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物流 » 中國國際物流發展現狀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中國國際物流發展現狀

發布時間: 2020-11-30 09:57:42

1、關於中國國際物流發展的幾點思考

一、中國物流發展的歷程與現狀

新中國自1949年建立至1978年的近30年間,一直實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管理體制。與此相對應,企業生產按計劃組織,物資供應按計劃調撥,產品銷售按計劃分配,交通運輸按計劃執行,幾乎所有的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都是由各級政府按部門,按行政區域通過計劃手段進行分配和供應的。涉及「物流」的各個環節,包括采購、運輸、倉儲、包裝、加工、配送等,均完全通過計劃手段進行管理和控制,企業基本沒有自主經營的空間。這種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管理方式,在生產規模小、產業結構簡單、基礎設施短缺、物資供應匱乏的經濟發展階段,雖然使政府比較容易掌握當時的社會物資供應狀況,能在一定范圍內調劑餘缺,保持社會供應的相對穩定,但卻導致了條塊分割,自成體系,機構重疊,生產、流通、銷售等環節相互分離,社會庫存量大,物資周轉緩慢,資金佔用較多,給社會資源造成極大的浪費。可以說,這個時期中國還沒有「物流」的概念。

1979年以後,我國實行了對內搞活、對外開放的政策,宏觀經濟環境開始發生根本 性變化。企業經營自主權增加,多種經濟成分進入市場,國民經濟步入高速發展時期。與此同時,中國的物資分配體制、商品流通體制、交通運輸體制也發生了重大變化。政府逐步放開了對企業生產、物資、價格的管理,工業企業開始擺脫傳統計劃經濟的束縛,自主決定其原材料的采購和產品的生產與銷售。商貿企業根據流通體制改革和供應方式的調整變化,開展了商品物流配送中心的試點工作。交通運輸企業突破傳統的經營觀念,把業務范圍向運輸前後的兩頭延伸。貨運代理企業作為托運人與承運人之間的橋梁和紐帶,開辦了代理貨物托運、接取送達、訂艙配載、聯運服務等多項業務。在外商投資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同時,現代物流的概念及管理方式開始引入我國。

進入90年代以來,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我國經濟體制逐步轉型,經濟總體實力明顯增強,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社會商品供應日益豐富,綜合運輸體系初步形成,供求關系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整個生產、流通和消費領域發生了深刻變革。國內市場上開始出現了不同形式的物流服務企業,大致有四種類型:第一種是商業、物資儲運企業經過重組改造,利用原有倉儲設施建設商品物流配送中心,向用戶提供物流配送服務;第二種是交通運輸企業和貨運代理(含聯運、集裝箱)企業通過擴大業務經營范圍,開展門到門運輸,進而轉向為用戶提供部分物流服務;第三種是工業生產企業自身成立相對獨立的機構或實體,自己全部承擔其原材料和產成品的後勤保障服務;第四種是少數專業從事物流服務的企業,面向社會提供公用型物流服務。此外還出現了連鎖商業代理配送、航空快件運輸和專遞服務等。

綜上所述,近年來我國的現代物流雖有一些發展,但仍然處於起步階段。主要表現在:一是國內企業對物流服務需求不足,現代物流的觀念尚未在工商企業中得到普及,對現代物流的認識有待提高;二是提供物流服務的企業,工作質量不高,服務內容有限,絕大多數企業只能提供單項或分段的物流服務,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應鏈;三是有點無網或有網不暢,信息交換渠道不完善,技術裝備水平落後,專業人才匱乏;四是市場機制不健全,競爭秩序不規范,現有的規章制度和管理方式尚不適應現代物流的發展;五是關於現代物流的理論研究和實際運作比較滯後,特別是實際運作,更為滯後。

二、中國發展現代物流的必要性與緊迫性

隨著世界經濟的持續發展和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現代物流作為現代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工業化進程中最為經濟合理的綜合服務模式,正在全球范圍內得以迅速發展。我國政府有關部門和廣大企業經過改革開放20年的經濟高速發展時期,也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現代物流對於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一)實現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需要發展現代物流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發展社會化大生產,形成大市場、大流通、大交通,與之相適應,必須要有社會化的現代物流體系作為保障。傳統的物流從「後勤服務」、「實物配送」起源,發展到今天將生產與消費之間的供應鏈全過程實現一體化,本身就是市場經濟的產物。現代物流含有先進的組織管理方式和現代科技智能、信息手段、專業人才等,更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所不可缺少的。

2、請簡述一下我國國際物流發展的現狀

哈哈...你的懸賞分高,我來幫你.僅供參考:

21世紀國際物流發展的新趨勢

在過去幾十年中,物流對企業在市場上能否取勝的決定作用變得越來越明顯。從本質上說,企業在市場上的表現主要是由產品的質量、價格以及產品的供給三個因素決定,其中任何一個因素對企業的競爭能力都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而這三個因素都分別直接受到物流的影響。世界經濟將在縱向上對工業、供應商、顧客、貿易和物流公司進行重新分工,介入生產以及銷售環節的物流公司的出現將是物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第三方物流給供應鏈各參與者帶來了很多好處和方便,因而受到了極大的歡迎,市場潛力巨大,必將成為下一世紀物流業的主流,本文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論述。

一、物流的基本概念

物流一詞源於英語的「Logistics」,原意是軍事後勤保障,二次大戰後,物流的概念被廣泛運用於經濟領域。

根據美國物流管理協會對物流的定義為:「物流是為滿足消費者需求而進行的對原材料、中間庫存、最終產品及相關資訊從起始地到消費地的有效流動與存儲的計劃、實施與控制的過程」。該定義具體突出了物流的四個關鍵組成部分:實質流動、實質存儲、資訊流動和管理協調。由於物流過程是物質產品從供應者到顧客之間復雜的空間流轉過程,涉及生產、流通、消費等領域,現代物流管理包含的內容已越來越廣泛。物流實際上是對供給鏈中的產品在各供給鏈參與者之間進行管理,包括流通中的(運輸中的)和非流通中的(庫存的),通過供應鏈管理對整個渠道的產品和資訊實行增加值流動管理,以便獲取最大的運作效率和效益。

二、第三方物流及其市場現狀

第三方物流是在物流渠道中由中間商提供的服務,中間商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內,提供企業所需的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務。第三方物流提供者是一個為外部客戶管理、控制和提供物流服務作業的公司,他們並不在供應鏈中佔有一席之地,僅是第三方,但通過提供一整套物流活動來服務於供應鏈。

現代意義上的第三方物流是一個約有十到十五年歷史的行業。在美國,第三方物流業被認為尚處於產品生命周期的發展期;在歐洲,尤其在英國,普遍認為第三方物流市場有一定的成熟程度。歐洲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務的比例約為76%;美國約為58%,且其需求仍在增長。研究表明,歐洲24%和美國33%的非第三方物流服務用戶正積極考慮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務;歐洲62%和美國72%的第三方物流服務用戶認為他們有可能在三年內增加對第三方物流服務的運用。一些行業觀察家已對市場的規模作出估計,整個美國第三方物流業的收入已從1994年的150億美元增長到1996年的250億美元,並有望在2000年突破500億美元大關。目前的250億美元被認為佔美國相關市場的6%,意味著有相當於420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歐洲最近的潛在物流市場的規模估計約為9500億美元。

由此可見,全世界的第三方物流市場具有潛力大、漸進性和高增長率的特徵。

三、全球范圍的顧客需求和第三方物流的優越性

物流業在二次世界大戰後得到迅速發展,是由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的。二次大戰以後,企業內部生產水平的進一步下降,伴隨著存貨管理已實現生產與分配間的「零庫存」的優化,這意味著原材料、部件與元件的備貨時間應大大減少。同時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迅速發展和新興市場的形成,迫使企業採用全球戰略,以尋找他們的生產資源,越來越多的產品作為全球產品在世界范圍銷售。這些需求構成了物流發展的源動力,其中企業內部生產水平的降低是主要原因。同時,為參與世界性競爭,企業必須降低產品的成本(包括生產成本和銷售成本),降低庫存(包括倉儲和運送過程中的庫存),增加效益;企業要求准確及時的資訊,要求增加整個供應鏈流程的可觀性。第三方物流提供者為企業解決了上述難題,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紛紛選擇了物流業務的外派。

第三方物流給企業(顧客)帶來了眾多益處,主要表現在:

(1)集中主業。企業能夠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將有限的人力。財力集中於核心業務,進行重點研,發展基本技術,開發出新產品參與世界競爭。

(2)節省費用,減少資本積壓。專業的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利用規模生產的專業優勢和成本優勢,通過提高各環節能力的利用率實現費用節省,使企業能從分離費用結構中獲益。根據對工業用車的調查結果,企業解散自有車隊而代之以公共運輸服務的主要原因就是為了減少固定費用,這不僅包括購買車輛的投資,還包括和車間倉庫、發貨設施、包裝器械以及員工有關的開支。

同時,從日益增長的工業成品營銷服務需求來看,利用外部專家很重要。以1990年的服務為例,工業品營銷費用占總費用的20%,預計2005年該比例將達到40%。若企業自行分配產品,這意味著對營銷服務任何程度的深入參與,都將引起費用的大幅增長。只有使用專業服務公司提供的公共服務,才能減少額外開支。

(3)減少庫存。企業不能承擔多種原料和產品庫存的無限增長,尤其是高價值的部件要被及時送往裝配點,實現零庫存,以保證庫存的最小量。第三方物流提供者藉助精心策劃的物流計劃和適時運送手段,最大限度地減少庫存,改善了企業的現金流量,實現成本優勢。

