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子商務 » 醫葯電商市場規模
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寧波外貿網站製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驛全球購 2020-08-26 04:14:27

醫葯電商市場規模

發布時間: 2021-02-23 17:33:39

1、互聯網醫葯電商B2B平台將會是很好的趨勢嗎?

醫葯電商三種主要商業模式
現有醫葯電商模式包括B2B 模式、B2C模式、O2O模式。其中,B2C最多;截至2017年3月14日,《互聯網葯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共有918張,其中A證(第三方平台)45張、B證(醫葯工業、流通企業自建的B2B網站)224張、C證(零售連鎖申請的B2C網站)649張。隨著今年政府全面取消互聯網葯品交易資格證(A、B、C證)審核,醫葯電商將進入了一個低門檻、嚴監管的時代。
B2B模式在醫葯電商中銷售額佔比較大,企業知名度僅限於B端,一般是第三方B2B平台或者自建B2B平台,有政府主導的大規模集采平台,也有葯企及商業公司自建做產品流通業務的。
B2C模式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以第三方電子商務平台為平台的售葯模式,即賣方需要依託天貓、京東等平台進行銷售活動;另一種是自建自采平台模式,如健客網、康愛多、好葯師等,銷售額基本上依賴於平台流量的大小。
O2O模式(即Online To Offline),將線下商務的機會與互聯網結合在一起,讓互聯網成為線下交易的前台。目前比較常見的醫葯O2O模式是「送葯上門」服務。除了O2O平台外,傳統葯店、葯企、醫葯物流都紛紛進入送葯「戰場」,其中連鎖葯店是送葯O2O 企業最大的競爭對手。
2017醫葯電商政策盤點
2017年國家出台涉及醫葯電商的政策法規或通知一共是6條。其中最重磅的也是對未來醫葯電商發展影響最大的當屬醫葯電商「三證」的取消,以及年末發布的關於醫葯電商禁止展示及銷售處方葯的徵求意見稿了。
1、「三證」取消。醫葯電商A、B、C三證均被取消審批了,表面看醫葯電商的准入門檻大大降低,那種在以往只空有一個網站就可以在網上賣葯的行為將不被允許了。醫葯電商網下必須有實體葯店做承接,責任要明確,同時按照網上網下一致原則進行監管,必須做到網路葯品銷售全程可追溯。鼓勵「網訂店取,網訂店送」的新型配送方式,培育新型服務和新業態。
這一系列措正說明,審批取消了,門檻降低了,但監管變得更加嚴格了。
2、網路禁止展示和銷售處方葯徵求意見稿出台。首先必須先要明確一點,處方葯在我國一直都是禁止網售的,國家規定現在網上銷售的只能是乙類非處方葯,因為乙類非處方葯在實踐中經過臨床試驗,相對比較安。
現實中很多醫葯電商打起了擦邊球,在網上展示葯品信息並通過電話成單,貌似沒有了線上支付,添加購物車等典型網購行為特徵,但是其核心也是一種網購行為,再加上配送環節做不到全程冷鏈運輸或者選擇不具備葯品運輸資質的物流進行配送,無法保障消費者的用葯安全。
這次徵求意見稿的內容如果可以變成現實,葯品銷售網站將無法再展示處方葯的一切信息,從而把部分違規醫葯電商變相網售處方葯的主陣地打掉。
2018醫葯電商的出路
隨著2017醫葯零售新政策的推出以及新零售商業模式的越來越被行業認可,未來單純的醫葯電商從市場面、政策面已經很難有存在的空間。醫葯電商將與其他商業形式相融合才有發展的出路。
一、與線下的連鎖葯店深度結合。隨著國家對醫葯電商的監控趨於嚴格,很多醫葯電商紛紛收購下線葯店,以及重新發展O2O業務,以符合政府主管機構關於互聯網售葯「網訂店取、網訂店送」大趨勢的要求。
零售葯店自建O2O或者藉助第三方O2O服務平台的價值都將重新引起行業重視,也將得到一個再發展期。目前在網上展示處方葯還沒有被正式禁止的情況下,一個醫葯電商名下掛著一到兩家葯店就可以把處方葯利用貨到付款的方式「偷偷」郵寄全國的現象還是存在的。
但是未來網上完全禁止展示處方葯後,很大概率是處方葯信息將出現在一些提供本地化服務的O2O平台的移動端或者葯店自己的APP上,配送也將限於本城市內。通過定位技術,患者很可能都看不到其他城市的葯店和處方葯信息,而只能看到本城市或者周邊的葯店和葯品信息,處方葯購買將完全變成本地化服務,葯品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都將大大加強。
如果這個假設成立的話,未來哪家連鎖葯店的覆蓋面廣,相應的市場也會更廣闊。目前除去國大葯房相對可以說做到全國覆蓋以外,大部分連鎖葯店包含四大上市連鎖,都還只能算是區域覆蓋。
二、轉移陣地,變化商業形態。最近一段時間,有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傳統的醫葯電商如七樂康等轉型向互聯網醫院發展,而比較老牌的做互聯網醫療服務的企業如春雨醫生、微醫等又都紛紛試水電商,一時間真有點「圍城」的感覺。
按照2017年一系列針對醫葯電商的相關政策趨勢來看,已經對互聯網醫院轉型布局的醫葯電商、以及與線下醫葯或互聯網醫院形成深度合作、獲得穩定處方來源的醫葯電商在未來也將獲得一席之地。
從企業性質和延伸路徑看,移動醫療和醫葯電商的重合度最高,畢竟在整體醫葯銷售中,處方葯要佔絕大部分份額,得處方者得天下。
醫葯電商本身是一個多邊的市場。多邊市場包括醫葯電商平台、制葯企業、配送方、葯店、消費者、醫院、政府等。不管是什麼模式的醫葯電商平台,在構建醫葯電商體系的同時,都要考慮到醫葯電商的多邊市場。多邊的市場就意味著在經營上會有太多的出路和變化了。
只有緊跟政府的行業發展規劃、符合國家醫葯改革的大方向和主潮流,密切關注政策變化趨勢,同時真正握有企業的經營發展的核心優勢,不要把目標短淺的放在鑽鑽政策空子、打打擦邊球上才是醫葯電商未來發展的出路。

