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貨運貨代 » 國際報關與貨運論文doc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國際報關與貨運論文doc

發布時間: 2020-12-01 05:58:55

1、報關與國際貨運論文題目定個什麼

如果去實習的話 可以寫本單位的情況 題目:淺析某某報關行或者貨代公司現狀或存在的問題 未來發展方向等

2、跪求!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論文該怎麼寫啊?先教我怎麼選題!!!急!!!

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畢業論文參考選題
出口貿易中的單證問題
論《2000年通則》中FCA術語的運用及注意問題
進出口業務中傭金和折扣的作用和運用
正確運用國際貿易慣例處理貿易糾紛
三種常用的出口收匯風險防範措施的運用及利弊分析
福費廷在外貿結算中的應用
試分析貿易術語變形條件與航次租船合同裝卸費用分擔條款的對應
淺談國際多式聯運經營人責任制的統一
集裝箱條件貨代提單的應用
試談集裝箱運輸下裝箱責任的認定
外國對華直接投資與中國製造業產品國際競爭力
我國企業對外投資的產業選擇
跨國公司在華並購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
試析我國中小企業如何開拓國際市場
試論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的救濟方法
現代物流的發展給傳統貨運代理業帶來的影響
中國農業貿易發展的現狀、問題與建議
我國農業保護的現狀與對策
對我國出口商品質量問題的分析與思考
我國服裝出口的優勢與問題
中國紡織品出口中的品牌戰略
論我國出口商品市場的多元化
當前我國出口企業在**國頻遭退貨問題研究
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現狀及發展探析
**國家的反傾銷對我國**行業的影響
**國家的反傾銷對我國**地區經濟發展的影響
從紡織品貿易摩擦看我國的對外貿易發展戰略
對信用證風險的防範措施探討
國外反傾銷的新特點及對策
我國出口商品包裝現狀的分析與思考
論我國出口商品市場的多元化
中國出口商品頻遭國外反傾銷調查的原因及對策
新形勢下中國企業應對反傾銷策略研究
國際貿易中爭議的處理
電子商務對信用證業務的影響
中國如何運用WTO規則應對外國的反補貼指控
CIF合同的特點和內容及應用
日韓貿易自由區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
淺析中日韓之間貿易和投資關系
印度經濟和中印貿易
中俄邊境貿易現狀分析及發展對策
我國內地與香港(台灣)貿易關系發展現狀與前景分析
我國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優勢及其對外投資戰略
試分析國際多式聯運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我國中小企業在國際化經營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環渤海經濟圈發展戰略研究
長三角地區外向型經濟發展問題研究
漢堡規則和海牙規則的比較
我國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優勢及其對外投資戰略
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對我國產業升級的作用分析
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對**行業發展的影響
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對**地區經濟發展的影響
電子商務為我國(省、市)外貿企業帶來的商機與挑戰
綠色壁壘對我國(省、市)外貿出口的影響分析
跨國公司在華擴張模式透析
**省(**市)投資環境的現狀、問題與對策
**省(**市)出口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探析
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所面臨的市場風險分析
國際物流運輸合理化
國際物流單證製作與風險控制
國際貨運代理實務運作與管理
國際貨運代理業務中的客戶服務
單證風險防範與當事人責任
進出口貨物通關實務與管理
保稅區保稅企業報關程序的特點和實例
增強我國國際貨運代理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措施
集裝箱多式聯運各種運輸方式如何銜接
集裝箱多式聯運中的責任劃分問題探討
集裝箱多式聯運承運人的利益風險分析
集裝箱多式聯運下隱藏損害問題的各方責任分析
試分析集裝箱提單與傳統海運提單的異同
國際貨運代理人如何向第三方物流經營人轉變
國際貿易新術語(FCA,CPT,CIP)帶給集裝箱運輸的挑戰
試分析聯運提單與多式聯運提單的異同
試分析國際多式聯運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淺談國際多式聯運經營人責任制的統一
國際多式聯運經營人責任形式與賠償責任之關聯
試談第三方物流與多式聯運的異同
試論國際貨運代理人與有關各方的關系
有關國際貨運代理人法律責任及其責任的問題探討
淺論國際貨運代理人充當第三方物流經營人的定位
集裝箱多式聯運的發展對國際貿易術語的影響
試舉例分析航次租船合同中關於裝卸時間不同計算方法對租家的影響
現代物流理念在國際貨運中的應用
網路貿易在我國的發展與對策
網路貿易給我國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與對策
人民幣升值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影響
我國出口商品結構分析
我國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優勢及其對外投資戰略