(4)提升企業形象。第三方物流提供者與顧客,不是競爭對手,而且戰略夥伴,他們為顧客著想,通過全球性的資訊網路使顧客的供應鏈管理完全透明化,顧客隨時可通過Internet了解供應鏈的情況;第三方物流提供者是物流專家,他們利用完備的設施和訓練有素的員工對整個供應鏈實現完全的控制,減少物流的復雜性;他們通過遍布全球的運送網路和服務提供者(分承包方)大大縮短了交貨期,幫助顧客改進服務,樹立自己的品牌形象。第三方物流提供者通過「量體裁衣」式的設計、制訂出以顧客為導向,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方案,使顧客在同行者中脫穎而出,為企業在競爭中取勝創造了有利條件。

以上種種原因,極大地推動了第三方物流的發展,使第三方物流成為21世紀國際物流發展的主流。
----------------------------------------
以上的不行,你到下面的網站找吧!記得打賞我呀!

3、我國國際物流業的發展與決策的論文

我國港口物流現狀與發展淺析
【摘 要】:隨著全球綜合物流時代的到來,港口作為對外貿易進出口貨物的集散中心,已成為國際物流供應鏈的重要節點和物流通道的樞紐。經濟全球化、港口國際化和服
務需求多元化,既為我國港口和港口物流發展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文章分析了我國港口物流發展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發展我國港口物流的戰略決策。
【關鍵詞】:物流;港口;戰略
突出。
一、引言
(4)港口的物流管理與協調能力較低。港口具備物流服務基本功能
國際貿易中 90%以上的貨物運輸是通過海運實現的,港口在全球物
的企業還沒有形成有效的物流服務網路。
流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目前,港口發展已進入第三代,即以技術、管理、
(5)高級物流專業人才缺乏和物流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水平低。
信息等生產要素為基礎,建設高度現代化、商業化、信息化的國際貿易大
港,成為重要的物流樞紐和高附加值物流的中轉節點以及區域信息中 四、對加速發展我國港口物流的建議
心。當前世界主要港口中,第二代港口已開始向第三代港口轉型,香港、 1.創造良好的發展政策環境
新加坡、鹿特丹等港口在轉型中走在前列,我國主要港口向第三代的轉 在市場經濟體制建立的過程中,舊體制將逐步向新體制轉軌變型,
型還處於起步階段。港口綜合物流時代的到來,為我國港口物流的發展 克服既有體制的制約,制定適應物流發展的政策,就成為推動物流業發
提供了契機。 展至關重要的環節。
()目前我國現代物流業整體上缺乏競爭力。由於有關物流方面的
二、我國港口物流發展的成就 1
立法尚不完善,在市場開放後,我國物流業的權益將難以得到法律保護。
1.港口物流產業發展勢頭良好。2005年,我國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
因此,在一定時期內,國家應將物流業作為重點發展的產業而給予特殊
48.1億噸,增長 17.7%;完成集裝箱吞吐量 7580萬 TEU,增長 23%。我國
的扶持,國內物流業必須加速產業提升速度,盡快進入規范成熟期。
港口貨物吞吐量、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已經連續三年穩居世界第一,有 10
(2)鼓勵國內外企業到港口投資、加快港區功能組合和延伸放大,
個港口進入世界億噸大港行列,其中上海港已成為"世界第一大港"。
促進物流中轉、倉儲、分撥、配送、運輸等功能有效整合,逐步完善港口綜
2.港口物流基礎設施不斷改善。港口碼頭建設繼續向大型化、專業
合物流功能。
化方向發展。2005底,全國港口擁有生產用碼頭泊位 35242個,比上年凈
(3)地方政府對港口用地以出讓或劃撥的方式授讓給港口集團開
增 134個,其中萬噸級及以上泊位 1034個,比上年凈增 90個。港口物流
發建設,加強港口用地的規劃和管理。
建設投資也快速增長,"十五"末全國沿海及內河建設完成投資總額比"九
(4)鼓勵港口融資投資多元化,拓展融資渠道,廣泛吸引國內外投
五"末增長四倍。
資,重點吸引大船公司、大貨主、大集團等多元投資主體參與港口建設。
3.初步形成碼頭種類齊全、布局日趨合理的總體港口格局。目前我
以資本為紐帶,廣結戰略聯盟。
國已形成了 20多個主樞紐港為骨幹、區域性重要港口為輔助、地方中小
2.建立高效的口岸監管系統
港口為補充的港口地理布局;港口功能已由以裝卸、集散貨物為主的運
要進一步完善口岸"大通關"模式,實現全天候、一站式通關。銀行、
輸功能逐步擴展到倉儲、加工和商貿等多個領域。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
稅務等相關機構的服務也要相應延長服務時間,開展網上納稅、網上付
三個主要的港口群,即珠江三角洲港口群、長江三角洲港口群和環渤海
費;推進海鐵聯運,集中審單,延伸口岸服務功能實行屬地接放,全面提
灣港口群,它們涵蓋了我國主要的沿海和內河港口,有效地推動了當地
升口岸整體服務功能。
經濟發展和港口之間的分工合作。
3.保障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
4.港口物流發展的軟環境逐漸完善。我國各級政府都十分重視港
根據需要整合港區的地域資源,拓展業務,增加港口物流和信息服
口物流的發展,近些年陸續制定了一系列與港口物流發展相關的法律法
務所需要的基礎設施和設備,為客戶提供多元化、多方位的延伸服務和
規和政策措施。現代港口物流的宏觀政策環境明顯改善,支持現代港口
增值服務,延伸港口產業鏈和價值鏈,增強港口的輻射力和影響力。
物流業發展的政策體系正在逐步形成。尤其是《港口法》的出台與港口下
4.構築順暢的對外通道
放和港口管理體制改革,有力地推動了港口發展的新一輪熱潮。
積極構築以港口為核心的全方位大交通體系,使港口成為輻射全
三、我國港口物流發展存在的問題
國的重要交通樞紐。形成港口與腹地高速公路相銜接的集疏運網路,形
(1)發展政策
成海鐵聯運系統,提高港口集疏運效率,為發展現代物流提供條件。
當前港口發展保稅區物流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現行管理體制和政
策體系不利於保稅區進一步發展物流業務。例如,按照現行的海關管理
參考文獻
模式,港區與保稅分屬兩個關區,外貿貨物在港區和保稅區之間流動存
[1]丁俊發.港口物流與中國經濟發展[J].上海海運學院學報,2004,(5).
在兩個關區的轉關問題,直接造成通關時間長,物流成本高的後果。區港
[2]庄倩瑋,王健.國外港口物流的發展與啟示[J].物流技術,2005,(6).
聯動的試點工作雖在進行中,但完善和推廣尚需時間。
[3]張麗君等.現代港口物流[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
港口物流園區的發展涉及大量的園區用地,依託我國大型集裝箱
[4]石友服,周健.論港口現代化和我國港口現代化的發展方向[J].中國
港區發展的物流園區用地需求一般將超過 100公頃。但我國港口目前存
港口,2005(4).
在的普遍問題是港內庫場面積不足、港外土地已被佔用。用地問題是依
[5]李學工.構築現代港口物流發展的政策框架[J].中國國際物流.2006
托港口發展物流園區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年 1月.
(2)港口物流的發展需要良好的交通基礎設施,港口物流的發展必
[6]魏際剛.物流經濟分析一發展的視角[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
然產生更大的交通流。目前港口集疏運不暢是影響我國港口發展物流園
社.2005年.

