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物流 » 現代國際物流發展對報檢行業的挑戰及應對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現代國際物流發展對報檢行業的挑戰及應對

發布時間: 2023-06-17 00:02:46

1、國際物流的發展趨勢

由於現代物流業對該國經濟發展、國民生活提高和競爭實力增強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物流業的現代化和國際化,從而使國際物流發展呈現出一系列新的趨勢和特點: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強,現代物流作為一種先進的組織方式和管理理念,被廣泛的認為是企業降低物耗、提高勞動生產率以外的第三利潤源泉。
國際物流是開展國際貿易的必要條件
世界范圍的社會化大生產必然會引起不同的國際分工,任何國家都不能夠包攬一切,因而需要國際間的合作。國際間的商品和勞務流動是由商流和物流組成的,前者由國際交易機構按照國際慣例進行,後者由物流企業按各個國家的生產和市場結構完成。為了克服他們之間的矛盾,這就要求開展與國際貿易相適應的國際物流。
國際貿易對物流提出新的要求? 現階段中國物流的現狀
1.製造企業與物流企業戰略合作。
製造企業與物流企業發揮各自優勢,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提升雙方主業優勢,逐漸達成共識。如中國遠洋物流有限公司先後與海爾集團、長虹集團、中核集團、TCL公司等結成戰略合作關系。
2.大型領袖企業實現供應鏈管理。
國內各行業的大型企業紛紛實施供應鏈(SCM)管理技術,提高企業競爭力。魯能帆茂物流公司在煤炭領域實行從煤炭挖掘、運輸,到煤渣的回收、利用和廢棄物深埋,從煤礦的采購物流到分銷物流的一體化的信息管理。供應鏈管理技術的應用是中國企業轉變生產經營模式的重要體現。
3.外資物流企業不斷進入。
外資物流企業進入中國以後,都有較快的發展。如:美國聯合包裹運送公司(UPS)的中國出口業務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增幅高達125%。英運物流有限公司(EXCL)2004年業務量增長了60%以上。到2004年年底,中外運敦豪(DHL)的56家分公司已覆蓋全國300多個城市,業務保持50%的增長率。
中國國際物流中存在的問題?
1.物流基礎設施「瓶頸」制約現象突出。
中國只有130多萬公里的公路,絕大多數還是二、三級以下的公路;6萬多公里鐵路,平均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只有6公里鐵路,不到歐洲的一半,與擁有四通八達運輸網的北美相比更是有很大差距;2004年港口接卸進口鐵礦石2億噸,同比增長38%,由於疏運能力不配套造成了壓庫壓港,7月份全國主要港口鐵礦石港存達3400萬噸,同比增長了146%,年末仍高達2400萬噸。而現有設施也由於種種原因而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2.粗放經營的格局尚未根本改變。
①國際上通常把社會物流費用佔GDP比率作為衡量一個國家物流運作水平的重要指標。發達國家經過經濟結構調整,推行現代物流運作模式,這項指標普遍降為10左右。中國的這項指標雖然有所降低,但2005年仍然高達18。6。盡管中國經濟發展階段和經濟結構與這些國家差異較大,但也反映出物流運作效率方面的差距。②物流服務社會化程度低,物流企業「小、散、差」問題還比較突出。在運輸市場上,大量規模小、實力弱的小企業和個體運輸戶從事道路運輸,導致空駛和超載現象並存。在倉儲方面,一些冷藏、冷凍、恆溫、恆濕,以及危險化學品儲存能力不足,特別是從農田到餐桌的「冷鏈」沒有形成。有專家估算,中國鮮活、冷凍農副產品在採摘、運輸、儲存等流通環節上的損失率高達25到30。
3.物流企業信息化程度仍然不高。
據對北京貨運市場的調查,22家較大的貨運市場共有貨運企業950家左右,其中只有4家信息化超過30,採用信息系統的大約130~140家,不到七分之一。據中國物流信息中心調查,中國商業企業應用計算機系統的比例不到一半,服務業和運輸業的比例更低,分別只有24。3和18。3。除了POS和條形碼技術外,其他信息技術在物流領域的應用程度普遍較低。物流技術和物流服務規范標准大多不統一。據《來華跨國公司物流服務需求調查報告》顯示,受調查的近百家來華外商投資企業中,高達80%的企業對物流服務商滿意度的評價為「一般」。受訪企業認為在物流服務商需要改進的方面,信息傳遞效率排首位。
