自是,河朔財用周於供億」[14] 。慶歷年間,判大名府賈昌朝也說:「朝廷以朔方為根本之地,御備戎虜,取材用以饋軍師者,惟滄、棣、濱、齊最厚」[15] 。陝西駐軍消費的糧食大都取足於本路,歐陽修說:陝西駐軍「四五十萬之人,坐而仰食。然關西之地,物不加多;關東所有,莫能運致,……是四五十萬之人,惟取足西人而已」[16] 。但陝北的鹿 延等地貧瘠荒涼,卻是駐軍較多的邊防要地,其軍需糧食便多是用入中等購買的方式依靠南部的關中、秦渭等地供應。

商品糧由西向東流動,是東南地區糧食轉運貿易的一個突出特點,這主要是城鎮經濟發展和部分地區農業生產結構變革的結果。如荊湖的糧食運往長江下游的建康等地,江西之米接濟江東,浙西之米供應浙東、福建,兩廣之米也通過海路流向福建、浙東等。這方面的情況我們在第二章已作論述,茲不贅。

糧食和茶鹽互為回頭貨,是宋代地區間糧食轉運貿易的又一個特點。茶鹽由於產地集中,其經銷大多是遠距離、跨區域的,糧食產區是茶鹽的主要銷地,所以在宋代盛行的「回貨」貿易中,糧食茶鹽的往來販運是商業資本的經營方式之一。如南宋廢除江淮鹽的官般官賣制實行鈔鹽法之後,長江流域湖南、江西與下游江東等地的商人販運情況是:「客人多自江西、湖南般運斛斗、竹木前來建康府,往往算請鹽鈔並糶米以回」[17] 。什麼有利可圖就經營什麼,這是商業資本運作的一個基本原則,米茶或米鹽的互為回貨的長途轉運貿易對於提高商業資本的周轉效率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夷堅志》記載的一則故事就說:「南康建昌縣民家,事紫姑神甚靈,每告以先事之利。或雲下江之茶貴,可販;或雲某處乏米,可載以往。必如其言,獲厚利」[18] 。 在湖北,商人還常用茶鹽作為購買糧食的信貸資金。「富商歲首以鹺茗貸民,秋取民米,大舟扁捆載而去」[19] 。廣西的余糧也是作為鹽的回貨運銷廣東的。「如梧、藤、柳、象去處,粒米狼戾,歲上熟米斗三十錢,中熟、下熟以是為差,大率不過五六十錢,是西路終歲勞苦,米價常低小。東路鹽船別無回貨,其所得米如泥沙。廣東販鹽上西江,多是小客,未及數歲,即為富商」[20] 。

紡織品是宋代跨地域流通貿易的另一類大宗商品。絹帛等絲織品又在紡織品中占最大比重。宋代的絲織業生產基本形成了京東河北、四川、江浙這三大地域鼎足而立的格局,但三地的產品各有特色。京東、河北的絲織業歷史悠久,在宋代,其生產的特點是產量多、技術精、質量高。時人謂:「青齊之國,沃野千里,麻桑之富,衣被天下」[21] 。蘇轍亦有詩贊曰:「君看齊魯間,桑柘皆沃若。春秋載萬箱,蠶老簇千箔。余糧及狗彘,衣被遍城郭」[22] 。前述居於天下第一之列的「東絹」、單州的薄縑等就是京東路的代表名品。河北的絹特別精緻細密,時稱「精絹」,據說無正反面之分,定州「刻絲」是其名牌。四川的成都府路、梓州路是唐宋時崛起絲織業基地,以錦擅名天下,其特色是纖麗豪華。兩浙路和江南東西路的絲織業在宋代得到了長足發展,名品輩出,尤以產量大著稱,但總體的質量水平似乎稍遜於前兩個地區,如屬於當地名牌的越羅,「婺州紅邊貢羅、東陽花羅,皆不減東北,但絲縷中細,不可與無極、臨棣等比也」[23] 。由於兩浙絲織品質量較差,就連金兵在向宋廷勒索賠款時都不肯要,而退掉改成河北貨。

絲織品的銷售方向主要是城市消費、政府需求和海外市場。僅就城市消費而言,宋代一般城市中都有專門出售布帛的彩帛鋪,如汴京南通巷「並是金銀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壯,門面廣闊,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動即千萬,駭人聞見」。潘樓街也是「真珠匹帛香葯鋪席」集中的所在[24] 。在臨安,陳家彩帛鋪、市西坊北鈕家彩帛鋪、清河坊顧家彩帛鋪等都是有名的絹帛店鋪[25] 。城市的各類商業行會當中,絹帛行鋪通常都居於財力雄厚者之列。由於絲織品在國內市場上的消費對象主要集中在政府和城市,而生產多半分散在鄉村,所以絲織品的流通也像糧食等農副產品一樣呈現出了「求心」運動的態勢;同時,由於宋代形成了幾個規模較大的絲織業生產基地,所以絲織品的流通又是呈「輻射」狀展開的。「衣被天下」這句話,是宋代人稱譽某個地方紡織業發達的常用語,這說明凡是紡織業發達的地方,其產品總是天女散花般遠銷各地。如京東、河北的絲織品除向汴京等城鎮市場集中外,還大量通過密州板橋鎮等口岸銷往南方諸路及海外市場。宋哲宗時,范鍔奏稱:在板橋鎮,「本鎮自來廣南、福建、淮、浙商旅,乘海船販到香葯諸雜稅物,乃至京東、河北、河東等路商客般運見錢、絲、綿、綾、絹,往來交易買賣,極為繁盛。……板橋有西北數路商賈之交易,其絲、綿、縑、帛又蕃商所欲之貨,此南北所以交馳而奔輳者」[26] 。李覯的詩:「江湖限南鄙,秋令到還稀。節換空看歷,人閑未趁衣。齊紈方得意,廈燕莫言歸」[27] 。 秦觀的詩:「裔土桑柘稀,蠶月不紡績。吳綃與魯縞,取具舟罔船客」[28] 。都分別說明京東路出產的「齊紈」、「魯縞」在江湖、廣西市場上是很受歡迎的暢銷貨。四川的絲織品也是行銷四面八方。「蜀之絲枲織文之富,衣被於天下,而貢輸商旅之往來者,陸輦秦鳳,水道岷江,不絕於萬里之外。」[29] 呂大防的《錦官樓記》亦雲:「負於陸,則經青泥、大散、羊腸九曲之坂;航於川,則冒瞿塘、灧氵預沉舟不測之險。日輸月積,以衣被天下」。除了經陸路向北到秦隴、由水路沿長江東下之外,四川與南方廣西欽州之間的錦、香貿易也形成了一條熱鬧的商路。「富商自蜀販錦至欽,自欽易香至蜀,歲一往返,每博易動數千緡」[30] 。

麻布的商品化生產總體上不如絲織品,但市場上流通的麻布也不少。福建的麻布一直暢銷江浙地區,「今越人衣葛,出自閩賈」。浙東的麻布也大量銷往浙西,「強口布以麻為之,出於剡,機織殊粗,而商人販婦往往競取以與吳人為市」[31] 。四川盛產的麻布則大量通過政府購買銷往西北。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廣西的麻紡織業經過北宋的開發,到南宋時已成為一個重要的新興麻布商品生產基地,「廣西觸處富有薴麻,觸處善織布。柳布、象布,商人貿遷而聞於四方者也」[32] 。

二、以茶葉、交引為代表的新興商品的涌現

在宋代的市場商品結構中,茶葉的異軍突起尤其引人注目。雖然據王褒《僮約》記載,早在西漢時四川就出現了茶葉交易市場,但只局限於很小的范圍,其交易量在品類繁多的商品中微乎其微。茶葉大量進入流通領域,是從唐代中後期隨著消費的廣泛普及而開始的。楊華《膳夫經手錄》雲:「茶,古不聞食之,近晉宋以降,吳人采其葉煮,是為茗粥。至開元、天寶之間,稍稍有茶,至大歷遂多,建中以後盛矣」。暨至宋代,茶葉的消費群體更加壯大,「君子小人靡不嗜也,富貴貧賤靡不用也」[33] 。「夫茶之為民用,等於米鹽,不可一日以無」[34] 。茶葉與柴米油鹽醬醋並列,在人們的日常生活消費中占據了不可或缺的地位,是重要的民生商品。對於以肉奶為主食的游牧民族而言,茶葉助消化、去肥膩的功效更使之具有了旦暮不可暫闕的需求剛性。市場的擴大與生產的發展相輔相成,使茶葉在商品結構中佔有了很大比重。