畢業論文參考選題方向:
1. 國際物流單證製作與風險控制
2. 國際貨運代理實務運作與管理
3. 貨運站業務流程與改造
4. 國際貨運代理業務中的客戶服務
5. 單證風險防範與當事人責任
6. 特種貨物物流技術
7. 貨損事故處理與風險防範
8. 進出口貨物通關實務與管理
9. 保稅區保稅企業報關程序的特點和實例
10. 增強我國國際貨運代理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措施
11. 國際貨運代理企業內部的計算機管理
12. 現代物流的發展給傳統貨運代理業帶來的影響
13. 集裝箱多式聯運各種運輸方式如何銜接
14. 集裝箱多式聯運中的責任劃分問題探討
15. 集裝箱多式聯運承運人的利益風險分析
16. 集裝箱多式聯運下隱藏損害問題的各方責任分析
17. 試分析集裝箱提單與傳統海運提單的異同
18. 國際貨運代理人如何向第三方物流經營人轉變
19. 國際貿易新術語(FCA,CPT,CIP)帶給集裝箱運輸的挑戰
20. 試分析聯運提單與多式聯運提單的異同
21. 試分析國際多式聯運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22. 淺談國際多式聯運經營人責任制的統一
23. 國際多式聯運經營人責任形式與賠償責任之關聯
24. 試談第三方物流與多式聯運的異同
25. 試論國際貨運代理人與有關各方的關系
26. 有關國際貨運代理人法律責任及其責任的問題探討
27. 論NVOCC的法律地位及其提單性質
28. 淺論國際貨運代理人充當第三方物流經營人的定位
29. 第三方物流經營人的認定與性質
30. 集裝箱條件貨代提單的應用
31. 鐵路如何參與集裝箱多式聯運
32. 公路如何參加集裝箱多式聯運
33. **************************************聯運
34. 集裝箱多式聯運的發展對國際貿易術語的影響
35. 試從國際航運角度談談第三方物流的發展
36. 分析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對國際貨運代理業的影響
37. 試分析大小洋山深水港集疏運系統的建設
38. 試分析貿易術語變形條件與航次租船合同裝卸費用分擔條款的對應
39. 請談談「憑保函無單放貨」與「電放」的異同
40. 現代物流理念在國際貨運中的應用
41. 試談談無單放貨對承運人的風險及防範
42. 試談集裝箱運輸下裝箱責任的認定
43. 淺論國際航運企業如何開展現代物流業務
44. 試分析M/R與D/R的異同
45. 試舉例分析航次租船合同中關於裝卸時間不同計算方法對租家的影響
46. 請分析國際航空貨物運輸與國際快遞的異同
47. 你是如何看待DHL等國際快遞公司獲得國內快遞經營權的?
48. 淺談《海商法》有關托運人的規定帶給船公司簽發提單的影響
49. 傳統海運業如何適應現代物流的發展
50. 談談海運貨物收貨人的提貨義務
51. 淺析提單的首要條款
52. 淺談提單的法律適用
53. 試分析HBL, SBL ,OBL的異同
54. 如何理解有關提單的初步證據,最終證據的作用
55. 談談承運人責任期間的發展
56. 試分析承運人責任形式的發展
57. 淺論海運提單的運輸合同的屬性
58. 請分析托運人對托運危險貨物的義務和責任
59. 試根據《海商法》談談FOB賣方作為托運人的法律地位及其權利
60. 試談目前我國國際快遞合同的法律適用
61. 試論HBL,SBL,TPLO-B/L的異同
1、中小貨代企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2、淺析無船承運人的法律地位及其管理
3、淺析貨代行業的專業化發展問題
4、貨代企業發展第三方物流業務的可行性分析
5、某某貨代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研究
6、淺析貨代行業的規范管理問題
7、淺析國內貨代企業如何應對外資貨代企業的挑戰
8、港口貨代企業的經營模式探析
9、貨代企業如何做好成本核算工作
10、貨代行業風險分析及保險現狀
11、貨代業務中如何做好客戶關系管理工作
12、貨代企業的信息化需求調查研究

PS:專業論文是一個系統的工作,需要根據你的興趣、導師的研究方向綜合考慮。選題不易太大,這樣寫出的東西沒新意太泛,別太小容易寫不下去。。好運吧,就寫這么多了。

3、我學的是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畢業論文寫什麼題目好?