4、中國國際貨代行業發展現在及前景

一、中國國際貨代市場之現狀

1.進入本行業的企業日益增多

中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帶動了貨代和物流的發展。顯著的標志就是進入本行業的企業日益增多。 1983 年,中國只有中外運一家國際貨代企業,到 2003 年 11 月,經過商務部批准設立的一級國際貨代已經有 4100 家,而且,每天都有新的貨代誕生,平均每月增加 100 家。在中國貨代市場上,還有一大批沒有取得一級代理資格但實際從事貨代業務的公司和組織,包括個體戶,據業內人事估計,全國大約有 3 萬間。中國的物流公司更是多如牛毛。由於物流的概念比較新,大家爭先恐後感時髦。原先的快遞公司、搬家公司、運輸公司、倉儲公司和貨代公司,紛紛更名,冠以「物流」二字;海陸空的承運人也延伸服務,搞物流;製造企業和商品流通企業也成立物流公司;還有哪些不知「物流」為何物的人,也加入物流大軍。這樣,中國的物流很快就形成了龐大的隊伍,有關數據表明,中國的「物流」企業有二十多萬家。

2.政府對行業管理「秩序缺位」。

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處處留下了計劃經濟的痕跡。貨代和物流行業也不例外。目前,政府對貨代和物流的行政管理可以描述為「行政主管條塊化,市場利益部門化,部門利益法規化」,這種狀況叫做「市場秩序缺位」。中國對貨代和物流行政管理是多頭管理、條塊分割而又盤根錯節。涉及到的部門有今年剛組建的商務部、交通部、鐵道部、民航總局、郵政總局等。各部門都有各自主管的市場和業務,為了確保本部門的利益,他們就通過行政立法來保護。典型的例子就在中國國際快遞、無船承運人等問題上出現的政府主管部門之間的不協調,給行業的發展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挑戰。值得慶幸的是,政府已經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正採取積極的行動,理順關系。今年年初的國務院 機構改革,已將物流管理明確地納入了政府部門的職責范圍,而承擔這項重任的便是新組建的商務部。這樣,從國家層面實現了管理機構「到位」。商務部正在協調相關主管部門,就行業出現的新問題進行調研和協調,並且要從國家層面通過立法形式,調整行政管理關系,使貨代和物流市場健康快速發展。