茶葉由於生物習性的關系主要生長於秦嶺淮河以南,屬於地區特產品。但茶葉市場的勃興,又比鹽鐵之類傳統的地區特產品具有特別重大的社會經濟意義。首先,茶葉不同於一般的農作物和手工產品,它既不可當糧食吃,也不能作衣服穿。其生產,只要稍具備些規模,就幾乎必然是面向市場交換而進行的商品生產。其次,茶葉的生產具有極強的適應性和伸縮性。無論田間地頭,還是荒郊山嶺,皆能生長繁茂;無論加工粗略,抑或製作精細,都不妨人飲用。它還適應於各種勞動組織形式,既可作為小農的家庭副業,也適合家庭專業化生產,又能進行大規模經營。這些特點,使之既不必受自然資源、土地條件的嚴格限制,也不必對人力、物力、財力有苛刻的要求,隨著市場的擴大,它把各色人等捲入了商品經濟的潮流,其從業者之眾、產地之廣、產量之大,都超過了其他任何一個商業性農業生產和農產品加工部門。第三,茶葉的銷售地域廣闊,消費者眾多,份量輕體積小,品類價格多種多樣,既適合小商稗販的零星買賣,也利於豪商巨賈的長途多運,這個特點,使宋代的茶葉貿易把鄉村墟市、中轉集散地市場、以大中城市、周邊游牧民族地區乃至海外為主的銷地市場等等聯系在了一起,形成了多層次、梯進式、網路狀、范圍廣的市場體系。對於突破商品流通的地域性,加強地區間、特別是宋統治區與少數民族統治區之間的經濟聯系,具有深遠的意義。關於宋代茶葉商品流通的具體情況,我已有專文進行了討論[35] ,這里就不多說了。

宋代市場商品結構變化再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交引等有價證券的買賣市場的形成和發展。交引是宋政府為市糴糧草和實行禁榷專賣制度而發行的充當信用中介物的證券。交引又被稱為交鈔、鈔引、文券或券等,戴裔煊先生的《宋代鈔鹽制度研究》按名稱將交引分為六種,即茶交引、鹽交引、見錢交引、香葯犀象交引、礬引和其他交引。姜錫東博士則根據交引的職能和性質,將之分為三大類,即: 政府向入納金銀現錢或糧草者發行的用以領取茶鹽香礬等物的提貨憑證類交引;‚ 政府向入納糧草者發行的用以領取金銀現錢的期票類交引;ƒ 政府向入納糧草者發行的按比例領取金銀現錢和茶鹽等物的混合性交引[36] 。事實上,除這三類外,還應有第四類,即政府向茶鹽香礬等買賣者發行的專賣經營許可證性質的交引。而從時間上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各種交引的職能和性質是有所變化的。大致在北宋中期以前,宋政府將市糴糧草制度與禁榷專賣制度結合在一起的時候發行的交引,大都兼有提貨憑證和專賣經營許可證的雙重職能,以提貨憑證為主;在北宋後期和南宋,隨著市糴糧草與禁榷專賣脫離了直接聯系,茶交引、香葯交引等基本上只是單純的專賣經營許可證,鹽交引等則繼續兼有原有的雙重職能。

交引是宋政府以延期異地付款的方式與民間開展買賣交換活動的產物,政府能夠按交引票面所示兌付錢物,是其信用的保證。北宋時,政府在北方沿邊市糴糧草是交引的主要發行渠道,茶、鹽、香葯、現錢等是交引的主要償值兌現物資。但由於交引的兌現要求經過多道煩瑣的程序環節、兌現的地點遙遠、時間又常常拖延、有時還無法按面值兌現、交引的最初持有者或者不懂得茶鹽等物的市場行情或者無力從事這些商品的經營買賣等原因,使得在北部沿邊向政府入中糧草等物而最先獲得了交引的相當一批人,為了急於兌換到錢幣而不得不把交引減價買出去,這就形成了交引的賣方市場。同時,由於政府為了吸引入中者發行交引的面值大大高於其實際價值、發行量過多、嚴重超過了交引的兌現能力等原因,造成交引的出賣價格暴跌,使得交引的面值與其實值之間形成了巨大的差額,也就是蘊含了巨大的利潤,又吸引著財力雄厚的茶鹽商人和京師的豪商巨賈們紛紛壓價收購,這就形成了交引的買方市場。在汴京等地出現了一批專門居間倒賣交引的商人,號稱交引鋪。

交引的交易市場,大都分布在交引匯聚、買賣頻繁的商業發達之地。大體上以兩類地方最集中。第一類是交引的發行地區,如北宋時的河北、河東、陝西沿邊地區,南宋時的臨安、建康、鎮江等地。第二類是交引的兌現地點,如北宋時的汴京,南宋時的茶鹽產地通州、明州等地。各地交引買賣的交易量都很大,南宋時的臨安,「自五間樓北,至官巷南御街,兩行多是上戶金銀鈔引交易鋪,僅百餘家,門列金銀及見錢,謂之看垛錢,此錢備入納算請鈔引,並諸作匠爐,紛紛無數」[37] 。 明州的六所交引鋪,每年僅納稅就達10900餘貫,是當地各項商稅收入中最高的一項[38] 。在汴京、臨安這樣的大城市,交易量只會更大。

當然,在宋代林林總總空前豐富的商品海洋當中,交引這類有價證券也許並不佔多大比重。然而這種信用中介物證券在宋代大批涌現出來,並在商品交易市場上買賣轉讓,卻是歷史上未嘗有過的新鮮事。這個現象不僅足以作為商品結構變化的典型標志之一,也反映了宋代商業信用的空前發展,體現了官民信用交易關系的復雜化和深入化。是一件值得大書特書的新事物。另外,交引在宋代的大量涌現和廣泛使用,與宋政府用禁榷專賣品換取沿邊軍需的糧草物資有直接的關系,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糧食貿易的發達。

正由於宋代的商品結構中糧食、布帛、茶葉以及各種農作物的加工製成品占絕大比重,這些商品生產的季節性,也使宋代的市場面貌表現出了顯著的季節性特徵。每到收獲的季節,農民、農副產品加工業者能夠有大量的商品投放市場,也是從市場上換回商品的購買力較強的時候,各種商品進出市場,使市場呈現了繁榮,「方夏蠶畢工,秋稼初斂,絲帛米粟充滿廛市」[39] 。而到了冬末春初,青黃不接之時,商品的來源少,購買者也少,市場上則呈現了另一番景象。「市寂然若將暮,賈匱農 閉而不張,錢井金溝謹其闔藏,收列肆於九衢,刀布滯乎千商。至於白藏之府、紅腐之倉,賨幏積墆,琛幣充梁,亦且簽籌寢乎會計,關石罷乎低昂。怪而問焉,有客言於余曰:是為春孟望之後一日,其名為倉耗」[40] 。商品的購買者少,交易清淡,商品積滯在商人的倉廩中,市場陷入了階段性蕭條。在四川,茶葉生產貿易的季節性甚至影響著交子(北宋末稱錢引)的比價波動。兩宋之交的李流謙說:「每州之春,引直必虧,至筍茶之出、官司催驅之時,則例增」[41] 。 商品市場的這種季節性,進一步映襯出農產品及其加工製成品在商品市場上的結構地位,農業決定了商業的面貌。