最近海關不是在推行無紙化報關么。
去海關主頁上看看公告吧。了解一下相關信息
如果有條件,還可以聯絡一下幾個大的報關行公司。
去咨詢一些相關的海關措施。
論文題目么就寫無紙化通關的利於弊。
以前有紙化的好處,現在無紙化的好處。
對國際貨運的好處。
然後反過來說弊端在哪裡。
最後總結,利大於弊。
完美的一篇論文。論據網上要多要少,海關公告和新聞有很多。
論點我也給你寫很明白了。。。。而且題材很新。
你的論文導師會很感興趣的。

4、報關與國際貨運的畢業論文

報關與國際貨運

[摘 要〕 本文針對傳統的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課程體系的諸多弊端,通過對大量外向型經濟企業和相關單位的廣泛調研,對報關與國際貨運工作崗位技能進行了分解,提出了按具體工作流程的先後順序設計技能模塊課程體系的新思路。
[關鍵詞] 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 課程體系 技能模塊

一、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傳統的課程體系
傳統的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課程體系多為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職業技能課的三段式模式,課程之間就像若干個簡單的拼盤,彼此割裂。存在的諸多問題主要表現為:課程的開出順序本末倒置;課程之間的內容重復現象時有發生,各科課程的定位缺少把握,很容易造成知識點的疏漏;部分課程的設置缺少科學性,極不利於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部分教材選用陳舊,甚至是本科教材的翻版;授課內容上重理論傳授、輕實踐操作訓練。結果是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很差,離崗位技能的要求相差甚遠,就業面臨較大壓力。
二、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技能模塊課程體系的構建
為了真正了解外向型經濟企業對報關與國際貨運人才需求的標准,本課題組成員到多家企業和相關單位做了廣泛的調研,並與相關單位行業專家及一線工作人員進行了座談。通過對原有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的課程體系進行分析,找出了與一線報關與國際貨運業務操作所需技能的差距,並對報關與國際貨運工作崗位技能進行了分解,提出了按具體工作流程的先後順序設計技能模塊課程體系的新思路。
1.技能模塊課程體系設計的原則
(1)突出專業特色。首先,細化專業方向,把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定位為報關與國際貨運代理方向;第二,專業課程的設置均為突出專業方向服務。比如將專業英語《報關英語》調整為《貨代英語》,更加提高了課程的實用性。
(2)以能力為核心。即以培養學生具有報關與國際貨運實際應用和操作能力為核心,構築基礎理論+專業技能+全面素質教育的課程體系。理論課程以適應職業崗位能力形成所需的理論知識為依據,側重針對性、實用性,並以夠用為度;實踐課程以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操作能力為目的,加大實習、實訓的比重,技能培養要貫穿教學的始終,增加職業綜合能力的實訓課程;增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通過對原有課程的重組、歸納、整合和刪除,實現課程的綜合化、能力化、模塊化。比如:《英語聽力》和《英語口語》合並成《英語聽說》課程後,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英語聽說能力。
(3)以就業為導向。突出崗位的針對性,突出行業的適應性,突出職業的地方性。在課程體系確立的過程中,從學生職業能力的訓練與培養到實踐教學環節的設計與實施,都要緊緊圍繞學生將要從事的具體職業的行業特點和崗位要求來進行設計和展開教學。從新生入學開始,就進行專業認識實習,增加學生對專業的感性認識,為學生後續專業學習打下基礎和鋪墊,逐步培養學生的專業和崗位意識。始終堅持重點培養學生的崗位操作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職業生涯發展能力、創新能力和自主創業能力。
(4)雙證書教育。將專業教育與職業崗位資格證書的考試相結合,注重學歷教育與崗位技能培訓的統一。在技能模塊課程體系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模塊技能的培養與相關行業資格證書的吻合。一是課程的設置要與資格證書考試內容一致;二是課程開出的時間要早於或同步於考證的時間。這樣可以大大地提高學生職業資格證書的通過率,為將來的就業備好敲門磚。
(5)工學結合。積極與企業合作,同行業專家和企業生產一線專業人士共同研究制訂技能模塊課程體系。建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廣泛吸收企業的相關專業人員參與教學過程,以此擴大工學合作、產學合作的渠道。按照「校企融合」的思路,人才培養「學校與企業一體化」,實踐教學「校內與校外一體化」。
2.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技能模塊課程體系
改革後的技能模塊課程體系具體構成如下:
(1)公共基礎課(略)
(2)職業基礎能力課。開設課程:國際貿易實務、進出口商品學、對外貿易政策與法律法規、對外貿易英語、英語聽說、商務英語寫作、商務英語翻譯、電子商務、海關法、國際金融、涉外禮儀、商務心理學