3.中國物流企業缺乏核心競爭能力。

盡管物流企業數量不少,但其整體實力和管理水平 與世界經濟全球化、市場經濟競爭化和企業效益最大化目標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集中體現為「小、少、弱、差」。即:第一,大部分企業規模小,無論是人員規模、資產規模、營業額規模以及市場份額等都比較小;第二,是物流服務功能少,局限於傳統的單項服務,同質化現象嚴重;第三,由於缺少高素質物流專業人才,導致物流組織能力弱,許多物流企業對現代綜合物流似懂非懂,不會制訂現代綜合物流服務方案,造成物流成本過高。第四、管理水平差。中國大部分貨代企業只有十來年的歷史,從行業的生命循環周期曲線來看,中國的貨代和物流行業處於「開始」階段。因此,在人員管理、市場營銷管理、信息化管理以及網路化管理方面,亟待提高競爭能力。

4、外資企業紛紛搶佔中國市場。

我國政府正在按照加入 WTO 時的承諾,對外開放貨代市場。現在已經允許外資控股 75% ,不晚於 2005 年 12 月,將允許外商獨資。外資貨代進入中國市場有四種策略選擇:找中國的公司做代理;設立辦事處;設立合資公司;設立獨資公司。我們預測,即使中國全面徹底開放以後,外資在中國市場存在的四種方式都將存在,他們會根據自身的業務情況和規模,選擇合適的進入方式,而不是有些人擔心的那樣,外資都會搞獨資。

現有的外資公司在中國市場非常活躍,隨著國外投資方的設廠而設點。他們憑借管理優勢、海外代理網路優勢、以及出口 FOB 條款優勢,掌控相當大的貨源,他們也在想法設法搶佔中國市場份額。

二、中國貨代與物流市場發展趨勢預測

1、中國貨代行業將進一步實行對內開放。

中國的國際貨運代理行業進入門檻很高,政府對自然人直接設立國際貨代一直沒有開放。 WTO 之後,中國各行各業都加大了對內開放的力度和廣度。今年 9 月初,中國的進出口經營權全面放開,凡注冊資本在 100 萬元人民幣的流通企業,不分經濟性質,都可以申請進出口資格,政府實行核准制。我們預測,緊接著政府主管部門就要對國際貨代採取一系列對內開放措施。現在,有關部門正在調研,論證允許自然人直接持股國際貨代企業的可行性和操作規程。我們估計,一旦允許中國自然人持股國際貨代企業,將出現迅速引爆民營貨代市場。

2、行業將發生裂變和整合。

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中國 WTO 承諾開放時間的臨近,貨代和物流行業將按市場規則進行整合和裂變。我們判斷,整合和裂變的方向有三個。其一,包裝上市。目前,中外運和中遠都有物流板塊的上市公司。還有一些國有大型物流公司,比如中鐵系統、中郵系統等,正在整合物流資源,准備以物流為核心業務上市。其次,網路化經營。中國的貨代和物流公司在網路化方面比較薄弱。可以說,沒有一家貨代公司在海外建立了自己的代理網路,只有少數公司在全國范圍建立網路。隨著業務發展和市場競爭的需要,貨代公司必須在國內、國內建立健全代理網路,通過聯盟形式,快速實現網路化經營。再次,專業化經營。「大而全、小而全」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的發展。貨代企業,尤其是中小型貨代,應該找准自己的市場定位,發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業務,走專業化經營之路,強化自身在某個領域的核心競爭力。我們判斷,整合和裂變之後,貨代和物流行業將出現一些上市公司、一批網路化企業和眾多的專業化公司。

3、外資公司、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將逐步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據我們觀察,國外大的公司,該進來的都已經進來了,比如, DHL 、 FedEx 、 Shenkers 、 Eagle 、 Bax 、 Nippon 、近鐵等。他們都是以中外合資的形式進入中國市場,有的企業合作得非常默契,即使政策允許外資獨資了,他們也不會放棄中國的合作夥伴;有的合資企業可能要隨著政策開放對合作方式進行戰略性調整,轉變成獨資公司。屆時,中外合資企業、外方控股企業和外商獨資企業將成為中國市場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國有貨代企業將是中國市場的主力軍。中外運、中遠、中海、中鐵、中郵等大型國有企業正積極得抓住市場經濟發展機遇,由傳統的貨代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努力打造出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國家隊。民營企業是最具有活力的新生力量。十六屆三中全會的《決定》再次鼓勵非公有經濟的發展,商務部即將推出國際貨代對中國自然人開放的新舉措。不久就會涌現出一大批民營貨代和物流企業,他們產權清晰、輕裝上陣、體制靈活,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因此,我們很快就會發現外資公司、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發展成為三支勁旅,在中國的貨代和物流市場強烈角逐,逐漸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4、貨代物流市場潛力巨大,將繼續成為投資熱點。