2、炮台鎮的發展現狀

抓住揭陽潮汕機場建設契機,打造現代空港經濟區。揭陽潮汕機場建設為炮台加快發展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要牢固樹立經營城市的理念,努力走出一條成本低、效益高、活力強的城市經營發展新路子。要大氣魄規劃,依託機場建設形成空運、陸運、水運協調發展的發達的交通體系,提升第三產業,增強發展後勁。
(一)是加快臨空經濟帶和臨港經濟帶的建設。
要加快環機場路和國道206復線的建設,抓好新塘路、涵華路、石龍路及鄉村道路的建設和改造,力爭三年內實現村村道路水泥化。要以機場進場路、國道206線為軸心,以龍頭、桃山、塘邊、浮崗等沿機場的村為主體,完善立體交通運輸網,建立物流信息平台,提升交通運輸的現代化水平,擴大運輸服務的能力和范圍,為客戶提供采購、加工、包裝、儲運、配送及進出口代理等服務,形成臨空經濟帶。要充分發揮現有炮台貨運碼頭、下尾洋碼頭的運輸優勢,加快紅東碼頭的建設步伐,形成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的現代物流中轉基地,使炮台成為粵東貨物流通、貿易的集散地,推動榕江沿岸經濟發展,建設臨港經濟帶。
(二)是建設商貿物流服務圈。
以居委社區、新鎮區為中心,逐步往北拓展至塘邊村,東至桃山村,西南至南潮村,建設各類大型而有特色的紡織服裝市場、電器市場、木工傢具市場、石板材市場、農貿市場。同時對老城區進行改造,重點加快居委新體育文化廣場的建設和新鎮區文化廣場的改造,加大居住區綠化率,使商住區不僅宜商而且宜居。大力推行連鎖經營、倉儲超市、專業配送、代理制等組織形式和服務方式,促進以網路商業為基礎的新型商業的發展;鼓勵連鎖企業向農村居住區延伸;培育和完善二、三級房地產市場,發展房地產中介業務和物業管理,促進物業管理的專業化和社會化。 炮台鎮地處汕頭、潮州、揭陽三市的幾何中心,是揭陽潮汕機場所在地,又具有榕江下游最優良的港口條件,206國道及規劃中登洪高速、廈深鐵路貫穿而過,未來將成為一個交通發達的城鎮。要善於用經營企業的理念來經營發展,善於用最少的投入來拉動發展,盡可能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立足區位優勢,以結構性調整為主線,以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以招商引資為突破口,做大做強工業經濟。沿國道206的豐溪、埔仔、居委、青溪、石牌,沿炮登公路的新市、桃山等村,工業基礎較為扎實,交通便利,是我鎮工業的集聚地。要加大這個圈(工業產業圈)的籌建力度,盡快形成我鎮經濟發展的火車頭。
(一)是創新招商引資策略。
要建立鎮、村二級利益共享的激勵機制,修訂完善招商引資優惠措施,開辟招商引資服務「綠色通道」,調動鎮、村、單位招商引資的積極性,引進科技含量高、投資規模大、組織結構新穎的現代化企業,通過滲透提升我鎮企業的整體素質。堅持節約用地、集約用地的原則,採取盤活閑置土地、爭取上級支持等辦法,確保企業順利投產。
(二)是著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加快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建設,積極扶持重點企業如天陽、鵬運、巴黎萬株紗華紡織有限公司、紅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創名牌,盡快形成一批規模大、效益好、帶動能力強的主導產業群。著力調整優化工業結構,培植更多的規模上企業,提升規模上企業佔全鎮企業的比重。積極實施「五個一」工程,力爭五大支柱產業的每個產業,有一家龍頭企業帶動。要成立由石板、模具、服裝紡織、床上用品和木工傢具等企業組成的企業家協會,消除行業內部惡性競爭,協調解決企業產銷問題,做大做強區域經濟,打出炮台工業品牌。
(三)是切實辦好鎮中心工業園。
要以建設現代化工業區為目標,引進投資規模大、創新能力強、經濟效益好的環保型項目,發揮示範、輻射作用。積極承接珠三角等地區的產業轉移,發展特色產業,盡快形成支柱產業基地化、規模化、市場化,克服我鎮企業弱、小、散問題。要力促巴黎萬株紗華紡織有限公司、紅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早日投產,力爭鵬運、天陽等大型企業早日掛牌上市,以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推動鎮中心工業園的建設。 炮台鎮於2006年由湘潭設計院完成新一輪總體規劃的修編工作,已報市政府審批。我們堅持「高標准規劃,高起點建設,高效能管理」的原則,發揮規劃的龍頭作用,整合炮台的資源,逐步提高城鎮化水平,進一步發揮炮台小城鎮的區位優勢。
(一)是發展效益型農業。
農業產業化程度低,是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要加大竹仔洋萬畝水稻高產示範基地的建設力度,推動全鎮糧食生產向高產、高效、高質發展。要以推進農業產業化為重點,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根本目標,發展壯大特色農業,努力形成「一村一品」經濟。要充分發揮炮台豐富的自然環境優勢,認真做好生態農業區的遠景規劃和管理,以農業生態觀光園、雅琪花業、紅峰果林場、龍頭青橄欖基地為依託,建立基地組織與仲凱農學院等高校科研機構的聯合協作,實現科研與資源的強強聯合,進一步擴大規模,建設有機食品基地,創出我鎮綠色農業核心品牌,提升農產品的經濟價值和市場佔有率,打造以田園風光為主題的生態農業旅遊圈。
(二)是建設「三江四岸」。
要以海堤城市設防為契機,打造宜居環境。榕江東岸以防洪堤圍為基礎,充分利用沿江零星土地設置公共綠化,力爭早日建成一條貫穿岸線的生態休閑景觀帶;楓江南岸豐溪至浮崗一帶要建好沿江路,與縣城開發區遙相呼應;中離江兩岸要規范管理,控制亂搭亂建,兩岸要種植景觀植物。
(三)是加快以鎮容鎮貌整治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鎮區「三個一」工程建設。抓好新鎮區廣場的改造。啟動鎮區「亮化、綠化、美化」工程。實施飲水安全工程,整合利用水資源。完善鎮區道路網路建設,計劃新增道路5條,排污8000米,綠化面積30000平方米,建設新型居住小區4個。強化鎮對村規劃的管理,推進農村改水、改路、改廁、改灶、改造住房「五改」工程。全面推進農村電網改造。切實抓好桃山農民公園、青溪農民公園,居委會體育文化廣場、南潮綠化景觀工程的建設,以示範村帶動全面開花。
(四)是加大環境保護力度。
大力打擊非法採石、取土、伐木,加大生態公益林建設,整治楓江、榕江、中離江污染源。進一步完善市級生態示範點浮崗村的環境保護工作,加大206國道兩旁環境整治工作力度。 炮台鎮是粵東古鎮,歷史悠久,星羅棋布的人文景觀如商墓葬、吳復古故居、蘇六娘故居、古山寺、百歲坊、躍禹門、關帝廟、鸞波渡等與風門古徑、雙溪明月、龜頭磨刀石、野雲岩等名勝古跡及桑浦山優美的自然風光相映成趣。要以炮台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為依託,以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實施「文化大鎮」戰略。在抓好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該鎮精神文明建設也取得了好成績。連年來,全鎮投資l.32億元,新建、擴建學校30所;高考、中考成績和被錄取人數名列全市前茅;鎮醫院被衛生部評為「一級甲等」醫院;文化體育設施齊全,鎮文化站獲「全國基層先進文化站」稱號;鎮棋協1997年被評為全國體育「先進群體」。
(一)是突出抓好教育。
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基礎性、全局性和先導性作用。要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民間資金參與辦學。加快學校布局調整和學位建設,加大師資隊伍的培訓力度。要大力開展職業技術教育,依託揭陽市技工學校和鎮勞動保障服務所培養實用型人才,全面提高農民素質。
(二)是做好「回歸工程」。
實施聚智引資,藉助外力、外腦和外資發展炮台,是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一個有效途徑。炮台人傑地靈,外出鄉賢、海外僑胞眾多,他們有較強烈的市場意識和豐富的經營經驗,也有建設家鄉,反哺父老鄉親的強烈願望。要加大工作力度,動員和吸引他們回鄉置業或興辦家鄉公益事業。
(三)是加強精神文明建設。
充分發揮工會、婦聯、共青團等群團組織的作用,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不斷提高城鄉文明程度。在未成年人中開展「傳承文明、教育新人」教育實踐活動。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文明生活方式。
(四)是大力發展文化、體育、衛生事業。
要以全國先進文化站炮台文化站為載體籌建文化中心,重點加強鎮文化站和圖書館的建設,鼓勵支持棋協、書畫藝友會、炮台潮劇團、小梅花藝術團等民間藝術團體的發展,繼承和發揚炮台特色文化,打響炮台文化品牌。要健全農村醫療服務體系,確保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要抓好各村體育文化設施建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
潮汕前七賢之一吳復古的故居南潮村 ,吳復古宋代生於1004年至1101年終,字子野,號「遠游」先生,其傳略被收進《中國名人大辭典》。公少時天資聰穎,性豪邁慷慨,任俠好義,急人所急,有江湖俠士之風。勤讀史書,精通經典,尤重《道德經》,養生有術,性情高雅,清逸人間。復古公雖與蘇軾相差20多歲,可謂交誼至深。一道一佛學大成者,情義相投。復古公與蘇軾等人情深誼篤,多有文字往來,且繼承唐韓文公刺潮功績,用心致力推廣潮汕文化,對推進潮汕教育事業發展、弘揚嶺南民俗風情、表彰激勵後人起到了極大的作用。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冬,蘇軾遇赦歸北,時96歲高齡的復古公,念及東坡情義,決意為之送行,自番禺(今廣州)追至清遠峽時,因年老體弱,受寒染病,一病不起,於翌年農歷四月十三日病逝於歸途。蘇軾在四川驚聞噩耗,無比感傷,揮淚寫下祭文:「嗚呼子野,道與世違,寂然自守,闔門垂帷,郁然坐忘,有似子微,或似壺子,杜氣發機。遍交公卿,靡所求希,急人緩己,忘其渴飢,道路為家,惟義是歸,卒老於行,終不自非。送吾北還,中道獘衣,有疾不葯,但卻甘肥。問己後事,一笑而麾。飄然脫去,霧散露稀。吾獨何為,感慨噓唏,一醢告訣,逝舟歸……」一盡哀悼之情。今南潮村人將之載入族譜與復古公照前,每有念及者,無不激勵共勉。
炮台鎮新寨村有座建築風格古樸渾厚的「將軍第」,佔地約680平方米,屋脊飛檐斗角,頗為壯觀。門樓匾額陰刻石雕楷書完整無缺。這是因為清朝時出了個赫赫有名的武顯將軍吳教和。至今仍流傳著許多關於吳教和剛正不阿、公道無私的故事。吳教和出生於清朝咸豐丙辰年(公元1856年),長得虎背熊腰,力大過人。只因家貧,常為人挑柴草挑瓷器,換來工錢度日。一日,他肩挑瓷器至東溝橋,與路人碰撞跌倒,瓷器破碎。他忍痛扶起對方,誰知對方怒目相視,說:「有力何不去差?」吳教和果然把破瓷片拋下河中,也不回家辭別妻子,徑往潮州府軍提督黃武賢麾下當差。他殷勤做事,博得黃武賢器重,從軍十三載,屢立戰功,在一次平寇戰役中,黃武賢馬失前蹄,身陷重圍,幸遇吳教和飛馬相救,退敵凱旋。黃武賢念其救命之恩,有意給予晉升。吳教和雖不曾踏進孔門,也知厚道老實為人,官場難混,不敢承受,並要求回歸故里。黃再三勸說,並將其功績報告朝廷,清帝加封吳為「武顯將軍」,欽賜匾額花翎。當報子來報喜時,吳教和夫妻不知所措,對其下跪,急煞了報子,鬧了一場笑話。
吳教和受命為武顯將軍,為官剛直奉公,清正廉潔。一次,潮州府派他赴某地剿鄉,欲燒毀全寨,戮殺鄉民。吳教和帶領人馬進鄉,只見鄉民哭哭啼啼,有一肩挑鴨苗叫賣的老者跪地求救。吳教和慌忙落馬,探求究竟原委,得知該鄉只因有人在外酗酒鬧事,傷了人命,現鄉民願將罪犯送辦,乞赦鄉民滅頂之災。吳教和即命人指定一間舊屋,點火焚之,然後帶走罪犯了事。當地人十分感激,備厚禮相贈,吳教和卻婉言謝絕。
吳教和曾與潮州府某知府同僚,交往甚密。一次,府尊修書托其調解民案一宗。當事者競相行賄,吳教和分文不收而把案迅速了結。往潮州府回報時,潮州知府贊其辦案快捷,問及情禮收多少,吳將軍示以兩手空空。府尊不禁嘆息:「我托你辦案,有意讓你得點利益,你卻如此,實在可敬!可敬!」
吳教和解甲歸田,家中仍住破屋。黃武賢出面提議讓其在新寨故鄉建座將軍第。鄉人感其為官耿直無私,願為建第出力,即募工匠破土奠基。誰知吳教和責令停工,工匠只好各自回去。黃武賢聞訊詢問,原來吳教和單憑朝廷俸祿過活,欲建將軍第因宅基地不足,須添置宅地而財力不夠。黃武賢即贈與銀兩,委人添置宅地,儲存材料興工。兩個月之後;工程又停了下來。黃武賢百思不解,再次詢問,方知宅基連著公田,要擴大宅基,恐占公田,致第二次建第又耽擱下來。鄉中父老得悉此事,聯名上書府大爺,同意破例讓出公田,並妥善賠償鄰居舊屋和屋後兩株樹,使「將軍第」第三次興工順利進行。清光緒已丑年(公元1889年),「將軍第」圓滿竣工。吳教和晚年在家鄉定居,平易近入,與鄉親和好相處。民國21年(公元1932年)吳教和逝世,享年76歲,安葬於地都下成山。