2、你對醫葯電商怎麼看?

醫葯電商是指以醫療機構、醫葯公司、銀行、醫葯生產商、醫葯信息服務提供商、第三方機構等以贏利為目的的市場經濟主體,憑借計算機和網路技術(主要是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進行醫葯產品交換及提供相關服務的行為。

我國的醫葯電商發展從2005年開始,當年9月,國家食葯監總局出台《互聯網葯品交易服務審批暫行規定》,「醫葯電商」這一名詞正式開始出現,該法規對醫葯電商的分類、實施主體、操作辦法等都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規定,從此開啟了互聯網售葯。但其實在1988年,我國已經開設第一家醫葯網上商店。

先來看看醫葯電商的發展歷程:

醫葯電商的萌芽期——1998年,上海第一醫葯網上商店開設,可惜的是,因為沒有相關政策依據被叫停;

醫葯電商被承認——2000年,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制定了《葯品電子商務試點監督管理辦法》,這也算是政府首次默認了葯品電子商務的存在;

醫葯電商的早期發展——試點5年之後,2005年9月,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頒布了《互聯網葯品交易服務審批暫行規定》,詳細定義了互聯網葯品交易服務的交易范圍、實施主體、監管標准等,醫葯電商終於能夠從幕後走到台前;

醫葯電商的助力——2009年,「新醫改」正式啟動,醫葯分開、控制葯佔比、集中采購等醫葯改革正式啟動,這一環境下給了醫葯電商繼續發展的土壤;

醫葯電商急剎車——2016年7月,國家食葯監局結束了互聯網交易第三方平台試點,收回了1號店、八百方等平台的試點;

醫葯電商爆發前夕——2017年1月,國辦發文,取消了醫葯電商B、C證的審核,這意味對醫葯電商的監管政策放寬;同年9月,國務院接著取消了互聯網葯品交易服務企業(第三方)/A證審批。放開了醫葯電商的准入門檻。

醫葯電商相關政策:

據商務部《2016年葯品流通行業統計分析報告》顯示,2016年醫葯電商直報企業銷售總額為612億元,其中,B2B業務銷售額576億元,占醫葯電商銷售總額的94.2%;B2C業務銷售額36億元,僅占醫葯電商銷售總額的5.8%。平台定位為「專注於成為全國民營醫院陽光采購平台暨健康產業公共服務平台」的普天葯械網,在2017年提交了交易額突破50以元大關的成績單,這是醫葯電商發展的一個積極信號,標志著醫葯電商超速發展的時機已經來臨!