(3)專業核心能力課。
①國際貨運代理能力(租船訂艙、繕制單證、函電及口語溝通)。開設課程:國際海上貨運代理理論與實務、貨代英語、外貿函電與單證。考證:國際貨物運輸代理人員從業資格證書(主考部門:中國國際貨代協會)、國際商務單證員證書(主考部門:商務部)
②貨物運輸與保險能力。開設課程: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實務。
③報檢報驗能力。開設課程:進出口商品檢驗與檢疫考證:報檢員資格證書(主考部門: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④報關能力。開設課程:報關實務、商品歸類、國際貿易時事政治。考證:報關員資格證書(主考部門:海關總署)
(4)職業素質能力課。開設課程:專業綜合能力實訓(國際貨運代理模擬實訓)、職業教育(團隊精神、企業文化、人際溝通)、就業指導
(5)職業創新能力課。開設課程:攬貨管理、客戶管理(客戶滿意管理)、企業管理、國際貨物運輸管理、市場調查與預測
(6)集中實踐課程。認識實習、頂崗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
(7)選修課。開設課程:國際貿易概論、經濟法、國際商法、物流概論、國際貿易業務員綜合業務知識、物流會計與統計、畢業設計指導
考證:國際商務跟單員資格證書、國際貿易業務員崗位資格證書(主考部門:商務部)
三、結論
技能模塊課程體系的設計,將學歷教育、職業技能培養與職業認證三者有機結合起來,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的職業資格證書通過率大大地提高。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能力和職業創新能力,為學生將來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希望能幫上忙!!!給分吧!!!!

5、報關與國際貿易 畢業論文範文

國際貿易的發展及趨勢
發布時間: 2003-7-21 作者:安和芬
研究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是我國制定和完善出口發展戰略的重要前提。

一、國際貿易的現狀與前瞻

進入90年代後,由於世界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西方國家受周期性和結構性因素的影響而先後陷入衰退,再加上美元匯率的變化、國際債務、戰爭等因素的嚴重製約,國際貿易的增長速度連年下降,而且波動較大,國際貿易增長率從1989年的7%下降到1990年的5%,1991年又下降到3%,1992年上升到4.5%,1993年又降至2.5%,1994年回升到5%,1995年可望增長到7%左右,1996年後,增長速度還要加快。但不同國家和不同地區之間的發展是很不平衡的。

總的看,整個90年代國際貿易將處於一個新的增長期,其發展速度可達5%左右,不僅超過世界經濟增長速度還將明顯高於80年代(4%)的發展水平。國際商品市場對機電產品、運輸設備、計算機、有色金屬、石油、石化產品等的需求大幅度增長,價格上揚,其中製成品貿易將進一步擴大。初級產品貿易亦有明顯好轉,其絕對貿易額將不斷增長,但在國際貿易中所佔的比重卻呈下降的趨勢,下降幅度將小於80年代同類產品的水平,這種態勢在今後幾年內還將繼續發展。90年代,國際貿易的基本走勢是初期緩慢增長,中後期增速加快,其推動力主要來自西方國家的宏觀調控措施。但是與產業結構變動直接關聯的技術大周期正處在上升階段,還沒有重大突破,貿易保護主義的新發展以及發展中國家沉重的債務負擔等因素的制約,國際貿易出現大幅度增長的可能性不大。

二、影響國際貿易發展的幾個主要因素

(一)世界經濟繼續保持增長的勢頭

世界經濟已擺脫連續4年的增長緩慢和不景氣狀態,並開始步入新一輪的經濟上升周期,世界經濟增長率在1991年下降到—0.4%的基礎上,1992年提高到0.8%,1993年為1.7%,1994年上升到3.1%,預計1995年可達3.5%,90年代下半期大體可保持3%的增長率,略高於80年代2.9%的水平。

西方國家經濟普遍復甦和發展,是世界經濟好轉的重要原因。美國經濟在90年代下半期的增長率可能維持在3%左右。西歐經濟增長率也從1993年0.4%的負增長,提高到1994年的2.6%,1995年可達2.9%,爾後幾年,經濟形勢將進一步好轉,並步入常規增長,年平均增長率將高於80年代。美國、西歐經濟情況的進一步好轉,有助於抑制日元升值的勢頭,並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日本的出口,為日本擺脫經濟衰退提供一個轉機,使經濟出現一些復甦的跡象。90年代下半期,日本經濟增長率大體維持在3—3.5%,盡管高過美國和西歐,但仍低於80年代的水平。
國際貿易的發展及趨勢
發布時間: 2003-7-21 作者:安和芬
研究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是我國制定和完善出口發展戰略的重要前提。

一、國際貿易的現狀與前瞻

進入90年代後,由於世界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西方國家受周期性和結構性因素的影響而先後陷入衰退,再加上美元匯率的變化、國際債務、戰爭等因素的嚴重製約,國際貿易的增長速度連年下降,而且波動較大,國際貿易增長率從1989年的7%下降到1990年的5%,1991年又下降到3%,1992年上升到4.5%,1993年又降至2.5%,1994年回升到5%,1995年可望增長到7%左右,1996年後,增長速度還要加快。但不同國家和不同地區之間的發展是很不平衡的。