3、如何成為一個好采購

做采購啊,首先要記住一點「花最少的錢,買最好的物品」。最基本的原則就是貨版比三家了,然權後再砍價,狠狠的砍,現在這供應商有利可轉就夠了,所以這是最基本的了。然後就是最好訂份采購合同,現在這年頭,以法律效應為準的哦。
如果你采購的物品價位比較高,若者超出5000元之上,可以採取招標的形式,發布公告,讓五湖四海的朋友都來投標,這樣可以得到即實惠,又經濟的物品哦。最後也是訂合同。
其次最主要的是付款方式,要看自己的實力,然後再看對方的實力,最好付款方式讓自己佔有優勢哦。相信你自己一定可以做到的。
這只是本人一點小小建議,請笑納!

4、地球的知識

軌道長半徑(天文距離單位) 1.000
軌道長半徑(百萬公里) 149.6
公轉的恆星周期(日) 365.26
公轉的會合周期(日) 無
軌道偏心率 0.0167
軌道傾角(度) 0.0
升交點黃經(度) 0.0
近日點黃經(度) 102.3
平均軌道速度(公里) 29.79
赤道半徑(公里) 6371 (此數據為最新數據,此前數據為6,378)
極半徑(公里)6350 (此數據為最新數據,此前數據為6,357)
地球周長(公里)40030
扁率 0.0034
質量(地球質量=1) 1.000
密度(克/立方厘米) 5.52
赤道引力(地球=1) 1.00
逃逸速度(公里/秒) 11.2
自轉周期(日) 0.9973
黃赤交角(度) 23.44