目前國家兩票制、營改增、醫葯分開等政策已經在全面滲透,現代人又完全習慣了網購模式,所以電商模式很有可能是狙擊傳統葯品流通模式的強勁對手。從體量來判斷,醫葯B2B的發展可能會更早於醫葯B2C模式。並且有事實可以證明醫葯電商B2B的時代正在來臨。

井噴式增長的交易額背後,折射出更多的是行業的需求。如普天葯械網這樣一個不僅能夠幫助采購商會員優化采購需求,智能匹配最優商品,實現行業供應鏈的無縫貼合;還能為醫葯流通提供一個集產品發布、活動促銷、渠道分銷、客戶關系管理、進銷存管理於一體的第三方葯械B2B電商平台。有行業分析認為,全國范圍內已經是醫葯B2B的發展高潮,看來這一次醫葯電商化的時代真的來了!

在當前醫療改革的大環境下,醫葯分開、控制葯佔比、多層次醫療體系建設、醫療支付改革、集中采購、新版GSP、飛檢、一致性評價、兩票制等政策逐步推進,涉及葯品研發、生產、流通、銷售、使用各個環節,對醫葯電商的發展也是牽一發動全身。

醫葯電商的未來發展可能有以下幾個方向:

一是解決可接觸的目標群體的需求,比如避孕用具、年輕態保健品、家用器械等。

二是以戰略布點和分級策略向線下延伸,構建倉儲式大葯房,對接醫保,大規模搶奪實體連鎖葯店的市場。

三是成為醫院葯房的託管者,協助政府完成醫葯分離。

四是和社區衛生對接,配合線下完成對消費者的疾病預防和慢性病用葯。

五是通過獲得、分析和運用大數據,通過專業部門,利用品牌推廣和醫療專家群體講座等方式直接面對消費者,構建健康管理體系。

六是幫助制葯企業完成區域或者全國的銷售布局。

未來醫葯市場的競爭格局或將是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這種線上、線下會包括醫葯電商、醫院、葯店、門診等,所以在未來醫葯電商將迎來更大的機遇和挑戰。

3、相比其他行業,醫葯電商明顯滯後,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原標題:2019年中國醫葯電商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信息化+大數據技術帶來發展機遇

醫葯電商黃金時代已經到來

隨著新醫改、互聯網+、醫葯新零售等因素正深入影響醫葯電商行業,近年來中國醫葯電商市場開始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有業內人士表示,2018年是醫葯電商危機與機遇並存的一年,多種形式的創新將有利於醫葯電商發展,或將為行業創造發展的良機。可以說,醫葯電商的黃金時代已經到來。

醫葯電商的本質

其實醫葯電商與普通的電商並無本質區別,最重要的區別在於醫葯領域:一是受到嚴格的監管;二是對於服務的要求比其他領域的電商要求更高。近年來,就像其他大多數朝陽產業的行業一樣,醫葯電商發展極為迅速。其實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國家2014年頒布的《互聯網食品葯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松綁了醫葯電商的限制。

醫葯電商呈現四大關鍵詞分析

歷經多年的發展沉澱後,醫葯電商發展不論是從政策鼓勵、行業熱捧、終端需求,還是從整體醫葯產業鏈來說,萬億級規模的醫葯電商迎來了最佳的發展窗口。我們不難發現,醫葯電商開始呈現以下四大關鍵詞:

關鍵詞一:合規

由於行業的特殊性,醫葯電商的監管政策與監管趨勢每年都有變化。如2016年互聯網第三方平台葯品網上零售試點工作結束,2017年取消「B、C」兩證審批,更是改變了醫葯電商的運營基礎與准入門檻。而醫葯分開、互聯網+醫療、醫葯新零售等政策及新趨勢讓行業面臨著新的發展環境。

關鍵詞二:流量

葯品是特殊商品,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醫葯電商銷售的增長空間。從醫葯電商誕生之初起,各企業都在想方設法,謀求通過業務創新,以最低的運營成本獲取最高效的用戶流量,促進銷售規模快速增長。