中國獨特的經濟形態給了貨代和物流市場獨特的投資機會。 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已經位居世界的第六位。到 2020 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將比 2000 年要翻兩番,預計要達到四萬億美元。中國的外貿進出口總額也將翻兩番,預計能夠達到兩萬億美元。中國的貨代和物流也將隨之同步增長。中國國內的巨大市場以及中國特有的比較成本優勢決定了中國會發展成為世界加工廠,這樣中國就會變成世界物流集散中心。因此,中國貨代和物流市場的巨大潛力不言而喻。另一方面,中國的貨運物流的基礎設施比較差,亟待改善和提高。政府層面也在積極做物流區域規劃,比如,珠江三角洲物流規劃和長江三角洲物流規劃。各地方政府也非常重視物流規劃,興辦物流園區。這些情況說明一個現象:貨代和物流市場仍將成為中外投資者追捧的「靚女」,繼續成為投資熱點。

5、當今我國發展國際物流主要面臨哪些難題?

1)物流基礎設施「瓶頸」制約現象突出。

目前我國只有130多萬公里的公路,絕大多數還是二、三級以下的公路;6萬多公里鐵路,平均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只有6公里鐵路,不到歐洲的一半,與擁有四通八達運輸網的北美相比更是有很大差距;2004年港口接卸進口鐵礦石2億噸,同比增長38%,由於疏運能力不配套造成了壓庫壓港,7月份全國主要港口鐵礦石港存達3400萬噸,同比增長了146%,年末仍高達2400萬噸。而目前現有設施也由於種種原因而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2)粗放經營的格局尚未根本改變。

①國際上通常把社會物流費用佔GDP比率作為衡量一個國家物流運作水平的重要指標。發達國家經過經濟結構調整,推行現代物流運作模式,這項指標普遍降為10左右。近年來,我國的這項指標雖然有所降低,但2005年仍然高達18。6。盡管我國經濟發展階段和經濟結構與這些國家差異較大,但也反映出物流運作效率方面的差距。
②物流服務社會化程度低,物流企業「小、散、差」問題還比較突出。在運輸市場上,大量規模小、實力弱的小企業和個體運輸戶從事道路運輸,導致空駛和超載現象並存。在倉儲方面,一些冷藏、冷凍、恆溫、恆濕,以及危險化學品儲存能力不足,特別是從農田到餐桌的「冷鏈」沒有形成。有專家估算,我國鮮活、冷凍農副產品在採摘、運輸、儲存等流通環節上的損失率高達25到30。

(3)物流企業信息化程度仍然不高。

據對北京貨運市場的調查,22家較大的貨運市場共有貨運企業950家左右,其中只有4家信息化超過30,採用信息系統的大約130~140家,不到七分之一。據中國物流信息中心調查,目前我國商業企業應用計算機系統的比例不到一半,服務業和運輸業的比例更低,分別只有24。3和18。3。除了POS和條形碼技術外,其他信息技術在物流領域的應用程度普遍較低。物流技術和物流服務規范標准大多不統一。據《來華跨國公司物流服務需求調查報告》顯示,受調查的近百家來華外商投資企業中,高達80%的企業對目前物流服務商滿意度的評價為「一般」。受訪企業認為在物流服務商需要改進的方面,信息傳遞效率排首位。

(4)功能單一,缺乏特色。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對物流服務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企業不僅要提供門到門運輸及有關的基本服務,還要實行一體化物流和供應鏈管理模式,提供從生產材料采購到產品送達消費者的一整套服務系統,包括相關的物流延伸服務,如包裝、加工、配貨等方面。而我國物流業由於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顧客至上」的經營觀念尚未完全落實到行動中,落後的管理、技術、設備也影響服務質量的提高。

(5)物流專業人才缺乏,並不斷流失。

當前我國在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養上比較緩慢,市場上符合要求的物流人才較少,而且層次較低,物流專業人才缺乏。由於物流教育和培訓的缺乏,能夠切實為企業提供有效方案的中高級物流人才較少,制約了物流業的發展。而且在中國設立的物流服務業外企大都實施「人員本地化」的開發與應用戰略,其雇員一般以中國人才為主,在外資企業優厚待遇吸引下,一些優秀人才流失已初見端倪。

(6)物流發展的環境需要進一步改善。

①體制方面的障礙。物流的產業形態和行業地位不明確,物流組織布局分散,物流資源和市場條塊分割,地方封鎖和行業壟斷等對資源整合與一體化運作形成體制性障礙。
②政策環境的影響。由於物流產業的復合性,造成了與物流有關的政策分屬不同部門,缺乏統一、透明的產業政策體系。雖然國家發改委等九部委已經出台了《關於促進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意見》,但仍需要落實。