是地球上一個地點離一根被稱為本初子午線的南北方向走線以東或以西的度數。本初子午線的經度是0°,地球上其它地點的經度是向東到180°或向西到180°。不象緯度有赤道作為自然的起點,經度沒有自然的起點,做為本初子午線的那條線是人選出來的。英國的制圖學家使用經過倫敦格林維治天文台的子午線作為起點,過去其它國家或人也使用過其它的子午線做起點,比如羅馬、哥本哈根、耶路撒冷、聖彼德堡、比薩、巴黎和費城等。在1884年的國際本初子午線大會上格林維治的子午線被正式定為經度的起點。東經180°即西經180°,約等同於國際換日線,國際換日線的兩邊,日期相差一日。
經度是指通過某地的經線面與本初子午面所成的二面角。在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叫東經,在本初子午線以西的叫西經。
緯度的每個度大約相當於111千米,但經度的每個度的距離從0千米到111千米不等。它的距離隨緯度的不同而變化,等於111千米乘緯度的餘弦。不過這個距離還不是相隔一經度的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最短的距離是連接這兩點之間的大圓的弧的距離,它比上面所計算出來的距離要小一些。
[編輯本段]緯度
緯度是指某點與地球球心的連線和地球赤道面所成的線面角,其數值在0至90度之間。位於赤道以北的點的緯度叫北緯,記為N,位於赤道以南的點的緯度稱南緯,記為S。緯度數值在0至30度之間的地區稱為低緯地區,緯度數值在30至60度之間的地區稱為中緯地區,緯度數值在60至90度之間的地區稱為高緯地區。
經緯度是經度與緯度的合稱組成一個座標系統。又稱為地理座標系統,它是一種利用三度空間的球面來定義地球上的空間的球面坐標系統,能夠標示地球上的任何一個位置。
經度是地球上一個地點離一根被稱為本初子午線的南北方向走線以東或以西的度數。本初子午線的經度是0°,地球上其它地點的經度是向東到180°或向西到180°。不像緯度有赤道作為自然的起點,經度沒有自然的起點而使用經過倫敦格林尼治天文台舊址的子午線作為起點。東經180°即西經180°,約等同於國際換日線,國際換日線的兩邊,日期相差一日。
緯度是指某點與地球球心的連線和地球赤道面所成的線面角,其數值在0至90度之間。位於赤道以北的點的緯度叫北緯,記為N,位於赤道以南的點的緯度稱南緯,記為S。
經緯度以度數表示,一般可直接以小數點表示,但亦可把度數的小數點分為角分(1 角分 等於六十分之一度),和秒 (一秒等於六十分之一分). 表示經緯度有多樣模式,以下是其中一些例子。
度分秒錶示 (度:分:秒) (49°30'00"-123d30m00s)
度分表示 (度:分) (49°30.0'-123d30.0m)
度數表示 (49.5000°-123.5000d), 一般會有四位小數。

七大洲:
1、亞洲
2、非洲
3、歐洲
4、南美洲 }從大到小
5、北美洲
6、大洋洲
7、南極洲
四大洋:
1、太平洋
2、大西洋 }從大到小
3、印度洋
4、北冰洋
亞洲:面積4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共有40個國家和地區。人口32.29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60%,居世界第一位。

非洲:面積約30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2%,是世界第二大洲。共有56個國家和地區。人口6.62億,佔世界總人口的12.3%,居世界第三位。

北美洲:面積約2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共有37個國家和地區。人口4.32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8.1%,居世界第四位。

南美洲:面積約18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2%,是世界第四大洲。共有13個國家和地區。人口3.02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5.6%,居世界第五位。

南極洲:面積1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總面積的9.4%,是世界第五大洲。南極洲僅有一些來自其它大陸的科學考察人員和捕鯨隊,無定居居民。

歐洲:面積約10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8%,僅大於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共有37個國家和地區。人口7.23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13.4%,居世界第二位,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一洲。

大洋州:面積約9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個洲。共有24個國家和地區。人口2700萬,約佔世界總人口的0.5%,是除南極洲外,世界人口最少的一洲。

太平洋

太平洋是世界海洋中面積最闊、深度最大、邊緣海和島嶼最多的大洋。據較多資料介紹,最早是由西班牙探險家巴斯科發現並命名的,「太平」一詞即「和平」之意。16世紀,西班牙的航海學家麥哲倫從大西洋經麥哲倫海峽進入太平洋並到達菲律賓,航行其間,天氣晴朗,風平浪靜,於是也把這一海域不約而同地取名為「太平洋」。太平洋位於亞洲、大洋洲、美洲和南極洲之間,北端的白令海海峽與北冰洋相連,南至南極洲,並與大西洋和印度洋連成環繞南極大陸的水域。太平洋南北的最大長度約15900千米,東西最大寬度約為109900千米。總面積17868萬平方千米,佔地球表面積的三分之一,是世界海洋面積的二分之一。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米。全世界有6條萬米以上的海溝全部集中在太平洋。太平洋海水容量為70710萬立方千米,均居世界大洋之首。太平洋中蘊藏著非常豐富的資源,尤其是漁業水產和礦產資源。其漁獲量,以及多金屬結核的儲量和品位均居世界各大洋之首。

大西洋

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位於南、北美洲和歐洲、非洲、南極洲之間,呈南北走向,似「s」形的洋帶。南北長大約1.5萬千米,東西窄,其最大寬度為 2800千米。總面積約為9166萬平方千米,比太平洋面積的一半稍多一點。平均深度3626米,最深處達9219米,位於波多黎各海溝處。海洋資源豐富,盛產魚類,捕獲量約佔世界的五分之一以上。大西洋的海運特別發達,東、西分別經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溝通印度洋和太平洋,其貨運量約佔世界貨運總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印度洋

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位於亞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極洲之間。面積約為7617萬平方千米,平均深度3397米,最大深度的爪哇海溝達7450米。洋底中部有大致呈南北向的海嶺。大部處於熱帶,水面平均溫度20℃一27℃。其邊緣海紅海是世界上含鹽量最高的海域。
海洋資源以石油最豐富,波斯灣是世界海底石油最大的產區。印度洋是世界最早的航海中心,其航道是世界上最早被發現和開發的,是連接非洲、亞洲和大洋洲的重要通道。海洋貨運量約佔世界的10%以上,其中石油運輸居於首位。

北冰洋

北冰洋位於地球的最北面,大致以此北極為中心,介於亞洲、歐洲和北美洲北岸之間,是四大洋中面積和體積最小、深度最淺的大洋。面積約為1479萬平方千米,僅佔世界大洋面積3.6%;體積1698萬立方千米,僅佔世界大洋體積的1.2%;平均深度1300米,僅為世界大洋平均深度的三分之一,最大深度也只有5449米。北冰洋又是四大洋中溫度最低的寒帶洋,終年積雪,千里冰封,覆蓋於洋面的堅實冰層足有3~4米厚。每當這里的海水向南流進大西洋時,隨時隨處可見一簇簇巨大的冰山隨波飄浮,逐流而去,就像是一些可怕的龐然怪物,給人類的航運事業帶來了一定的威脅。而且,北冰洋還有兩大奇觀。第一大奇觀:就是那裡一年中幾乎一半的時間,連續暗無天日,恰如漫漫長夜難見陽光;而另一半日子,則多為陽光普照,只有白晝而無黑夜。由於這樣,北冰洋上的一晝一夜,彷彿是一天而不是一年。此外,置身大洋中,常常可見北極天空的極光現象,飄忽不定、變幻無窮、五彩繽紛,甚是艷麗。這是北冰洋上第二大奇觀。

運河可分為以下幾種:
①海運河。位於近海陸地上,溝通內河與海洋,或海洋與海洋,主要行駛海船的運河。如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
②內陸運河。位於內陸地區,供內河船舶通航的運河。
③設閘運河。運河內設有船閘以克服水面比降大的運河。
④無閘運河。水面比降較小,不設船閘的運河。
⑤跨嶺運河。運河跨越分水嶺或山丘時,為了減少開挖工程量 ,常在兩側山坡上建船閘,越過山嶺的運河,如蘇聯的伏爾加-頓運河。
⑥旁支運河。用於溝通廠礦和附近航道,而開挖的支航道。

5、北京老於種植專業合作社怎麼樣?