早期醫葯電商的運營模式與引流途徑,主要是在第三方平台上開展價格戰、促銷戰,以低價吸引用戶,做大規模。然而隨著行業逐步走向成熟,不少商家已經認識到價格戰並不能培養忠誠用戶。更為重要的是,互聯網第三方平台葯品網上零售試點工作的結束,及阿里健康、京東的轉變經營模式,都促使醫葯電商企業開始尋找性價比更高的運營模式與流量渠道。

隨著行業監管環境的改變,如醫葯電商行政許可事項的取消,亦有更多第三方企業,如普天葯械網、360健康等,為醫葯電商提供業務創新機會與流量幫助。

關鍵詞三:專業

雖然醫葯電商的出現時間不短,但不少行業人士認為,其只是實現了渠道的開拓與價格的透明,未能為消費者帶來真正有價值的專業服務。

隨著近幾年來零售葯店回歸專業化服務的呼聲越來越高,要讓醫葯電商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就必須展現醫葯電商的真正價值,才能創造自身的藍海市場。在技術應用不斷提升的環境下,藉助技術的力量,包括全維度信息化系統、大數據、遠程視頻診療等技術,讓醫葯電商從過往的葯品銷售升級到專業服務,亦成為可能。

關鍵詞四:模式

在全球電子商務中,B2B模式是最具潛力和發展前景的。普天葯械網作為第三方葯械B2B電商平台,不斷挖掘客戶真實需求,研發最新技術系統,夯實運營服務能力,創建了頗具普天特色的運營模式,不但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還得到了諸如魚躍醫療、康達醫療、西門子等眾多大牌供應商和醫療集團客戶的高度認可,更得到軟銀資本、新希望基金等風投機構的高度青睞。2017年更是以總交易額50億元的好成績華麗收官,迅速躋身全國醫葯電商第一陣營。難怪IDG全球常務副總裁熊曉鴿會說,下一代的BAT會將B2B領域里產生。

未來中國醫葯電商市場規模將達到1660億元

面對「互聯網「的發展機遇,葯品流通企業以及行業外的互聯網企業均表現出極大的信心。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醫葯行業電子商務市場競爭與投資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醫葯電商直報企業銷售規模已達476億元,同比增長32.5%。截止至2017年我國醫葯電商直報企業銷售規模增長至736億元,同比增長20.3%。初步測算2018年我國醫葯電商直報企業銷售規模達到了859億元左右,同比增長16.7%左右。不過,在監管政策的影響下,行業發展增速持續放緩。

2015-2018年我國醫葯電商直報企業銷售規模統計及增長情況預測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據相關機構數據顯示,預測2019年中國醫葯電商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元,達到1020億元,2022年中國醫葯電商市場規模將接近1500億元,並預測在2023年中國醫葯電商市場規模將增長至1660億元左右,2019-2023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2.95%。

2019-2023年中國醫葯電商市場規模統計情況及預測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中國醫葯電商行業發展難點亟待解決

——葯品管控及處方葯網售政策的限制

一方面,我國葯品管理主要由政府主導,葯品的生產、流通、消費都受到政府的嚴格管控,公立醫療機構在葯品的采購中佔比在70%以上,葯品的消費主要通過患者到醫院就醫拿葯實現。葯品管控的行政壟斷,限制了葯品市場化水平。

另一方面,2017年11月,國家食品葯品監管總局發布《網路葯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意見稿要求,經營者為葯品生產、批發企業的,不得向個人消費者銷售葯品;經營者為葯品零售連鎖企業的,不得通過網路銷售處方葯、國家有專門管理要求的葯品等,由於處方葯占整個醫葯市場規模的85%左右,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醫葯電商的銷售規模。

2、醫保支付受限

醫保支付制度的不完善,線上消費不能使用醫保支付,醫保統籌賬不能用於零售端支付等限制了醫葯電商的發展。由於受到葯品醫保嚴格監管的限制,網上購葯無法使用醫保支付,盡管目前我國醫保覆蓋率已提升到95%以上,但是醫保結算僅授權於線下實體葯店,限制了部分消費者的線上消費,不利於提升消費者線上購物體驗,阻礙了醫葯電商的發展。

目前沈陽和杭州等城市在網上醫保個人賬戶支付的開放方面進行試點,盡管醫保個人賬戶線上支付的開放,促使醫葯電商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但是醫葯電商的大幅發展,還需要將線上葯品消費納入醫保報銷范圍。