總的看,整個90年代國際貿易將處於一個新的增長期,其發展速度可達5%左右,不僅超過世界經濟增長速度還將明顯高於80年代(4%)的發展水平。國際商品市場對機電產品、運輸設備、計算機、有色金屬、石油、石化產品等的需求大幅度增長,價格上揚,其中製成品貿易將進一步擴大。初級產品貿易亦有明顯好轉,其絕對貿易額將不斷增長,但在國際貿易中所佔的比重卻呈下降的趨勢,下降幅度將小於80年代同類產品的水平,這種態勢在今後幾年內還將繼續發展。90年代,國際貿易的基本走勢是初期緩慢增長,中後期增速加快,其推動力主要來自西方國家的宏觀調控措施。但是與產業結構變動直接關聯的技術大周期正處在上升階段,還沒有重大突破,貿易保護主義的新發展以及發展中國家沉重的債務負擔等因素的制約,國際貿易出現大幅度增長的可能性不大。

二、影響國際貿易發展的幾個主要因素

(一)世界經濟繼續保持增長的勢頭

世界經濟已擺脫連續4年的增長緩慢和不景氣狀態,並開始步入新一輪的經濟上升周期,世界經濟增長率在1991年下降到—0.4%的基礎上,1992年提高到0.8%,1993年為1.7%,1994年上升到3.1%,預計1995年可達3.5%,90年代下半期大體可保持3%的增長率,略高於80年代2.9%的水平。

西方國家經濟普遍復甦和發展,是世界經濟好轉的重要原因。美國經濟在90年代下半期的增長率可能維持在3%左右。西歐經濟增長率也從1993年0.4%的負增長,提高到1994年的2.6%,1995年可達2.9%,爾後幾年,經濟形勢將進一步好轉,並步入常規增長,年平均增長率將高於80年代。美國、西歐經濟情況的進一步好轉,有助於抑制日元升值的勢頭,並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日本的出口,為日本擺脫經濟衰退提供一個轉機,使經濟出現一些復甦的跡象。90年代下半期,日本經濟增長率大體維持在3—3.5%,盡管高過美國和西歐,但仍低於80年代的水平。
在東盟經濟部長第26屆年會上,一致同意把建成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時間,從原定15年縮短為10年,決定在2003年1月1日,把東盟內部工業品、農產品的關稅降到0.5%。目前,亞太地區的「成長三角」,作為次區域經濟合作的一種補充模式進展比較順利。

為了推動亞太經濟合作的發展,1995年2月16日,亞太經合組織舉行高級官員「特別」會議,討論地區貿易和投資的遠景,並為今年11月在大阪召開部長級會議和第三屆領導人會議准備議事日程,同時起草在2020年以前實現亞太地區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行動計劃」。參加會議的官員一致認為議事日程應由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以及經濟和技術合作兩部分組成。會議同意成立一個私營企業協調組。

(四)科學技術進步的加速

90年代是以微電子、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和新材料等領域為中心的高新技術、繼續加速發展、而且日趨走向實用化、產業化的時代,隨著高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國際化分工的深化,產品質量性能的不斷提高,產品種類、規格的不斷變化,產品的生產同期將大為縮短。由於產品的不斷升級換代,必將促使各國的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向更高層次發展,使國際間的相互依賴和滲透進一步加深,從而推動國際商品范圍和貿易量的不斷擴大。使商品生產的內容、形式以及組織等方面都將發生變革。國際貿易的發展也越來越多地和新技術聯在一起,使國際商品生產和貿易的原材料密度和粗放程度大為減少,而技術、知識密集度卻大大提高。由於社會消費需求向多樣化發展,通過商品交換,促進行業內部貿易的發展。

(五)跨國公司的蓬勃發展

進入90年代後,跨國公司發展尤為迅速,並正在不斷改變著世界商品生產和流通的格局。目前,全球跨國公司約有1.2萬家,控制著世界出口貿易總額的2/3,跨國公司內部貿易已佔國際貿易的40%。隨著生產國際化的新發展,跨國公司將在更大程度上控制著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和技術轉讓等經濟活動。製成品貿易,特別是高技術貿易和資本貨物貿易在跨國公司內占的比重也將越來越大,在發達國家的製成品貿易中,由於規模經濟的作用,使同一行業內部的雙向性國際商品流動發展很快,並成為貿易效益的主要來源,據1992年有關部門的調查,發達國家的產業內貿易約占國際貿易的60%,新加坡、韓國、印度尼西亞等國的產業內貿易約占國際貿易的45%。