北京老抄於種植專業合作社襲是2007-10-24在北京市大興區注冊成立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注冊地址位於北京市大興區北臧村鎮八家村村委會北300米。

北京老於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3110115669137076K,企業法人於秀文,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北京老於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經營范圍是:普通貨運;種植果樹、蔬菜;銷售水果、蔬菜、農業生產資料(未經專項審批的項目除外);農業技術推廣;信息咨詢(中介除外)。(其中實物出資為54.0萬元;企業依法自主選擇經營項目,開展經營活動;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依批準的內容開展經營活動;不得從事本市產業政策禁止和限制類項目的經營活動。)。在北京市,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2280940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5000萬以上 和 1000-5000萬 規模的企業中,共860家。

通過愛企查查看北京老於種植專業合作社更多信息和資訊。

6、東方西雅圖之夢那些事你知道多少?

1904年,收迴路權的熱潮席捲全國,已滿60歲的陳宜禧也在這一年選擇了回到故鄉台山,他要像美國修築太平洋鐵路那樣,在家鄉修築一條鐵路,這條鐵路往北要連上粵漢鐵路,把廣袤的內地納為腹地,往南要通達銅鼓灣,那裡港口水深,可以建設為連通世界的超級港口。


1864年,華工在美國加州修鐵路

他的這些計劃,曾得到孫中山的激賞,後者任命他為籌建銅鼓商港的專員,但是後來發生的一切卻完全是一個黑色的玩笑:1925年,孫中山北上與北京政府和談,當年病逝於北京,留下「革命尚未成功」的遺言;4年後,陳宜禧因路事備受阻擾,竟至精神失常,在台山家鄉抑鬱而終。

到「金山」去

1860年,一艘越洋客船從廣東直駛美國西海岸,在船上的數百名「淘金客」中,有一個名叫陳宜禧的16歲少年,在前方等待他們的,是一萬多公里外那閃閃發光的「金山」。

在赴美的客輪上,陳宜禧就學會了足夠應付日常對話的英語,這可以幫助他在美國抓住盡可能多的機會。

在台山(時為新寧縣)家鄉,他只上過兩年私塾,12歲起就隨養父去為別人種地,並在農閑時挑上擔子走街串巷四處叫賣日用雜貨,期間也曾經隨同鄉到香港去做勤雜工,在這些工作上獲得的微薄收入讓他很難看到多少改變生活的希望。

1848年,一個木匠在克羅瑪山區修建鋸木廠的時候,無意中發現了極易開採的金礦。消息傳開後,成千上萬的人們從世界各地趕往美國西海岸,其中也包括了來自中國珠三角的諸多鄉民。

1850年時,在美國西海岸的華工數量已超過3萬名,而到了1876年,當清廷外交官李圭被派至費城參加世博會時,在美的華人數量已達16萬,他們絕大多數來自以廣州為中心的珠三角地區,其中60%來自台山,以至於使台山話成了美國華人社會的通行語言。

在一開始,陳宜禧隨同鄉去淘金,但由於年幼體弱,他無法適應這種艱辛的工作,那時的金礦在經過數年的濫采後,易採的表層金礦幾乎已被開采完畢。采礦公司應運而生,個體式的採金讓位於規模化的由礦業公司組織的集體開采。

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等地也發現了金礦後,許多華人轉而去尋找新的「金山」,聖弗朗西斯科成為他們眼中永遠的「舊金山」。與此同時,新來的華人很快意識到,並非只有淘金才可以賺錢,從事貿易和服務業一樣可以賺錢,中餐館、洗衣房、貿易商行等許多由華人經營的行業應運而生。

1862年,美國聯邦政府通過了修建大陸鐵路的法案,鼓勵私人資本修築連接美國中部平原與西部的鐵路線,離開了金礦的華工,又成批地前往鐵路工地。

在離開金礦後,陳宜禧先是到一家木材廠做洗衣工,接著到美國一名鐵路工程師家中做勤雜工。除了繼續學習英文外,他還利用晚上的時間去鐵路夜校念書,同時向僱用他的鐵路工程師學習鐵路工程技術。

1865年,21歲的陳宜禧加入了美國西部的築路大軍,不久即因為工作出色晉升為管工,兩年後,他又成為助理工程師。

西雅圖之父

1869年,聯合太平洋-中央太平洋鐵路竣工了,它是第一條橫貫美國中西部的鐵路干線,把只在概念上存在的美國「連成一個大陸,連成一個國家」。

1869年,橫貫美國東西的環太平洋鐵路大動脈建成,工程師們慶賀這一歷史時刻

在隨後20年的時間里,先後又有北太平洋鐵路、聖菲鐵路、南太平洋鐵路、大北鐵路相繼建成。以上5條鐵路的總長度達7萬公里,遍布西部各州,並附有無數支線,深入西部腹地乃至很多角落。

這些鐵路把更多的人流和資本帶到西部,在沿線催生無數的新生城鎮,也使得舊金山這樣的西部城市飛速發展為可與紐約、費城和波士頓這樣的東部「老城」相媲美的現代都市。

在看到了鐵路所發揮的巨大威力後,後來陳宜禧在回到故鄉時,也選擇了用鐵路來啟動對美國西部發展過程的「復制」。

在離開聯合太平洋-中央太平洋鐵路的工地後,陳宜禧前往西雅圖。1873年,當他在西雅圖開設了「華昌號」商行時,西雅圖和塔科馬這兩個城市也因為鐵路展開了競爭。

這一年,北太平洋鐵路公司把距離西雅圖以南24英里的塔科馬定為鐵路的終點站所在地,該公司下設的塔科馬土地公司在這一年為了推銷土地,派人到美國各地游說,把塔科馬描述成一個堪比倫敦的城市。

當時的塔科馬在西部還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居民點,但若任由事態發展,西雅圖很快就將被塔科馬超越。為擺脫這一困境,西雅圖市計劃修建一條連接西雅圖與沃拉沃拉鎮(當時的一個大鎮)的鐵路,以開發該鎮周圍的農墾區和煤田。

雖然遭遇了資金不足,但在西雅圖市民的全體出動下,這條鐵路仍然順利通車了,煤田的開采,為西雅圖的新興工業提供了充足的能源。

陳宜禧在西雅圖-沃拉沃拉鐵路的鋪設過程中,擔任了勞工經紀人,「華昌號」也因這條鐵路的建成獲得長足發展。1893年,大北鐵路公司又把終點站設在西雅圖,使它作為美國西北部中心城市的地位更加鞏固,成為「太平洋沿岸的利物浦」。

1904年,當陳宜禧決定離開西雅圖回到台山故鄉修築鐵路時,他已經是西雅圖商會唯一一名終身理事,也是唯一一名華人理事(另外兩名終身理事此時已去世)。

1909年的「拓荒者廣場」

如今,西雅圖第一大道(First Avenue)和 Yesler Way路口附近的一個三角形廣場被命名為「拓荒者廣場」,這個廣場被列入美國的「國家史跡名錄」,以紀念西雅圖的開拓者,陳宜禧一手建設的廣東大廈,就矗立在這個廣場的邊上,它又被西雅圖人稱為「陳宜禧大廈」。

拓荒者歸來

1904年夏,陳宜禧攜興建新寧鐵路(當時台山縣稱為新寧縣,故名為新寧鐵路)倡議書到香港謀求支持,新寧旅港紳商於華安會所集會三次,議定「陳宜禧老於鐵路工程」足以信賴,50家商號隨即帶頭認股。

1905年春,陳宜禧又返美尋求支持,並在《中西日報》廣登消息,入股者紛至沓來,陳宜禧也賣掉自己在西雅圖辛苦多年積蓄的資產,到了1905年底,他已經為新寧鐵路籌集股銀275萬余元。

這一年的8月,萬眾矚目的京張鐵路在中國的北方開工了,這是完全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干線鐵路,擔任總工程師的是留美歸來的詹天佑;次年5月,由華僑集資,陳宜禧擔任總理的新寧鐵路公司也將鐵路工程正式展開。

躊躇滿志的陳宜禧在修路過程中,還數次把他在美時合作過的西雅圖實業界人士帶到台山來,請他們也關注這條鐵路的建設——當初每個人都看到了西雅圖在成為鐵路樞紐後的成就,那麼,為何不能在台山營造一個「東方西雅圖」呢?