6、國際物流的發展趨勢

由於現代物流業對該國經濟發展、國民生活提高和競爭實力增強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物流業的現代化和國際化,從而使國際物流發展呈現出一系列新的趨勢和特點: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強,現代物流作為一種先進的組織方式和管理理念,被廣泛的認為是企業降低物耗、提高勞動生產率以外的第三利潤源泉。
國際物流是開展國際貿易的必要條件
世界范圍的社會化大生產必然會引起不同的國際分工,任何國家都不能夠包攬一切,因而需要國際間的合作。國際間的商品和勞務流動是由商流和物流組成的,前者由國際交易機構按照國際慣例進行,後者由物流企業按各個國家的生產和市場結構完成。為了克服他們之間的矛盾,這就要求開展與國際貿易相適應的國際物流。
國際貿易對物流提出新的要求? 現階段中國物流的現狀
1.製造企業與物流企業戰略合作。
製造企業與物流企業發揮各自優勢,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提升雙方主業優勢,逐漸達成共識。如中國遠洋物流有限公司先後與海爾集團、長虹集團、中核集團、TCL公司等結成戰略合作關系。
2.大型領袖企業實現供應鏈管理。
國內各行業的大型企業紛紛實施供應鏈(SCM)管理技術,提高企業競爭力。魯能帆茂物流公司在煤炭領域實行從煤炭挖掘、運輸,到煤渣的回收、利用和廢棄物深埋,從煤礦的采購物流到分銷物流的一體化的信息管理。供應鏈管理技術的應用是中國企業轉變生產經營模式的重要體現。
3.外資物流企業不斷進入。
外資物流企業進入中國以後,都有較快的發展。如:美國聯合包裹運送公司(UPS)的中國出口業務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增幅高達125%。英運物流有限公司(EXCL)2004年業務量增長了60%以上。到2004年年底,中外運敦豪(DHL)的56家分公司已覆蓋全國300多個城市,業務保持50%的增長率。
中國國際物流中存在的問題?
1.物流基礎設施「瓶頸」制約現象突出。
中國只有130多萬公里的公路,絕大多數還是二、三級以下的公路;6萬多公里鐵路,平均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只有6公里鐵路,不到歐洲的一半,與擁有四通八達運輸網的北美相比更是有很大差距;2004年港口接卸進口鐵礦石2億噸,同比增長38%,由於疏運能力不配套造成了壓庫壓港,7月份全國主要港口鐵礦石港存達3400萬噸,同比增長了146%,年末仍高達2400萬噸。而現有設施也由於種種原因而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2.粗放經營的格局尚未根本改變。
①國際上通常把社會物流費用佔GDP比率作為衡量一個國家物流運作水平的重要指標。發達國家經過經濟結構調整,推行現代物流運作模式,這項指標普遍降為10左右。中國的這項指標雖然有所降低,但2005年仍然高達18。6。盡管中國經濟發展階段和經濟結構與這些國家差異較大,但也反映出物流運作效率方面的差距。②物流服務社會化程度低,物流企業「小、散、差」問題還比較突出。在運輸市場上,大量規模小、實力弱的小企業和個體運輸戶從事道路運輸,導致空駛和超載現象並存。在倉儲方面,一些冷藏、冷凍、恆溫、恆濕,以及危險化學品儲存能力不足,特別是從農田到餐桌的「冷鏈」沒有形成。有專家估算,中國鮮活、冷凍農副產品在採摘、運輸、儲存等流通環節上的損失率高達25到30。
3.物流企業信息化程度仍然不高。
據對北京貨運市場的調查,22家較大的貨運市場共有貨運企業950家左右,其中只有4家信息化超過30,採用信息系統的大約130~140家,不到七分之一。據中國物流信息中心調查,中國商業企業應用計算機系統的比例不到一半,服務業和運輸業的比例更低,分別只有24。3和18。3。除了POS和條形碼技術外,其他信息技術在物流領域的應用程度普遍較低。物流技術和物流服務規范標准大多不統一。據《來華跨國公司物流服務需求調查報告》顯示,受調查的近百家來華外商投資企業中,高達80%的企業對物流服務商滿意度的評價為「一般」。受訪企業認為在物流服務商需要改進的方面,信息傳遞效率排首位。
4.功能單一,缺乏特色。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對物流服務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企業不僅要提供門到門運輸及有關的基本服務,還要實行一體化物流和供應鏈管理模式,提供從生產材料采購到產品送達消費者的一整套服務系統,包括相關的物流延伸服務,如包裝、加工、配貨等方面。而中國物流業由於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顧客至上」的經營觀念尚未完全落實到行動中,落後的管理、技術、設備也影響服務質量的提高。
5.物流專業人才缺乏,並不斷流失。
當前中國在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養上比較緩慢,市場上符合要求的物流人才較少,而且層次較低,物流專業人才缺乏。由於物流教育和培訓的缺乏,能夠切實為企業提供有效方案的中高級物流人才較少,制約了物流業的發展。而且在中國設立的物流服務業外企大都實施「人員本地化」的開發與應用戰略,其雇員一般以中國人才為主,在外資企業優厚待遇吸引下,一些優秀人才流失已初見端倪。
6.物流發展的環境需要進一步改善。
①體制方面的障礙。物流的產業形態和行業地位不明確,物流組織布局分散,物流資源和市場條塊分割,地方封鎖和行業壟斷等對資源整合與一體化運作形成體制性障礙。②政策環境的影響。由於物流產業的復合性,造成了與物流有關的政策分屬不同部門,缺乏統一、透明的產業政策體系。雖然國家發改委等九部委已經出台了《關於促進中國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意見》,但仍需要落實。 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船舶現代化,船級及型號的選擇要與實際運輸量相適應;在建設港口上,既要重視集裝箱化,又要考慮大批量散裝的能源、物資的裝卸。 配送中心等的建設,逐步實現包裝規范化,裝卸機械化,運輸集裝箱化,積極開發推廣先進適用倉儲、裝卸等標准化專用設備以實現國際物流作業連續性、快速化的要求。 完善中國的物流網路,促進國際物流合理化 現代物流技術的發展,留有餘地,以備將來的擴建。 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統 物流信息及時反映在內部區域網的資料庫上,由管理信息系統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調度;外部聯系通過英特網,既可以在網上登記需求和網上支付,又可以對物流服務進行跟蹤調查;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通過這個平台整合行業舊有資源,對行業資源實現共享,發揮物流行業的整體優勢從根本上改善物流行業的現狀,真正實現物流企業之間、企業與客戶之間物流信息和物流功能的共享。 建立和完善物流技術標准化體系
加快制定物流基礎設施、技術裝備、管理流程、信息網路的技術標准,盡快形成協調統一的現代物流技術標准化體系。廣泛採用標准化、系列化、規范化的運輸、倉儲、裝卸、包裝機具設施和條形碼、信息交換等技術。
完善服務功能,強化增值服務?
在歐美國家,物流服務業功能全、水平高,企業和客戶聯系緊密,甚至是戰略合作夥伴。鑒於此,中國物流企業在提供基本物流服務的同時,要根據市場需求,不斷細分市場,拓展業務范圍,發展增值物流服務,廣泛開展加工、配送、貨代等業務,用專業化服務滿足個性化需求,提高服務質量,以服務求效益;而且要通過提供全方位服務的方式,與大客戶加強業務聯系,增強相互依賴性,發展戰略夥伴關系。
加速培養開放性物流人才
政策上,要大力扶持和保護中國物流業發展 運輸服務、倉儲服務、貨運代理服務和批發配送業務的企業,允許它們根據自身業務優勢,圍繞市場需求,延伸物流服務范圍和領域,逐漸成為部分或全程物流服務的供應者; 隨著知識經濟和信息化時代的來臨,物流業必然向著國際化的方向發展。中國要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經濟競爭中站穩腳跟,必須大力培養一支高素質的物流人才隊伍,打造一批物流精英,建立一套完善的健全的物流體系,為中國參與國際經濟競爭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促進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增強中國的綜合勢力,從而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