4.功能單一,缺乏特色。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對物流服務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企業不僅要提供門到門運輸及有關的基本服務,還要實行一體化物流和供應鏈管理模式,提供從生產材料采購到產品送達消費者的一整套服務系統,包括相關的物流延伸服務,如包裝、加工、配貨等方面。而中國物流業由於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顧客至上」的經營觀念尚未完全落實到行動中,落後的管理、技術、設備也影響服務質量的提高。
5.物流專業人才缺乏,並不斷流失。
當前中國在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養上比較緩慢,市場上符合要求的物流人才較少,而且層次較低,物流專業人才缺乏。由於物流教育和培訓的缺乏,能夠切實為企業提供有效方案的中高級物流人才較少,制約了物流業的發展。而且在中國設立的物流服務業外企大都實施「人員本地化」的開發與應用戰略,其雇員一般以中國人才為主,在外資企業優厚待遇吸引下,一些優秀人才流失已初見端倪。
6.物流發展的環境需要進一步改善。
①體制方面的障礙。物流的產業形態和行業地位不明確,物流組織布局分散,物流資源和市場條塊分割,地方封鎖和行業壟斷等對資源整合與一體化運作形成體制性障礙。②政策環境的影響。由於物流產業的復合性,造成了與物流有關的政策分屬不同部門,缺乏統一、透明的產業政策體系。雖然國家發改委等九部委已經出台了《關於促進中國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意見》,但仍需要落實。 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船舶現代化,船級及型號的選擇要與實際運輸量相適應;在建設港口上,既要重視集裝箱化,又要考慮大批量散裝的能源、物資的裝卸。 配送中心等的建設,逐步實現包裝規范化,裝卸機械化,運輸集裝箱化,積極開發推廣先進適用倉儲、裝卸等標准化專用設備以實現國際物流作業連續性、快速化的要求。 完善中國的物流網路,促進國際物流合理化 現代物流技術的發展,留有餘地,以備將來的擴建。 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統 物流信息及時反映在內部區域網的資料庫上,由管理信息系統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調度;外部聯系通過英特網,既可以在網上登記需求和網上支付,又可以對物流服務進行跟蹤調查;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通過這個平台整合行業舊有資源,對行業資源實現共享,發揮物流行業的整體優勢從根本上改善物流行業的現狀,真正實現物流企業之間、企業與客戶之間物流信息和物流功能的共享。 建立和完善物流技術標准化體系
加快制定物流基礎設施、技術裝備、管理流程、信息網路的技術標准,盡快形成協調統一的現代物流技術標准化體系。廣泛採用標准化、系列化、規范化的運輸、倉儲、裝卸、包裝機具設施和條形碼、信息交換等技術。
完善服務功能,強化增值服務?
在歐美國家,物流服務業功能全、水平高,企業和客戶聯系緊密,甚至是戰略合作夥伴。鑒於此,中國物流企業在提供基本物流服務的同時,要根據市場需求,不斷細分市場,拓展業務范圍,發展增值物流服務,廣泛開展加工、配送、貨代等業務,用專業化服務滿足個性化需求,提高服務質量,以服務求效益;而且要通過提供全方位服務的方式,與大客戶加強業務聯系,增強相互依賴性,發展戰略夥伴關系。
加速培養開放性物流人才
政策上,要大力扶持和保護中國物流業發展 運輸服務、倉儲服務、貨運代理服務和批發配送業務的企業,允許它們根據自身業務優勢,圍繞市場需求,延伸物流服務范圍和領域,逐漸成為部分或全程物流服務的供應者; 隨著知識經濟和信息化時代的來臨,物流業必然向著國際化的方向發展。中國要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經濟競爭中站穩腳跟,必須大力培養一支高素質的物流人才隊伍,打造一批物流精英,建立一套完善的健全的物流體系,為中國參與國際經濟競爭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促進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增強中國的綜合勢力,從而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