陳宜禧水墨肖像畫

1909年4月,新寧鐵路首期工程完成,陳宜禧仿照西雅圖火車站的風格,建造了新寧鐵路的中心站點台城車站,外地的農副產品、日用百貨和建築材料隨著鐵路的開通源源而至,台山縣城台城鎮成為時人眼中的「小廣州」。

雄心勃勃的陳宜禧開始籌備後期工程,他提出了更為宏大的設想:往北,新寧鐵路要修至佛山,與粵漢鐵路相連,把廣袤的內地納為腹地;往南,鐵路要通至銅鼓灣,那裡港闊水深,適宜建造世界級的商港;往西,鐵路要經陽江通向粵西,溝通雷州半島,形成粵西南的交通網路。

此外,陳宜禧還提出建設「銅鼓商埠」的設想,銅鼓灣一帶要在經中國政府備案後,劃為自治特別區域,獲得開埠全權,由陳宜禧擔任終身市長。

在中英文報紙上推薦這個商港時,陳宜禧又一再闡述說,這個商港將是一個自由貿易港,它在經濟上享有完全的自主權,希望吸引各國的投資尤其是美國的投資能湧入到這個商港來,假以時日,銅鼓商埠甚至完全可以取代香港的地位。

「東方西雅圖」

在今人看來,陳宜禧關於建設新寧鐵路和銅鼓商埠的設想就是要籌建一個把廣闊內地作為腹地的「經濟特區」,有些地方甚至比今日「經濟特區」的架構還要超前。

但是,黑色的現實卻在接下來的日子殘酷地擊碎了陳宜禧的所有夢想。1906年時,籌劃著把新寧鐵路與粵漢鐵路相連的他把公司的名字改為了寧佛鐵路公司,並開始在國內外的報刊上刊登招股消息,但這卻遭到了粵漢鐵路公司的強烈反對,後者認為陳宜禧此舉侵犯了該公司的招股承築權。四處尋求支持未果,陳宜禧只好放棄這一計劃。

新寧鐵路的首期工程運轉良好,至1911年時,新寧鐵路的客運、貨運兩項收入合計超過三十餘萬元,到了1913年,鐵路修至江門北街後,由於鐵路連上了潭江的水運,客運和貨運的盈利更是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但是此時的中國也開始進入了共和初創時期的混亂時代。

廣州軍政府成立後,新寧鐵路公司曾借出12萬元作為軍餉,當時孫中山命令任何機關、單位不得再向新寧鐵路公司借款,但大小軍閥卻置若罔聞,對新寧鐵路公司勒索不斷,至於官員、士兵的「免費乘車」現象,更是極為普遍。

在軍閥之外,橫行於僑鄉的土匪對僑商和僑眷的持續不斷的搶奪使時人聞之色變,也令新寧鐵路公司遭受巨大損失。

在美國的華人曾經對中國的共和革命抱以極高的期望,在了解到中國政治的現實後,他們從最熱情的革命擁護者,轉變為對中國現實的激烈抨擊者。

消失的鐵路

在1922年的時候,已78歲的陳宜禧曾經回過一次西雅圖,這也是他最後一次回到西雅圖。他在回到台山後即陷入了債務黑洞。

1926年,新寧鐵路公司的債務人紛紛要求償還債務,「債主臨門,急如星火」,公司董事局和股東的內部傾軋之勢也越來越嚴重,在這種態勢下,陳宜禧被部分股東控告至廣東省政府——因為陳宜禧「盤踞寧路,違法溺職」,所以請求軍政府派員整頓路政。

1927年2月11日,廣東省政府以「工潮迭起,路務廢弛」為理由,派人強行接管新寧鐵路,強行撤銷了陳宜禧的鐵路公司總理職務,並撤掉他在董事局的一切管理權。

這一年,陳宜禧83歲,被迫回到鄉下家中的他氣憤難平,終至精神失常。在病危之時,他還在喊著「鐵路修到銅鼓、佛山了,整條鐵路修通了」,並要家人抬著他去看鐵路。1929年5月18日,86歲的陳宜禧在台山美塘村的家鄉離開了人世,只留下三間房屋和20畝土地。

出殯之日,大雨滂沱,萬人送行,時人寫輓聯哀之:「遺恨彌深,銅鼓商埠猶未辟;偉人已逝,陽江之路待誰成?」

(作者:何書彬)

看歷史微信公眾號:EYEONHISTORY

7、中國葫蘆第一村葫蘆一個能賣3000元嗎?

近年,聊城市堂邑鎮路庄村名氣越來越大。

聊城市堂邑鎮路庄村,是遠近聞名的葫蘆村,被稱為「中國葫蘆第一村」,一個葫蘆市場價一千到三千塊錢左右,在這里幾乎家家戶戶種葫蘆,大的小的,各式各樣的葫蘆隨處可見,村民靠著葫蘆發了家致了富。

「這些大個的,這都叫中號,裡面那小點的就是美國葫蘆。最小的就是這袋子上的這幾樣,叫天津長嘴,就這個一公分的嘴,它就比那個小美國(葫蘆)多賣錢。」村民孫新華告訴記者,今年他們家種了6畝地,近8個品種各式各樣的葫蘆,如今正處於晾曬期。說起這些葫蘆,她顯得格外高興,因為這些大大小小的葫蘆,能給他們家帶來不小的收入。

「形狀好一點的賣50塊錢一個,走通貨不論大小還得25元一個。開始下來那時候,叫他們挑貨,比較正一點的都30塊錢一個。」孫女士說,如果一畝地能夠遇到幾個品相好的、稀有的,那更是不得了,一個葫蘆甚至能夠賣到少則上千,多則幾萬的高價。

據一名葫蘆種植戶介紹,一種叫連體雙胞胎的葫蘆,頭幾年要賣2000多一個,現在種出的多了,也能賣上1000多塊錢。而他種植的13公分的宮廷葫蘆,前幾天賣了3000多。

而像這樣動則上千的葫蘆,在整個路庄村,也並不少見。另一名村民地里的葫蘆更是早早就被定了下來:「這個葫蘆賣了2000元,這是在地里定的葫蘆,一般客戶過來都是地里的綠皮就定下了。這一個賣了3000,這也是都交錢了的,都在這放著,現在還沒干來,幹了就給他發貨,拿走。」

小小的葫蘆,給路庄村的老百姓帶來了不菲的收益,畝產都在萬元以上,葫蘆種植已經是該村最主要的經濟項目,目前很多村民甚至都走出路庄村,在外包地進行種植。

孫女士介紹,種植很普通的葫蘆,一畝地收入約萬元,「要是種些新品種,價格也沒法說。」而一名打磨葫蘆的村民說,一畝地能收2萬左右。

葫蘆加工是個細活,如果不及時去皮,新鮮的葫蘆會出現斑點、甚至爛掉。剛摘下來的新鮮葫蘆,首先就需要用機器進行去皮處理。

如今正是打皮曬葫蘆的季節,家家戶戶正忙著處理自家的葫蘆,一個熟練的家庭婦女,小葫蘆一天大約能處理3000個,大的葫蘆能處理1000個左右。剛剛去掉青皮的葫蘆還需要放到水裡進行清洗,再曬出來好皮色。

大大小小的葫蘆,給路庄村的村民帶來了不菲的收益。村民們都戲稱這葫蘆都是地里結出的金疙瘩。那麼這么多的葫蘆,是如何一步一步換成錢,裝進老百姓的腰包里的呢?