7、列舉幾個你熟悉的國際物流企業,並說明它們在中國的發展情況?

你對幾個你熟悉的國際伍六七也並說明它們在中國的發展情況。

8、我國發展國際物流存在的問題與應對策略?

2015年8月13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於加快實施現代物流重大工程的通知》,明確指出到2020年,全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在目前16.6%的基礎上再下降1個百分點,物流業對國民經濟的保障和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互聯網+」的物流模式,可謂提供了發展的契機。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物流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指出,2014年,我國物流業增加值3.5萬億元,可比增長9.5%,保持較快增長,其中,交通運輸業增加值2.4萬億元,可比增長8.3%,貿易物流業增加值6781億元,可比增長7.9%,倉儲業和郵政物流業增加值分別增長4.8%和35.6%。

可見,我國的物流行業發展整體呈上升態勢。前瞻網物流行業研究報告分析認為,物流行業需求的推動,也促使傳統物流亟待轉型。在我國經濟發展放緩,多個消費領域萎縮的情況下,互聯網消費仍保持快速增長,可見,未來圍繞互聯網消費的物流工程將會嶄露頭角。
前瞻網物流行業市場研究報告分析認為,要實現我國物流行業標准化、信息化、智能化、集約化水平的目標,「互聯網+」將會是巨大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