2、國際物流未來發展趨勢如何

國際來貨代行業發展自趨勢

因國際貨運代理行業是在國際貿易業務基礎上得以衍生的行業,對國際貿易業務依賴性高,行業發展受全球宏觀經濟及國際貿易情況影響大。新冠病毒疫情以及中美貿易戰等因素導致中國國際貿易的不穩定,直接促使國際貨運代理行業業務需求的減少,為保證企業長遠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業務轉型升級的迫切性,為提升市場競爭水平,國際貨代企業開始向數字化、平台化、智能化和生態化轉型,不斷拓展服務范圍、提升服務水平。

其中數字化是指通過開發和完善數字信息系統使得國際貨運代理企業充分掌握各環節信息,有助於其對物流過程中各環節進行控制、協調及管理,提升其服務效率;而平台化是指企業從貨運中間商模式向物流公共電商平台化模式轉型,為貨物運輸相關的貨主、承運人和客戶提供信息匹配平台;智能化是指發展智能信息化服務商的功能,整合供應鏈信息,幫助企業與其供應鏈合作夥伴實現貿易和物流流程的自動化;生態化是指突破傳統平面盈利模式向立體的生態盈利模式升級,提供融合商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為一體的現代物流供應鏈生態服務模式。



——更多物流行業相關規劃、項目及數據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物流產業研究院

3、快遞業進去百億時代給物流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1、更大的業務發展空間;
2、更多的就業機會;
3、更廣闊的行業細分和服務細分;
4、更大領域和區域的運輸范圍和交通公共設施壓力,以及更大的交通環保污染和生態破壞;
5、更多的行業會消亡或者被取代,或則會被迫改造或者被動適應;
6、更大的車輛和人口流動;
7、更大的信息量和大數據處理量;
8、更大的通訊實時性要求;
9、更龐大的金融結算和交易處理。

4、物流行業的現狀及未來的發展趨勢

2020年,宏觀經濟經受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物流作為經濟發展的先行官,積極貫徹高質量發展理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年物流運行逆勢回升、增勢平穩,物流規模再上新台階,物流業總收入保持增長,物流運行實現提質增效,單位成本緩中趨穩,為抗擊疫情、保障民生、促進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物流規模再上新台階,社會物流總額超300萬億

2020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邁上三百萬億元新台階,達300.1億元。分季度看,2020年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增速分別為-7.3%、-0.5%和2.0%,物流規模增長持續恢復,四季度增速回升進一步加快。

2010-2020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逐年增長,2020年,社會物流總額增速持續回升,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基本持平,社會物流總費用達14.9萬億元。

物流業總收入保持增長。2020年,我國物流業總收入10.5萬億元,同比增長2.2%。物流業總收入增速自三季度由負轉正,四季度以來呈現加速回升態勢,恢復至上年水平。

景氣指數回升,物流企業活力持續增強

物流行業維持較高景氣水平。隨著復工復產穩步推進,物流企業業務量及訂單水平均穩步回升,物流供需兩端同步回升,市場活力持續增強。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在2月份降至26.2%,之後快速回升並保持在榮枯線50%以上水平,到2020年12月為56.9%,並已連續10個月處於擴張區間,反映出中國物流行業運行穩中趨升。

物流產業就業形勢較好,新增就業超百萬人

物流業吸納就業能力不斷增強,從業人員快速增長。根據測算,2019年末,我國物流崗位(既包括物流相關行業法人單位和從事物流活動的個體工商戶從業人員,也包括工業、批發和零售業等行業法人單位的物流崗位從業人員)從業人員數5191萬人,比2016年增長3.6%,年均增長0.9%。