隨著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的發展和新貿易保護主義的盛行,企業進入國外市場更為困難。為了繞過東道國的貿易壁壘,為了有利於降低研究、試制、生產成本,擴大市場,實現優勢互補,從80年代起,一些大型跨國公司已開始走向無國界化,但是直到近幾年,大企業間締結國際戰略聯盟的工作才得到迅速發展。跨國公司聯盟可以利用自身和他國的不同優勢,通過生產要素的國際流動,在世界范圍內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共同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推動國際貿易的發展。
三、國際貿易結構發生重大變化

(一)國際服務貿易蓬勃興起

進入80年代後,服務貿易正以高於商品貿易的速度增長,國際服務貿易額從1982年的4050億美元增加到1987年的9600億美元,1992年又增加到10200億美元,10年間增長1.5倍,同期,世界商品貿易額只增長1倍。1993年,世界商品貿易額比上年減少2%,而國際服務貿易額卻增長3%。在國際服務貿易構成中,運輸和旅遊服務貿易所佔的比重相對下降,通訊、保險、廣告、技術、租賃、管理等服務貿易所佔的比重在不斷提高,尤其是高技術產品中的附加值的不斷增加,其商品也越來越趨向於服務密集型。

發達國家的經濟越來越「服務化」,在國際服務貿易中,發達國家約佔3/4的份額。美國是世界最大的服務貿易出口國,在電信、數據處理、銀行、保險等新興服務項目中具有明顯優勢。世界許多國家出於自身的經濟安全考慮,對服務貿易實行保護主義政策,普遍構築了貿易壁壘,對美國服務貿易的擴大構成強大的威脅,因此,幾年前,美國就向關貿總協定提出要求解決服務貿易的問題。烏拉圭回合經過多年的談判,終於達成服務貿易多邊框架協定,規定締約方所承擔的一般義務與紀律,包括最惠國待遇、透明度、國民待遇、發展中國家的逐步參與、市場准入、解決爭議等條款。服務貿易多邊框架的制定,是關貿總協定在推動國際貿易自由化發展問題上的一個重大突破,它將使締約方對服務市場的保護與多邊談判,加強人員交往與信息流通,特別是知識產權、技術轉讓、數據處理、咨詢、廣告等服務行業的貿易逐步自由化,有利於加速國際貿易的發展。

(二)環保產品風靡全球

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大大增強了世界人民的環保意識,對人類健康無害的綠色食品、綠色冰箱、綠色空調、綠色電腦、綠色汽車等綠色產品的需求量明顯上升,從而推動了電器、能源、建築、石化等工業部門的變革,防治污染、節能、信息服務等將形成一個新興的龐大產業。北美、西歐的環保技術已佔據國際市場的60%,據西方7個工業國的調查,抵制非環保產品的人數約占總人數的79%,這表明綠色商品在國際市場上已佔主導地位,而且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為了解決與貿易有關的環境問題,1993年12月15日,在烏拉圭回合的貿易談判委員會議上,通過一項「關於貿易與環境」的決議,決定起草一份貿易與環境的工作方案,並制定有關貿易與環境措施之間增強相互作用的規則,監督用於環境目的的貿易措施,以及與貿易有關的環保措施。隨著國際社會環保意識的增強,在國際援助和國際投資中,環保工程倍受重視。當前,許多國家不僅陸續推出嚴格的環保法規,而且在進出口貿易中,無論是工業國家還是「新興工業國家」,大都制定「環保產品優先」的原則,美國柯林頓總統明確提出:對環保產品要制定出口優惠政策;歐洲聯盟已制定「綠色輸入」政策;東盟國家決定對環保產品徵收低關稅;這對國際貿易的發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四、國際貿易方式正處在變革中

(一)無紙貿易逐步盛行

無紙貿易(簡稱EDI),是利用電子數據交換代替傳統的紙面單據進行貿易活動,將標準的經濟信息通過通訊網路,在商業夥伴的計算機之間進行傳輸和處理,以實現買賣雙方交易的目的。在國際貿易活動中利用EDI,可以大量減少甚至消除在傳統貿易過程中的各種紙面文件和單據,避免數據的重復輸入,簡化工作程序,這不僅能加快信息的反饋速度,可及時得到大量的商業信息,減少差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便於管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還可提供更有利於企業的貿易機會和條件。

無紙貿易始於60年代,但到80年代才逐步擴展到國際貿易領域。從1992年開始,美國的進出口貿易報關都採用EDI;日本結合EDI的應用開發了「戰略信息系統(SIS)」;韓國也建立了EDI服務系統——韓國貿易網(KT—NET);我國政府已成立「中國促進EDI應用協調委員會」,負責推動EDI的應用工作;聯合國也提出了應用EDI的貿易服務促進項目——ET2000年,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UNCITRAL)正在制定有關EDI應用的國際法,為EDI在全球范圍內普及使用創造條件。