每年的9月初到11月份,各地客商和玩家都會慕名而來,收走幾萬或者幾車,這里的葫蘆幾乎不愁銷路。

一位臨沂客商表示已經在這里待了9天,「今天掏了些給我一個朋友往外發的,這些有幾塊的,幾十的都會有的。我收了接近小6萬塊錢的了。」一名哈爾濱客商則表示,自己一年來10次,每次來都收兩車走。

除了外地的客商和遊客,當地很多人也做起了淘寶生意,於華田就是其中一位。

「這種葫蘆就是素葫蘆,直接包裝好就發貨。像這種小的三四十,到五百之間。」老於的網店一天的成交額在3到4千元左右,偶爾也有過萬的時候。目前路庄村像他這樣的商家有300多戶,基本上能夠自產自銷。除了淘寶,還有很多種植戶也開起了自己的葫蘆工作室,進行銷售。

在王志寬的工作室里,大部分都是精品葫蘆,價格也稍微高一些,主要負責給一些優質商家和高端玩家供貨。一株造型寓意為福壽連綿的整棵葫蘆,目前的市場價值大約在1000到3000塊錢左右。「沒數過我這裡面類型有多少種,應該有個小幾十種,二三十種是沒有問題的。現在是旺季,大體上每天銷售額有的時候幾千,多的時候一萬以上吧。」

目前,聊城的葫蘆產業蒸蒸日上。從零散種植、加工,到產銷一條龍的產業鏈條,在這里除了有隻賣幾十元一個的素葫蘆,還有能賣到幾萬一個的工藝葫蘆。精美的工藝葫蘆都是怎麼製作出來的?又給老百姓帶來了哪些商機呢?

郝洪燃是路庄村最早經營葫蘆生意的村民。2001年,他建起了自己的葫蘆加工廠,走向了產業化發展之路,目前他經營的工藝葫蘆大約有100多種。「我們這里一般就是烙畫、浮雕、針雕這幾款走的是最快的,量最大的還是烙畫工藝。」

烙畫葫蘆藝術又稱燙畫,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烙畫葫蘆是指用烙鐵在葫蘆上熨出烙痕作畫,與葫蘆融為一體能永久保存、收藏,藝術價值極高。

烙畫葫蘆主要以歷史人物、民間故事、神話傳說為主,其次也有詩詞歌斌,個人畫像等等。很多烙畫圖案有深有淺,極其精美。

而在這里烙畫的工人大多是附近的村民,忙時農忙,有時間便到廠里來工作,除了家裡的收成以外,製作工藝葫蘆也能為他們帶來不菲的收入。 一名工人說,「做的快的,快手一天劃上100多,200塊錢。」

目前路庄村有葫蘆加工作坊200多個,占據全國葫蘆產銷量的80%,是全國最大的葫蘆產品集散地,是名副其實的中國葫蘆第一村。

2016年的「雙11」剛剛過去,「雙12」又將在下周拉開帷幕。今年的「雙11」在無數「剁手族」的努力下,天貓的成交額突破了1207億元。而每年「雙11」「雙12」的購物狂歡所映襯出的是網店經濟近幾年的飛速發展。也正因如此,不少人都當起了淘寶店主。在浙江省義烏市江東街道,一座名為青岩劉的小村正處在一年中最忙碌的階段。在這座小小的村莊裡面,竟容納著3200多家網店。「中國網店第一村」的標識,更是彰顯出這座小村莊的特殊之處。

723戶人家,電商從業者卻有25000人。

青岩劉村黨支部書記毛勝平介紹,青岩劉村佔地面積28萬平方米,戶籍戶數723戶,在冊人口1735人。從2007年,第一家淘寶店「鄰家實惠小店」在這里開業以來,截至2015年,青岩劉村內的網店已經多達3200多家,電商從業人員2.5萬餘人,而他們2015年全年銷售額近45億,日均出單量10萬單左右。

說起青岩劉村的發展歷程,毛勝平表示,當年青岩劉村的情況非常適合經濟實力弱、剛起步的電商創業。2006年時,青岩劉村完成了舊村改造,每家每戶的樓房都建成4層半結構。但大部分家庭實際只用到半層或一層,除自用外還有大量空餘。而青岩劉村所處的義烏市江東街道正處在城鄉結合區域,所需生活成本相較於其他地區比較低。村中空餘的房屋,剛好能滿足住宿、辦公、倉儲等需求。地處義烏這個國內小商品集散地,也讓青岩劉村又有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豐富的商業信息、商品城海量的貨源和商貿物流的便捷,讓整個青岩劉村的創業門檻很低,非常適合缺乏資金、缺乏信息、缺乏途徑的草根創業。」

如今,青岩劉村的獨特區位優勢仍在發揮作用。毛勝平提供了這樣一組數據,青岩劉村3200多家網店銷售的產品種類繁多,服裝佔20.9%、飾品佔18.7%、禮品佔11.8%、玩具佔10%、小家電佔6.8%、針織用品佔5.6%、日用百貨佔8.6%、五金佔3.6%、辦公用品佔2.3%、化妝品佔7.3%。「在所有的店家之中,有63%的網店賣家視義烏國際商貿城為網貨基地,主要在義烏國際商貿城進貨。」

在2015年時,國內「四通一達」五家快遞公司已經將青岩劉村全面覆蓋。毛勝平還表示,除了國內幾大快遞公司之外,還有DHL等20多家快遞物流公司進駐到了村裡。「網貨能快速送達全國各地和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青岩劉村一街之隔的江東貨運市場則是義烏第一大物流市場,也正是如此,青岩劉村快遞物流相比其他地區有較大優勢。

當年在青岩劉村創業的童志達告訴記者,7年前,他就是租下了青岩劉村27號樓1單元的一層,並從那裡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當時選擇在青岩劉村,一是因為成本比較低,二是因為區域有優勢,進貨出貨都比較方便。」

2009年,義烏工商學院率先在全國高校中開設淘寶創業班,並且引進該校的學生到青岩劉村進行創業。也正是在那時,童志達來到青岩劉村開始創業。

「今年"雙11"我們還好,沒有特別忙。因為我做的是批發,跟普通的淘寶電商還不太一樣。」童志達告訴記者,當時身邊有朋友通過做電商賺到了不少錢,也讓他萌生了做電商的想法。如今,33歲的童志達和他的網路電子商行年營業額已經突破千萬。像童志達一樣從青岩劉村起步的年輕創業者還有很多。毛勝平介紹說,整個青岩劉村電商從業人員的平均年齡只有25歲。

與童志達一樣,1992年出生的楊耀暉也是創業大軍中的一員。2013年,大學畢業的楊耀暉和女友一起到青岩劉村創業,懷揣著從父母那借的10萬元,租下了辦公地點之後開了一家網店。「我來青岩劉村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老婆就是村裡人。」他告訴記者,2015年童裝店的生意最紅火時一個月的銷售額接近70萬。「有時候一天就能發出去兩萬單。」

也許,正是如此多的年輕創業者,讓青岩劉村顯得很「潮」。毛勝平告訴記者,村子裡在基礎配套方面,已經實現百兆光纖免費入戶,公共區域實現Wi-Fi全覆蓋。他表示,在未來這也將成為大數據和移動電商發展的基礎。

當記者聯繫到童志達時,他告訴記者,他的公司已經搬出了青岩劉村。童志達表示,在做了一段商品批發之後,他創立了自己的品牌,建立了工廠。如今他銷售的商品幾乎都是自己工廠生產的,「一旦有了工廠,情況和單純做電商可能就不太一樣了,一是資金投入上要比以前大得多,人員等各方面成本也就要高得多。相對的規模也要進行升級。離開青岩劉村主要還是因為倉儲的地方不夠,我們搬出來之後換了一個比較大的地方。」

毛勝平表示,村內的倉儲問題已被注意到。他透露,青岩劉村已經進一步明確,在青岩劉村電商發展的基礎上,未來將藉助城鄉結合的優勢,重新規劃、布局電商村的物流倉儲功能區域,打造一個科學合理的公共集約性倉儲功能區,從倉儲面積上解決電商對倉儲量的需求,同時可以實現貨權與實物相分離的專業化倉儲管理模式。

除此之外,青岩劉村似乎已經不僅僅滿足於「網店第一村」的名號。毛勝平透露,未來青岩劉村將加大與各大專院校合作的力度和深度,在電子商務、美工、設計、物流、跨境、營銷、策劃等專業方向與高校建立人才實習實踐戰略合作,打造「青岩劉千名電商人才資源庫」以及新一代創客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