從就業結構特點來看,一是物流專業人才保持較快增長,物流人員專業化程度提升。我國物流相關行業從業人員數超過1200萬人,比2016年增長16%,年均增長3.9%。

二是運輸物流仍是吸納就業的主體,其中道路運輸較快增長,鐵路和水路有所放緩;

三是電商快遞、多式聯運等新型行業成為新增就業的主要動力,「十三五」時期快遞物流行業新增吸納就業超過100萬人,年均增長10%,多式聯運及運輸代理行業新增吸納就業超過15萬人,五年年均增長8%,增速均快於行業平均水平。

——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物流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5、現物流存在的問題及如何解決??

回顧這些年我國物流發展的歷程可以發現,物流發展總體上是相當迅速的。在各個領域都有了很好的發展。又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物流更是發了它的巨大的作用,成為電子商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因為物流的發展出現了一些問題,因此物流也成為了制約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

受國內龐大的市場需求吸引,再加上體制變革釋放出的巨大發展熱情,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各種主體紛紛進入物流領域,各種生產要素紛紛向物流領域集中,這對於一個新興產業的成長至關重要。同時,物流對國民經濟和地區經濟增長的紐帶作用也日益顯現,物流與國民經濟各產業的聯系效應進一步得到體現和發揮,這也是為什麼人們感覺到「物流熱」的深層次原因之一。

但是,從總體上看,這些年國內物流發展走得還是一條粗放式發展模式的道路,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值得引起企業管理層和政府的高度重視:

第一,物流規劃和布局不合理。出現地區性集中的問題,大家都在本地建設物流中心,都想把本地建成國內一流的物流基地。從而出現了「物流熱」的問題。也因此導致了部門分割的問題,使物流的管理效率地下,物流系統運轉不暢通等問題。這樣不僅不能物流行業得到更快的發展,反而有可能延誤物流發展的進程,造成物流資源的巨大浪費,產生負面的影響。

第二,國內物流企業總體競爭力弱。盡管有少數幾家大型物流企業,但絕大多數物流企業缺乏規范的運作、明晰的戰略、合理的人力資源組合、必要的學習能力。在企業競爭戰略方面更多採用低價競爭,而缺乏著眼於客戶需求的提供量身定做的增值服務能力。沒有好的企業管理模式和在物流管理上的標准制度。

第三,國內在物流方面的教育更不上發展的速度。一方面是由於計劃經濟時期遺留下來的部門分割的學科體系仍然在國內物流教育領域發揮著主導地位,大部分高校還沿襲傳統學科教育,很少嘗試新的學科體系,再加上國內的物流人才較少,這使得學生不能學到系統的物流知識,無法領會到「物流」思想的真諦和「第三利潤源」的魅力。

第四,物流裝備和技術水平還不高。一是國內對物流行業的發展不夠重視,在此行業的投資較少,因此導致物流行業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各個企業的技術參差不齊。使得在具體運作中造成服務的不規范,增加運行成本和交易成本,同時帶來一系列的環境和生態問題。

針對以上問題提出若干建議:

第一,需要加強各種層面的物流規劃。國家應該對物流行業引起足夠的重視,加大在次行業的投資建設。國家層面的物流規劃對於整個國家的物流發展、物流資源整合和物流系統效率的提高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加快培育大型物流企業集團。要按照市場規律和世貿組織規則,積極培育一批有良好品牌、主業突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物流企業;鼓勵具有競爭優勢的物流企業通過參股、控股、兼並、收購、託管和特許經營等方式,實現規模擴張,為物流企業做強做大創造環境。

第三,高度重視物流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人力資源是物流發展中的重要生產要素,中國物流發展需要多層次物流人才支撐。當前尤其缺乏實用型物流人才,缺乏高水平的物流管理人員和物流工程技術人員。構建中國物流人才保障體系,已經成為推動物流發展的當務之急。教育部門應當密切關注國外物流理論和國內物流市場的動態變化,適時調整相關課程設置,從教材、師資和實踐等環節保證學生獲得高水準的教育。