(二)管理貿易發展迅速

管理貿易具體講是指一國政府從國家的宏觀經濟利益和國內外政策需要出發,對外貿活動進行的行政管理和干預。對國際經濟組織來講就是對國際經濟的協調管理。

進入90年代後,由於國際市場競爭激烈,工業國家爭奪市場份額的斗爭越來越尖銳,對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形成強烈的沖擊,有關國家出於經濟利益的相關性,都認識到加強國際經濟協調十分必要。發展中國家通過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的調整,以及實施改革開放政策,有力地促進經濟的發展,韓國、新加坡、香港、台灣等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的汽車、家電、服裝、電子等商品,已開始與發達國家爭奪國際市場份額,發達國家為了保護傳統產業的發展,採取了不少的管理貿易措施;隨著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趨勢的進一步加強,各區域經濟集團為了保護區內市場,在逐步拆除妨礙商品和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的各種障礙的同時,對外實行排斥,使新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各集團之間的非公平壟斷競爭和矛盾加劇,非成員國也感到自己的貿易空間在不斷縮小,為了擴大出口,保護市場,需要加強對貿易的單邊管理和與集團之間的貿易協調管理;隨著生產國際化的新發展,跨國公司既需要採取自由貿易,消除對外經濟擴張的一切限制,同時也需要藉助國家干預外貿來提高競爭力,以保護某些產業免遭外國壟斷組織的侵害,因此,90年代管理貿易將得到迅速發展。
五、發展對外貿易的幾點思考

90年代,國際貿易發展的總趨勢,對我國出口貿易的發展是機遇和挑戰並存。

其機遇主要是:1.有利於擴大出口。國際貿易的持續增長,標志著國際市場需求的穩步擴大,為我國出口貿易的發展,提供一個比較有利的國際環境,有利於擴大出口。2.有利於調整出口商品結構。在國際貿易中,製成品特別是資本貨物(電器、非電氣的機械及運輸設備)和高新技術、信息、智能等「軟體貿易」占的比重將不斷上升,這有利於我國調整出口商品結構,加快發展製成品的出口。

其挑戰主要表現在:1.增加了我國出口貿易的障礙,而且出口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將面臨著更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2.增加了我國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的難度,獨聯體和東歐國家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成為我國的競爭對手。

為使機遇變成現實,充分利用國際環境中的有利因素,我國應採取下列措施:

1.實行全球性的信息戰略。建立健全全球性的行銷網路。在世界各地尋求市場機遇,推動外貿活動的開展。
2.根據國際市場需求,調整產業結構。特別要對無污染、附加值高、輕型化、多功能等市場發展潛力大的產品加以扶植,並作為經濟發展的策略工業對待。
3.積極開展跨國經營。我國企業應跳出傳統行業的單一產品生產框架,踴躍涉足其他新的領域,開展多種經營,積極參加跨行業的競爭。企業在開拓國際市場時,為了繞過對方的貿易壁壘,可以輸出勞務,承包工程,以資本輸出代替商品輸出,開展跨國、跨地區經營,採取在東道國(地區)投資建廠、合資辦廠、收買股份、兼並等手段,就地生產,就地銷售。要鼓勵有條件的大型企業發展跨國戰略聯盟。
4.進一步擴大市場開放度,加強法制,改善投資環境。
★●以上由jrliu78整理 轉載須註明●★

6、報關與國際貨運的畢業論文

報關與國際貨運

[摘 要〕 本文針對傳統的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課程體系的諸多弊端,通過對大量外向型經濟企業和相關單位的廣泛調研,對報關與國際貨運工作崗位技能進行了分解,提出了按具體工作流程的先後順序設計技能模塊課程體系的新思路。
[關鍵詞] 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 課程體系 技能模塊