3、消費者對網購葯品存在質疑

近年來市場上的假冒偽劣產品層出不窮,毒奶粉、假疫苗、假化妝品事件頻發,消費者對於網上購物慎之又慎。消費者對網購葯品最大的擔憂就是葯品的質量得不到保證,部分有網上購葯經歷的消費者由於自己無法辨識葯品的真偽,會使其對所購葯物的真假、品質產生質疑。

一些網店在平台上打著賣保健品的幌子賣假葯,也對消費者的人身安全和消費權益造成侵害,讓消費者對網上葯店產生不信任心理。消費者對網上葯店葯品質量的不信任,再加上線下葯店在政策上有很多的利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消費者網上購葯的積極性,直接或間接導致了消費者選擇去醫院和社會葯房購葯代替網上購葯,限制了醫葯電商的發展。

4、醫葯電商供應鏈有待創新發展

我國醫葯供應鏈創新的最主要途徑在於緊密結合互聯網,以信息化為主要推動,高度整合各類醫用資源,促進多要素集成創新,實現醫葯供應鏈協調。但是,目前我國醫葯電商發展模式還處於摸索階段,其供應鏈模式雖多種多樣,但依然存在行業集中度低,供應鏈各節點之間信息不對稱,企業運營成本高等問題。

政府相關部門需要積極採取措施,通過促進形成醫葯電商發展的利好政策、強化互聯網葯品質量和價格雙重監管、鼓勵醫葯電商有效結合醫療服務機構、加快構建醫葯供應鏈信息共享機制等創新發展思路,指導醫葯電商供應鏈模式創新、協調健康發展。

中國醫葯電商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政策利好持續推動

2017年初,國務院公布取消互聯網葯品交易資格B證、C證的審批;2017年9月,國務院又公布了新一批取消行政許可的事項,其中包括備受關注的互聯網葯品交易服務企業(第三方)(醫葯電商A證)審批,醫葯電商門檻進一步降低。

2018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布《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釋放了一系列利好互聯網醫療的政策。與醫葯電商最直接相關的是在「完善『互聯網+』葯品供應保障服務」節里提到要「促進葯品網路銷售和醫療物流配送等規范發展」,給醫葯電商發展「互聯網+醫療」處方葯配送業務帶來了契機。

2018年9月,衛健委連續印發了《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規范(試行)》三個政策,其中落實了以實體醫院為主體開展線上部分常見病、慢性病患者的復診,並進一步說明了處方後「醫療機構、葯品經營企業可委託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機構配送」。這實際上是一種基於互聯網醫院或者醫療的醫葯電商,醫葯電商與互聯網醫療的邊界的逐漸模糊、聯系的逐漸加強,或將利好醫葯電商的發展。

2、政策市場雙重驅動,向市場上游發力

第一,「兩票制」帶來葯品流通管控嚴格,企業將注意力轉向暫不受流通管控的零售端;而醫院葯佔比規定壓縮葯企院內市場,迫使企業尋找院外零售葯店或醫葯電商市場。第二,分級診療政策下,基層醫療機構和零售葯房眾多,分散企業營銷落點,增加傳統營銷推廣,葯企投入基於移動互聯網的數字營銷逐漸成為主流。第三,電子處方的成熟與處方外流趨勢促進DTP葯房快速發展,為醫葯電商從O2O角度切入處方葯市場提供了良好機會。

3、醫葯電商O2O模式

從目前的發展趨勢看,醫葯行業O2O(onlinetooffline)電子商務模式、移動APP客戶端、微商城的發展等,已經成為各大醫葯電商的未來。當前,醫葯電商還不能解決消費者購買葯品的及時性問題,尤其當發生較為緊急情況急需用葯或醫葯器械時,網上葯店就無法解決問題。

但O2O模式的出現,使消費者線上下單線下享受商品和服務成為現實,將葯學服務落到實處,從而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及時、便捷和人性化的全新服務,滿足顧客對於用葯健康多方面、多層次的需求。盡管B2B、B2C是當前主流的醫葯電商模式,但醫葯電商O2O的發展趨勢已經十分明顯,傳統醫葯電商行業將向現代化服務的方向發展。