第四,推動信息技術在物流管理中的應用。改變企業粗放經營、內在質量差和運作效率低的現狀,實現企業內部網路化,通過供應鏈關系的管理和客戶關系管理,建立上下游企業的網上供應、銷售系統,形成緊密結合的供應鏈和物流服務網路體系,有效、集中使用物流信息資源和優化物流配送網路。加強物流信息化建設,推動信息技術在製造企業物流管理中的應用。要積極推進企業物流管理信息化,促進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構建現代化的物流信息體系。從顧客需求出發,以物流流程為改造對象,對物流流程進行根本性的思考和分析,通過對物流流程的構成要素重新組合,產生出更為有價值的結果,以此實現物流流程徹底的重新設計,從而獲得企業績效的巨大改善。

6、中國物流業如何面對國外物流業的競爭

1、加強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作好總體物流規劃。

由於物流對於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立現代物流體系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而現代物流體系建立的前提是必須要有先進的物流基礎設施。因此,國家應該繼續加強在物流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力度,並從宏觀方面入手,作好總體的物流規劃,以達到我國物流的合理化和物流整體效益的最優化。

我國應該及早制訂出物流業發展的近期規劃、中期規劃和長期的戰略規劃,將有限的資金合理規劃,權衡使用,投入到一些亟待解決的領域,改變目前我國物流業各部門互不協調、重復建設的現狀。同時充分利用大中城市的地理優勢和經濟實力,建立一些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全國性物流網路,從而推動物流業向集團化、聯合化、規模化方面發展。

目前深圳加強了對物流中心的建設,並將物流中心列為未來深圳經濟結構的三大支柱之一,預計到2003年,深圳將成為中國南部地區的航運和物流中心。上海在浦東地區加強了對大型物流中心的建設,預計將成為全國乃至東亞地區最大的物流中心。

2、完善物流的法律法規和標准,規范行業發展秩序。

經過近幾年的飛速發展,我國的物流業已初具規模,但相應的法律法規的修改和制訂有一定的滯後性,還沒有形成一套比較完整的體系,宏觀調控的不力導致了一些諸如市場混亂、競爭無序的現象。因而,制訂和完善物流法律法規是我國物流業健康發展的要求,也是規范行業發展秩序和整頓不合理現象的要求。

另外,要實現物流的現代化,必須首先實行物流的標准化。當前我國物流各部門的非標准化行為仍然相當普遍,尤其在包裝、運輸和裝卸等一些流通環節,缺少必要的行業規范和行業標准,造成了物流成本的上升,嚴重影響了物流活動的正常進行。隨著我國加入WTO,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愈加明顯。為了適應國際貿易的要求,增強競爭優勢,應當採用國際標准或通用的國家標准,並在統一標準的基礎上,不斷改進物流技術,以實現物流活動的合理化和現代化。

3、完善企業物流的運營方式,作好物流成本核算。

在全球經濟日益一體化的今天,企業物流已經成為企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保證。為了提高全球顧客的服務水平,在國際競爭中處於有利的地位,應當鼓勵企業進行物流管理和物流實現方面的創新活動,改善企業物流的運營方式;同時活躍我國的物流市場,合理規劃並加速發展第三方物流。美國經過多年的努力,第三方物流已經獲得了很大的發展,成為企業高效運營和社會物流運作的有力保障,另外,其它各種形式的物流服務也如雨後春筍般的涌現出來,極大推動了物流業的蓬勃發展。

在完善物流運營方式的過程中,需要作好物流成本方面的詳細核算和物流過程設計的持續改進工作,取得低成本的競爭優勢。在傳統觀念中,成本和顧客服務水平有著難以調和的矛盾;而以最低的物流成本實現優質的顧客服務是現代物流體系所追求的目標。企業在物流管理的過程中,應該強化總成本觀念,著重在產生物流成本的一些關鍵領域進行必要的核算和權衡,同時加強和完善顧客的服務水平,只有這樣才能很好地解決成本與服務水平之間的矛盾,提高企業的競爭實力和經濟效益。