一、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傳統的課程體系
傳統的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課程體系多為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職業技能課的三段式模式,課程之間就像若干個簡單的拼盤,彼此割裂。存在的諸多問題主要表現為:課程的開出順序本末倒置;課程之間的內容重復現象時有發生,各科課程的定位缺少把握,很容易造成知識點的疏漏;部分課程的設置缺少科學性,極不利於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部分教材選用陳舊,甚至是本科教材的翻版;授課內容上重理論傳授、輕實踐操作訓練。結果是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很差,離崗位技能的要求相差甚遠,就業面臨較大壓力。
二、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技能模塊課程體系的構建
為了真正了解外向型經濟企業對報關與國際貨運人才需求的標准,本課題組成員到多家企業和相關單位做了廣泛的調研,並與相關單位行業專家及一線工作人員進行了座談。通過對原有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的課程體系進行分析,找出了與一線報關與國際貨運業務操作所需技能的差距,並對報關與國際貨運工作崗位技能進行了分解,提出了按具體工作流程的先後順序設計技能模塊課程體系的新思路。
1.技能模塊課程體系設計的原則
(1)突出專業特色。首先,細化專業方向,把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定位為報關與國際貨運代理方向;第二,專業課程的設置均為突出專業方向服務。比如將專業英語《報關英語》調整為《貨代英語》,更加提高了課程的實用性。
(2)以能力為核心。即以培養學生具有報關與國際貨運實際應用和操作能力為核心,構築基礎理論+專業技能+全面素質教育的課程體系。理論課程以適應職業崗位能力形成所需的理論知識為依據,側重針對性、實用性,並以夠用為度;實踐課程以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操作能力為目的,加大實習、實訓的比重,技能培養要貫穿教學的始終,增加職業綜合能力的實訓課程;增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通過對原有課程的重組、歸納、整合和刪除,實現課程的綜合化、能力化、模塊化。比如:《英語聽力》和《英語口語》合並成《英語聽說》課程後,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英語聽說能力。
(3)以就業為導向。突出崗位的針對性,突出行業的適應性,突出職業的地方性。在課程體系確立的過程中,從學生職業能力的訓練與培養到實踐教學環節的設計與實施,都要緊緊圍繞學生將要從事的具體職業的行業特點和崗位要求來進行設計和展開教學。從新生入學開始,就進行專業認識實習,增加學生對專業的感性認識,為學生後續專業學習打下基礎和鋪墊,逐步培養學生的專業和崗位意識。始終堅持重點培養學生的崗位操作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職業生涯發展能力、創新能力和自主創業能力。
(4)雙證書教育。將專業教育與職業崗位資格證書的考試相結合,注重學歷教育與崗位技能培訓的統一。在技能模塊課程體系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模塊技能的培養與相關行業資格證書的吻合。一是課程的設置要與資格證書考試內容一致;二是課程開出的時間要早於或同步於考證的時間。這樣可以大大地提高學生職業資格證書的通過率,為將來的就業備好敲門磚。
(5)工學結合。積極與企業合作,同行業專家和企業生產一線專業人士共同研究制訂技能模塊課程體系。建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廣泛吸收企業的相關專業人員參與教學過程,以此擴大工學合作、產學合作的渠道。按照「校企融合」的思路,人才培養「學校與企業一體化」,實踐教學「校內與校外一體化」。
2.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技能模塊課程體系
改革後的技能模塊課程體系具體構成如下:
(1)公共基礎課(略)
(2)職業基礎能力課。開設課程:國際貿易實務、進出口商品學、對外貿易政策與法律法規、對外貿易英語、英語聽說、商務英語寫作、商務英語翻譯、電子商務、海關法、國際金融、涉外禮儀、商務心理學

(3)專業核心能力課。
①國際貨運代理能力(租船訂艙、繕制單證、函電及口語溝通)。開設課程:國際海上貨運代理理論與實務、貨代英語、外貿函電與單證。考證:國際貨物運輸代理人員從業資格證書(主考部門:中國國際貨代協會)、國際商務單證員證書(主考部門:商務部)
②貨物運輸與保險能力。開設課程: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實務。
③報檢報驗能力。開設課程:進出口商品檢驗與檢疫考證:報檢員資格證書(主考部門: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④報關能力。開設課程:報關實務、商品歸類、國際貿易時事政治。考證:報關員資格證書(主考部門:海關總署)
(4)職業素質能力課。開設課程:專業綜合能力實訓(國際貨運代理模擬實訓)、職業教育(團隊精神、企業文化、人際溝通)、就業指導
(5)職業創新能力課。開設課程:攬貨管理、客戶管理(客戶滿意管理)、企業管理、國際貨物運輸管理、市場調查與預測
(6)集中實踐課程。認識實習、頂崗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
(7)選修課。開設課程:國際貿易概論、經濟法、國際商法、物流概論、國際貿易業務員綜合業務知識、物流會計與統計、畢業設計指導
考證:國際商務跟單員資格證書、國際貿易業務員崗位資格證書(主考部門:商務部)
三、結論
技能模塊課程體系的設計,將學歷教育、職業技能培養與職業認證三者有機結合起來,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的職業資格證書通過率大大地提高。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能力和職業創新能力,為學生將來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希望能幫上忙!!!給分吧!!!!

7、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論文可以寫那些題目

入世於企業營銷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