4、信息化與大數據帶來的機遇

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正在悄悄改變著傳統的電商模式。當消費者出現身體不適時,大多數人會上網搜索相關信息,獲得治療建議,人們對互聯網已經產生了非常大的依賴性。互聯網以及大數據和葯品行業的深度融合,將成為未來醫葯電商發展的關鍵。未來,不僅可以利用信息化以及大數據實現網路視頻會診,達到網上看病的目的,還可以通過移動客戶端儲存大量就醫、購葯信息及患者健康信息等數據,通過數據分析和比對,發現患者的購葯特點及需求,以便提供針對性的葯學服務。

在互聯網、大數據、醫葯電商的融合發展與支持下,企業通過日常葯品交易以及消費者的瀏覽信息,根據當前的需求導向,定期更新葯品種類和信息,甚至進一步連接葯品生產企業,實現智慧化生產等均有望成為未來醫葯電商發展的契機,改變現有醫葯互聯網交易模式。

4、什麼是醫葯電商?

第三方醫葯電子商務平台是獨立於買賣雙方的中立服務組織,為買賣雙方提供交易所需的各種服務的數字化平台。2014年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指定95095、八百方為互聯網第三方葯品網上零售試點平台。

5、醫葯電子商務的發展與現狀???

2007年6月21-22日,我有幸以一個電子商務從業人員的身份參加由國家葯監局信息中心在北京中苑賓館主辦召開的首屆「互聯網葯品信息與交易服務高峰論壇」,會上通過國家葯品監管最高部門的政策解讀和國內外醫葯電子商務發展現狀相關數據的披露,使我對我國醫葯電子商務行業發展有了新的看法,並對醫葯電子商務網站發展模式有了深入探究的興趣。

醫葯行業是一個國家監管比較嚴格的行業,葯品質量、用葯安全關繫到人們的身體健康,所以葯品的流通監管顯得尤為重要。互聯網的、電子商務的發展也打破了葯品的傳統流通渠道限制,葯品通過互聯網進行交易、流通已經繞過了傳統的監管體系,使原有的監管體系在互聯網環境下起不到作用,所以互聯網的發展也迫切要求醫葯行業進行電子商務化。

醫葯領域引進電子商務,是國際上的大趨勢。根據有關數據顯示:在歐洲,葯劑師協會下屬的葯店,90%以上都開展網上葯品預訂服務。美國有1000多家網上葯店,市場規模將近1700億美元。而在中國,由於網路葯品交易剛剛放開,醫葯企業還處於猶豫不決階段。但也正是因此,中國的醫葯電子商務中蘊藏了巨大的商機。

醫葯電子商務的應用,可劃分為3個層次:第一個層次,通過互聯網進行醫葯信息的發布和獲取;第二個層次,進行葯品價格信息的發布和交易的撮合;第三個層次,完整的電子商務,即通過互聯網完成從葯品信息發布和獲取到在線交易、在線支付的全過程。

市場有了需求,醫葯電子商務網站也相繼誕生。我在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輸入「網上葯店」進行搜索,就能搜到大量的賣葯信息,但這是否就是所說的醫葯電子商務、醫葯電子商務網站呢?

根據《互聯網葯品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和《互聯網葯品交易服務審批暫行規定》的相關要求,醫葯網站分類如下:

一、葯品信息服務類網站(包括經營性葯品信息服務網站和非經營性葯品信息服務網站)。

二、葯品交易服務類網站(包括葯品交易服務第三方交易平台、葯品交易服務B2B網站和葯品交易服務B2C網站)

在「互聯網葯品信息與交易服務高峰論壇」會上,從國家局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到2007.6.18,全國已獲得「互聯網葯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的企業總共1178家,占申請企業數的50.09%,其中經營性385家,非經營性793家,獲得信息服務資格證書企業數前六位省份為:北京、上海、廣東、陝西、江蘇、浙江。同樣截至到2007.6.26,全國已獲得「互聯網葯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的企業有9家,其中第三方平台五家:

1: 北京先鋒環宇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2: 海虹醫葯電子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3: 海南衛虹醫葯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4: 合肥徽之堂醫葯信息有限公司

5: 深圳市天馳醫葯信息技術開發有限公司

B2C經營模式四家:

1: 北京金象大葯房醫葯連鎖有限責任公司

2: 北京京衛元華醫葯科技有限公司

3: 遼寧盛生葯房連鎖有限公司

4: 上海葯房連鎖有限公司

至於B2B經營模式目前還沒有企業獲得證書,但也有少數企業打算提出申請。從總體上來看,我國醫葯電子商務發展尚屬起步階段。

站在電子商務的角度,我所關心的、並要探究的是關於「第三個層次,完整的電子商務,即通過互聯網完成從葯品信息發布和獲取到在線交易、在線支付的全過程。」的醫葯電子商務網站。從以上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數據截至到2007年6月22日)合法的醫葯電子商務交易網站僅僅9家(第三方交易平台5家,B2C網上葯店4家),而且網上葯店經營的葯品必須是OTC類葯品(非處方葯),這無論從數量上漢或是從經營范圍上,都跟美國形成了巨大的差距,也不符合我國的發展情況和市場需求。通過搜索引擎搜索,我搜到大量的違法網站經營葯品,這些網站的存在說明市場存在巨大的需求。

經過分析研究,我對我國醫葯電子商務也有了新的看法,本人觀點如下:

1.我國醫葯電子商務發展水平低。從醫葯電子商務類網站的數量和經營范圍、發展模式來看就知道醫葯電子商務的價值鏈條並未得到有效的開發,葯品作為一種高度標准化的商品,是最適合從事網上交易的。從葯品的生產到流通上市各個環節都必須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標准來執行,所以在葯品質量、包裝規格、主要成分、主要功能、適用范圍等等都可以用具體的量化數據來衡量,消費者如果能夠通過互聯網這種透明、開放的環境對比挑選葯品,買賣雙方信息就比較對稱,操作過程也比較透明,可以很好的減少葯品流通過程中的暴利行為,給葯品最終消費者最大的實惠,也能有效的促進行業的發展和國家的醫療改革。

2.監管部門監管手段、水平跟不上互聯網技術和市場需求。目前國家葯監部門對互聯網葯品交易設置的門檻這么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監管技術跟不上,生怕互聯網這種新的形式會帶來難以解決新的問題和麻煩,但行業的發展和改革不能因為這個原因而停滯,所以葯監部門也在摸著石頭過河,在實踐中探索。

3.醫葯電子商務,發展潛力巨大。正由於目前是新的應用,正因為目前的市場不是很成熟,所以也給了企業很大的發展空間,競爭程度也沒有那麼激烈,但企業也應認識到,在發展的前期沒有成功經驗可循,政策的支持也少,反而更多的是限制和門檻,這就需要企業能夠有前瞻性的戰略規劃和周密的市場計劃,同時具備在這種環境中開拓市場的能力和決心。

4.醫葯電子商務市場化程度不高。目前就第三方交易平台來說,全國就是5家,而且這些平台主要是用於醫療系統葯品及器械的采購招投標,特別是在目前國家對醫葯電子商務並未完全放開發展的情況下,葯監部門的監管和干預必然會比較多,所以完全按照市場為導向恐怕很難做到。

5.政府、企業面臨兩難境地。政府也想推動醫葯行業的電子化,企業跟想在醫葯電子商務進程中賺得一桶金,但由於政策的不完善和發展模式的不成熟不清晰,造成了政府、企業雙方出現「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兩難境地,醫葯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以上是我以電子商務人的眼光來看待問題所提出的觀點,對醫葯行業的電子商務發展問題還需要醫葯行業更加專業的人員來進行深入的分析。(來源:艾瑞網)