4、加強國際合作,重視物流管理的教育和研究,培養物流專業人才。

眾所周知,我國物流管理的教育和研究跟物流業的發展一樣,處於比較落後的水平,沒有形成適應我國現狀的物流管理理論,而且物流專業人士嚴重缺乏。我國應積極普及物流管理知識方面的教育和研究,加深業界對物流重要性的認識,為國家和企業培訓物流方面的專業人才,研究和規劃我國的物流發展戰略,增強政府、高校、企業之間的合作,形成產、學、研相結合的良性循環。

現代物流的發展已經將貿易經濟、信息管理、電子技術和運輸配送等緊密聯系在一起,貿易方面的逐漸全面開放、市場競爭的逐步自由化已經將現代物流推到了時代的最前列,物流理念和物流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因而在發展我國物流業的同時,應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的物流理念和物流技術,加強國際間的合作,定期舉辦國際性的物流研討會,促進我國物流業的發展。

7、物流現代化在中國面臨哪些挑戰和機遇

我國物流業發展前景廣闊,面臨巨大發展機遇和挑戰。
第一,經濟增長和結構升級帶來物流市場的廣闊前景。
未來20年,我國將成為世界上物流需求增量和物流市場規模最大的國家。同時,從中等收入國家邁向高收入國家,居民消費的水平、心理、方式和結構的變化,要求物流發展更加註重效率、特色、個性和人性,基於更高時間和空間價值的物流需求會越來越大。保守估計,2020、2030年電子商務產生的日快遞量將分別突破2000萬和4000萬件。

第二,城鎮化和區域增長新格局對物流空間分布、效率、獲得性等提出更高要求。
我國正經歷著大規模的城鎮化,推動著物流活動集中於城市群、城市帶、大中小城市和城際間,激增的物流量、機動車量以及能源短缺、環境污染、交通擁堵和道路安全等,迫切需要提升城市內、城際間物流效率,構建集成式城市物流配送體系。

第三,全球化縱深和開放新格局推動物流市場深刻調整。
全球化推動我國與世界經濟的聯系和相互作用日益加深。短期內,受歐美經濟疲弱的影響,我國與發達國家的貿易增長會有所放緩,與新興經濟體以及發展中國家的貿易增長會成為新的亮點,貿易格局的變化帶動國際物流活動此消彼長。中長期看,我國國際貿易仍將有相對較高增長,帶動我國國際物流繼續高速發展。

跨國物流企業將深度滲透我國的傳統物流領域。由於國際經濟新秩序尚未完全建立,隨著我國物流企業走向世界,國際貿易摩擦和各種形式的壁壘有可能增加。
第四,新技術突破和廣泛應用促進物流業升級。
交通運輸、物流、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在孕育新的技術突破,新材料技術、節能環保技術、物聯網、下一代信息技術等將在物流領域得到推廣和應用,電子商務、移動互聯、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將與物流業深度融合,這些都對物流業升級帶來重大促進作用。未來物流技術創新將反映安全、快速、大型化、信息化、智能化、個性化、人性化、精細化、綠色化和節能化等時代性特點。

第五,可持續發展和要素成本上升等驅動物流發展轉型。
未來一二十年,我國物流能源消耗仍處於快速增長期,對液體燃料的需求將大幅增加。由於物流企業運營成本的提高,加之服務價格偏低、融資環境不佳等影響,傳統物流運作模式難以為繼,面臨著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可持續發展的轉型要求。

第六,應急和民生物流的重要性日益凸現。
我國自然環境和氣候復雜多樣,自然生態災害嚴重。在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經濟社會轉型時期,各類突發性事故發生幾率將會加大,應急物流體系建設十分迫切。三農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