6、怎樣突破醫葯電商經營七大痛點

1、原有的部分經營優勢已經成為「電商經營包袱」
突破方向在於:1)放大已有、可用的優質資源優勢,優先優質的經營資源,根據線上用戶的診斷咨詢、用葯服務等推進狀況,科學評定品牌與用戶的溝通頻率、溝通內容等,實現有效、可用、無風險的線上線下聯動,同時賦予優質終端(優質醫葯代理人等)以線下用葯指導、診斷服務等多重功能;2)打造「新醫葯電商品牌」,將電商品牌與原有醫葯品牌區隔開來,採用科學的品牌架構,如果原有線下醫葯品牌擁有高品牌影響力、高品牌知名度等,可以採用由其背書的「母子品牌」架構;如果新電商品牌與原有線下醫葯品牌主攻人群相近、葯理特性相近等,可以採用相互借勢的「系列品牌」或是採用「明星產品品牌」戰略,以更好的發揮線下市場的用戶認知優勢。
2、復雜的政商博弈、醫葯博弈使醫葯網路經營變數增大
突破方向在於:1)構建適於經營的「政商環境」,在持續向公眾提供高品質、安全醫葯產品及服務的同時,更應強化對政府的公關行動,或舉辦「公眾用葯安全教育活動」,或舉辦關愛類慈善活動,或舉辦「醫葯電商開放日」等活動,讓政府放心才能做好事情,同時積極推動醫葯電商經營的高效改革;2)適時植入醫院的優質服務、專業診斷、良性護理等優勢資源,結合已有品牌優勢,與醫葯品牌的高知名度、高影響力、高價值感密切契合,真正建設「因病施葯、葯學良用、醫葯結合、用戶互動、品牌互補」的良性循環,相互補充不替代,相互整合求突破。
3、用戶網路購葯的服務、安全、品質等亟須破局
突破方向在於:1)彰顯醫葯品牌的力量,真正讓用戶感受到你的品牌是優秀的,是可以更好的解決患者病痛的,優秀的醫葯品牌可以解除用戶的部分擔心,醫葯品牌的力量在此充分顯現;2)強化在線用葯咨詢服務,設置專職性的葯學技師、葯學客服等,必要時可以聯合「輕診療軟體」、「患者微社區」等,讓用戶通過相關患者病症、外在病象等自我先行診斷,提升網路診斷、遠程診療等的准確性、有效性,全方位增強用戶用葯安全感。

7、電商醫葯倉儲現狀是怎樣的?

現在醫葯電商增速很快,將來的互聯網銷售葯品將占市場份額的30%。
2013年,葯品版流通業銷售總額為權1.3萬億元,如果按照2013年的葯品銷售額的30%來估算,醫葯電商的銷售額還有3854億元的市場空間。
到202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2.48億,老齡化水平將達到17.17%。
可以預期,2013年至2020年,中國葯品市場規模將以年均12%的速度擴容。
到2020年,葯品市場規模將達2.3萬億元,葯品需求大增,醫葯電商市場未來會有爆發性增長。

8、我國醫葯電商發展現狀如何?

隨著我國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互聯網+與各行業的深度結合,我國網上銷售葯品的限制逐步減少,中國醫葯電商的到了巨大發展。2018年全國醫葯電商規模(含第三方即A證)達到2315億元,其中B2B業務規模達到931億元,維持著30%以上的行業增速,B2C業務保持穩定發展。未來,我國網售處方葯有望解禁,將給我國醫葯電商帶來更大的增長動力,行業整體發展向好。

醫葯電商規模整體擴大,B2B業務發展迅速

隨著國家相繼取消互聯網葯品A、B、C證的審批制度,改為監管制度,我國醫葯電商進一步放開,促進了我國醫葯電商規模的壯大。根據商務部發布的《葯品流通行業運行統計分析報告》顯示,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我國醫葯電商銷售總額612億元,2017年我國醫葯電商直報企業銷售總額達到736億元(不含A證),同比增長20.26%,占同期全國醫葯市場總規模的3.7%。

2018年,我國醫葯電商A、B、C證已經取消審批,同時第三方醫葯B2C模式發展迅速,如美團等在平台上開放葯店介面,醫葯連鎖零售企業可以將自身網上店鋪接入美團,擴大營業收入,進而推動了我國醫葯電商交易規模的擴大。2018年,受審批制度改為監管制度的影響,政策放鬆下,我國醫葯電商交易規模迅速擴大,2018年醫葯電商直報企業(不含A證,即不含第三方交易平台)銷售額為978億元,同比增長32.88%;而包含第三方交易服務平台交易額在內的銷售總額達到2315億元。

隨著醫改的不斷推進,前瞻認為在本輪醫改中,醫葯分開、優化醫療體系效率將成為政策推進的重點之一,醫葯電商有望成為監管層實現政策目標的重要工具,目前處方葯網路銷售依然存在著一定的政策壁壘,但未來有望解禁。

同時,新修訂的《葯品管理法》提出,授權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會同國務院健康衛生主管部門等部門具體制定網路銷售葯品管理辦法,同時規定了幾類特殊管理葯品不能在網上銷售,為處方葯的互聯網銷售實踐探索留有空間。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互聯網對中國醫葯行業的機遇挑戰與應對策略專項咨詢報告》。